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京都有異!朝廷的異動!4600
第127章京都有異!朝廷的異動!4600
“去福井藩了?!”
雖是極簡單的一句話,但在傳入高佬耳中后,卻引發雷霆般的震動!讓他一陣暈眩!
他瞪圓雙目,眼皮都褶在一起,瞳孔緊縮成針孔狀。
下一刻,他像餓虎一樣猛撲向前,全然不顧自身形象,一把抓住侍從的雙肩。
“他什么時候走的?!”
猙獰的表情、駭人的咆哮……侍從被嚇得不輕,雙頰泛白,冷汗直冒。
事到如今,已無繼續隱瞞的必要。
更何況,從高佬眼下的兇狠模樣來看,如果拖拖拉拉的,說不定會有性命之虞!
于是乎,侍從不敢怠慢,結結巴巴并一五一十地回答道:
“一、一個時辰前……一橋大人從不凈門離開了……我只知道他要去福井藩,并不知道他會走哪條路……”
注·不凈門:江戶時代在大名、旗本家后院的小木板門,供收屎尿者、罪人及死者進出。
高佬聽罷,本就扭曲的面部線條更顯恐怖。
一個時辰……這么久的時間,鬼知道他現在逃到哪兒去了!
唯一能夠確認的事情,就只有他現在肯定不在江戶——除非是用爬的,否則經過足足一個時辰的時間,鐵定已經離開江戶。
即使是遣快馬去追,也肯定追趕不上。
陡然間,高佬想明白許多事情。
怪不得他今日會急著解散會議……原來是忙著跑路!
他是一早就決定好要跑路,還是在聽完那人的建言后才決定跑路,高佬已不得而知。
不管怎樣,“一橋慶喜臨陣脫逃”的事實已定……
霎時,強烈的懊惱席卷其全身。
怒火攻心之下,便聽“噌”的一聲,他猛地拔出腰間的佩刀,轉身猛劈旁邊的木柱。
“該死!該死!該死的!”
每喊一句“該死”,他就用力揮動手中的刀刃。
刀影晃動,木屑翻飛。
其身周的一干人等無不屏息凝氣,努力讓自己的存在感降至最低,生怕遭受牽連。
不一會兒,連砍十余刀的高佬逐漸停下。
“呼哧……!呼哧……!呼哧……!”
伴隨著粗重的喘息,其雙手劇顫,連頰間的褶皺都在微微顫抖——這是怒極了的身體反應。
雖然好生發泄了一把,但他臉上的憤慨之色并未減弱半分。
此時此刻,他無比深刻地體會到“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這一句悲嘆的沉重。
一橋大人,明明我們還有一戰之力,明明還不需要夾著尾巴逃跑,你為何要倉皇退遁?!
關于“如何趕在新選組主力抵達之前,攻破江戶城”,高佬并非一昧地強調“精神論”的力量,他是有行之有效的具體方案的。
他所想到的回天之策,便是讓一橋慶喜御駕親征!一如“江戶籠城戰”期間的德川家茂!
誠然,德川家茂乃“一橋派”的死敵,但高佬不得不佩服對方的勇氣。
正是多虧了德川家茂的親身坐鎮,才令守軍士氣大振,拼死抗敵。
“江戶籠城戰”能夠獲勝、守軍能夠撐到青登率兵趕來,離不開德川家茂的努力、勇氣。
設想一下,“一橋派”的領袖、德川齊昭的親生子一橋慶喜親臨前線,這是多么振奮人心?
假使一橋慶喜真能御駕親征,定能讓全軍斗志高漲!
如此,就還有機會憑借這股猶如神助的士氣,一鼓作氣攻下江戶城!
他今夜之所以突然來找一橋慶喜,便是為了勸服他御駕親征,作最后一搏。
然而……一橋慶喜的逃遁,令其計劃皆化泡影……!
一念至此,新的怒意涌上心頭,高佬將掌中刀柄抓握得咯吱作響。
當然,身為“一橋派”中少有的實干家,他從不是那種會敗給情緒的人。
只見他連作數個深呼吸,勉強壓下心中的沸騰情感。
事已至此,不論是“抱怨”還是“發泄”,皆無益處!只能盡力做出補救!
他低著頭,沉思默想……面部神情逐漸恢復冷靜。
不消片刻,他扭頭看向身后的小姓們:
“不能讓任何人知道一橋公已逃離江戶……封鎖消息!”
他正欲說下去,可倏然冒出的躊躇神情絆住他的舌頭。
約莫10秒鐘后,他才一邊咬牙,一邊把話接下去:
“向前線傳令……準備撤離!”
翌日,清晨——
江戶,江戶城,赤坂御門——
今日依舊是陰天,鉛灰色的云層遮蔽日光。
隨著新一天的到來,赤坂御門的守軍抖擻精神,準備迎接今日的戰斗。
但見將士們——不論是新選組、“三番組”,還是義軍——無不昂揚,展露出信心滿滿的模樣。
自昨日以來,已有二千多平民踴躍趕來參戰!
相比起江戶的總人口,這點數字不算太多,可也遠遠超過青登的預期。
平民們……不,更正。義軍已通過昨日的優越表現,證明他們的能力、骨氣。
現如今,雖不能說“沒有”,但守軍中已無人再說出“平民有何用處?”、“不應讓平民上陣”等諸如此類的蔑視話語。
不僅如此,出于“輔兵增加”的緣故,赤坂御門的守備能力得以獲得極大的補強。
一道道戰壕相互連接,犬牙交錯,編織出嚴密、復雜的防衛線。
青登有令:只要戰爭仍在繼續,戰壕的挖掘就不能停止!
因此,哪怕是天黑了,戰壕的挖掘作業也一刻不停地進行著。
昨天,夜幕降臨后,其他部隊都已歇息,而義軍的“第三軍”——專門從事后勤工作的輔兵——仍在奮斗。
他們挑燈夜戰,繼續添多、加長戰壕。
再這么下去,用不了幾日,從赤坂御門到江戶城的這一段路就真要布滿戰壕了。
現階段,不論是從哪一角度來評判,青登一方都已占據顯著的優勢。
江戶城中儲備著充足的輜重,足夠守軍揮霍個三年五載,根本不怕打消耗戰。
更何況,時間拖得越長,對青登一方就越有利。
他們大可按部就班地挖戰壕、扎拒馬。
等挖完赤坂御門到江戶城的這一段道路,就轉戰江戶城,在江戶城中挖戰壕。
在三之丸與二之丸之間挖戰壕,然后再在二之丸與本丸之間挖戰壕……一直挖下去!
話雖如此,但上述種種并無可能發生。
原因無它,全是因為新選組主力已在趕來江戶的路上。
而這,代表著“第二次江戶籠城戰”即將迎來終局!
一般而言,從大津趕到江戶,少說也要花費7日的時間。
顯然,新選組并不在“一般”的范疇之中。
新選組的行軍能力,青登再清楚不過。
就憑新選組的組織度,頂多只要5、6天的時間,就能與他會師!
總而言之,留給“一橋派”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盡管戰局的天秤已發生難以逆轉的傾斜,但青登絕不會因此而掉以輕心。
為全完勝,他特地傳令全軍:除非敵軍徹底敗退,否則絕不可以放松大意!
此時此刻,青登與天璋院并肩站在望樓上,仔細觀察遠方的敵軍營地。
他們的目光牢牢鎖定敵營,不放過任何一絲動靜。
突然間,他們的眼神俱是一變。
敵營發生騷動,一道道身影往來穿梭……不過,不像是在為進攻做準備。
青登和天璋院繼續觀察,神情專注,眸中閃爍出“難道說?”、“不會吧?”的情緒。
終于,敵營發生大的動靜。
一隊隊軍士開出營地。
然而,不是向著赤坂御門,而是向著北邊——跟赤坂御門八竿子打不著的方向。
起初,二人以為是看錯了。
在連眨了好幾次眼后,他們才追上了現實。
天璋院喃喃道:
“撤退了……”
青登當即側過腦袋,向身后的傳令兵喊道:
“叫左之助過來。”
傳令兵快聲應了句“是”,而后迅速退下。
不一會兒,原田左之助大步流星地趕來。
青登下令道:
“左之助,你帶500人馬去監視叛軍。如果叛軍真的敗退了,你就見機行事,盡爾之所能地予以破壞。”
在說到“盡爾之所能地予以破壞”這一句話時,青登特地加重語氣。
原田左之助聞言,會心一笑:
“明白!”
說罷,他風風火火地轉身離去。
青登收回目光,重新注視遠方的敵營——卻發現天璋院垂低螓首,雙手緊抓望樓的欄桿。
“哈……”
她長出一口氣,然后像是如釋重負一般,緩緩坐倒在地。
青登見狀,半開玩笑地說道:
“地板很涼哦。”
天璋院以同樣的半開玩笑的口吻回復道:
“沒關系,涼一點也好,正好給我這燥熱的身體降降溫。”
她說著煞有介事地以手作扇,給自己扇風。
“今天并不熱哦。”
“我知道。我是因叛軍撤退而感到格外振奮。”
二人說了一通沒營養的俏皮話后,轉回正題。
天璋院輕聲道:
“叛軍竟然撤退了……我還以為這一戰會再持續一段時日呢。”
青登淡淡道:
“‘瞬息萬變’乃戰爭的一大特色。”
天璋院又道:
“真是令人猝不及防啊……‘一橋派’并未完全喪失勝機,為何要突然撤退?”
青登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猜是因為一橋慶喜逃跑了。”
天璋院歪了歪頭,面露不解:
“‘一橋慶喜逃跑了’?何出此言?”
青登彎起嘴角:
“因為這是一橋慶喜他會干出的事情。嗯……該怎么說呢……”
他頓了頓,構思措辭。
少頃,他緩緩道:
“說得直白一點,一橋慶喜徒有顯赫的身份,沒有領袖之姿。”
開宗明義后,他言簡意賅地向她闡明一橋慶喜的性格缺陷。
從一橋慶喜的人生履歷來看,他的才學與品德確實令人贊嘆。
其父德川齊昭認為華麗輕挑的江戶風土不利于養成質樸豪俠的男子氣骨。
出于此故,在一橋慶喜還不到一歲時就將其送回藩地水戶撫養。
后來又請會澤正志齋和青山延光做他的老師。
會澤正志齋是被視為尊王攘夷論經典著作之《新論》一書的作者。
青山延光則是藩校“弘道館”的主任教授、史局“彰考館”的總裁。
這倆人將水戶的學問與藩風向一橋慶喜進行了徹底的灌輸。
德川齊昭還認為大名的子弟應比普通武士更加剛武強健,所以督教極嚴,不允許一橋慶喜沾染酒、色、賭等惡習。
在德川齊昭的悉心培養下,一橋慶喜確實是成長為優秀的武士。
允文允武,而且品德不低。
不酗酒、不賭博、不好色——目前只娶了一個正室——從未搞出過“類人行徑”。
跟同時代、同級別的其他人相比,一橋慶喜絕對算是武士中的典范。
嚴謹來講,一橋慶喜的品德還在青登之上。
最起碼,擁有三個正妻,而且現在還跟“太后”不清不楚的他,是絕對沒立場去指責對方“品行不端”的。
如此,也不怪得會有這么多人支持一橋慶喜。
就表面而言,一橋慶喜確實是一個非常優秀的青年。
起初,青登也認為一橋慶喜是不可小覷的勁敵。
直到發生那起“5月10日,開始攘夷”的鬧劇后,他才看穿對方的性格弱點。
簡單來說,一橋慶喜的抗壓能力極弱!應變能力很差!
在沒有任何壓力的寬松環境下,他的優秀才學將得到充分的發揮,不時做出非常英明的決斷。
可一旦進入高壓環境,他的理智將大幅降低,十成本事發揮不出一成。
不僅如此,據青登觀察,一橋慶喜還有著逃避型的人格。
一旦遭遇難以解決的事故,就只想著逃避。
當初向朝廷夸下“5月10日,開始攘夷”的海口,就是這一論點的最佳作證。
這一事件的背后,并不存在復雜的緣由。
沒有任何謀劃,沒有任何細想,就只是覺得很煩,很想盡快離開京都,于是就隨口瞎扯了“5月10日”這一日期——僅此而已。
事實上,這種人并不少見。
但凡是飽經滄桑的人……不,但凡是稍有社會經驗的人,都多多少少遭遇過這樣的人。
環境安逸時,沒啥大問題;環境緊迫時,丑相畢現……這種種人,簡直不要太多。
事實證明,一橋慶喜確實不適合做一個君主。
他只適合當一個在書齋里研究學問的學者——唯有寧靜的書齋,方是其最佳歸宿。
在聽完青登的解釋后,天璋院輕輕頷首:
“一橋慶喜逃跑了嗎……若是如此,確實就能理解叛軍為何要突然撤退了。”
青登道:
“這只是我的猜想,并不保證正確。叛軍也有可能是出于別的緣故,而不得不收兵。”
言及此處,他停了一停。
隨后,他“哈”地輕笑一聲,換上淺淺的微笑:
“也罷。不管怎樣,‘叛軍撤退’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雖比預期要早,但……殿下,現在就先讓我們來慶祝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吧。”
說罷,他向天璋院伸出手。
天璋院看著眼前的這只大手,莞爾一笑,輕輕地抬起柔荑,搭了上去。
在青登的協助下,她重新站起身。
隨后,二人一如方才那般肩并著肩,遙望徐徐撤退的叛軍。
翌日,深夜——
京都,御所——
“都準備好了嗎?”
巖倉具視掃視眼前的一眾親信。
“準備好了!”
某人鏗鏘有力地這般回答道。
巖倉具視點點頭:
“很好!那么,隨我來!我們去解救陛下與太子!”
語畢,他一馬當先,奔向御所的深處。
眨眼間,又到月末啦!手頭有月票的書友,請務必投月票給本書哇!(流淚豹豹頭.jpg)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PS:《擅長逃跑的一橋殿下》——上一章,我應該取這個標題才對。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