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言情
書迷正在閱讀:、、、、、、、、
給了孫鋤藥他想要的“生死丸”后,林婉婉忽然又說道:“據聞我師兄前幾日給我送來了一群西域鴨雛?”
孫鋤藥一頭霧水:“啊?”
林婉婉偏頭看了他一眼,他頓時心領神會道:“啊,是是是,小的正要和娘子匯報。”
“不用匯報,我已經在天井見著了。”林婉婉站起身,帶上孫鋤藥和昆侖一起從正廳的后門走到天井。
果然,這里的青石板地面上已經放著一籠子嘰嘰嘎嘎的鴨雛了。
林婉婉伸手一指道:“你們倆抬了鴨籠去學堂后面的圈欄里,把這些西域鴨放好,以后這些西域鴨雛就由孩子們喂養。”
“是,娘子。”
在前頭忙碌著的云裳等人見了兩人穿過正堂抬了一籠子小鴨子出來,都有些詫異,但也沒多想,畢竟他們離開了近一月,家里新添些家禽也是正常的。
小鴨子絨毛呈深褐色,喙黑色,性情溫馴,不易應激,跟著林婉婉穿梭了時空也沒有異常反應,仍然活力十足。
這是林婉婉第二次從現代帶活物回大唐,第一次帶了一條中華田園犬,買的時候沒覺得怎么樣,送人后卻格外的聰明。明明林婉婉是去內涵何苗的,到最后反而引得對方感激不已,真是一言難盡。
學堂里廚房的后面,搭了一排的磚瓦房,里面目前只養了幾頭羊和族里的一頭驢,剩下還有好幾間空圈。孫鋤藥和昆侖在這邊忙活安置鴨雛時,邊上今日輪到喂養的值日生好奇地張望過來。
林婉婉順口就跟他們吩咐起來,這些鴨雛以后也歸他們喂。下午勞動課時值日生一部分去放羊,一部分去海邊放鴨子。
“林夫子,這些鴨子怎么跟我們家的不一樣呢?”值日生之一的狗剩好奇地問。
林婉婉笑回:“確實不一樣,這些鴨子呀,是夫子的師兄從西域千里迢迢帶回來的鴨蛋孵化的,產蛋性能好,一年可以產蛋兩百多只,而且產下來的蛋也比尋常鴨蛋大許多。飼養的第一年產蛋最好,第二年就會明顯下降,到時候便殺了給你們吃肉。”
“噢噢,太好了!”孩子們聽到養大后可以給他們殺了吃肉,就開心地叫了起來,看鴨雛的眼神都變得直勾勾的了,仿佛它們已經變成了一只只油光發亮的烤鴨。
他們養的幾頭羊也已經好幾個月了,如今長得膘肥體壯,隨時可以宰殺吃肉,大家心里其實都盼著呢。
因為小羊羔牽回來的時候,林夫子就說了,以后都由他們打草放羊,養大了就給他們殺了加餐,現在他們是日日盼著!
林夫子去了錢塘,學堂里面的伙食由孫鋤藥安排,比他們自己家里當然吃得好,可比起林夫子在的時候經常可以吃到雞鴨魚肉來說,還是差得多。
而且今年過了上元節開學后,做菜的人就由華濃變成了幾個族里的娘子。她們做的菜,不是蒸的就是煮的,也比去年華濃的手藝差遠了。
他們每天都在盼著林夫子快點回家來。
林夫子在的時候,他們不僅伙食好,時不時還能因為洗得干凈、書念得好等等各種各樣的理由而得到額外的糕點水果獎勵!
當然,即便學堂里午飯點心和大肉什么的都沒有了,學生們也不可能挑剔。只要能有一口吃的,他們就很滿足。
畢竟放假在家里的這段時間,他們除了海鮮和魚鲞、咸菜就沒有別的可以吃,跟學堂里的日子相比完全天差地別。
學校里的菜即便沒有去年那么好吃,也不是他們家里日常能出現的。
他們自己家里種的冬菜基本都被大人挑到鎮上賣給了城里人,自己可撈不著吃,有口咸菜就不錯了。
而學堂里不僅有新鮮的蔬菜,還有大白米飯,還管飽!
今日林夫子一回來,中午他們的伙食更是上了一個臺階,一人得了一碗放好幾塊牛肉的紅燒土豆牛肉面!大家全部連湯汁都喝得一滴不剩,可痛快了!
這個土豆大家都是第一次吃,之前收貨時,全族的男男女女都幫著下地去收,產量可高了。族長爺爺說,今年家家戶戶都要種土豆。
下午上完一節音樂課,就是勞動課,值日生的工作是打掃學堂和放羊、放鴨子,其他學生們則幫著族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什么清掃村道啦、打打豬草、羊草啦等等,都干得熱火朝天。
小青玉左手牽著小馬駒,右邊跟著小象,身后還有一個背著水壺和溶豆的蓉蓉,神氣活現地在村道里晃悠,旁邊圍了一群小孩子,比在錢塘還要快活!
小班的孩子是不用參加勞動課的,上完音樂課便可以回家。只是大家也不愿意回家,更喜歡聚在一起玩耍,尤其喜歡跟著小青玉玩耍。
因為小青玉時不時地會分一些好吃的東西給他們吃,誰舍得離開啊,有零食的孩子就是王。
林婉婉下午沒事,坐在書房里在看科目一的書,沒看多久,鴻雁就在外頭喊:“娘子,林族長來了。”
林婉婉收起書藏在坐墊底下,然后起身掀開簾子走到正堂,笑著道:“族長叔,坐,我來給你烹壺茶,如今我已學會烹茶了。”
林族長擺擺手:“別忙了,我中午家里喝過茶,你別折騰了,浪費。我來是跟你說下這一個月,族里發生的事。”
林婉婉引林族長在席子上坐好,剛要開口說,林孟博走了進來。
林族長道:“孟博你去哪里了?剛才我去你家找你,你沒在家。”
林孟博將手里一網兜的蝦干提了提,回道:“前幾天在祠堂門口曬了些蝦干,正好給婉婉拿來。”
林婉婉笑道:“蝦干我愛吃,在錢塘可想了,謝謝堂兄。”
寒暄完,三人入座,進入正題。
主要說的事情就三件:
第一件是那些土豆產量高得嚇人,大家都很驚喜,今年還要種,怎么育種需要林婉婉教。
第二件是給小溪鎮酒樓送蒸餅的事黃了,他們的大廚弄出了老面,如今做出來蒸餅雖然沒有林家莊那么大,可也差不離。
第三件就是關于春耕土地的事。如今是2月底,正是種苧麻的好時候,大豐莊的人等不及一起種棉花,已經開始種麻了,但陸家莊基本都同意一起種棉花。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