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青登捕物帳第151章抵達戰場!化身土木老哥!挖戰壕!建柵欄!4700
第1卷青登捕物帳第151章抵達戰場!化身土木老哥!挖戰壕!建柵欄!4700
翌日——
比起昨天,今日的路況明顯要復雜、難走得多。
出了奈良后,新選組轉道向東,馬不停蹄地一頭扎進茫茫群山之中。
山連著山,山外還是山,四周都是高高的山峰,灰褐色的巖崖上掛滿翠綠的樹藤,崖頂上是一茬茬的灌木叢。
四周一片寂靜,只有野鹿的鳴叫和野豬的咆哮,時響時停。
舉目望去,時而還能瞧見一些蓬頭垢面的山伏,在隱蔽的山林間穿行。
注·山伏:日本修驗道行者的統稱。又稱山臥、修驗者、行者。
行走在這種地方,青登不禁心想:
——假設我是進攻方,進攻盤踞在伊賀的敵眾,我將如何是好呢?
想到這,他瞬間感到頭皮發麻,口中不由自主地呢喃道:
“這里簡直就是天然的要塞啊……”
讀史時,在讀到“織田信長兩次大興兵,才總算是攻下伊賀”的這段內容的時候,很容易產生這樣的誤解:天下無敵的織田軍似乎也沒什么了不起嘛!打一個彈丸般大的小地方,還費了那么大的勁兒!
可等你真的到了伊賀,親眼目睹了該地的地貌條件后,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織田信長能夠只憑2次出征就能徹底拿下伊賀,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伊賀全境就是一堆又一堆的山窩窩,僅有的那點平地,都夾在山丘之間的縫隙里。
即使敵眾什么防御工事也不建,僅僅只是據山而守,就能讓進攻方頭疼不已。
更別說當年的伊賀眾在所有的戰略要地上建設了數量喪心病狂的碉堡。
要想攻下這種巨大的要塞,除非使用奇策,從內部將其攻破,否則就只能派出大軍,結營寨,打呆戰,一點一點地磨。
冷不丁的,一聲大呼喚回了青登的意識:
“橘大人!”
與此同時,一串急促的、愈來愈近的馬蹄聲,徑直地向他逼來。
青登循聲望去——會津藩家老、會津藩的第一猛將佐川官兵衛騎著一匹白色的駿馬,以風馳電掣的速度朝他這邊奔來。
松平容保真的是很夠意思。
他交付給青登的20名騎兵、20名弓兵和20名鐵炮手,全都是會津軍里的一等一的精銳之士。
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偵察”都是一項技術難度極大的任務。
需要懂得在野外辨清方向;需要有過硬的野外生存能力;需要懂得尋找水源、高地、開闊地等重要地點……非百里挑一的精兵強將不可為之。
因此,將這項重任交給素來以“精銳鐵騎”的形象示人的會津騎兵,實在是再合適不過。
古日本的主要產馬地有信濃的木曾馬、對州的對州馬、北關東的草津馬、東北的南部馬、伊予的野間馬、薩摩那邊也有馬。
一般來說,越北的馬越好,最適合用作戰馬的馬匹,無疑是信濃的木曾馬和東北的南部馬。
在戰國時代,分別據有信濃和東北的兩大諸侯——武田信玄和伊達政宗——就都組建過實力強勁的騎兵隊。
武田信玄一手組建的武田赤備騎兵隊,就被譽為“天下第一強軍”——當然,這種稱呼經不起推敲。
日本戰國時代的武將們別的本事沒有,給自己吹牛逼和給其他人吹牛逼的本事,倒是個頂個的強。
什么這個龍、那個虎的;這個妖、那個鬼的……名號一個比一個花,戰績一個比一個水。
曾在三方原合戰中被武田信玄打得在馬鞍上脫糞的德川家康,也不知是不是起了心理陰影的緣故,非常推崇武田家的軍制。
武田家滅亡后,德川家康大量吸納武田家的遺臣,照搬武田軍的軍制,組建了一支德川赤備騎兵隊。
德川的赤備隊雖曾有過高光時刻,可時至今日,它早就消亡在歷史長河里了。
大清的八旗子們弟在入關沒多久后,就連馬都不會騎了,所以也就別指望并沒有深厚的馬背文化的直參武士們,能有多么精湛的騎術。
反觀會津藩——因為肩負著“鎮守東北,監視東北諸藩”的重任,同時又有“靠近優良產馬地”的地利之便,會津藩一直保有一支實力強勁的騎兵隊。
所乘之馬都是神駿非凡的良駒,騎士們皆為馬術嫻熟的英勇男兒。
青登將以佐川官兵衛為首的會津騎兵們都派了出去,命他們尋找水源以及賊軍的蹤跡。
每隔一段時間,佐川官兵衛便會派人、或者是自己親自過來,向青登匯報最新的偵察結果。
青登直直地望著佐川官兵衛,等待他的到來。
不一會兒,佐川官兵衛穩穩地在青登的跟前勒住馬韁。
“橘大人!東南方向的深山里發現一個規模不小的村落!該村已是空無一人,村民們都逃難去了!”
青登挑了下眉,旋即說道:
“帶我去看一看。”
說著,他輕磕牛腹,駕馭著蘿卜沖出行列,跟在佐川官兵衛的后頭,朝那座藏在深山之中的小村落奔去。
側過頭來,以無悲無喜的眼神瞥著青登胯下的奇葩坐騎,淡淡地說道:
“這頭牛可真厲害啊……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青登笑了笑,唇邊揚起若隱若現的笑意。
“蘿卜確實是一頭不同凡響的牛!說實話,我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為什么這頭大黑牛能夠跑得像馬一樣快?”
“哞哞”
蘿卜昂起牛首,轉過頭來,朝它的主人“哞哞”了幾聲,牛尾巴甩呀甩,一副很開心的模樣。
佐川官兵衛又掃了蘿卜幾眼,隨后再度開口:
“……橘大人,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青登揚了揚下巴,道:
“請說!”
得到青登的“開口許可”后,佐川官兵衛快聲說道:
“橘大人,我們當前的行軍速度,是不是有些太慢了。”
“我知道您之所以采用這么謹慎的行軍方式,是為了避免在半途中遭受賊軍的奇襲。”
“可我們此次的對手,只不過是一幫除了揮鋤頭之外便百無一用的流寇。”
“與這樣的對手為敵,何需這么謹慎?”
“不妨大膽行進,爭取早日占據優勢地利,以更快地筑城!”
佐川官兵衛言簡意賅地闡述完他的主張。
青登聽罷,頓時莞爾道:
“佐川君,您所說的這些顧慮,我并非不懂。”
“只是,將自己的勝利建立在‘想當然’上,是用兵……不,是生存在這世間的第一大忌。”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極度缺乏對賊軍的情報。”
“賊軍現在擁有著怎么樣的武器裝備、他們的戰斗力到底如何……對于這些重要情報,我們完全是一無所知。”
“我認為我們還是不要太小瞧他們為好。”
“徐徐推進,切不可輕敵冒進。”
“……”佐川官兵衛的反應很冷淡。
僅僅只是漠然地說了句“這樣啊”后便轉回頭去,看著前路。
接下來,二人再也沒有進行任何交流。
就這么默然無語地前行了約莫5分鐘后,青登忽地感到眼前的視界逐漸開闊——一座坐落在兩山之間的村落,慢慢地鋪展在其眼前。
青登和佐川官兵衛策牛(馬)走進村子,按轡徐行,細細觀看周圍的村景。
每一間屋舍的大門都洞開著,朝里望去,錢糧、鋤頭等所有的值錢家伙,無不是連影子都見不著。
佐川官兵衛咂巴了下嘴:
“看樣子,這座村子的村民都去逃難了。”
青登輕輕頷首,以示附和。
對于這樣的結果,他倒也并不感到意外。
若說封建時代的農人們除了種地之外,還有什么相當厲害的本領,那應該便是生存能力吧。
常言道“匪過如梳,兵過如篦,官過如剃”。
聽聞附近要打仗了,趕緊帶上家人和所有的值錢物品,躲進鳥不拉屎的深山之中——這是封建時代的農人們的基本生存本領。
這座村子的村民們應該是得知將有賊軍來此,于是連忙拖家帶口地躲進連找都不知道從何找起的深山老林。
“真是可惜了啊……”
青登無聲地嘆了口氣。
“如果村民們都在的話,我還本想要出錢來雇傭他們,讓他們來幫我們建柵欄、挖戰壕呢。”
“出錢?”
佐川官兵衛一邊面露費解的神色,一邊出聲反問道。
“橘大人,為什么要出錢?這些村民若沒逃走,直接勒令他們滾過來幫忙,不就行了嗎?他們不可能不聽從我們的命令的!”
說罷,他拍了拍其腰間的佩刀。
就像是被逗樂了似的,青登“哼哼哼”地輕笑幾聲。
“你問我‘為什么’?理由很簡單——因為你不出錢的話,我們未來將越來越難找到愿意無怨無悔地幫助我們的老百姓。”
云淡風輕地留下這句話后,青登撥轉牛頭,沿原路返回。
佐川官兵衛怔了一怔,那充滿困惑之色的表情,仿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語的最佳真實寫照。
最終,他冷哼一聲,一邊呢喃“搞什么啊……我有說錯嗎?我們可是來平叛的,我們的任務不比種田要來得重要?讓農人們來幫助我們——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一邊策馬跟上青登……
四周的風景雖然還籠罩在晚冬的寂寥里,但確確實實有了一種季節變換的氣息。
溫和平靜的時間從眾人的身邊溜過,甚至有置身踏青旅途的錯覺。
穿行于夾道的青蔥大樹下,青登舉頭望了望天——濃密的樹枝遮云蔽日,自點點縫隙間,可以窺見澄澈碧藍的晴空,太陽已開始西墜,再過1個時辰,夜紗便會如期而至。
——應該快到了……嗯?
冷不丁的,青登的耳尖輕顫——“風的感知者1”發動——他忽地聽見若隱若現的潺潺流水聲。
隨著隊伍的逐步行進,那流水聲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響亮。
終于……在又穿過一大片的雜木林后,平坦的開闊地如畫卷般映入青登的眼簾。
四周……包括青登腳下的這片土地,是險峻的高山。
唯有被高山包裹的這片土地乃平原易野。
望著眼前的這番壯麗光景,青登不自覺地攥緊手里的韁繩。
——終于到了!
此地便是位于伊賀中央的上野盆地!
嘩嘩嘩嘩……那陣潺潺水聲遙遙傳來。
青登循聲找去,片刻后便找到一條自不遠處的山巔淌出的清澈溪水。
“跟我來!”
青登向身周的士兵們下達簡短的命令,隨后一牛當先,沿著溪水向那座山的頂峰登去。
在山林中不知跋涉了多久……憑著天賦“火眼金睛5”的加持,青登總算是瞧見此山的山巔之景。
只見此山的山巔并不陡峭,雖很雜亂,到處都是灌木叢、枝繁葉茂的樹木,但只要細細地打理一番,便能清出一片不大不小的平地,那條山溪的水源恰好就位于這片平地的深處。
青登瞇起雙目,昂高腦袋,眼望四周。
坐落于山頂,有水量穩定的溪水穿過,水源就在這塊山頂上,不怕被截斷水源,更重要的是可以俯瞰下方的上野盆地……
一念至此,青登不假思索地舉起手里的牛鞭,直指腳下。
“就在這里,安營扎寨!”
在離開京都之前,青登特地委命巖崎彌太郎去緊急采購一批斧子、鋤頭、錘子、鏟子和大量的竹筐、麻繩。
以缺乏騎兵、弓兵和鐵炮手的寥寥不到二百之眾,迎擊上萬軍勢……贏面最大的戰法,無疑是筑城,即搭建野外工事!
憑著堅固的野外工事阻擋賊軍的兵鋒,并消磨他們的兵力、銳氣。
待賊軍的士氣減弱后再沖出營寨,全軍總攻擊!打得他們望風披靡!
遍觀古今中外,將這套“防守反擊”的經典戰法玩得最溜的人物……大唐的天可汗李世民,當屬其中之一。
不論是平定薛仁杲,還是大破劉武周,亦或者是一戰擒兩王的虎牢關之戰,李世民都是這樣的套路:全軍固守以待敵軍兵鋒減弱,時機成熟之際直接一馬當先,對敵軍展開疾風怒濤般的閃電攻勢,一波帶走敵人。
乍一看,這種戰法似乎很笨拙,好像沒什么技術含量,僅僅只是“防御、防御、防御,然后進攻、進攻、進攻,最終勝利、勝利、勝利”。
可實際上,真要實操起來,足以難倒歷史上的九成以上的統兵將領。
光是“如何在野外建立一個固若金湯、敵軍卯足了勁兒也打不下來的堅固營寨”,就能讓無數人束手無策。
在青登的命令下,新選組的將士們瞬間化身土木老哥!
挖土的挖土,砍木頭的砍木頭,劈枝椏的劈枝椏。
既能清出適合扎寨的空地,又能攢下用來筑城的材料,實屬一舉兩得。
日本是個小國,從伊勢到伊賀并沒有多遠的距離。
就算賊軍的組織度很差,缺乏用來運送輜重的牲畜,可他們的行軍速度再怎么緩慢,頂多只用57天,爬也能爬到伊賀。
這么點時間,根本就來不及營建那種復雜的大家伙。
高聳的瞭望塔、數米高的城墻……這些玩意兒是別想了。
因此,青登只打算興修兩樣東西:柵欄與壕溝!
就用它們來拖緩賊軍的進攻速度并分割戰場!
可別小瞧柵欄和壕溝……尤其是后者。
在冷兵器時代,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壕溝都是野戰和守城戰中最重要的防御工事,絕對沒有之一!
這里的壕溝并非那種既淺又窄、步子邁大一點就能直接跨過去、跟排水溝無異的小溝渠。
而是既深又寬,人掉進去就爬不出來的大溝!
求月票!求推薦票!(豹頭痛哭.jpg)
PS:本章里的“會津騎兵很精銳”啥啥的,完全是豹豹子瞎編的。在史實里,幕末時的各個藩國都沒有實力很強勁的騎兵隊(豹憨.jpg)
在引進西方馬種之前,日本的本土馬的平均總高度只有1米2上下……騎這種馬的騎兵也就只能在日本境內逞逞威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