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才成親,催生隨之而來。
明儀在程家待了一日,傍晚時分,迫不及待走了。
理解是一回事,真讓她去照著做又是另一回事。
馬車駛出程家莊。
車廂內。
周庭好奇盯著她看,“娘子,你怎么走那么快?”
“夫君!”
一下子撲進寬厚的懷抱。
周庭手忙腳亂接住人,生怕她因馬車顛簸而摔了,“怎么了,是岳母跟你說什么?”
“你岳母催生。”
“不至于吧?”
剛成親就催生?!
再急不至于這么著急。
“就是你岳母催生。”懶洋洋靠他懷里,整個人跟沒骨頭一樣。
周庭摟緊了懷里嬌人兒,一時間復雜難言。
“儀儀想生嗎?”
“華大夫說過,女子十八歲之后生娃更好,十八歲之前生娃會艱難些;母體沒成長成熟,對孩子也會有一些影響。”
周庭眸色深沉,華大夫真這么說過?
罷了。
“等兩年也好。”
“夫君生氣了?”
“沒有。”周庭嗓音低沉,“咱們聽華大夫的,到適合年紀再生育子嗣;對你對子嗣都好,要是你不想生也沒關系,父王還活著,勞累母妃再生一個咱們帶。”
明儀:!!!!
親兒子!
瞧瞧說的是孝順兒子該說的話嗎?
“母妃有你真是她的福氣。”她要是王妃非得把他打出屎來。
明儀倒是想生,可是,他兒子不在這個世界;他們不是天道圣人,大道圣人的神魂,天道無法左右他們的子嗣緣分。
若是她家太初在這里,倒是可以重新生一次。
周庭輕笑,摁著她的后腦勺寵溺道:“為夫是為了誰?你還嘲諷起為夫了。”
明儀匐在他懷里,嗤嗤笑了起來。
“別多想,為夫珍愛的是你。”不是子嗣。
有無子嗣他不在意,為難的是,母妃只生了他一個;要是多一個兄弟就好了,日后把王府交到兄弟的子嗣手里未嘗不可。
奈何,他沒有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可是,我們會有老有病有死那一天,王府總要有個繼承人。”明儀也為難了,讓她把王府的一切交給周庭庶出的兄弟,她也不甘心。
他們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到最后便宜了跟周庭有仇的妾室庶子,想想都嘔的慌。
“再說吧,走一步看一步,實在不行還得勞煩母妃。”
明儀無話可說。
周庭以為她不想生子嗣,盤算著怎么說動母妃再生一個;母妃四十不到,再生一個挺合適。
回到王府,接下來的日子,明儀天天跟賬本打交道。
王府的賬本看完,各大產業的賬本還沒看完;等到王府明面上的產業理順,馬不停蹄又去理順周庭交給她的產業。
整整三個月,前前后后理順賬冊,能去巡視的產業都去巡視了一遍;府城以外的產業暫時無法去,她也打發了容嬤嬤和兩名暗衛,又派出十個侍衛跟隨容嬤嬤巡視所有的產業。
等容嬤嬤一一回稟,巡視完畢回府,正好是三個月最后一天。
她用一天時間聽完容嬤嬤稟報產業具體情況,而后做出相應的調整,各個莊子調整幅度最大;有的莊子適合養牲畜,那就拿出一半兒空地養牲畜,有的莊子適合種植水產,那就把重點放在水產上。
命令發下去后,有人執行,接下來每個月看看賬本,有機會就巡視府城產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一切走上正軌;她動手纂寫責任細化崗位手冊,崗位細分,責任到個人,有獎有罰,鼓勵大家互相督促,積極服務。
崗位手冊纂寫完畢,抄寫下發,從王府開始實踐;收效極佳,以前會出現責任推諉的情況,現在一目了然,誰的責任不用多說自能見分曉。
省去王府好些多余的下人,把這些人刪減后,該送去侍衛隊的送去侍衛隊,愿意進西北軍的可以進西北軍;若是都不愿意,那就去莊子上待著,莊子里的生活清閑,適合不想努力上進擺爛的下人。
反正王府不養閑人。
下人們的積極性全面調動,不安分的也被排出王府之外,不得留于王府伺候;若是家生子,那就一家子都送走,各處莊子都可以安頓下他們。
三百多個下人的王府,刪減之后剩下兩百一十人。
別看只有兩百一十人,積極性被調動后,干起三百多人的活兒半點負累沒有。
起初,明儀遣送下人出府,不是沒人鬧;甚至跑去后宅找周王妃鬧騰,周王妃讓徐嬤嬤都打發了,一次兩次下人們沒意識到問題所在,次數多了就都知道王妃的態度了。
周王妃站在兒媳婦那一邊。
從那以后,周王府深深畏懼新任世子妃的威儀,辦事速度肉眼可見的快,下人們的恭敬程度拔升好幾個高度;新任世子妃身邊的下人跟著得臉的很,沒人愿意得罪她們。
趙嬤嬤和容嬤嬤的直觀體會最深,私底下還跟主子感慨。
“王府風氣變了。”
明儀挑眉,淡笑不語。
春梅道:“主子,您可真厲害,那些手冊看的奴婢頭都大了,您是怎么一條一條寫出來的?”
“慢慢想唄,想到一條寫一條,從王府的缺漏上找答案。”為了以后能偷懶,她是蠻拼的,條條框框被她搬來古代了。
“奴婢可做不到。”主子的風輕云淡,春梅由衷佩服,“以前那些下人也會做本分內的事,可是,難免有些欺壓存在;現在可好了,誰都沒心思欺壓人了,大家都可能干,可上進了。”
趙嬤嬤笑的慈眉善目,“主子思慮周全。”
“崗位手冊發下去了,能否老老實實去做才是關鍵,讓荀管家盯著,督促到位;將手冊內的條例印刻在每一個下人的骨子里,不容輕犯。”良好的習慣還沒養成,一旦松懈,不僅有讓下人抓住懶怠的機會,還有逆反的可能性。
一些慣例執行習慣了,成為日常中的一部分,形成新的規矩;一旦他們的緊繃的神經松懈,那么,她寫的手冊便成了廢紙。
趙嬤嬤和容嬤嬤二人點頭,十分理解主子的命令和做法。
春梅跟著兩位嬤嬤走,嬤嬤們覺得主子對,那就不可能有錯;她們是老嬤嬤,見多識廣,經驗老道,肯定不會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