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物理現象:吸住眼球的灰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物理現象:吸住眼球的灰暗!

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物理現象:吸住眼球的灰暗!


更新時間:2023年02月02日  作者:不吃小南瓜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不吃小南瓜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 
正文卷

正文卷

“卡特先生,發現新的物理現象可沒這么容易。科技研究就是這樣的,一百次有一次成功就很了不起了!”

“這次實驗,我們是有充分的理論和實驗準備,現在只是第一次進行實驗而已。”

“我們后續還會在增加磁場強度。”

“而且,我們也不是沒有任何發現,有些材料通過疊加力場的磁化反應更大了……”

幾個研究員耐心的給格蘭卡特解釋了好半天。

其實他們是不愿意多做解釋的,尤其像一個能源部的官員解釋,對方還是前著名橄欖球運動員格蘭卡特。

他們有的從心里看不起格蘭卡特,認為對方就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家伙,完全就是靠運動員時期撐起的名氣,才能有進入能源部工作。

但格蘭卡特是能源部派來的代表,而實驗所需的經費都是能源部直接撥款的。

實驗研究,掏錢的才是老大!

斥巨資支持實驗研究的能源部,能夠讓參與研究的人員低聲下氣,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為工作低頭。

有個脾氣火爆的研究員,陰陽怪氣的奚落道,“卡特先生,科學研究和橄欖球比賽可不一樣,不是每一次都有勝有負!”

格蘭卡特的火氣頓時上來了。

他之前就感覺非常的生氣,被能源部派來旁觀實驗,本來想的是見證科學歷史,結果在安全屋憋了半個多小時,什么都沒有發生。

那就等于是來見證失敗。

格蘭卡特的感覺有點像是看一場橄欖球比賽,即便他曾經就是橄欖球運動員,但現在卻是個實實在在的觀眾,他會在比賽中支持自己喜歡的球隊。

本來是一場滿是必勝的比賽,勝利后就能夠拿到冠軍獎杯……

結果呢?

輸球了!

每一個觀眾都會對比賽感到憤怒,也會對參與的運動員感到憤怒,尤其是那些失誤的球員。

格蘭卡特可不會和普通的研究員糾纏,他直接就找了瓦爾克羅寧,當即大聲質問道,“這次實驗為什么會失敗!”

“克羅寧先生,你應該知道實驗有多么重大,所有人都在關注,就連塞爾瓦先生(部長)都關注了你們的實驗。”

“光是設備制造,就花費了近三億美元,三億美元啊,你知道那是多大一筆錢嗎?”

“你說說,如果實驗失敗的消息傳出去,我們怎么向納稅人交代?”

瓦爾克羅寧的脾氣也不好。

他是個著名的超導應用專家,走到哪里都被人尊重,還被總統先生聘用為國家科學顧問,結果擔任反重力研究負責人以后,感受到的只有壓力。

現在進行的實驗沒有發現,所面對的壓力就更大了,再聽到一個前橄欖球運動員的質疑,感覺就是受到了奇恥大辱。

瓦爾克羅寧馬上大聲反駁,“卡特先生,你要知道,我們只是延續羅雷爾的研究,而且之前提交的方案,能源部也是通過了的。”

“這不是我們一個團隊看好的實驗,是全世界看好的實驗。”

“在我擔任負責人之前,羅雷爾獲得能源部的支持,已經準備組建國際學術組織,一起出資制造設備進行研究。”

“后來能源部認為,研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就決定單方面投入。”

“我只是在延續工作。”

瓦爾克羅寧一字一句的說著,他盯著格蘭卡特的眼睛,很認真的繼續道,“另外,前一段時間的消息你應該知道,種花家,王浩的團隊,也同樣開始制造疊加力場設備。”

“如果這個方向是錯誤的,就連王浩都走進了誤區,我們的實驗沒有結果,有什么奇怪?”

瓦爾克羅寧前面說的話,格蘭卡特都是左耳聽右耳冒,不管怎么樣,克羅寧都是實驗組的負責人,大手筆的投入后實驗沒有任何進展,肯定會要擔負一定的責任。

但是最后一句話,格蘭卡特覺得很有道理。

那可是王浩啊!

王浩的團隊正在制造疊加力場設備,假如研究方向真的是錯誤的,他們和王浩一起出錯,似乎也沒什么大不了?

格蘭卡特輕呼了一口氣。

瓦爾克羅寧發泄了一通,心情也稍微好了點,他耐心的解釋道,“實際上,我們的實驗研究也只剛剛開始,雖然沒有看到新的物理現象,但很多物理現象是靠檢測的,而不是去用眼睛去看。”

“實驗結束了,但是數據分析還沒有完成。也許有一些新的物理現象已經出現,只是我們還沒有分析出來……”

雖然說的似乎也很有道理,但真的只是安慰格蘭卡特。

瓦爾克羅寧憑借經驗也知道,他們確實沒有任何發現,后續做數據分析也不會有結果,他只能想著,“希望再加強磁場以后,會有發現吧!”

“好在王浩的團隊也正在制造疊加力場……”

“這也算是個實驗失敗的理由!”

很多人都在關注瓦爾克羅寧團隊的實驗研究,尤其是物理圈子里,一些頂尖的學者不斷的在打聽消息,他們希望能第一時間知道結果。

那可是新的物理發現,很可能代表未來的研發方向。

但是實驗室方面遲遲沒有消息,只短短的三天以后,就有相關分析結論出臺,“遲遲沒有公開消息,也就等于宣布失敗!”

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的支持。

其實就像是網絡上的謠言一樣,有一些謠言傳出來以后,遲遲等不到相關的辟謠信息,也找不到關鍵證據證明是謠言,就會讓謠言擴散的越來越快,相信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實驗失敗”只是一個猜測信息,可不管是瓦爾克羅寧的團隊、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又或者是其他相關人士,都沒有站出來發表反對態度,自然會有更多的人相信,實驗肯定沒有任何發現。

很快消息都傳到了國內。

學術和輿論的討論暫且不談,國內有三個專業從事湮滅力研究的團隊,除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以外,還有凝聚態物理研究中心的團隊,以及科學院物理所超導實驗室的團隊。

這兩個團隊沒有什么大的成果,但一些小成果還是有,他們主要從事的是反重力場特性研究,也會分配一些反重力場性態相關的項目。

現在反重力方向最重大的就是強湮滅力的研究,大型疊加力場可能帶來的新物理現象,受到了國際的廣泛關注,他們自然也會關注到。

當知道瓦爾克羅寧團隊沒有任何成果后,他們也開始擔心起王浩的研究,就趕緊以各種方式詢問一下,“克羅寧那邊沒有新發現,王院士,你們還要繼續嗎?”

“當然。”

王浩的回答很確定,“不要看克羅寧那邊,他們和我們是不同的。”

之后就沒有再給回復了。

他的工作非常的忙碌,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正在組裝測試高壓混合材料反重力標準設備,反重力飛行器研究基地則是在組裝測試第二臺樣機。

兩個研究中心都是在組裝測試設備,其中牽扯很多復雜工作,每天都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高壓混合材料反重力標準設備的組裝上,王浩投入的精力更多一些,主要因為設備部件都已經運過來了,他們是對于各部件進行檢測,而后再細致的組裝在一起。

等設備整體調試完成,就可以開始實驗了。

這個進度和瓦爾克羅寧團隊肯定比不了,主要是因為瓦爾克羅寧團隊的疊加力場設備,制造確定的時間很早。

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決定制造新設備的時間晚,進度自然是遠遠跟不上的,但他們的速度很快,因為有一臺標準設備,也只是組裝同樣的設備,再拼接在一起而已。

“差不多還需要半個月左右。”

當王浩問起具體時間時,向乾生估算著說道,“我們還要進行內部的調試,并對每個設備進行單獨的實驗,之后才會拼裝在一起,制造出疊加力場。”

王浩對于進度還是滿意的。

這時候,國際很多學者還是關注瓦爾克羅寧團隊的研究,因為瓦爾克羅寧團隊的疊加力場設備,已經確定制造好了。

現在肯定完成了第一次實驗,卻遲遲沒有消息傳出來。

很多人分析得出兩個結論

一個結論和之前一樣,是沒有你任何新的物理發現;另一個結論則是由大發現,而且是需要保密的大發現。

相信后者的人并不多。

這主要是因為,同時還有其他信息作為證據,比如,格蘭卡特去過瓦爾克羅寧的團隊,出來以后被人拍到臉上掛滿了失望情緒,明顯不可能看到什么新物理現象。

隨著時間慢慢過去,輿論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更多的媒體參與進來,讓一些民眾都開始關注起實驗,就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瓦爾克羅寧依舊是沒有出面,他不需要去向記者解釋,也不需要去向民眾解釋,但他必須要相能源部解釋。

他去了能源部參加內部問詢會,并說道,“我們到現在確實沒有值得一提的進展。”

“這不能百分百說明我們的方向是錯誤的,也許在后續增加磁場強度以后,就會有一些新發現。”

“科學研究誰也不能保證百分百正確,更何況我們就只是延續之前的方向。”

“但同時,種花家方面也在做同樣的研究。”

“如果我們沒有任何發現,種花家也不可能有任何發現。”

“現在談失敗還太早了點,我們還能夠繼續加強磁場,或者做一些其他的檢測……”

瓦爾克羅寧再問群中說了很多,差不多可以用‘期待未來’以及‘推卸責任’來做總結。

能源部官員們自然也感到很不滿。

瓦爾克羅寧知道自己的位置不問,隨時都有可能被辭退,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投入到研究中。

當時間一點點的過去,學術界的關注目光也從瓦爾克羅寧的團隊轉到了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

瓦爾克羅寧團隊長時間沒有公開消息,大概率是沒有什么新發現了。

那么王浩的團隊呢?

按照時間來推算,再考慮到種花家工作的高效率,反重力性態研究中心的設備也差不多制造好了。

那么會不會有成果呢?

輿論上對于研究還是不看好,這主要還是因為瓦爾克羅寧的失敗。

王浩并沒有說明實驗信息,研究也是一定程度上保密的,外界自然也不知道詳細內容,大多數人都認為,他們的研究和瓦爾克羅寧是一樣的,同樣都是制造疊加力場設備。

同樣的研究,一方沒有任何的發現,另一方又怎么會有發現呢?

這就是不看好研究的原因。

不過和瓦爾克羅寧不同的是,即便受到很多的關注,王浩也根本沒有感覺到壓力,因為他有著足夠多的支持,包括上級的信任,民眾的信任,也不存在什么‘制造出黑洞’的謠言問題。

王浩根本就沒有公開露面,他就只是正常的做研究。

當然一些詢問還是有的。

一個實驗研究變得被全世界關注,不管是同行還是上級領導都會關心一下,徐保功就聯系到王浩,詢問了一下實驗問題。

王浩做了簡單的解釋,“我們研究使用的是高壓混合材料,和瓦爾克羅寧那邊是不一樣的,他們使用的是常規超導材料。”

“另外,我們的實驗難度在于控制溫度,避免讓設備進入超導狀態……”

這些對于了解實驗的研究員是很簡單的,但對于外行人完全就是‘無字天書’了。

徐保功聽的頭都大了,就干脆和王浩約定了個時間,他要組建個領導組,一起去看看實驗。

這不是要給王浩帶來壓力,而是真的去關注實驗本身。

就像是格蘭卡特的想法,實驗可能會有新的物理發現,就可能是見證科學歷史的時刻,哪怕只有一絲可能,也一定要關注一下。

他們確定的時間是一個月以后。

那不是測試實驗,而是第一次進行正式實驗,到時候,大型混合材料疊加力場設備會被放置在高能所支持的高磁場空間環境內,也就是借助高磁環境的影響,希望能看到新的物理現象。

徐保功還確定會有其他專家到來,反重力方面的專家自然也是研究反重力科研人員,就是國內其他兩個反重力團隊負責人鄧建和趙諱然。

等和徐保功約定好了時間后,王浩就繼續參與到疊加力場設備的測試工作。

幾個高壓混合材料反重力設備都已經調試好,并被固定在了確定的位置上,正式測試的內容也很直接,就是同時開啟四個設備,分別制造出反重力場并疊加在一起。

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新設備制造疊加力場。

因為并沒有處在高磁場環境中,新設備也無法使用之前的單獨磁場制造裝置,就只是測試制造出疊加力場,參與人員的工作就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轉而已。

王浩也沒有太在意。

在沒有高磁場影響的情況下,就不會出現輻射性等問題,他就站在安全屋前方幾米處看著設備啟動。

四臺設備正式啟動以后,參與人員就不斷的注意溫度。

溫度控制是最重要的。

在不斷降溫的過程中,速度必須要足夠的慢,必須保證高壓混合材料達到216k,還不能降低到213的臨界溫度。

簡單來說,溫度要控制在214k左右,上下浮動數值不能超過1k。

在沒有自動化控制以及精細檢測的情況下,只靠人工來操控絕對是個精細的工作,就連王浩也不斷關注溫度控制問題。

“213k了!”

“注意!”

顏靜直接負責實驗數據,她看到數值以后馬上提醒了一句。

王浩聽到了耳麥傳來的聲音,也掃了一眼計量器數值,抬頭見到中心疊加力場區域頓時愣住了。

很多人都也愣住了。

那一瞬間,他們就注意到疊加力場區域變得一片灰暗。

灰暗并不只是顏色,仔細看過去的時候,眼球都像是被吸住一樣,仿佛是周圍的光都被吸走了。

“那是什么!”

“顏色變了?是什么東西?”

“別看!”

“王院士,危險!”何毅就待在王浩的旁邊,他也和其他人一樣,注意到疊加力場區域的異常。

他的反應速度很快,馬上就大聲喊了一句。

旁邊兩個持槍警衛,第一時間把王浩拉進了安全屋避險。

實驗間頓時有些混亂。

等王浩進入了安全間,再朝外面看過去的時候,就發現疊加力場中心的灰暗已經消失了。

“沒了?”

他正感到疑惑的時候,就聽到顏靜帶著激動和不滿的喊聲,“冷卻組!注意!已經218k了!”

“原來是這樣,溫度沒有保持住……”

王浩深吸了一口氣,強壓著激動指揮了一句,“冷卻組人員注意,不要去看裝置中心位置,做好自己的工作,按計劃把溫度保持在214k。”

“其他人也做好工作,不要被實驗影響……”

新書、、、、


上一章  |  從大學講師到首席院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