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公叫康熙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當了阿瑪才曉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的公公叫康熙 >>我的公公叫康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當了阿瑪才曉得

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 當了阿瑪才曉得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6日  作者:雁九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雁九 | 我的公公叫康熙 

到了御膳之時,九阿哥屁股這樣沉,康熙能如何?

一年到頭,父子也一起用不了兩頓飯,誰會攆人不成?

只能任由九阿哥留了。

蹭了一頓御膳,九阿哥腳步輕快地從乾清宮出來。

他克制著,沒有笑出聲來。

有些事情,只有當了阿瑪才會曉得。

這一點上,八阿哥遠不如自己。

那就是當阿瑪的,自己可以挑剔兒子不好,卻不容旁人說不好。

無關緊要的小毛病還罷了,可不能真的說到缺點。

這誰的兒子,誰寶貝。

在御前說其他兄弟壞話,那才是大傻子。

有時候,看著是壞話,可并不是壞話;看著是好話,可也夾雜著那么一丟丟的壞心。

自己怎么這樣聰明……

同樣的道理,李煦……

九阿哥瞇了瞇眼,自己都摸清楚汗阿瑪的脈,更別說那獻美媚上的李煦。

他不會直接說自己壞話,自己也沒有理由發作在他身上。

今日御前報備季家的事情,也是給汗阿瑪提個醒。

江南富裕,圣駕還要第四次南巡。

別汗阿瑪這里愛惜民力,不肯奢費,地方官員反而打著這個旗號搜刮地方。

李煦跟曹寅一樣,坐鎮蘇州織造府,自然不是單單地為皇家采買各色內用織錦。

要是真有官員借著迎駕盤剝地方,李煦沒報上來,那也沒有他好果子吃……

等到了戶部值房,九阿哥站在東屋門口,想著要不要進去。

正好蘇培盛出來,見他探頭探腦的,忙躬身道:“九爺,我們主子不在,去尚書值房了。”

九阿哥點頭道:“知曉了。”

他就回了西屋。

少一時,得了消息的伊都立來了。

進了屋子,他就雙膝跪下了下去,大禮參見。

九阿哥正坐在炕邊吃茶,見狀道:“何至于此,快滾起來,還要爺扶你不成?”

伊都立起身,紅了眼圈,道:“九爺大恩,奴才無以為報,往后但有吩咐,無有不從。”

九阿哥翻了個白眼,道:“多大點兒事,叫爺說,這老爺子糊涂了,也不能都聽他的,他不讓你們請太醫,你們就不請,這不是愚孝是什么?”

伊都立訕訕道:“奴才長兄行事素來謹慎……”

九阿哥嫌棄道:“謹慎個屁!叫爺看,那才是不孝,你阿瑪大學士致仕,本就有資格請太醫過去,避這個嫌做什么?你們家到底幾個做主的,該縮脖子的時候挺著脖子,不該縮脖子的時候又萎了!”

伊都立越發羞慚。

他曉得九阿哥說的,是自己額涅跟將軍府借嫁妝之事。

那牽扯到了將軍府的姻親董鄂家,那是九阿哥的岳家,九阿哥肯定不樂意。

偏偏自己額涅性子偏執,行事自專,不是聽勸的。

要不是阿瑪出面,卸了額涅的管家權,加以約束,還不知接下來會出現多么荒唐之事。

九阿哥見伊都立如此,也曉得對著兒子說人家父母不厚道,擺手道:“行了行了,下去吧,也別太端著,這年前年后,多往岳家跑兩趟不寒磣……”

異母哥哥們靠不住,他阿瑪已經退了,這個時候不巴結岳家,什么時候巴結?

好好的少年舉人,難道要一直在拜唐阿位上打轉轉?

不說別的,一個頂戴筆帖式還是能考的。

伊都立本是懷著感激過來謝恩,結果劈頭蓋臉被說了一頓,少年人面薄,面色通紅地從值房出去。

四阿哥正好回來,見狀打量伊都立兩眼。

伊都立神思不寧,差點撞到人,忙告罪一聲,退到旁邊讓道。

四阿哥見他眼圈泛紅,想到了伊桑阿身上,提點道:“若有什么難處,可以去刑部尋十三阿哥。”

伊都立聞言一愣,隨即道謝道:“謝四爺提點,奴才記下了。”

四阿哥點點頭,越過伊都立回值房了。

伊都立想著九阿哥的“逆耳忠言”,還有四阿哥的好心提點,心中說不出什么滋味兒。

自家哥哥們趁著阿瑪病重,將家里庫房都開了。

長兄長嫂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如今改了規矩,不再是幼子守灶,反而長子長孫金貴。

到時候分家,長房不單要分自己那一份,還要給嫡長孫也再分一份。

自家從阿瑪才開始發跡,兩口子貪婪,又盯上額涅的嫁妝,說奉養老太太是他們的責任,還要將幼子送到祖母身邊教養。

想著這些狗屁倒灶的事兒,伊都立都覺得灰心。

家和萬事興,家不和,自然敗落得更快……

回到值房的四阿哥,已經聽了蘇培盛的稟告,曉得九阿哥回來了。

他就抬腳去了西屋。

九阿哥坐在書案后頭,面前就是那養珍珠的條陳。

要么說父子呢?

他跟康熙想到一塊去了,覺得這養珍珠的法子,可以仔細寫一份傳家。

等到日后,兒孫爵位傳承得低了,說不得還要靠著這個糊口。

就算自己不方便經營,悄悄尋兩個買家,也能換上一筆銀子。

九阿哥覺得自己應該“見賢思齊”。

連季弘那首富老爹,都想著未雨綢繆,自己也應該多想想。

自己不僅僅是貝勒府的頂梁柱,還是自己這一門宗室的老祖宗。

等到兒孫傳承幾代,也會有閑散宗室。

四阿哥進來,見看到九阿哥這樣一本正經的模樣,一時倒是有些不習慣。

九阿哥聽到動靜,抬頭看門口,見是四阿哥,忙站起身來。

“四哥,您回來了……”

四阿哥打量他一眼,篤定道:“難得,這是沒挨訓。”

九阿哥得意道:“我又沒犯錯,汗阿瑪好好的,訓我做什么?”

九阿哥進宮之前,跟四阿哥打了招呼,說的簡單,并不是很清楚。

四阿哥有些猶豫。

這弟弟都成家立業,既是貝勒府的私事,自己是不是不該探問?

九阿哥沒想那么多,季弘去拜訪自己之事,也沒有什么好保密的。

他就說了昨天下午季弘去見自己之事。

“我就是去御前報備一聲,省得回頭御史聽風就是雨,又嘰嘰歪歪的。”

四阿哥聽了,想到他外家有個表兄弟,去年補了杭州海關的稅監,今年往自己府邸送的年禮就比照著往年翻一番。

江南富庶,眾所周知。

他就道:“你已經離了內務府,也要防著季家打著你的旗號斂財,回頭我叫人打聽打聽,看看季家到底是個什么行事。”

九阿哥納悶道:“他們家不是做了好幾十年的江南首富了么?還斂財?就不怕成了肥羊,讓人宰了?”

四阿哥:“……”

九阿哥又道:“四哥,這幾年江南的巡鹽御史是哪個?季家的根基還是在鹽引上,這鹽商坐著,內務府的皇商還稀罕么?”

之前他只想著官場勒索,忘了季家還是江南頭號大鹽商了。

那鹽引才是真正的搖錢樹,幾十年握在季家人眼中,就沒有人眼紅?

眼見著九阿哥清澈的眼神,四阿哥也是無語。

“你管了內務府幾年,還不曉得巡鹽御史都是兼職?且從本朝開始,就都是內務府出身的官員兼職,總共設六人……”

“兩淮一人,兩浙一人,長蘆一人,河東一人,三十年開始又增設福建一人、兩廣一人……”

九阿哥訕笑兩聲,道:“我明白了,就跟曹順那丈人似的,之前在廣州稅關做監督,估計就是兼著巡關御史,這御史自己查自己能查出什么來?”

這樣的御史不好,形同虛設,都成半個地頭蛇了。

這是做御史去了,還是當成肥缺,斂財去了?

他的心思都在臉上掛著,四阿哥搖頭道:“你想多了,巡鹽御史一年一換,就是為了防止生弊端。”

九阿哥聽了,不以為然,道:“老鼠掉米缸里,還能不偷吃?一年一輪,對鹽商來說可不是好事兒,這是年年都要被勒索一回,更不要說用的還是包衣,就那些包衣,在京城習慣了吃拿,能當御史?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四阿哥看著他,不贊成道:“什么都敢說,早先巡鹽御史任上用的并不是內務府官員,用的就是督察院的御史,近些年才開始陸續改了。”

九阿哥小聲道:“我曉得了,這還是有弊端,汗阿瑪心里有數,想著與其‘敗壞’了御史操守,還是交給包衣好了,到時候做的過了,好收拾……”

四阿哥:“……”

歪打正著的,似乎說得也有道理。

他就止了這個話題,道:“季家雖不是你的門人,可也不能讓他們覺得你好攀附,省得回頭蹬鼻子上臉,該收的孝敬也收著。”

九阿哥看著四阿哥,帶了驚奇道:“還以為四哥您會說尊卑有別,讓我以后少跟他們牽扯……”

說到這里,他醒過神來,道:“是不是四哥您這里,也收了不少外頭的孝敬?”

四阿哥輕咳了一聲,道:“非禮勿言!”

九阿哥這回算是長了世面了,道:“還以為您不差錢,不在經濟上頭上心,沒想到您這也有生財之道……”

四阿哥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只對九阿哥道:“今年是大計之年,地方上除了高品級的官員,還出來不少散缺,你如今下旗,正藍旗的旗缺也有資格過問,要是旗屬人口中有當用的,可以提挈一二,三哥就是如此……”


上一章  |  我的公公叫康熙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