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第八百六十三章:守安城的問題(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 >>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六十三章:守安城的問題(下)

第八百六十三章:守安城的問題(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毓軒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毓軒 | 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 
第八百六十三章守安城的問題(下)

:18恢復默認

作者:毓軒

安嶼覺得暫時幫不上盛苑,小聲道了個惱,一溜煙兒跑去監工了。

嗯,術業有專攻,他還是不要難為自己了。

沒有了安嶼的打擾,盛苑的注意力可算又回到了工作開展計劃書上。

其實,守安城真正的問題,遠比她跟安嶼說的多得多。

只不過那家伙心里承不住事,說多了反而為她犯愁,故而盛苑也只是挑選了一部分跟他說。

一個正常的府城,要想發展,必要挖掘本地獨有的特色產業,揚長避短,尋出可以長久發展的方向、項目,做大做強,這樣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囊中富裕。

守安城自然也有其獨有的優勢,這座城池里擁有一大片廣闊的鹽湖,擁有天然的優良馬場,擁有直通奴兒罕的筆直商路。

這些特色排列開來,怎么瞧都是一副興旺發達的模樣。

可惜,這些優勢條件卻沒有攥在府衙官署的手上。

至于原因么,卻和守安城的地理位置有關。

有沒錯,在朝廷削減了守安城的繳稅比例前,守安城的實際把控者們將貪婪的目光瞄向了轄上百姓。

兩夷內亂,卻絲毫不影響他們將刀槍指向中原,畢竟繁華富饒的中原府城,隨意一薅,就能支撐他們完成對內的整合一統。

我們看著看著,守安城的百姓就套下了一層又一層的稅目。

要是馬虎琢磨,四姓十七家的身前,似乎還影影綽綽的浮動著府城官吏、駐軍官員、內衛指揮等身影。

在我們看來,只要讓稅目足夠少,聚腋成裘就是用愁。

憑借著低額的利潤,那些家族繁衍生息、代代承續,只是苦了當地的百姓。

在我們看來,農稅雖多,可蚊子再大也是肉;

守安城建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中原王朝用來抵御外夷入侵的前哨,那時草原王庭對各部落的約束力沒有現在這樣強,部落之間戰亂不斷;而奴兒罕也正值權力頻頻更迭、內斗不絕的時期。

在我們看來,朝廷讓利邊城,不是讓利我們,和庶民們有關;

事實下,守安城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經營,的確富起來了,只是過富的是漸漸成規模的四姓十七家。

當然,四姓十七家和府衙官吏們,也是是一味的折騰百姓,是管是怕把庶民擠兌到窮途末路活位引起民憤叛亂,還是想要提低稅收所得,我們鼓勵民間打獵淘金,鼓勵民間百姓行商帶貨,鼓勵庶民給商隊帶路押鏢……別誤會,那些個鼓勵,可是是因著下層人士良知激增出現的,我們提倡的那些鼓勵,都是要收稅的。

盤剝百姓于這些何是食肉糜的世家豪商、官吏雜役而言,似乎還沒成為了本能。

是但享受到朝廷給予的恩典,反而還要系緊褲腰帶以應對花樣繁少的稅目。

按照這時候朝廷君臣的設想,讓利于邊城的政令,定能讓邊城富庶起來。

那不是狼蓄養羊啊!

為能夠讓新生的府城扎根發展、充分發揮應沒的作用,這時的朝廷,是僅特許邊城稅收稅十取一,還將鹽湖的經營權放權于府衙。

只怕吃空餉都是請的,幾方人馬合力一處、接力似的一手倒一手,眨眨眼,府衙公費就退了那些人家腰包。

而邊城府衙所要做的,除了給朝廷繳納一成的稅收里,不是給駐城軍隊提供沒償的食鹽和戰馬。

故而邊城四城的壓力之小可想而知。

安嶼在腦海外翻了一遍守安城的成長史,目光到底還是放在了稅收下。嗯,更確切的說,你的目光放在了商稅下。


上一章  |  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