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
科學基金會的撥款經費已經到位,撥款速度還是非常快的,大概也是考慮到物理實驗室這邊的催促。
對超導辦公室來說,早撥款和晚撥款都是一樣的。反正都是今年的經費指標,拖著經費不劃撥也沒有意義。
經費到位。
物理實驗室開始實驗準備,購買了大量實驗所需的材料。
同時,實驗也要開始了。
這次參與實驗的核心人員變多了。
主要分為兩隊人。
一隊是物理實驗室參與項目的人員,包括向乾生、何毅、肖新宇、顏靜、趙川鑫。
另一隊是244工廠的研究員,包括劉云利、阮偉平、薛常以及王強。
因為理論方面已經準備的很充分,王浩就直接交代起了工作,多方向就選取三種金屬進行實驗。
會議也是討論選取的金屬,最終敲定了鉛、汞和錫,考慮的主要是成本問題,三種金屬都不算昂貴,超導臨界溫度也能接受,其中錫的臨界溫度最低,只有3.722K,鉛的臨界溫度最高,為7.193K。
然后就是實驗分配。
244工廠的團隊已經搬遷過來,基地就在距離西海市百公里的地方,交通、通訊都還算方便,他們的設備也很完善,不比物理實驗室差,只要有足夠的經費就可以完成實驗。
兩個團隊的項目合并,經費都是統一管理的。
王浩就直接分配起了實驗任務,三種金屬要做六次實驗,就直接對半分,每個團隊負責三次實驗。
在實驗公布正式開始前,他還是強調了數據問題,“實驗數據是最重要的,尤其是激發交流場的溫度,必須要有準確的數值,所有數據,都要有超高的精度……”
王浩還特別談到了一個問題,“實驗中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大家一定要特別注意,在未達到超導臨界溫度時,交流重力場強度可能會更高。”
“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并不高。”
“如果出現,一定要注意及時的數值,所以在實驗過程中,一定要更認真,記下所有即時數據……”
王浩所說的情況有些不可思議。
他們已經發現在臨近超導溫度時,交流重力場就會被激活,只是強度不高,那么理所當然的,達到超導狀態時,交流重力場強度才是最高的。
現在王浩說有可能會遇到之前的強度更高,就讓其他人有些不能理解了,但他們并沒有質疑,只是心里暗暗記了下來。
王浩特別提了一下,是因為他的分析中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單介質金屬出現類似情況的概率非常小,但也是有那么一點兒可能性的,特別提一下是擔心出現這種情況,會影響到實驗過程。
其實就像是用手捏一個橘子,橘子完全被捏爆,撒出的汁水確實很多,但如果只是對比一個方向來說,也許在橘子爆破之前,噴出的汁水會更多。
這種情況是有可能出現的,而且是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信號。
因為出現的概率比較小,王浩只是提了一句,也沒有特別的在意。
實驗正式開始。
物理實驗室上下都忙碌起來,他們計劃在十天之內完成所有的實驗。
這絕對是快速消耗經費的過程,十天就扔出去兩到三千萬,也讓實驗室上下所有人都振奮起來,他們都感覺每一分、每一秒,都會消耗大量的經費。
每個人對待工作都非常的認真。
當進行實驗的時候,就變得更加認真,一絲不茍都不足以形容,有不少人做記錄和計算,都是連續做了好幾遍進行確定。
何毅負責統籌實驗。
看著高昂的材料耗費如流水一般,每進行一次實驗,都感覺像是剔骨割肉,心疼的咧嘴還朝著王浩抱怨著,“經費花的也太快了,像是這種實驗,少做一次就是幾百萬。”
“問題是,一次都不能少。”
王浩倒是很淡然,經費耗費的確實快,但是成果也是很顯著的,他一步步的添加了內容,微觀形態塑造更完善了,“我已經盡量減少次數了。”
“六次是最低數值,每個金屬只進行兩次實驗,正常情況下,我覺得每一種金屬都需要進行十次以上的比對實驗。”
“可惜啊,經費太少……”
實驗數據是存在誤差的,兩次實驗結合在一起進行比對,有些數值進行取半分析,才能夠讓數據更加的精準。
類似實驗做的更多,數據肯定更加精準,只進行兩次實驗,次數還是太少了一些。
不過重要的是趨向、是方法,必須要推導出結論,然后才能慢慢去完善,后續也不需要他自己去完善。
只要把成果公開出去,肯定會有大量的機構做同類型研究。
研究并不需要做交流重力實驗,而是進行同領域的超導實驗,記錄數據反推就可以讓數值變得更精準。
這就是一個數字修正的過程。
任何一個既定的物理常數,都不是第一次就完善的,后續幾十年、上百年,會有大量相關的研究,慢慢的把常數進行修正,最終得到一個非常精準的數值。
比如,萬有引力常數。
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引力常量G數值是多少,連他本人也不知道。
萬有引力定律發現了100多年,萬有引力常量仍無準確結果,直到100多年后,英國人卡文迪利用扭秤,才巧妙測出這個常量。
后來隨著科技發展,又對于卡文迪測出的常數進行了精細修正。
現在的‘元素超導臨界溫度常數’也是一樣,他們只需要通過兩次實驗,來對微觀形態進行完善,并確定常數的大致數值。
這樣就可以了。
九天后。
最后一次以‘錫’為材料的交流重力實驗結束。
實驗室上下所有人都輕呼一口氣。
王浩也得到了最新的數據,并做出了最后的分析,隨后和林伯涵一起,繼續對微觀形態進行完善。
然后就開始做計算。
因為已經有了足夠的數據,也只是牽扯一些拓撲的計算,計算工作相對就簡單一些,他們兩個分別做出計算,最后比照了一下計算數值。
“一致!”
看著完全一致的數值,他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笑容。
之后又以電腦輔助做計算,也得到了同樣的數值。
這時候,才能確定下來。
實驗工作結束。
其他核心人員是針對實驗寫報告,他們的實驗收獲還是很大的,就像是王浩說的,換成了低溫材料做實驗,交流重力場強度會更高。
事實也是如此。
以金屬錫為材料做的實驗,檢測出了最高的交流重力強度百分之二十四。
這個交流重力場強度是非常驚人的,甚至說,只是交流重力場強度的提升,花費兩千多萬經費都完全值得了。
王浩則是悶頭寫起了論文。
其他人都知道實驗是為了研究超導機制,也只有劉云利、何毅等少數人知道,具體是怎么做的研究。
林伯涵參與到了微觀形態的塑造工作,也參與了‘元素超導臨界溫度常數’的計算,但他對于實驗了解的不多。
王浩是唯一全部都了解的,實驗也是由他來主導。
所以論文也只能他來寫。
他是寫了兩篇論文,一篇是詳細的報告,包括交流重力實驗的內容,另一篇則撇開了交流重力實驗,只是以超導微觀形態的研究,去分析了一個通用列式。
列式的名字叫做元素超導定律。
這個定律可以用來計算單元素的超導溫度,但相關參數的計算非常復雜,需要以元素的各種特性,嵌入到新型幾何的邏輯中,隨后才能代入數值去做計算。
但是,能夠計算,就已經相當驚人了。
王浩花了兩天時間整理成果,又花了一個星期時間,才完成了所有的論文。
他先是提交上級部門審核了一下,確定‘精簡版’的論文不牽扯交流重力場實驗,只是純理論內容可以對外發表。
等上級部門批準了以后,就投稿給了《自然》雜志。
國際上有三大最著名的、影響力最大學術雜志,分別是的《自然》、《科學》以及《細胞》。
《自然》雜志,能成為其中之一,自然是很了不起的,他們可能擁有世界上最高學歷的編輯團隊。
普通的博士學位,還不足以進入《自然》雜志工作,想要擔任《自然》雜志的編輯,還必須從事過博士后研究,并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績。
坎貝爾曾經是曼徹斯特大學物理系的副教授,后來認為自己似乎不適合做科研,就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到《自然》雜志擔任了編輯。
事實證明,編輯工作很適合他。
坎貝爾工作了十幾個年,已經做到了主編的位置,他針對每一份投稿,審稿都會很非常的專注。
這很不容易。
每年都有過萬篇高水平論文投往《自然》,物理類論文也有幾百篇,還只是‘高水平’論文,低水平和普通論文更是不計其數。
這天坎貝爾正常的進行審稿,忽然看到一篇提交上來超導論文,名字叫做《超導定律與臨界常數》。
他掃了一眼都驚住了。
超導定律?
臨界常數?
這幾個單詞放在一起絕對非常了不得,正因為非常了不起,一般的稿件看到都可以直接放進垃圾箱。
就像是給頂級期刊投稿世界著名猜想證明一樣,類似的論文一直都有很多,但百分之99.9以上都沒有任何意義。
不過出于謹慎的原則,坎貝爾還是再看了一眼,隨后就被作者的名字吸引住了。
“一作是,王浩?”
“這個名字好像很熟悉?來自中國西海大學物理實驗室?西海大學、王浩……”
“最年輕的菲爾茲得主!”
坎貝爾猛地瞪大了眼睛,他反應過來迅速把論文下載下來。
如此重大的研究論文,換做是其他小機構的研究,根本就不用理會,但加上王浩的名字就不一樣了,菲爾茲得主的投稿是能隨便刪除的嗎?
即便想不通為什么一個菲爾茲得主,會給《自然》雜志投稿一篇物理論文,但是內容也必須要看看的。
很快坎貝爾就被內容吸引了。
里面說的是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以建立‘微觀形態’的方式,對于超導現象做出了解釋,并完成了一個列式。
“用這個列式,和上面說的常數,結合微觀形態框架分析,就能計算出單元素的超導臨界溫度?”
“這怎么可能!”
“如果是真的,超導的機制邏輯豈不是被破解了?”
坎貝爾下意識就是不相信,但考慮到是最年輕菲爾茲得主的論文,他還是把論文繼續向上提交。
論文很快到了總編瑪格達萊娜斯基珀手里。
作為《自然》雜志的總編,瑪格達萊娜斯基珀很少會負責審稿工作,能送到她手里的稿件也是非常稀少的。
所以針對下一級提交上來的論文,瑪格達萊娜斯基珀都會非常的重視,因為每一個都肯定是重大研究。
瑪格達萊娜斯基珀看到論文內容的反應和坎貝爾是一樣的,像是這種論文,只是查看也無法確定真假。
她馬上聯系了相關領域的專家,牛津大學的教授塞穆斯艾瓦特。
塞穆斯艾瓦特是一名凝態物理專家,也是《自然》雜志特邀評審。
塞穆斯艾瓦特查看了論文以后,也對于內容感到非常的震驚,他試著去理解‘微觀形態’,想以此來做出計算的,后來發現牽扯到數學拓撲問題,因為涉及到審稿保密,又聯系瑪格達萊娜斯基珀說了自己的需求。
瑪格達萊娜斯基珀又聯系了一名拓撲領域的數學家斯蒂文戴維斯。
斯蒂文戴維斯和塞穆斯艾瓦特湊在一起做計算,因為內容實在很震撼,他們甚至連續計算了七個小時,利用上面說的方法、公式以及常數,連續計算了鋁、鎢、鋅的超導數值。
再比對確定的數值,發現偏差不到百分之一。
“鋅,也是正確的!”
“我們已經連續做了三次計算,都沒有任何問題,相信其他超導金屬也沒問題,換句話說,這是真的?”
“真的存在所謂的超導定律?”
“元素的超導特性能計算出來,那么以后化合物、有機分子也肯定能計算出來,超導的機制豈不是等于破解了?”
“我現在非常肯定,這絕對是超導領域幾十年間最重大的進展,要比巴丁、庫珀和徐瑞弗的工作還要驚人!”
“這是個諾貝爾級的成果……”
斯蒂文戴維斯和塞穆斯艾瓦特對視一眼,滿眼都是深深的震撼。
他們知道,只要論文發表出來,影響力絕對會非常巨大。
物理界新一輪超導競賽,馬上就要到來了!
(求月票)
無彈窗相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