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閻羅歸位,一道輝煌的金色神光從酆都城中沖天而起。
照得這陰間數千年來始終一片陰沉的天空,都勐然亮堂了幾分。
就連那種亙古不變的沉郁腐朽之氣似乎都消散了不少。
各司各殿的陰官、鬼吏都不禁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期盼多年的好日子終于要來了。
不過。
這片下土陰世土地廣袤,若論面積還要遠超陽間。
在受到酆都城控制的核心區域之外,連陰司鬼神都觸及不到的地方,還存在著許多天不收、地不管的鬼王諸侯。
或招攬陰世土著,或劫掠冤魂惡鬼將立起屬于自己的鬼國。
在那幾乎自成一界的陰山背面,也遠盤踞著遠不止地下主這一家勢力。
霧靄沉沉,張牙舞爪的鬼桃林深處。
一座供奉著“地下主”神櫝的青石神龕面前。
嗚嗚嗚...
隨著陣陣陰風呼嘯而過,一個個身材或大或小,臉色或赤或青的鬼物滴熘熘旋轉著落到此處。
比起酆都城中那些和活人相差不大的陰官,這些鬼物雖然穿著華貴,滿身珠光寶氣,卻只能用鬼模鬼樣去形容。
當活人死去,魂魄漸漸脫離肉身之后,便徹底失去了依托。
心性難以自控,更容易受到各種極端情緒的左右,將“相由心生”四字體現的淋漓盡致。
表現在外,就是越來越不像人,越來越丑陋。
或因惡毒,而變的猙獰;或因狂怒,而變的巨大;或因鄙薄,而變的瘦小;或因瘋狂,而變作獸形...
貪婪則腹脹;吝嗇則臉狹;鉆營則頭尖...
此外,多怒,臉為赤;多哀,臉為灰;多冷,臉為青...久而久之,再也不復原本的人形。
越是良善之鬼越是魂魄清和,越是心懷歹意之鬼,就越是兇厲難看。
顯而易見,來到此間的鬼物無一例外,全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輩。
而且,此刻它們本就丑陋兇惡的臉上寫滿了惶急、忐忑,還有一絲隱藏極深的恐懼。
剛剛落地,便忍不住急匆匆地拉住相熟之鬼交換情報:
“世間第一個活人閻羅王剛剛已經歸位,各位國中可有什么章程?”
“哪來得及有什么章程?接到內線奏報第一時間便來與各位商議了。
但數百萬功德在身,這位閻羅王絕不可能是什么善茬,他的每一分功德都是我輩的血淚啊。”
“數千年以來,陰司的各種戒律禁忌,還有執行的邊界在哪里,早就被我們各大鬼國摸索地清清楚楚。
尋常鬼物只能被動遵守規則,我們卻能利用不知變通的規則,即便在這陰世之中都過的逍遙自在。
各大鬼國關起門來稱孤道寡,與酆都鬼城井水不犯河水。
幾次亂戰之后,我們無力撼動陰司的統治地位。
酆都鬼城的第一要務則是維護陰陽平衡,也沒有余力清繳鬼國。
但今日這等數千年未有之大變,怕是要將既有的局面摧毀得一干二凈了。”
“如果只有散落在陰山背面的各大鬼國還好,鬼國的存在,只是讓陰陽循環的速度變慢。
但自從地下主領著我等一起投入殺生樹的麾下,由‘修羅鬼國’帶頭動搖這天道的根基。
天道當然要本能自救。
破天荒地開放天部神位,讓修士介入陰司,本來就是或早或晚的事情。
我們還是想想,怎么應付那閻羅王吧。”
“哼哼,著急的可不止是我們,各大鬼國從來不是一條心。
平常的時候,那蒿里君自恃清高,不屑與我等同流合污,始終保持中立,這次看他還能不能坐得住?”
顯然,這一大群鬼物全都來自于陰山背面的各大鬼國。
絕大多數都是派駐到這鬼桃林“修羅鬼國”的使節。
在這陰司都難以管束的陰山背面,局勢貌似也不比陽世簡單多少。
眾多鬼國林立,利益各不相同,拉幫結派,互相攻伐也是常有。
而且。
天道、人道相輔相成,這下土陰世一點點變成現在的樣子,自然也經歷了漫長的演化過程。
無論是地下主還是蒿里君,都跟閻羅大王一樣,原本都曾經是冥府演化過程中的最高統治者。
只是在接連被新神位替代、分化之后。
如今閻羅王依舊是十殿之一,但前面這兩者卻已經被徹底剝奪了陰司編制。
縱有些許殘留的權能,也淪為了在野的鬼神。
而閻羅王的出現,像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本就鬼心雜亂的陰世驟然如臨大敵。
無論得到神位的是誰,對眾多鬼國又是何等態度,僅僅是背靠著土著天道這個大靠山,就足以讓群鬼芒刺在背了。
這一片鬼影團團聚在一起,鬼言鬼語嗡嗡鳴響,雖然心焦難耐,卻也拿不出什么有用的章程。
直到神龕之中,一個由七八種音色組合成的雜亂聲音忽然響起:
“爾等無需多議。
我在陽世已經與那閻羅交過手,不過是區區一個地粹境法師罷了。
各家挑選精銳神變、巔峰軍主,啟動內應,偵測他的動向。
只要此人離開酆都城,便一起出手,以雷霆萬鈞之勢,亂刀將之砍成肉泥!”
一群鬼物知是誰也沒有見過真身的地下主意識降臨,齊齊拜倒在地。
有了這位堪稱尸解仙之下的第一人做主心骨,忐忑的心緒也頓時一掃而空。
臉上兇相畢露,紛紛開口叫囂道:
“區區一個活人敢來陰司之中耀武揚威,我們便要了他的狗命!”
“正是!閻羅王又如何?只是一個地粹境,只要露頭便讓他有來無回!”
“抓住機會將這天道的走狗一擊必殺,我們便叫其他人知道,這陰世之中到底是誰在做主!”
沒有人間官府的拖沓推諉,群鬼的反應堪稱快若雷霆。
那邊王遠的計劃還在醞釀,這邊它們就已經準備干脆動手。
現實畢竟不是游戲,各種敵人和怪物也不可能老老實實待在那里等著英雄上門除魔衛道。
出人意料才是常態,意外總是不期而至。
此時外界暗流洶涌。
但在那一片由禹州鼎構成的空間中。
一場也許更古未有的深刻蛻變,卻在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的情況下來到尾聲。
一道玉城金闕通神篆沖出泥丸,在王遠頭頂化作由符文篆字構成的五官壇城、三重寶幢。
金光燦燦,八角垂芒。
王遠在黃篆境界,人、地、天的三步功夫徹底圓滿,已經正式踏足神變境。
同時,賬面上的325萬陰德中,有一百萬瞬間被燃燒一空,化作菁純的天道垂青。
助益同樣來到邊界的太白化身、閻羅化身,與本體共同邁過了這一道門檻。
一道虛幻的陰神,此時似乎變得與真人也沒有二致,小生死簿懸在他的頭頂灑下二色神光。
就跟赤篆第三境陰神境,陰神終于可以自由出竅,離開身體一樣。
神變境也是一個事關陰神蛻變的重要關口。
若說赤篆陰神境是嬰兒落生,離開母體獨自呼吸,那現在黃篆神變,就是三歲小兒能跑能跳。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生活自理。
隨意陰神出游,瞬息之間往來千里。
只要肉身不死,就可以一直以陰神在外行動,不用再擔心像赤篆陰神境那樣,時間一長,肉身便會腐朽損壞。
一道神通法篆也好像小樹真正扎根,不再受到環境限制,漸漸有了一絲自力更生的苗頭。
地闕法光所照之地盡為自身法域,可以依照道法隨心定義規則。
不僅如此。
神變境界的法域,是青篆真人內景天地的根基。
內景天地越完整,與這大千世界的規則越契合,晉升青篆真人之后的力量就會越強。
靠著幾乎難以復制的機緣巧合。
王遠此時成就的彼岸三界效法天、地、人三界,幾乎將這種“契合”做到了極致。
尋常法域可以制定的規則只有一重。
而這彼岸三界卻可以容納整整三重規則!
陰神身體一旋收起法域,王遠卻沒有急著立刻就將之確定下來。
而是又一次從天獄道人的記憶中,摘取出了“靈肉合一”之法的全部信息。
一字一句端詳著這一門號稱超脫尸解仙的無上妙法,漸漸陷入沉思。
“我現在已經分別成就了代表肉身的三洞法身,以及代表靈魂的法域·彼岸三界。
與這‘靈肉合一’之法堪稱天造地設。
但是,如果放著九兵一群尸解仙走過的堂皇大道不走。
反倒走上這條從來沒有前人走過,不知前途到底如何的道路,到底是值得還是不值得呢?”
相關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