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
這處代號為
CITY”的航空基地是“向火星進發五年計劃”里三大秘密研究中心之一,但不涉及動力系統、宇宙飛船研發等領域,它主要負責“摹擬”,包括模擬宇宙超高速航行時的情景、模擬火星的氣候環境,模擬在火星上建立小型生存據點,模擬在火星上應用無人機開發資源等等。
可以說,
CITY”航空基地的目標,就是使人類提前適應從宇宙航行、抵達火星、建立據點、開發火星資源的整個過程——因為根據“向火星進發的五年計劃”,一旦載人往返火星的試驗成功,便會運送超過一萬名夏國“先驅志愿者”前往火星,搶下“人類第一座火星城市”的紀錄,更是搶占未來在火星發展的先機。
而所謂的“月球旅游計劃”,不過是轉移世界視線與注意力的一種方式罷了。
CITY”既然不涉及制造與試飛之類,自然不必安置在戈壁沙漠。事實上它就在京城郊野的某處山體內部,距離最近的一個小鎮不過二三十公里,旁邊還是個國型大農場,車輛人員物資進出都很方便。
從清木大學到這里不過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從大農場的辦公樓進入地下儲藏室,再打開秘門,便能乘坐地下軌道的小火車,輕輕松松抵達
第一次來到這樣的神秘又規模宏大的研究基地,小名“笑笑”、大名寧詠昔的小小少女顯得特別的興奮,從坐上小火車到落地、走進研發基地開始,她就好奇地東張西望。
這不,此時她就不斷地朝跟在爸爸秦克身邊的弟弟招手。
“弟弟,快過來這邊這邊,有全火星環境模擬的果蔬倉耶!”
寧詠昔和弟弟上學比較早,才剛滿11歲,便即將小學畢業了,到了9月,她和弟弟就要成為初一的學生了——事實上如果不是秦克和寧青筠不想兩個孩子跳級,以這兩個小天才此時已學完高中課本知識的學力,完全可以參加高考、直接成為本科生了。
寧詠昔繼承了秦克的優秀基因,雖然還只是小小少女,個子卻已超過160CM了,高中時超過170CM基本上已是板上釘釘了。
而小名“錚錚”的秦君堯是男生,發育得較晚,身高稍比姐姐矮了一丁點,但也有159CM,而且他從小性格就沉靜認真,更像媽媽寧青筠,平時為人處事也更像哥哥多些。
見跑在前面的姐姐招呼自己,秦君堯先以征詢的目光看向老爸和旁邊充當向導的賴銘光院士,見兩人都點了點頭,示意那邊可以進去參觀,才不緊不慢地走向姐姐:“姐,注意放下手里的相機,那里有禁止拍照的標識。”
“知道啦,就你眼睛好使!哼!”剪著利索齊肩短發的寧詠昔扮了個鬼臉,佯作生氣,但幾秒后又咯咯笑著過來扯著弟弟的手腕:“快點快點,我們就一個下午的參觀時間,時間很寶貴的!”
“果蔬培育太空艙”前,持槍的工作人員向兩個小孩子敬了個禮,才刷卡打開了門。寧詠昔和秦君堯怔了怔,忙學著回了個敬禮,才走進去。
剛進去時寧詠昔還是有點拘束,但看到里面的植物時便雙眼發亮,拉著弟弟加快了腳步。
“哇,弟弟,你看,這西紅柿也太大了吧,幾乎有半個西瓜那么大了!”
“姐,淡定點,你在魏伯伯的植物培育實驗室里也不親自種過‘超巨型IV號西紅柿’了嗎?這個只是比它大四分之一而已。”
“不一樣不一樣,旁邊介紹欄里寫著呢,這里可是完全模擬火星環境的培育艙哎,防爆玻璃外面可是完全的真空,而這里的一切空氣、土壤、光照和水全都是這兩年間逐步合成的,哇,太酷了,比魏伯伯的植物培育實驗室還要酷!”
“是是是,我知道很厲害,姐,你能不能先松開手,我的手腕都要被你捏斷了。”
聽著兩個孩子在不遠處嘰嘰喳喳的對話,秦克與作陪的賴銘光院士等人都不由露出了笑容。
秦克轉頭,朝賴銘光院士微笑道:“賴院士,今天給你添麻煩了。”
賴銘光院士忙道:“秦院士你太客氣了,我們這里用到很多植物培育技術,還是根據你和寧院士的‘計算種子學’才取得大進展的呢。”
賴銘光院士今年五十多了,在他面前的秦克則依然是大學生般的年輕、英氣勃勃,光從外表來看,恐怕比這里任何一個研究人員都要年輕,但賴銘光院士對秦克可不敢有半分的不敬,甚至隱約有點“執弟子禮”之意。
學問之途,達者為師,秦克在物理、化學、生物學等方面的造詣冠絕天下,哪怕賴銘光同樣是生物學方面的大牛,也自愧弗如,尤其是在進行火星植物培育和種植研究時,他帶著團隊深入地學習了“計算種子學”這門新興學科,也查閱了大量由秦克提供的、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的大量研究數據與資源,更是對秦克的學識、人品與胸襟都佩服至極。
而且秦克雖然沒公開在“向火星進發五年計劃”的龐大研究工程里任職,但基本上三個秘密研究中心的負責人都清楚,從不公開露面的秦院士才是整個計劃的靈魂人物、事實上的總指揮與總工程師,連三個研究中心的經費,都要他審核后才會獲得批準下發。
對于這樣的“編外大人物”,賴銘光又怎敢有半分的怠慢?
所以聽聞今天秦克要帶兩個孩子來參觀,賴銘光院士毫不猶豫便作了決定,與基地里幾個副手一起放下了手里的工作,全程陪同秦克一家三口參觀,并負責進行講解。
這次秦克帶兩個孩子過來視察,已提前說明主要是想親身體驗一下“宇宙超高速航行模擬艙”,看看與實際乘坐的差異度達到多少,小孩子乘坐時的真實感受如何。但賴銘光院士還是決定把握機會,帶著他們將整個研發基地里的主要“模擬實驗場所”都轉一圈,讓秦院士看到自己的工作成果,這樣說不定明年的研發經費預算能多下發一點。
現在看來效果還不錯,起碼兩個小朋友對于這個參觀行程很滿意,秦院士的臉上也一直掛著笑容。
賴銘光院士一邊帶著秦克走進“果蔬培育太空艙”,一邊介紹道:“秦院士,這里目前住著22名實驗人員,從兩年半前正式建立后,就沒再從外界引進過任何物資,前期他們是依靠第一批儲備物資生活,到現在已基本上實現了自給自足,尤其是土壤。”
他頗為感概地指著一片土地道:“我們最初使用的土壤去掉了礦物質和有機質以及微生物群落,盡可能地模擬成類似火星巖石風化而生的原生土壤,相似度應該能達到99了。在這兩年里,我們逐步通過添加各種營養劑和微量元素,成功地這些土壤改造為可以讓‘完美型沙漠紅薯’生長、結果的D等土壤。”
說到這里,賴院士拍了個馬P:“當然,關鍵還是秦院士您培育的‘完美型沙漠紅薯’有涵養土壤的功能,使土壤從D級轉化為了C級,我們可以在上面種植西紅柿、蘿卜、生菜、芥菜、蒜、五種綠色蔬果,如果加上‘完美型沙漠紅薯’作為主糧,已基本上可以滿足日常生存的蔬果。只要再過五年,轉化為B級土壤后,類似小麥、玉米、大豆之類的主糧及其他果蔬品種都可以種植了。”
秦克贊許地點點頭,表揚了幾句,又朝那些肅立在土地四周的年輕人們走過去,與他們逐一握手:“辛苦大家了,如果沒有你們的奉獻,這個‘果蔬培育太空艙’的模擬試驗很難取得如此好的效果。”
秦克說的是心里話,這兩三年間,22個名年輕的實驗人員就一直生活在這個封閉的“果蔬培育太空艙”里生活,無法外出,沒有休假,只能通過網絡與外界聯系,而且聯系也只是與基地內部人員進行聯系,無法通過互聯網與親朋戚友溝通,這份孤寂與苦悶,對于喜歡熱鬧、喜歡探險的年輕人來說實在是一種煎熬。
而且半年后“向火星進發五年計劃”進入最后的“飛往火星建立聚居點”階段,他們也必須作為技術骨干、冒著生命危險前往火星,成為第一批的“火星居民”,當中的苦與淚可想而知。
可以說,正是這些年輕人的無私犧牲,才使得夏國能搶占到“火星先機”。
一眾年輕實驗人員對秦克絕不陌生,聽著大名鼎鼎的秦克院士對自己工作的認可,眾人都激動得眼眶發熱,一些感性點的女生在與秦克握手時甚至淚流滿臉。
“秦院士您客氣了,能參與這樣偉大的實驗,是我們一生的光榮!”領頭的年輕男子含淚用力回握秦克的手,答道。
秦克又叫了不遠處的寧詠昔、秦君堯過來,向他倆述說了這些年輕實驗人員的艱苦與偉大,又道:
“你們如果真決定在未來走科研的道路,也會像這些哥哥姐姐一樣,要面對漫長的枯燥、寂寞,甚至要冒著付出生命的危險,你們能做到嗎?如果做不到,哪怕你們對數學物理再感興趣,也當不了科學家,只能當一個老師教授了。”
兩個小朋友想像了一下被關在這里長達兩年、見不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見不著邱老爺爺、見不到同學朋友的生活,心里大受震撼,尤其是看到一眾哥哥姐姐們消瘦而激動的臉龐,更是覺得有什么東西從心里涌起。
想到從小就立下的志愿,想到爸爸媽媽的榜樣,想到邱老爺爺的鼓勵,兩姐弟對視一眼,齊齊肅然向著一眾年輕實驗人員深深地鞠了個躬,然后用帶著稚嫩聲線的聲音大力道:
“我們要當科學家!我們會努力向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我們絕不會給爸爸媽媽丟臉!我們愿意吃這份苦!”
“希望你們長大后還記得今天說過的話。”秦克笑笑,溫柔地揉了揉兩個小朋友的頭發,這才認真地對眾人道:“請你們放心,你們在出發去火星前會有回家探親的假期,你們的家人也會得到最好的照顧,國家是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本章完)
小說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