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五百五十五章 實驗成功!沈會明:我們就是井底之蛙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五十五章 實驗成功!沈會明:我們就是井底之蛙啊!

第五百五十五章 實驗成功!沈會明:我們就是井底之蛙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不吃小南瓜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正文卷

正文卷

王浩交代了設備的改造細節,讓團隊很多人都無法理解。

之前王浩還在詢問基礎問題,有些問題都非常不專業,就像是在了解設計以及雷達技術情況,轉了一圈就變成交代改造設備,也就是直接對設計進行了調整,還說出了一個個的調整細節。

這種精細到變壓器參數的調整,倒是讓工作變得容易了,他們只需要按照交代去做就好了。

但實在是無法理解。

王浩這樣做以后,倒是讓一些人有信心了,調整到精細到變壓器參數了,自然是有絕對的信心。

其他人也在試圖去理解。

沈會明就和何俊磊說著,“我不確定最后結果怎么樣,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功率平衡性設計很完善。”

“但具體到實驗,也不一定。”

他說著搖了搖頭,嘆道,“實驗這個東西……不好說啊,有時候,即便更好的設計,最初的實驗結果也不理解,后續還慢慢的改進……”

“我剛才想過了,王院士能完善功率平衡性調整問題,其實也是很正常的,這方面牽扯到復雜的邏輯問題。”

“這種問題對我們而言,就只能用一次次的實驗,通過結果來更接近理想設計,但對王院士來說,根本不算什么,他是世界第一的數學家!”

“應該,就是這樣。”

沈會明說完問向何俊磊,“俊磊,你怎么看?”

何俊磊想了想道,“我倒是對實驗很有信心,而且,我覺得王院士有信心到直接改造設備,也很正常。”

“哦?”

沈會明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何俊磊道,“在雷達技術方面,王院士沒有了解過,自然沒有基礎,但有了基礎,對王院士來說,就沒難度了。”

“為什么?”沈會明很不明白。

何俊磊道,“沈教授,你想啊,在數學領域來說,那些數學教授們都有豐厚的基礎,可就只有王院士,解決了那么多的數學猜想,這不就說明了問題嗎?”

“同樣是有基礎,同樣是做數學研究,別人研究了幾年、十幾年,可能還趕不上王院士研究幾個月。”

“換做我們也一樣。”

“大家都了解雷達技術的基礎以后,以王院士那種智商,也許做出個完善的設計,就只是轉一下腦筋而已。”

“我們都是普通人,理解不了天才,不正常嗎?”

他說完看向沈會明。

沈會明仔細琢磨一下,皺眉說道,“你這么一說……好像也有道理啊……”

實際上,王浩可沒有何俊磊想的那么神。

設計改造問題上,他有一些地方也是摸不透的,只是知道哪樣去設計對研究是有益的。

技術工作和數學是不一樣。

很多技術問題的小改動,牽扯到其他部分結構等多方面的問題,他只能知道某種改動是有增益的,但具體是什么原因就不清楚了。

當然,若是深究也能想明白,但顯然他對于雷達技術不感興趣。

總歸只要完成了研究,有改造好的設備放在那里,其他人也會深入研究每一個部分設計的深層含義,讓他們去研究就可以了。

在王浩交代了工作以后,設備改造很快就開始了。

有些研究員還是不舍的,他們擔心改造設備以后出問題,萬一設備的性能比原來差呢?

但是,他們必須要聽從指揮。

這些王浩就不干涉了,他只是每天過去看一下進度,其他時候則留在湮滅力場實驗基地的辦公室,處理一些材料檢測中心和實驗組的工作。

材料檢測中心的工作有很多。

近幾個月時間里,他們依舊在做一階元素的檢測研究工作,大批量發現一階元素,基礎檢測就需要兩、三年時間才能全部完成。

因為牽扯到新一階元素的保密性問題,基礎的檢測工作也無法讓其他研究機構來分擔。

新一階元素的保密性,主要是考慮到有些一階元素,擁有非常驚人的特性,那么就牽扯到軍事或者其他重大用途,自然就不能讓其他部門插手了。

材料檢測中心的另一項工作就是長期性質的了,那就是研究各類升階化合物的特性。

這是個研究的大類。

舉個例子,比如,最常見的水。

水含有氫和氧兩種元素,特性湮滅力場環境下,氫元素會發生升階,而氧元素沒有達到升階標準。

當湮滅力場強度達到一定界限時,氫元素和氧元素都會發生升階。

那么就可以制造出兩種水,一種是只有氫元素發生升階的‘二類水’,一種是氫和氧元素全部升階的‘一類水’。

一類水和二類水的特性就需要做研究。

這種研究牽扯到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各種領域,生物學也是研究的一大方向,一類水和二類水提供給了大型生物實驗室,他們則會用兩類水做實驗,包括一些基礎實驗。

比如,把水直接喂給小白鼠,或是其他實驗動物,觀察他們會產生的變化。

等等。

類似的研究有很多很多。

材料檢測機構不可能做這么多的研究,即便是提供材料給其他部門,也需要考慮保密性、公開性等問題,各類材料也需要做評估。

所以科技部門正聯合幾個大型機構、大學等,準備在西京市建造一個大型的科研中心,名字就叫做‘一階材料研究院’,專門針對一階化合物的特性做研究,并牽扯到了生物技術、醫學、化學、物理等諸多方向。

這個研究中心還在籌備中,只是發布了研究方向,就已經吸引了無數國內外科學家的關注。

好多國外頂尖科學家都想申請過來做研究。

他們是真心希望能過來工作,因為研究會是獨一無二的,未來十年內都會是世界的唯一,其他國家的機構不可能拿到這么多的一階材料。

王浩也被詢問是否感興趣加入到研究院。

不管他是否感興趣,都會掛名一個副院長的職位,只可惜,他確實是不感興趣,若是研究有很驚人的發現,他才會關心一下,至于過去做研究還是算了。

很快。

三天時間過去了。

上午的時候,王浩來到實驗基地,沈會明就確定的說,“設備改造已經全部完成。”

他們是加班加點完成的。

現在就是對于設備各個部分進行檢測,也包括強湮滅力場設備,但檢測不需要花費太長時間。

“十點左右就能完成。”沈會明預估了個時間。

王浩就干脆到十點半再過來一趟,得知檢測工作已經結束,可以開始改造設備后的第一次實驗了。

“那就開始吧。”

王浩沒有人會猶豫,直接讓實驗準備開始。

沈會明現場指揮進行實驗,王浩則是和何俊磊等其他幾人去了數據室,數據室的電腦會接收實驗制造釋放的一階波。

等到了數據室,王浩看著屏幕的波動線,問道,“你們的接收雷達在哪里?”

“十公里外的一個山坡上。”

何俊磊操作調取了一個畫面,“看,那就是一階信號塔。我們用了最新技術,接收雷達全部用一級材料制造,下方有信號分析擴大器,可以準確的接收信號。”

王浩仔細看了一下,問道,“距離只有10公里嗎?是不是太近了?”

何俊磊道,“我們是準備建造更多信號塔的,但還只是計劃,最遠可以一直到西海,前提是,能穩定制造一階雷達波。”

王浩輕輕點頭,說道,“還是太近了。一階雷達,有些覆蓋距離會是幾萬公里,我覺得可以在沿海城市建造信號塔,也可以把信號塔技術放在衛星上,讓航天局幫忙發射升空,這樣就可以在太空接收信號。”

何俊磊聽著用力抿抿嘴,好半天才說了一句,“這樣,當然好。”

他心里感慨一句,‘王院士果然不同凡響’,他們做一階雷達的研究,也就只能申請經費制造信號塔。

什么衛星之類,根本是想都不用想的。

結果王院士過來就是一句,“發射衛星”、“讓航天局幫忙發射”、“在太空上接收信號”。

他們根本不在一個次元啊!

實驗開始了。

沈會明指揮進行實驗,設備是從容易制造的可見光波開始的,他們第一步是制造出一階的紅光。

一階紅光是很容易制造的,也是制造后表現最穩定的光波。

可見光的檢測利用攝像機就可以發現,攝像機距離設備很近,鏡頭下的紅光明顯非常濃郁。

看著屏幕上的紅光,數據室的人都驚呼出聲,“濃度很高啊!”

“成功了吧?”

“比我們之前明顯太多了,看中間形成了一道高濃度的線……”

攝像機是捕捉不到一階紅光的,但可以捕捉到散射的大量常規紅光,明明是制造了一道一階紅光,結果看到的是一大片的紅光,中間最濃郁的地方形成了一道致密的光影。

王浩點評了一句,“這是很明顯的降階散射現象。”

“實驗難點就在這里。”

何俊磊驚訝的盯著屏幕,繼續道,“如果制造出來的一階波能量不足,就會散射消失,但只要能量足夠,覆蓋距離就會很遠很遠。”

每個人都很驚訝。

攝像機的影像上的畫面太明顯了,他們之前制造的紅光波,表現大概只有五分之一,有的地方還斷斷續續的。

現在則是明顯的一片光。

“這算是成功了吧?”王浩問道。

其他人馬上說道,“很成功,太成功了!”

“我們從來沒有制造過如此連續的一階波,不管什么頻段,總是斷斷續續不穩定。”

“是啊,簡直不可思議!”

“我想,現在沈主任也很驚訝吧!”

“第一次實驗就這么成功……”

在進行了紅光的制造以后,下一步就是制造超長波,也就是頻率為300kHz以下的無線電波。

長波波段的發射能力最強。

在所有波段中,長波最適于以圍繞地球曲面的地波的形式而傳播,但因為地波傳播距離短,—般長波的傳播方式仍以天波為主。

現在實驗所用的是地波,地波傳播距離短,但有個優點是信號穩定,檢測相對更容易一些。

“雖然地波的信號穩定,在之前制造的一階無線電波,信號的斷點依舊很嚴重……”

何俊磊搖頭道,“就不知道這一次……”他才剛說完,就看到電腦屏幕上出現一條穩定的波動線。

他頓時瞪大了眼睛。

其他人也看著屏幕上穩定的曲線,不由驚呼出聲,“信號這么穩定?太神奇了吧?”

“成功了?”

“還要再看看,我感覺是沒問題的。”

“持續性很好啊……”

王浩也一直看著電腦屏幕,穩定的長波持續了五分鐘左右,已經可以確定是成功了。

實驗組那邊準備換一個頻度繼續進行測試,王浩則是直接開口道,“制造一階高頻短波吧,其他頻段的波,以后再測試!”

沈會明收到了消息,也馬上交代制造高頻短波。

雷達所用的波就是高頻短波,他們的研究目標也是制造一階高頻短波,只要能穩定的制造出來,就等于是研究成功了。

很快。

電腦上有了新的波動顯示,波動線的頻率明顯增大,同時出現了有序斷點,就是高頻短波的波形。

所有人都盯著屏幕,忍不住咽了咽口水,激動的討論起來,“沒錯,穩定的高頻短波!”

“這就是雷達信號!”

“太穩定了,如果不知道,還以為是常規雷達信號……”

何俊磊滿心激動,他站起來看向王浩,滿是崇拜的驚嘆道,“王院士,你真是了不起!”

其他人也都看過來。

“沒什么。”

王浩輕輕搖了搖頭,問道,“這就應該算是成功了吧?”

“對!”

“當然了,再成功不過了!”

“那就好。”

王浩說完點了點頭,道,“那你們就繼續實驗吧,我那邊還有工作要做,就先走了。”

他說完就離開了數據室。

實際上,王浩對于研究成功并沒有多大的感觸,因為就只是一個b級的任務,他也沒有做什么努力。

現在成功了,也就多了一項關鍵技術。

這才重要。

數據室內則是繼續激動和驚呼。

半個多小時后,沈會明完成實驗也來到了數據室,他的臉色通紅明顯非常激動的,趕忙宣布道,“我們的實驗成功了!”

他隨后左右看看,疑惑問道,“王院士人呢?”

“王院士已經走了。”

“半個小時以前就走了,剛做完雷達波測試……”

“王院士好像不太在意……”

沈會明聽罷呆愣好半天,最后嘆氣的苦笑道,“最開始我以為王院士說一個星期,是和我們一起改進設計……”

“當時我還不太相信,現在想想,是改進設計加改造設備再加實驗,總共才用了一個星期啊!”

“一次實驗,就成功了!”

“俊磊,你說的對啊,天才真是我們普通人不能理解的,我現在知道了,和王院士相比,我們就是……”

“井底之蛙啊!”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