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皇上額上透出黑線,拉著臉道:“就算養上十個外室,又能花費多少?那可是幾千萬……罷了,問你也是白問,不管如何,此事在朝中影響惡劣,國公府要負主要責任,你既來請罪,那就說說看,朕要如何治你得罪?”
薛蘭猶豫道:“按理說國公去世當父債子償,皇上要治罪,莫不如將成業的世子之位給虢了去?”
上首未料到她會如此提議,竟很是愣了一會兒,隨后一口否決:“此事雖造成不好影響,倒也不至于奪了爵位,何況宋公就這一個親生兒子,將他世子虢去,將來國公之位由誰繼承?”
薛蘭心思轉了幾轉,皇上雖然已經暗中動手,但誰也不知他對國公府的忌憚究竟到了什么程度,又打算將國公府至于何等境地,她先一步提出虢爵,就是為了試探出皇上的底限。
結果,卻有些出乎她的意料。
她假裝誠惶誠恐的伏在地上說道:“臣婦感念圣恩,到現在還為國公府的將來著想,但此事確實是臣婦跟成業處置不當,若不責罰,實在心中有愧。”
她做了一番思想斗爭,終于咬牙說道:“臣婦自知跟成業不堪率領國公府,為表誠意,愿命成業讓出世子之位,由恒業代其承爵!”
一個是親兒子,一個是養子,以薛氏的身份說出這番話,算是頂嚴重的責罰了。
誰知上首鎮紙咣當拍在案上:“胡鬧!事關國公府正統,繼承人豈是說換就能換的?”
這次薛蘭是當真嚇了一跳,其實這次進宮,她確實存了更換世子的打算,畢竟以成業的性子,將來就算承爵,多半也是游手好閑,很難撐起國公府的重擔。
而恒業有能力有擔當,唯一缺少的,就是個名正言順挑大梁的身份。
且以他知恩圖報的秉性,承爵之后,宋成業可以國公府大少爺的身份,繼續富貴安閑,兩人各得其所,也算圓滿。
誰想,就被皇上否了。
小心揣摩皇上神色,見他不似假意推諉,薛蘭有些納悶,之前宋濂在時,皇上不止一次明里暗里讓他把世子之位給恒業,怎么他死了以后,皇上就變卦了呢?
這一刻,她甚至懷疑,是不是薛氏留下的記憶里有了偏差,難道皇上從來沒有更換世子的心思?
然而上首并未給她深入琢磨的時間,做出一番推心置腹的樣子道:“宋公膝下只成業一個親子,君臣一場,朕自不能做出讓他寒心之舉,此事以后休要再提。”
薛蘭對他冠冕堂皇只覺惡心,若真顧念君臣情分,那對國公府接二連三的設計,又算什么?
但這些內心活動自不能表露出來,而且還得看起來如釋重負,她再次謝恩道:“臣婦替國公,謝皇上隆恩!”
謝過之后,薛蘭便不再說話,左右皇上早就有了決策,她在這演演戲,然后老老實實聽從安排就是了。
果然,就聽皇上微微嘆氣,起身負手走到她面前,親自將她扶了起來。
“朕知道,若宋公在天有靈,定不想看到現在的局面,可事已至此,不略作懲戒難以平民憤,不若朕暫且下旨削寧國公府的稱號為爵,待將來成業能像其父一般有所作為,朕再下旨進爵便是。”
在大晉,國公跟侯爵都屬一品,地位卻有懸殊,若非有十足的成就,想進爵難如登天。
而等宋成業有所作為,怕不是比她跟悠悠穿越這事還玄幻。
但不管怎么說,皇上已然降罪,短時間內應該不會再找國公府的麻煩,公和爵對她們來說,并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區別。
于是薛蘭千恩萬謝,又表了一番衷心,告退前隱晦的提了提,自家親戚中有幾名適齡女子,個個溫柔嫻熟,善解人意。
皇上近來因為孟貴妃跟皇后的事心煩意亂,已經許久沒去后宮,聞言道:“馬上就要選秀,夫人若有心,到時將人名報送上來便是。”
薛蘭卻道:“這離著選秀還有將近兩個月,親戚卻一早就把人送來了國公府,畢竟是未婚女子,在府上長住也不是那么回事,皇上您看?”
宋成業新婚三月就納了六房妾室,花名在外,皇上以為她擔心會鬧出丑事,于是不在意的擺手道:“既如此,夫人便著人將她們送進宮來吧,近來宮里冷清,也該多幾個人熱鬧熱鬧。”
薛蘭再次叩謝,正要退出去,皇上卻忽然將她喊住,隨后示意旁邊的鄧通道:“這會兒已經宵禁,又下著大雨,你且代朕將國公夫人送回去吧順便將削爵的圣旨也帶上。”
各人心知肚明,后半句話才是重點,鄧通接過圣旨,笑瞇瞇的上前:“宋夫人,請吧。”
皇上已經坐回龍椅,重新拿起奏折批閱。
薛蘭猶豫片刻,還是開口請求道:“皇上,關于臣婦的兒媳顧氏,她雙親皆已亡故,族中也無其他可以托付的長輩,若將其直接趕出府去,恐怕會被人戳脊梁骨。”
皇上自奏折后面抬起頭來,冷漠的眼神中含了幾分意味不明的笑意:“哦?那依夫人看,她該如何處置?”
其實薛蘭很想賭一把,為了能跟女兒名正言順往來,而向皇上提出請求,將悠悠認為義女。
可如今國公府未來走向不明,悠悠明面上與國公府斷絕來往,未嘗不是件好事,于是她按捺下沖動,改口道:“顧氏也不過是個可憐人,可惜與成業有緣無分,之前進門時,國公曾許下她一筆價值不菲的彩禮嫁妝,此番離府,臣婦想讓她把應得的那一份悉數帶走。”
皇上眼神松了松,重新將頭埋進奏折,擺擺手道:“那是你們的家事,夫人自行決斷便可,無需同朕商量。”
自皇宮出來,薛蘭才驚覺背上早已被冷汗濕透,原本定好出宮后便去茶飲店后院,但因鄧通一到出宮只得作罷。
又怕閨女擔心,她悄聲囑咐身邊的丫頭,讓她回府之后便抓緊找到步填,讓他去茶飲店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