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第二百四十一章:各方反應(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 >>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一章:各方反應(上)

第二百四十一章:各方反應(上)


更新時間:2022年10月22日  作者:毓軒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毓軒 | 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 


毓軒:、、、、、、、、、

安和堂后院有一座松柏亭,亭中常年擺著副溫玉棋盤,棋盤的旁邊則放著一支汝窯長頸花瓶,瓶里插著單枝淺藕色藤花。

花瓶邊兒上又有仿古陶的圓形香爐,香爐凹槽里水波浮動,中間紅燭輕燃,紅燭上方的陶片上淺淺的放著一層荔枝香。

此刻,常夫人和盛四爺端坐棋盤兩端,各執棋子審時度勢。

心腹嬤嬤面現笑意上前,在常夫人耳畔如此這般一通稟報。

“嗤!”常夫人笑著搖搖頭,隨意的將棋子扔進罐子,拿起白瓷茶碗喝了起來。

盛四爺見他娘不打算繼續,便有一搭沒一搭的拾起了棋子。

他本就是過來作伴的,棋局如何進展自然全看娘親興趣。

“這說到底是正室夫人的底氣,喜怒隨心恁地恣意。”常夫人唇角噙笑,語速悠悠語調清涼。

盛四爺聽了輕笑一聲:“兒子聽人說,那位是看不過父親捧著苑姐兒。”

常夫人聞言,抬眼皮看他一眼,見他似乎深以為然,無語之余,好心情沒了大半:“老四啊,你就好好守著你那所書院罷!”

“???”盛四爺聽得莫名其妙。

這說的好好的,怎么忽然來這么句題外話?

常夫人看他這樣就想撫額。

想她半生籌謀,雖算不得足智,卻也城府夠用。

怎么就生了這么個兒子!

常夫人越想越不開心,連要攛掇國公爺跟梁夫人干仗的興趣都沒有了,無奈的揮揮手,開始趕人:“你回去吧!”

盛四爺想著父親之前的叮嚀,覺著自己剛來,還要多陪陪娘親才好。

常夫人聽他啰嗦,干脆抖摟開絹帕,擋在了眼前,一個勁兒擺手:“你怎么就無事可做了?就說葶姐兒吧,她和五房的薔姐兒般般大,眼瞅著薔姐兒進百洲書院了,可葶姐兒卻還在家學里面讀書。

雖說家學先生都很優秀,可讀書不是光靠先生優秀就成的,眼界人脈都要開拓,光是這點,家學就沒法兒和外面書院比,要不然咱們家兒郎為何會每年都要在外面書院借讀兩三個月?

所以,你心里要有個章程才是!莫要糊糊涂涂,耽誤了葶姐兒前程!

若依我看,云棲書院就很不錯!你要是沒辦法安排葶姐兒進去,就找咱家那位三爺去,這幾年你不是圍著他三哥長三哥短的親近?這點兒事還難不倒他。”

盛四爺不管心里怎樣想,面兒上還是很配合的。

“您說的是,只不過,現在京都的書院,都對丁字班的招生極為嚴苛。這不是說報名就能上的。

薔姐兒能進百洲書院,那是五弟妹娘家嫂子的哥哥在那里當副監院,我這邊兒要是安排葶姐兒,說不得真要找三哥幫忙才行,只是……”

常夫人以為他這是想把兩個庶女也帶上:“茼姐兒、菌姐兒還小,到外面讀書之事不急,更何況,家學的孩子若是都往外面去了,那你父親費心辦的家學還叫什么家學?”

盛四爺先是點點頭,旋即又搖搖頭:“茼姐兒、菌姐兒她們倆不急,她們都是安安靜靜的性子,出去也讀不出個什么所以然來,在家學就足夠了。

兒子是想說,葶姐兒其實也不用到外面讀書,自家又不是沒有書院,她在兒子書院里更妥貼。”

“糊涂!”常夫人聽他這樣說,不由沉下臉,拍著桌子,怒訓說,“到外面書院讀書的機會若不珍貴,那咱家那位混不吝的三爺能把蒽姐兒鉆營到國子監去?

他隨天子讀書,長伴官家左右,又有皇后太子撐腰,消息不知多靈通!

可見,女子只要讀書,將來多半是會有出路的!

葶姐兒雖天賦不很優秀,但是物以稀為貴,我們若能抓住先機,便是庸才也有青云之路!更何況,葶姐只是比上不足。”

“這樣嗎?”盛四爺從沒想過女郎們竟有機會走仕途,雖說這些年風聲不斷,可他就是有種不現實之感。

“春江水暖鴨先知。”常夫人看著糊里糊涂的兒子,搖搖頭,又說,“縱然葶姐兒白準備一場,可多讀些書,總不會是壞事;若時局當真變換,我們有準備,那機會豈不盡在掌握?”

盛四爺聽得認真,但實際上卻興趣不大。

他自認為是愛兒女的,可是女郎走仕途?怕是不容易哇!

“你以為女子囿于后宅就容易了?”常夫人翻他一眼,“你是從我肚子里爬出來的,你怎么想的,我豈能不知?不過是怕為他人作嫁衣裳!”

被這樣直接戳穿了心思,盛四爺有些難為情,他摸摸鼻子,連連訕笑。

常夫人緩吐濁氣:“你只有兩子,晰哥兒、曉哥兒都是好孩子,可憑良心說,他們天賦并不強于你和你二哥多少,你父親倒是想讓他們從軍為伍,可我卻不贊成。

一則他們天賦不夠,聽你父親所言,太子亦有雄心,瞧著竟和當今一般大志,欲為天下共主,若是將來戰事起,兩個哥兒身處軍營該當如何?總不能天賦不夠拿命來湊吧?”

盛四爺讓常夫人嚇唬的臉色有些發白。

年近不惑的他只有兩個嫡子,哪個有閃失他都舍不得!

常夫人見唬住他了,便又說:“不從武便從文,有個出身也好生活。眼下你父親健在,他們是國公府郎君,日后長房襲爵,他們不過是微末小官之子,如何安身立命,你有替他們考量過沒有?

當初我妄念叢生,跟梁夫人和長房斗了恁久,彼此早已成仇,若是這府邸換了主人,你兒孫靠誰來提拔?

你二哥與你兄弟情深,提攜侄子自是該當,可是他亦不很出眾,到了晷哥兒,亦不是讀書的材料。

你們兄弟、他們堂兄弟有感情,可是三五代以后,你們兩支連親戚都不是了,又遑論真心彼此提攜?”

盛四爺從沒想過這許多,而今聽常夫人這樣說,登時心亂如麻,訥訥無言。

常夫人見說的差不多了,就道:“你二哥家的菡姐兒雖不著調,但蕓姐兒卻是好孩子,我前次和你二哥通信,就聽他說這孩子很用功,成績比那書院里的小郎君都不差。

葶姐兒也時常與她通信,聽說彼此也聊起課業,足見亦是個用功的。若是她們姊妹有了前程,可以彼此扶持不說,亦能幫扶兄弟。

依靠自家有本事有前途的姊妹,總好過依靠姐夫妹夫這樣的姻親,便是有事求到自家姊妹跟前兒,也不會叫人嘲笑是打秋風的。”


上一章  |  從科舉開始的首輔之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