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芳華第六百三十五章 擔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魏芳華 >>大魏芳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三十五章 擔責

第六百三十五章 擔責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西風緊  分類: 歷史 | 軍事 | 三國 | 歷史 | 權謀 | 穿越 | 西風緊 | 大魏芳華 
歷史軍事


司馬師在劍閣住了一晚,天黑后又與姜維談論許久。

情況可謂非常危急了!

雖然漢中之戰時、漢軍的主力未損,吃了敗仗仍成功退回益州腹地,這幾年又極限擴軍;但是受制于國力人口,效果不佳。除了偏遠的南中地區,幾乎整個益州的堪戰之兵只有十萬余!

其中最大的一股主力,之前在涪縣屯田,除了守城軍民、總兵力在五萬六千人左右。

依照四月底成都朝廷的決策,前期部署,涪縣主力一半增援劍閣,一半增援江油關、左儋道德陽亭,實際上是兵分三路。而從成都、綿竹出發,前往涪縣的兵馬,此時還沒到涪縣!肯定是顧不上劍閣了。

加上常駐劍閣關附近的兵力,有一萬多人;乃因劍閣這邊的農田多山地,不夠養活太多軍隊,平日為了節約糧草調運的消耗,主力都在涪縣那邊屯田。

旬日之內,姜維手里、滿打滿算只有四萬余眾!

而且這四萬多人中,駐守劍閣關、及其東北側的人馬幾乎不能動!因為劍閣關北面、還有大量曹軍虎視眈眈。

所以姜維能抽調出來、對付曹魏前軍的兵力,也就三萬人左右。

循著西漢水來的曹魏前軍、簡直太要命了,如同是一群瘋犬直撲漢軍的胸膛!

直到此刻,司馬師亦無法相信、秦亮的前軍能從西漢水漂過來。按理數以萬計的人馬,坐船渡江河都不容易,何況要在河上漂幾十里遠!這他嬢的秦亮,難以理喻!

一想到那個讓他恨之入骨的人,竟然對漢國產生了致命的威脅、這可是魏國君臣幾十年都沒辦法的國家,司馬師實在是難以接受!

漢國可以亡,但司馬師絕不愿意看到、漢國亡于秦亮之手。

就在這時,一個武將來到了廂房門口,向屋里揖拜道:“司馬將軍,后將軍請到堂屋議事。”

司馬師正感覺眼皮在跳、眼睛隱隱作痛,便一下子伸手按住了眼眶,深吸一口氣道:“我立刻便去。”

他暗示自己:現在不是驚詫、憤恨的時候,不要想那么多,必先冷靜對待眼前的危局!

報信的武將好奇地打量了一下司馬師,又道:“左右車騎將軍、尚書仆射、庲降都督都到了。”說罷又是一拜,轉身離開。

難怪今日上午、姜伯約專門派人來請!

司馬師在成都等候到密信之后,立刻就上書了朝廷,看來朝廷也判斷出了、這次曹魏動兵的嚴重性!想來也很荒誕,司馬師對漢國沒什么好感,卻是處處為漢國朝廷著想!

沒一會,司馬師便來到了駐地宅子里的堂屋,果然見張翼、廖化、閻宇、董厥都到了。司馬師遂與朝中來的人見禮。

姜維拿出詔令帛書。原來朝中大臣前來,除了協助姜維統兵,是帶來了“行大將軍事”的詔令。木案上放的那枚印綬、可能就是大將軍的印!

尚書仆射董厥的聲音道:“后將軍本來只受命主持劍閣戰場,但大敵當前,陳侍中認為前線諸部、應有一員大將統管全局,方不至于諸部各自為戰。故向陛下舉薦后將軍,行大將軍事。”

司馬師心道:姜維做事不徇私情,但在朝中還是有同盟的,像陳祗那樣的人。哪怕姜維在漢中承擔了天大的罪責,陳祗還是愿意信任姜維!

這時姜維竟然看向庲降都督閻宇:“黃公公向陛下舉薦閻將軍,召回成都,這是寄予厚望阿。不如閻將軍接這枚大將軍印?”

閻宇瞬間露出了震恐之色!別人大概只是想升官,哪愿在這種時候、承擔如此大的責任?

在這種危急關頭,也只有姜維會毫不猶豫地擔責,因為姜維壓根不在乎自己的性命和名聲,心中的執念異常堅定。

閻宇立刻擺手道:“陛下有詔命在此,仆豈敢越權?”

左車騎將軍張翼皺眉道:“姜將軍別說氣話了。”

張翼這次在朝中的言論,并沒有反對姜維,所以剛才出言相勸、應該不會激怒姜維。司馬師見狀,也好言道:“陛下、陳侍中信任將軍,當此之時,將軍應先主持大局,以解國家之困。”

姜維沉默片刻,開口道:“那廖將軍立刻趕去左儋道、并派人前往江油關的半道,把人都叫回來,每路只留四千兵。余者全部向梓潼會合,然后率軍向漢德縣過來。”

董厥隨即皺眉道:“將軍不怕曹軍走江油關等地,而攻入益州腹地?”

姜維冷冷道:“那又怎樣?我都說過很多次了,秦亮的目標在劍閣關!只有拿下劍閣關,曹軍的兵馬、糧草、輜重,才能源源不斷地進入漢國。再說陰平那邊的道路狹窄單一、山石夾峙,幾千人就足以僵持很久,并非燃眉之急。”

張翼道:“姜將軍行大將軍事,便依姜將軍的部署罷。”

廖化拜道:“奉命!”

廖化又問了一句:“現在調兵,還來得及嗎?”

姜維側目道:“來不及了!但若劍閣關被攻破,一半涪縣駐軍還去守江油關等地、有什么用?”

眾人紛紛點頭。

姜維握緊拳頭,又道:“在成都時,我便說不能這么分兵,非不聽!若是涪縣駐軍五萬多人,此刻全到了劍閣,我軍何至于如此窘迫?”

剛才張翼勸姜維不要說氣話,倒是沒有說錯。姜維心里是有氣的,此刻終于說出來了。

見眾人默然,司馬師不惜說道:“主要是那譙周,在殿上胡說!”

姜維的氣應不止于此,還有他想北伐、先收復葭萌關的主張被拖延,估計心里也極為不滿!

但是司馬師真想說句心里話,漢國朝廷對待大臣、確實算是仁義非常了。丟失漢中三郡那么大的責任,姜維還有不少政敵;司馬師當初都以為姜維死罪難逃、會被一群人推上去承擔罪責,司馬師自己也在想跑東吳的事!然漢國朝廷竟未殺他,如今還能繼續掌兵?這在魏國,簡直是不敢想象的事,除非那人是權臣、把皇帝的脖子都掐住了的那種人,那么凊算只能是先政変。

姜維終于嘆了一口氣,不再多言,轉身走到上位,在放印綬的幾案后面跪坐,展開了一卷地圖。

廖化上前一步,大概正要拜別、去準備行程。

就在這時,門口進來個武將,上前抱拳道:“報!沙水南面八里的山谷,又發現了大量賊軍,不下萬人之眾!”

諸將頓時一陣小聲議論。

姜維道:“知道了。”

報信的武將剛走,門外又傳來了一聲喊叫:“報!”來人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聲音更急。

“大事不好了!”來的將領進來先說了一句,然后才揖拜彎腰。

姜維皺眉道:“何事驚慌?”

來人道:“賊軍大股人馬沿著沙水而來,直奔東三營!擂鼓聲此起彼伏,山坡上到處都是旌旗,不見其尾,我軍斥候一時竟不知賊軍來了多少人。”

這時眾將一片嘩然,紛紛說道,“來得真快!”“尋常人馬,要在山間整頓聚集,不得兩三天時間?”

按照最新的軍情,曹軍有南北兩處大本營,沙水所在的山溝、便是曹軍的北路。

而漢軍東三營,是指駐扎在劍閣關東北方向的三處營壘,總兵力有好幾千人,占據險要之地;為的是防備北面的敵軍、走小路繞過劍閣防線,來到劍閣關的東側!

先前罵罵咧咧的姜維,此時反倒冷靜異樣,跪坐在上位一言不發。

將軍閻宇立刻說道:“賊前軍是想從腹背攻擊我東三營,與劍閣關北側的陳泰軍一起,前后夾擊!如此一來,賊軍便能得到陳泰軍的增援,并獲得了北去退路!”

還沒走的廖化也急道:“我們來時,涪縣援軍已到南坡谷地南端,但已就地扎營。姜將軍可將主力北調,前往東三營增援。”

姜維忽然開口道:“諸位是否想過,賊軍是在佯攻?”

尚書仆射董厥有點不放心地觀察著姜維,說道:“若非佯攻、我軍亦未及時增援,會將何如?”

姜維道:“董公別急,若是賊軍真的打來了,一時半會也無大礙。”

姜維必定對劍閣關周圍的地形很了解,不過他還是指著地圖道,“東三營駐守的地方,山高林密,且修有工事。北面陳泰軍走小路繞行過來,單是行軍便屬不易,而想攻破營壘、更非一時之功。”

他稍作停頓道,“賊前軍沙水部從南面夾擊,同樣處境、越往北走,道路越崎嶇。此時,我軍主力若再從劍閣關南坡、向東出擊,那么曹魏前軍沙水部、只能先與我主力遭遇大戰。”

張翼問道:“如若賊前軍是佯攻,那主攻方向可能在何處?”

姜維用手指在地圖上一指,“皇柏大道、南坡大谷南端的東側這一帶!”

司馬師看著圖面,想了想贊同道:“姜將軍言之有理。因賊軍在西漢水岸,分南北兩路,南路便也有可能是主力。”

閻宇仍舊沉吟道:“這不合常理阿!”

司馬師脫口道:“不合常理的事,才最有可能是秦亮所為。若是曹軍攻南路,那秦亮必已親往前軍。”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上一章  |  大魏芳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