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四百五十章 發現大量升階元素,航天局找來,電池板技術?何不食肉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章 發現大量升階元素,航天局找來,電池板技術?何不食肉糜!

第四百五十章 發現大量升階元素,航天局找來,電池板技術?何不食肉糜!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不吃小南瓜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新設備釋放的F射線即時檢測數據

釋放口強度超出檢測范圍。

持續時間:0.913秒。

直徑:1.17厘米。

王浩聽了報告以后,馬上抓住了關鍵點,“0.913秒,比上一次的數據好像低了……”

他重新查看數據,發現上一個設備釋放的F射線,持續時間為1.192秒,兩個數據做出對比,馬上就能得出結論,“看來F射線的持續時間,除了和內置能量強度有關,還和F射線的強度有關。”

F射線強度越高,維持需要的內置能量強度越高。

現在所釋放的F射線強隊,對比原來最低增加了50,內置的核反應堆強度也有一點小提升,但幅度并不大,結果持續時間還變短了一些。

旁邊的研究員王強則是問道,“如果用同樣的設備,釋放出低強度的F射線,也許持續時間更長?”

“可能是這樣。”

王浩思考著點頭,繼續說道,“設備不同,內置能量強度的承載力不同。能釋放高強度的F射線,說明內部強湮滅力場薄層的強度也很高,就能承載更強的內置能量。”

“我們的實驗還是保守了。”

他說著搖了搖頭。

在沒有準確的實驗數據基礎下,內置核反應堆肯定以穩為主,來保證不會因為能量強度過高,或是出現其他的問題造成設備損壞。

現在還是以釋放F射線為主,正式開始核聚變項目后,才會進行場力承載能量上限的大型實驗研究。

一個小時以后,各項檢測數據都出來了。

材料磁化反應的最高強度是14T,數據相對還是有些低的,但放在F射線實驗里就已經很不錯了,主要是因為F射線覆蓋的是一條線,而不是材料的全部,磁化數據自然要低一些。

之后才是重點。

材料檢測。

這次實驗是以釋放F射線為主,也同時會進行材料的檢測,一系列的單質材料和化合物,甚至是壓縮的氣體都被放置在F射線經過的方位。

F射線是一種場力,而不是純粹的能量,并不會因為中途有物質,造成能力損耗近而影響傳播覆蓋距離。

即便放置再多的材料,也不會影響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

王浩就回到了西海大學,第二天早上就拿到了一系列的檢測報告,負責檢測的有兩個機構,分別是F射線實驗組附帶的材料實驗室,還有歸屬湮滅力場實驗組的材料檢測中心

材料實驗室只是個小的實驗室,能做一些常規的檢測,相對來說,材料檢測中心相對更專業一些。

汪輝實驗室遞交的報告,內容也非常的震撼,因為他們‘疑似’發現了多種升階元素。

“硅?”

“汞、鎢、銅、鉀……”

“氫?”

最后一個元素讓王浩都驚住了。

其他升階元素的發現,還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畢竟已經發現了鐵、鋰、碳,F射線再大幅增加,自然會發現更多的升階元素。

但是……氫?

這個元素就很不一般了,因為氫是氣體。

現在升階元素的發現,也能總結一定的規律,主要還是以金屬元素以及具有穩定化學鍵的元素為主。

碳、硅,都屬于后者。

其他就都屬于‘金屬元素’,若是出現了一個‘氫元素’,規律似乎就又沒有了。

王浩干脆跑了一趟材料檢測中心。

現在的材料檢測中心非常忙碌,每個人都參與到了檢測工作,想分出個人手都不容易。

等進入了汪輝的實驗室,汪輝和周青還有其他兩個研究員,還在無塵實驗間里做著研究。

王浩等了有十幾分鐘,才有個年輕的女研究員走出來。

這個年輕研究員的名字叫王麗霞,年紀只有不到四十歲,是從科學院材料所特別調過來工作的。

“王院士!”

王麗霞走出來禮貌的喊了一聲,隨后招呼道,“在這里等多久了?汪教授他們還需要一些時間。”

“在做什么?”

“對氣體壓力和密度進行精準測定。”王麗霞有些期待的說道,“我們發現了多種升階材料,但不一定。”

“現在只是疑似,唯一能確定的是硅。因為一階硅的含量很高,大概達到了13左右。”

“這么高?”王浩驚訝的說道。

他看的報告是昨天晚上發過來的,數據還沒有這么精準,顯然昨晚到現在,檢測中心的人都一直在工作。

王麗霞也明顯很疲憊,眼圈都有些紅腫,但她依舊精神奕奕的,“其他元素含量不高,必須做更精準的實驗,才能確定結果。”

“我們組負責的是氫……”

“這個元素,很有意思啊。”

王麗霞說著都有點小興奮,她也很清楚‘氫元素’有多么重要,是第一個被發現的氣態升階元素。

王浩也期待的點頭,“確實,一階氫的發現意義重大,對于完善理論至關重要,而且應用上也很廣泛。”

兩人說了幾句。

王麗霞就找出了一系列的檢測結果。

王浩則是查看起一個個數據,就像是王麗霞的說法,其他的元素就只是‘疑似’發現,檢測過程中發現了數據偏差,但有的數據偏差也只是在常規范圍內,很難界定是否真有發現。

如果想要確定發現,就必須要做一系列高精度的實驗,才能得到最終的結果,提取也會非常的復雜。

硅,就不一樣了。

一階硅的含量實在太高了。

他們所使用的硅材料是高純度的單質硅,是作為半導體材料使用的,應用領域的名字叫做‘硅’。

當一階硅含量高的時候,‘硅’的物理特性明顯得到增強,自然就很容易檢測出來。

過了一段時間,汪輝、周青等人結束了時間,一起從辦公室里走出來。

汪輝走出門還搖著頭。

“不理想?”王浩注意到汪輝的神色,開口問了一句。

“不太理想。”

汪輝說著‘不理想’,卻顯得精神奕奕,“我們剛才的實驗,還是無法百分百確定發現了一階氫。”

“壓力、密度測試,即便是精度再高也會有偏差,必須找其他辦法進行測定才有說服力。”

“不過,大概率是有的。”

“多大概率?”

“95以上。”

“還好……”

王浩思考著點了點頭,物理實驗發現‘95’的概率可不高,升階元素的發現上,要‘99.99’以上的概率才有說服力。

汪輝接了杯水,坐下來問道,“王院士,磁化材料還是太少了。有些實驗需要更多的材料,你們能大批量制造嗎?”

“大批量……多大批量?”

“就像是磁化鐵材料,要是能有幾十千克、一噸……反正越多越好,就能進行更多的實驗。”

王浩用力咧咧嘴,搖頭道,“暫時不可能。”

“為什么?”汪輝有些不明所以,他不知道F射線發生技術,還以為材料是常規強壓湮滅力場實驗制造出來的。

王浩道,“我只能和你說,制造的方式不一樣。”

“好吧。”

汪輝也知道保密問題了。

材料檢測中心的工作還在繼續。

后續的實驗測定工作,最少要持續一個多星期時間,王浩也留在檢測中心一天,又去了湮滅力場實驗基地,才重新返回了西海大學。

接下來就是等結果了。

但是王浩的工作依舊忙碌,他只休息了兩天時間,就又去西京參加科技部門牽頭進行的核聚變論證會議。

這次的會議和上次不同,很多參與過實驗研究的學者,都開始看到核聚變的論證。

他們認為核聚變項目‘最少能通過論證’。

比如,汪百川。

他沒有和其他人說起‘見到的恐怖點火技術’,談到核聚變論證卻非常看好,“論證通過肯定沒問題。”

“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外有關升階材料的研究,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突破,包括鋼鐵、合金、超導材料,等等。”

“這能讓我們擁有更多的材料技術基礎。”

“按照王院士的設計理論,有了材料技術基礎支持,其他的問題就不大了……”

這個說法得到了認可。

國際上的核聚變研究,重點在于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當然也少不了材料方向的支持。

王浩給出的核聚變控制解決方案,則是弱化了螺旋磁場的設計,讓磁場多出一個‘開口’,但對于材料技術的要求更高。

雖然材料技術要求高,但材料技術也在蓬勃發展。

升階材料的研究如火如荼的進行,國內外已經有了多項震撼人心的成果過。

比如,航空材料院就研究出了一種高熔點、高韌性的鎳鐵合金材料,比原來的材料性能增加了30。

放在十年前,類似的成果會讓國際震驚。

高熔點、高韌性的鎳鐵合金,是航空發動機的扇葉材料,就能支持制造更加高端的航空發動機。

現在不同了。

好多材料研究機構、企業,都有了相關領域的成果,航空材料院的研究發現,放在其中也很不起眼。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是,國內外都在關注反重力飛行器。

反重力飛行器是電動機推動,航空發動機技術受到的關注自然降低,肯定比不上超高性能的超導電動機技術。

超導電動機內部的扇葉,并不是處在高壓、高熱環境。

鎳鐵合金也只是一個選擇而已。

核聚變項目的第二次論證會議,就有好多學者主動發言,他們談起了自己手頭的研究進展,一個個研究和想法匯總下來,解決了很多細節上的問題。

大方向,還是容器技術和材料研究。

當有了一個個技術突破的時候,核聚變論證完成似乎近在眼前。

“等下一次論證,再有一些技術突破,就差不多了……”會后徐老師對王浩說道,他的工作壓力很大,但還是很期待的。

王浩笑道,“馬上就有了。”

“馬上就有?”

王浩道,“我們最近的實驗,您也知道吧?如果能制造出更精細的顆粒性材料,力場容器技術就會有突破。”

“我們也在研究致密材料技術。”

“還有,我們最新的發現,暫時還沒有提交,您就等著新的報告吧。”

“什么發現?”徐老師感興趣的問道,“是不是F射線那邊?我知道你們進行了新設備的激發實驗。”

“對。”

“升階元素?”

“很多。”

“很多?”

徐老師聽到這個詞都驚住了,“有多少?”

“好幾種。”

王浩道,“雖然F射線制造磁化材料的效率很低,但如果只是用在核聚變技術研究上,也夠了。”

徐老師頓時深吸一口氣。

他消化了一下信息,忽然開口說了句,“對了,航天局那邊,設計司的趙老師可能會找你……”

“什么事?”

“數學問題。”

趙老師找王浩確實是詢問數學問題,只不過數學問題的規模有點大,他想讓王浩看一下‘登月計劃’,并對于往返的軌跡進行計算和修正。

王浩回到西海大學,就等來了趙老師。

他們是在辦公室里見的面,趙老師還帶著兩個老院士,還有三個年輕一些的研究員。

其中一個叫袁志方的院士說起了想讓王浩幫忙解決的問題。

王浩聽的都驚住了,他滿是不解的問道,“你們不是在開玩笑吧?整個往返軌跡的計算和修正,這可是個大項目。”

“我們也沒有辦法啊……”

趙老師苦笑道,“現在的設計已經是我們所認為的最佳方案,但是,我們遇到了個問題能源不充足。”

“不充足?”

“對。”

趙老師道,“不是不夠,是不充足。按照這份設計,返程時能源會非常有限,遇到什么問題,可能就會能源不足。”

袁志方跟著解釋道,“航天器在太空中,除了內部的固體燃料,其他就只能靠太陽能面板補充,我們的太陽能面板設計已經最大化了,再大就會影響到航天器整體運作……”

“如果能對于軌跡再進行修正,減少固體燃料使用,才能夠盡可能的保證能量問題。”

王浩拿過文件仔細看了一下,頓時都感覺腦袋有點疼。

‘登月’是個非常龐大的計劃,即便只是往返軌跡的設計,都牽扯到一系列的問題。

這確實是數學問題,但已經是很多頂尖科學家計算的結果。

再修正?

別說可能還是不可能,即便是能夠再進行修正,完成近乎‘最優設計’,提升的幅度也不會有多大。

他仔細思考著,忽然眼前一亮,說道,“固體燃料應該不能再增加了,你們為什么不從太陽能電池板上尋找解決方案呢?”

“比如,你們可以采用性能更高的太陽能電池板。”

趙老師、兩個老院士,再包括幾個研究員,全都感覺聽到了個很荒謬的建議。

太陽能電池板?

性能更高?

這和‘何不食肉糜’有什么區別?

如果能有更高性能的太陽能電池板,不就能直接解決能源問題了,何必還來找王浩幫著修正什么軌道?

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相關


上一章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