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盼盼母子去了峽關。一路上都有秦軍護送。
林瀟瀟沒有跟著去。目前,她還不想與秦國人有過深的交際。
在那晚之后,芮國都城流言四起。
大雨中起火,且火勢無法澆滅。事后現場雖有刺鼻的氣味,但并沒有發現秦軍使用的那種“黑油”。人們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天罰”。
芮姜在都城深受愛戴,可姬陌和華姜卻不是。
姬陌在上位前和上位后都沒有存在感。而華姜的風流韻事更是人盡皆知。
雖說是芮姜驅逐了芮伯萬,可姬陌同樣無德卻竊居高位,芮國人對姬陌同樣沒有好印象。
天降雷電劈中姬陌寢宮,便是老天爺看不下去了。
而芮姜也第一次產生了自我懷疑。
那天晚上,芮姜本在城內帶人搜查線索。她未懷疑司空,卻懷疑那個舉報司空的人。
只是對方似乎又提前得了消息,竟然提前跑了。
芮姜沒有因此氣餒,反倒覺得可以順藤摸瓜。她親自調查對方留下的線索,打算把秦軍在城內的內應都揪出來。
芮姜不眠不休,正忙著正事,卻突然得知王宮方向起火。
這場大雨本應是喜訊。它將洗去連日來的燥熱,洗去人們心里的煩躁,為芮城帶來更干凈的水源。
然而,它卻澆不滅王宮里的那場火。
芮姜不由懷疑是秦人奸細故意縱火,可現場留下的痕跡卻與那些“黑油”不同。
實際上,芮姜對王宮失火并沒有那么生氣。天干物燥,失火走水時有發生。
問題出在姬陌事后的應對上。
姬陌竟然調動了宮內所有侍衛滅火。此事導致了崔盼盼母子以及仆從失蹤。
芮姜責問姬陌:“哀家嚴令不得調動其他有值守的侍衛,你為何還要命所有侍衛都來滅火?”
姬陌聞言卻是一臉委屈:“回母后,孩兒不知宮中侍衛還有其他值守,他們不就是保護我們的么?母后當時不在宮中,他們不就應該保護我與華姜么?
當夜母后將大部分侍衛都調出了宮,整個宮里也就那么幾個人了。若不將他們都叫去滅火,孩兒只怕那場火會燒毀整座王宮。”
這些說辭都是華姜教姬陌的。若是以往,他可不敢這般頂嘴。
芮姜望著不復以往單純的小兒子,既覺得心疼,又覺得心累。
姬陌在她宮里的小動作,芮姜一直心知肚明,只是一直不忍心責備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
而對華姜,芮姜也從一開始的欣賞,變為了厭惡。
華姜私下里傳信與宋國,所有信件都被芮姜截下來了。
華姜給娘家傳信,芮姜未必會因此厭惡她。但是華姜卻建議華氏坐視秦芮大戰后得漁翁之利,卻為芮姜所忌。
總之,姬陌與華姜讓芮姜失望至極。芮姜甚至都懶得指正姬陌就讓他“滾”了。
暫且丟開姬陌夫妻的問題,還有一件大事擺在芮姜面前。
崔盼盼母子是怎么失蹤的?是被人救走了,還是自救?
他們是離開了王宮,還是隱藏在某個隱蔽的角落里?
這幾個問題都是細思極恐。
在芮姜看來,有可能救走崔盼盼母子的人只有兩波:萊棲山的昆侖山女和秦國田牧。
崔盼盼曾是昆侖山女的掌柜,山女會特意搞這么一出來救她么?
芮姜不清楚林瀟瀟與崔盼盼關系密切到什么程度,不好就此做出判斷。
她希望不是昆侖山女出手。但那場澆不滅的火卻令她心頭生霾。
相比昆侖山女,芮姜認為田牧的可疑度更高。畢竟她一直認為崔盼盼的兒子是田牧的。
秦人能在城內往城外傳送消息,如今又能在宮里把人偷除去。
芮姜一想到這里就坐立難安。
可如果秦人能在王宮內任意來往,那么為什么不直接殺了她和姬陌?他們兩個只要死一個,這場戰事都可以結束了。
難道崔盼盼母子還在宮里?
芮姜當即命人進行搜查。不把整個王宮翻個底朝天,她怕是晚上都不敢睡覺了。
當然,最終徒勞無功。
話說秦軍那邊,胡子歸事先與田牧通了氣,說過了崔盼盼母子的事情。
田牧除了驚訝之外,只有感慨。
他是真沒想到還能再見到崔盼盼,還是在這種情形下。
田牧對小崔氏沒有感情,如今一心想在秦國做出一番功業,對崔盼盼母子沒有多余想法。
田牧對芮伯萬有些算計,卻不愿拿他的妻兒威脅他。他是帶兵打仗的將軍,不是奸佞小人。
但是呢,田牧也沒有完全無視這件事。他命門客寫了數篇嘲諷芮姜的檄文,命人在芮都城門下大聲誦讀,讓城內人都知道了芮姜做的事。
檄文中寫明了崔盼盼母子的真實身份,劈頭蓋臉指責芮姜無義。
檄文中指責芮姜為了權勢不擇手段,不但驅逐國君芮伯萬,還囚禁芮伯萬的老婆孩子,甚至妄想用他們威脅芮伯萬。
經過秦人這番宣傳,都城里的人才知道芮伯萬竟然有兒子,還曾經被太后芮姜囚禁在宮中。
當初芮姜公布的驅逐芮伯萬的原因之一便是無后。如今卻是直接打在了芮姜臉上。
芮姜命人將秦國的檄文謄抄下來,細細閱讀后才恍然大悟。
原來她一直都推測錯了,崔盼盼母子不是田牧的人,而是姬萬的人。
原來崔盼盼抱著的那個小孩子是她的孫子。
芮姜只覺得仿佛有人在她胸口重重錘了一拳。
芮姜一把丟開檄文。她不敢再去細想,因為她怕自己后悔。
如今這個局面,她必須挺住。否則結局可不是姬萬回來做國主,而是芮國還在不在。
姬陌和華姜也得知了檄文的內容。
在這件事上,他們跟芮姜可不是一條心。
“原來你哥有兒子,你覺得太后知不知道那孩子的身份?”
“母后搞錯了,她以為那孩子是田牧的。據說那個崔盼盼以前是田牧的侍妾,不知道后來怎么會跟姬萬搞在一起。”
“我對那個崔盼盼倒是有幾分興趣了,可惜之前沒見過。”
“還好他們已經逃去了秦國。”
“為什么這么說?”
“你沒發現母后對我們已經心生不滿了?若是母后知曉那孩子是姬萬的兒子,說不定會廢了我改立那孩子。”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