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獵場第四百四十七章.姜木匠剎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獵場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獵場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四十七章.姜木匠剎扣

第四百四十七章.姜木匠剎扣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5日  作者:百李山中仙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百李山中仙 |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獵場 
重生在1986年

重生在1986年

建國初,華夏人均預期壽命不過三十五歲,那時候老頭兒、老太太都很少見。

到88年這時候,華夏人均預期壽命已經達到了六十七八歲。

上歲數的人,想法和年輕人不一樣。就像邢三,他總說上歲數的人晚上上炕睡覺,脫下來的鞋第二天能不能穿上,那都是兩說。

所以這年頭,五十左右歲的人,就都著手準備后事了。

國家提倡火葬,但不是完全禁止土葬。林區一直到趙軍重生那時候,也都是土葬。

到年紀的人,壽衣、壽材都是提前就預備好了。這個不忌諱,很多人甚至連自己墳地,都是親自進山去選。

解臣家那邊雖然是農村,但也不禁止土葬。只不過不挨著山,只能埋在自家田間地頭。

這些年還好說,講究“好男不貪墳頭土”,意思是種地的時候,莊稼別種得離先人墳塋太近。

可等二三十年后,人把錢看得越來越重要。再一個,那時不少農村人都搬到了城里,自家地都租給別人種,包地的人還會慣著你那個嗎?

所以,到那時候還農村土葬的就很少了。

但眼下這時候,農村老人去世,還都是埋在自家地頭。如果火葬,兒子、兒媳會被鄉親們視為不孝。

按理說,就解孫氏這個年紀,壽衣、壽材那些她早就該準備了,可她到現在還啥都沒有呢。

但這并非解家兒女不孝順,早在十多年前,解臣他爸死后,解忠就跟兩個妹妹就研究給解孫氏準備裝老衣服和壽材。

因為他們父親走的突然,而且四十多歲就沒了,當時家里啥都沒準備,讓解忠很是手忙腳亂。

所以解忠就說早晚都得用,干脆提前準備著。

這種事在這年頭的農村、林區,根本不算忌諱,更談不上不吉利。大多數的人家,兒女給準備這些,老人才高興呢。

可解孫氏她就不是一般的老人,在得知此事后,解孫氏大鬧一場,非說解忠兄妹三人盼著她死。然后撿起了被灑在外屋地灶臺周圍的耗子藥,說是要與解忠他爹同去。

這給解忠兄妹嚇壞了,好一頓哄解孫氏。也正是因為這次事件,讓解孫氏發現了耗子藥的妙用。

從那以后,解家再沒人敢提給解孫氏準備那些東西的事了。而解孫氏這人心也大,整天就琢磨吃喝,再加上她身體不錯,比她兒媳婦劉蘭英都壯實。她不干活是不干,真要讓她出力的話,一百斤土豆子她都能扛著走。

所以,解孫氏從來沒想過給自己準備壽衣、壽材。

可眼下看老太太和邢三激動的樣子,解孫氏不用問也知道那暴馬壽材是好東西。

既然是好東西,那別的老頭兒、老太太有的,解孫氏就也想有。

再一個就是,解孫氏看趙軍對邢三和老太太的態度,讓她有些感動。想到趙軍和那二老沒有血緣關系,都能這樣為他們著想,而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大的二兒子,竟在一旁無動于衷。

解臣也是心大的主,這點他就隨解孫氏。此時的解臣,完全沒有注意到,他媽是以什么樣的眼神在看他。此刻的解臣,只看著趙軍和邢三、老太太的互動,感覺這一幕太有愛了。

就在這時,解臣感覺有人懟自己后背。解臣一回頭,就見李彤云抬下巴往旁一點。

解臣順著李彤云指示看過去,正對上他媽一張黑臉。

解臣一怔,下意識地往旁躲了兩步。而解孫氏看解臣不但不表態,反而還躲著自己,當即便張嘴就罵:“俏麗哇的!”

眾人:“……”

“你干啥呀,媽?”解臣感覺冤枉,而解孫氏怒視他,道:“你特么也不說給你媽張羅、張羅這些東西,還得我自己張羅呀?”

“你不是……”解臣剛要說什么,卻被劉蘭英給攔下了。

“媽,你別生氣。”劉蘭英上前安撫解孫氏,道:“這事兒不賴小二,應該是我跟解老大給你準備。完了你就放心吧啊,我們給你安排明明白白的。”

聽劉蘭英的話,解孫氏臉色瞬間好了不少,只是仍瞪了解臣一眼。

解臣再傻,這時候也知道該怎么做了,他忙對趙軍道:“軍哥,你跟那宋隊長說前兒,看看給多帶幾棵唄。”

“行。”趙軍笑著應了一聲,然后對解臣道:“他那邊找著好材,完了你自己拉去哈。”

說最后這句話時,趙軍給解臣一個眼色,解臣當即心領神會,道:“軍哥,那沒問題。為了我媽,我就是扛,我也給它扛回來。”

“哈哈哈……”解臣的話,逗樂了大伙,解孫氏滿臉笑容地罵道:“去你媽蛋的!”

今天晚上趙家的伙食很簡單,一個紅燜肉,一個白菜燉粉條,就兩個菜,用兩個大盆裝著上到桌上。

沒辦法,這個時候東北能吃的東西太少了。秋天儲存的白菜、蘿卜、土豆子、大蔥都吃差不多了,酸菜也早都見底了。

雞、鴨、鵝這時候陸陸續續開襠下蛋,能零星撿幾個蛋,家禽肯定是舍不得吃了。

山里的牲口,這時候狍子起螉,野豬、馬鹿都揣崽子,趙軍就不愿意上山打圍。

正常紅燜肉,都得用豬肉做,最好是下五花肉那塊。而趙軍家今天的紅燒肉,里面有豬肉、鹿肉,還有熊肉。

就這肉,還是從冰箱拿出來的呢。前兩天趙軍打了棕熊,出肉三百左右斤,但大部分都是肥肉,除了送給親朋好友的,其它都焅油了。

至于瘦肉,這時候也沒法存太久,除了送人和那兩天吃的,剩下二十多斤熊腿瘦肉,都塞在了張援民家的冰箱里。

這年頭,冰箱容量也小。為了今天這盆紅燜肉,不但把趙家冰箱空了,還從張援民家冰箱里拿來了兩坨,加在一起能有十斤的熊肉。

菜少,但主食挺豐盛。除了大米飯,還有熊油烙的大油餅。

趙金輝這幾天在火車上凈吃苦了,看燜肉、大餅上桌,趙金輝就一個勁兒地抿嘴。

這胖小子雖然饞,但很有規矩。長輩沒動筷呢,他再饞也忍著。

趙威鵬不在,大伙都很照顧趙金輝。趙有財親自招呼他,道:“小子別瞅了,快吃呀!”

說著,趙有財給趙金輝夾了一塊熊肉,緊接著趙軍又遞給趙金輝一張大油餅。

隨著大伙動筷,趙金輝也放開了。他把燜的熊肉、鹿肉、豬肉碼在餅中,然后拿過一根蔥。

去年秋天存的大蔥,到這時候蔥葉都不能要了,蔥白外也得扒下去幾層。剩下手指頭那么粗的,一拃半長的蔥白,被順著肉放在餅上。

然后,趙金輝把大餅一卷,一口咬得滿嘴流油。

趙有財見狀一笑,然后又連著給趙金輝夾了好幾塊肉。

“大爺,你也吃啊!”趙金輝百忙之中,空出嘴來回了趙有財一句。

自從搬到大房子,男女兩大桌就都在外屋地吃飯。

看趙金輝吃飯的樣子,王美蘭忍不住道:“這孩子是苛得著了。”

王美蘭的意思是說趙金輝最近吃苦了,趙有財聞言,問王美蘭道:“蘭吶,家里頭還有啥啦?明天再給孩子整頓好的!”

“家沒啥了。”王美蘭皺了皺眉,然后喚趙軍道:“兒啊,要不明天上永興抓個豬啊?”

“抓豬,殺完剩那肉咋整啊?”趙軍這么一問,倒給王美蘭問住了。

買頭豬,殺完了吃一頓,得剩不少肉。冰箱放不多少東西,剩下肉都送人?

“兄弟,要不這么地吧。”這時,張援民用胳膊肘碰了碰趙軍,道:“咱明天穿水鞋,拿網打魚去吧。”

三月末這時候,黑省這邊的大江、大河還沒開化呢。

永安屯外東大溝河中間見化、冰層松動,想像前兩天馬大富那樣,上去冰鑿窟窿肯定是不行了。

但沿著水源往上走,找小河汊子、小水泡子,那就已經都化開了。

都說開河魚、下蛋雞、回籠覺、二房妻,這叫四大香。

下蛋雞誰也舍不得吃,那就整點開河魚吃吧。

有人說勸君莫吃四月魚,還有說別吃三月魚的,意思是說這時候的魚產子。

可趙軍活兩輩子,也沒見過那么講究的人。如果有,那得是圣人。

原來趙軍是打算明天起早,帶著獵狗上山,把新楞場附近劃拉一圈。

但回來以后,又定下來明早送許長明、宋老歪上山。既然如此,明天從山場回來以后,到許、宋哪家吃頓飯,就去下網打魚吧。

至于新楞場那邊,還是按照最初的計劃,后天再去。

吃飽喝足,女人們幫王美蘭收拾完,大伙聚在一起看了會兒電視。八點半左右,食客們各回各家。

趙金輝是跟著李家人走的,但他不住李家,而是住趙家老宅。

趙家老宅都已經收拾出來了,暫時借給趙威鵬一家人暫住。

食客們都走了,趙軍洗漱、洗腳后,摟著媳婦就進了被窩。

今早馬玲來了親戚,小兩口不能同房,但可以摟著睡覺。

晚上沒有節目,小兩口閑下來嘮著嗑。

馬玲叮囑趙軍道:“明天打魚,看著臭魚、死魚,可不行往回撿吶。”

“那有啥不行的?”趙軍聞言一笑,道:“撿著了給我老丈人送去,我老丈人得老得意我了。”

“那你老丈母娘得老膈應你了。”馬玲如此說,聽得趙軍哈哈一笑。

第二天早晨還不到六點,趙軍、趙有財就出了家門,直奔屯東頭而去。

這時候,哀樂就已經起來了。

當爺倆到這兒的時候,解臣和李大勇、李寶玉、李如海都已經到了。

李大勇和老宋家關系好,死者宋老歪的侄子還是李大勇的徒弟呢。

所以一早晨,李大勇、李寶玉就過來幫忙,而李如海是純來看熱鬧的。

趙軍到這兒沒幾分鐘就六點了,這時候就見宋柱子讓著一人走來。

這人四十多歲,一臉滄桑,頭發亂亂糟糟,兩個鼻孔鼻毛都露在外頭,一看就是個不修邊幅的主。

趙軍認得,這人就是昨天他跟老太太提起的姜木匠。

這個姜木匠與畫柜楊、王久盛二兒子王木匠都不一樣,這個姜木匠自稱是精細木匠,他不做大活、不拉大鋸,只用傳統的木匠工鋸做一些榫卯的箱、盒、物件。

除此之外,他再就是做壽材。

由于姜木匠不動大鋸,所以破材成板的活他不干。想找他做壽材,得自己把木材破成板,然后再送到他家去。

就像前幾天趙軍跟邢三說的,先把大紅松木拉回家來,放窩棚里陰干、干透了,再拉到林場車間去破板。完事了,再送到木匠家。

當時趙軍說的木匠,就是這個姜木匠。

別看他規矩多,在永安林區甚至榆樹鄉,大伙認的是他姜木匠做的壽材。

誰壽材是姜木匠做的,那是實力與兒子孝順的象征!

而這姜木匠還有一個規矩,就是只有是他做的壽材,他才來給剎扣。

所謂剎扣,是北方的說法,是指蓋棺封釘的過程。

按老輩規矩,棺材入土不能有鐵,所以棺材釘都是木制的。

這需要在做壽材的時候,就得按照男女在棺材上留下釘孔。等封棺的時候,請木匠來把木釘往里一釘就行了。

為啥說按照男女呢,因為這也是有說道的。如果亡者是男的,那就左一釘、右兩釘,最后有個壽釘要釘在棺材天的左前方。

如果亡者是女的,則男人的釘法相反。

許長明、宋老歪兩人這些年在山里壓窩棚,積攢了不少山財。二人能用暴馬子做壽材,請的木匠自然也是姜木匠。

此時姜木匠先來到宋老歪的靈棚中,他接過宋柱子遞來的木釘。

這木釘跟壽材是配套的,當年做出來以后,就布包著放在棺材里。

姜木匠到棺前看了一眼,宋老歪是橫死的,被人用榔頭鑿碎腦袋,遺容怎么也不會好。

姜木匠看得一皺眉,然后退在一旁。這時有宋家請的陰陽先生上前,招呼人給宋老歪蓋棺。

隨著棺材蓋上,陰陽先生發話,宋鐵民兩兄弟和他們家的兩個小小子跪在棺材前。

這就叫:侄子門前站,不算絕戶漢。

這時姜木匠上前,將一枚木釘塞進釘眼,緊接著從他那寬大的衣兜里掏出個手斧。

姜木匠持斧在手,口中念道:“日吉良時天地開,蓋棺子孫進丁財。孝子賢孫名前跪,喊聲亡人躲釘來!”

吐出最后一個字,姜木匠抬斧,帶錘那頭落在木釘上的同時,姜木匠喊道:“躲釘啊!躲釘!”

看到這一幕,趙軍心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這得虧我媳婦沒來,要不得又學首詩。”


上一章  |  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獵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