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術第二百五十五章 所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掌術 >>掌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五十五章 所請

第二百五十五章 所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衛拂衣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衛拂衣 | 掌術 


場中眾人不由向著聲音傳來的方向看去,待看清其人時,人群之中不由咋舌一片。

能坐于永安公主之側的西蕃僧人,除了那傳說中的西蕃國師陀持大師,還能有誰?

聽聞陀持大師在西蕃地位超然,不僅是那傳說中的生根活佛,更是密宗的第十七代傳法者。這樣的人,對佛法的感悟定然不同尋常僧人,提出的疑惑,也定然能非常人所能解。

而惠明法師則是禪宗傳法者,傳承了達摩禪的正統。他從小便慧根極深,至性淳一,為人更是博聞多識,能得眾妙會于心。

聽經的眾人眼中迸出強烈的好奇之色,若能聽兩人辯上一辯,當真是人生至幸。

惠明法師見提問之人乃是陀持,倒也不驚訝,而是起身合掌朝他回了一禮:“解惑倒不敢當。大師與貧僧同是追尋佛家無上妙意,雖不同宗,然而終究殊途同歸。大師若是有問,盡可指教便是。”

陀持站起身:“既然如此,我便至高臺于法師辯上一辯,可否?”

“自是求之不得。”

陀持在眾人的注視下登上高臺,與惠明相對一禮,而后盤膝坐下,問道:“法師方才言,修行成佛是靠頓悟?”

“確實。”惠明微微頷首,“貧僧以為,修行不在外循,而靠內心頓悟。若是固守次第,這是心外求法。”

陀持略微搖頭:“我卻以為成佛悟道要依次第逐步修行。就如世人登山一般,需得一步一個臺階方能到達山頂。倘若不依靠次第,而是僅憑突然之間成佛悟道,又該往什么方向去修?”

面對他的質疑,惠明神色平靜:“沒有方向才有頓悟,如若堅持固定方向,那是以有為法求有為法,永遠沒有出離的盡頭。”

“若不依次第修行,僧人平時干些什么呢,豈不是什么也不用干了?”

“聽從自己內心,過常人生活即可。吃飯、挑水、劈柴,處處皆是修行,不必著相,更不必刻意去修。”

“那出家人和在家人還有什么區別?”

“本就沒有區別。”

兩人一來一往,盡顯高僧大師風范,然而問題卻愈發深入起來。

蕭令姜雖修道但對佛家卻也不是絲毫不通,這兩人辯的,說白了是在問修行成佛是靠“漸悟”還是“頓悟”。

陀持大師乃密宗傳法者,認為當以嚴密復雜的儀軌按照次第逐級修煉,最終達到即身成佛的成就。而作為禪宗翹楚的惠能法師,則追求明心見性,直指人心,強調頓悟,這是非常難成就的。

她慢悠悠地飲了一杯茶,這個問題無所謂對錯,他們雙方各有其理,聽者也不過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只是……

蕭令姜抬頭瞧了瞧天色,兩人短時間內怕是得不出結論來。

果然,陀持與惠明這一問一答,便是連辯了三日,甚而又由此論到了善惡。

惠能法師道:“一個人應當做到“無念”,既要排除惡念,亦要排除善念。因為惡念固然會將人導向惡道,但善念也會讓人生出牽掛,構成塵障。”

陀持大師卻又道:“如若完全排除善惡之念,卻又想認識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是不可能的。自認“無念”,實則念頭已起。而沒有善惡之念,卻又能分出是非善惡那就更荒唐了!”

“不生善惡念頭,不是不分是非善惡,而是不要執著善惡之念,因為有“念”即有漏,有漏則不得解脫。”

“若如此,修行又怎能有下手處?”

相較于往年的講經,這舉世難遇的禪宗與密宗兩位傳法者同臺論辯,才是更叫人神往激動。

皇帝聽聞陀持大師登臺與惠明法師辨法后,亦親臨至大興善寺,旁的世族權貴擁到此處聽兩人論辯者,更是數不勝數。

這幾日,二人身側的茶盞續了無數道,依舊沒有得出結論。

兩人皆是佛法精湛、無人能及之輩,又怎會被人輕易駁倒?同樣地,如今棋逢對手,自也無法去駁倒對方。

等到七日佛教法會結束時,論辯還是沒有定論,陀持欲要繼續,卻被貢吉笑著出言阻攔:“兩位大師對佛家教理各有深刻見解,這頓漸之爭若是繼續下去,怕是一年半載都未必可結。”

“既如此,不妨暫且放下如何?大周與西蕃修好,往后兩國互通往來,如何愁不能再辯?”

陀持見他暗中使的眼色,心中嘆息了一聲“可惜”,只好就此作罷。

確實,這題辯下去也未能辯的出結果來。

不過,大周的惠明法師果然不負其名,一來一回之間,兩人雖然誰都無法說服誰,卻也各自頗多受益。

他雙掌于胸前合十,朝著惠明一禮:“禪宗與密宗雖是同根同源,然其義理卻已不盡相同。這幾日與法師一辯,于修行一道亦頗多益處。多謝法師了。”

惠明亦跟著回禮:“貧僧也謝過大師不吝賜教了。”

皇帝見狀哈哈一笑:“兩位大師如此相惜,倒叫朕心中動容。兩國能得此機會,在佛法上交流互通,乃是無上妙事呀!”

陀持點頭認同,貢吉又避開眾人暗中朝他眨了眨眼睛。

他心中無奈,然西蕃王與貢吉所托之事卻不能忘,只好合掌向皇帝道:“大周陛下,陀持還有一不情之請,懇請您應允。”

“哦?”皇帝不由疑道,“不知大師有何請?”

陀持道:“這幾日與惠明法師論辯,陀持倒是見識了中原佛教之精深處。然而我聽聞,佛教卻并非大周國教,如今能得大周上下皆奉的,乃是道教玄門。七十二宮觀,術法高妙精深,其中更以太清觀為尊。”

“陀持自幼修行,通曉佛理亦略知術法。如今不遠千里到大周來,便是想一睹中原佛教與玄門盛況,從而能在修行上有所精進。”

“如今,我參加佛教法會得以與惠明法師一辯,也算了結了部分心愿。可對道教玄門,卻甚是好奇。”說著,他合掌躬身一禮:“還請大周陛下能設下試臺,允我與太清觀的道長們切磋一二。”

一旁的蕭令姜聞言眼中微深,這是終于要露出狐貍尾巴了?

陀持此行,乃是劍指玄門?

(本章完)


上一章  |  掌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