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
一鍵聽書
坐著大巴從省城到縣城車站換乘時,邱梅帶著弟弟和妹妹來到熟悉的黑市。
不對,現在應該改口叫自由集市了。
在這里邱梅淘到兩個不要票的收音機,但是價格也比一般的要高,兩個加一起得二百多。
小云寶看著姐姐花錢不眨眼的模樣,簡直羨慕極了。
以后她如果有錢就好了,可以買好多亮閃閃的東西,最重要的是能自己買吃的!
“兩個收音機你帶一個去學校,另一個放在家里。”邱梅無限暢想道:“說不定以后有機會姐能在里面聽見你呢。”
邱河笑著道:“成,那我加把勁。”
然而兩邊都沒想到這個機會來的這么快。
回家后沒兩天,省城那邊的人來采訪了,總共來了兩撥,有電臺也有電視臺的,這讓邱梅后悔沒順便買臺電視放家里。
又不是買不起!
邱河這樣的省狀元太有采訪價值了,身處鄉下一鳴驚人,完全是山村里飛出的金鳳凰。
特符合主流價值觀,尤其這是恢復后的第一屆高考,話題度蹭蹭往上漲。
來之前幾個記者都想好怎么渲染了,這位肯定是正兒八經的寒門學子。
都想著聽點鑿壁偷光、囊螢夜讀一類的故事。
等到了地方以后才發現想岔了。
寒門?以前的確是寒門中的寒門,父母早亡,一家人小時候餓得吃不上飯,只能靠著長姐和長兄在田里勞作。
學子?從小身體弱愛讀書,沒事的時候就去廢品站淘書,想盡辦法運回來。
然而連在一起卻串了味,人家的姐姐年紀輕輕就成了廠長,家里的條件在大隊上數一數二,甚至帶動著安葉大隊發家致富。
其中一個記者同志這才發現,原來自家吃過的安葉食品竟然是從這里生產的。
一個長相清秀的記者詢問旁邊跟著過來的副臺長,“咱這怎么報道?”
和之前想得截然不同啊。
副臺長拍板,“當然得報道,這多典型吶?一家人窮困潦倒卻靠著雙手勤勞致富,順應政策甘當社會螺絲釘,在家里困難時就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提早送孩子上學讀書,甚至在食品廠也開了掃盲班,另外邱河小同志也品德高尚,高考前把慷慨地分享了學習資料。”
這家人身上簡直有說不完的故事,副臺長最后決定用不但做一個分成幾期的欄目,充分報道狀元一家的情況。
名字他都想好了——《窮且益堅,不墜青云志的狀元一家》。
邱河穿著干凈整潔的襯衫,對著鏡頭雖然不說侃侃而談,但每一句話都引人深思,全然沒有高考成為狀元的驕傲,沉穩得不符合他十六歲的年齡。
至于接受采訪的邱梅更高興了,這可是在電視臺上要播出的,這叫什么?
宣傳!求都求不到的宣傳!
邱梅甚至有點懊惱,早知道有這種好事,她說不準都不會答應省城食品廠,自家的食品廠的東西都上電視上電臺了還愁沒有銷量嗎?
直接改成狀元食品,那還不得賣瘋了啊?
當然邱梅也就這樣想想,落子無悔,省城食品廠的實力還是能給自家帶來莫大益處的。
邱雨面對鏡頭倒是完全不緊張,繪聲繪色地說起了自己當掃盲班老師的經歷。
被不明所以的記者團隊也當成了學霸一枚,邱河在旁邊帶著淡淡的微笑注視著弟弟。
至于小云寶,幾乎是帶了天然的聚光燈般,古靈精怪的模樣萌化了一眾人的心。
尤其記者從大隊上其他人的口中知道了小家伙的身世后更是增添了許多憐愛。
相關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