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第一千章 第一座發射基塔“埃癸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章 第一座發射基塔“埃癸斯”

第一千章 第一座發射基塔“埃癸斯”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22日  作者:墨少堤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墨少堤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星球防護罩”計劃里,最重要的就是核心的發射基塔,整個計劃也因而分為了前后兩期。

第一期的目標是攻克建立發射基塔的全部技術難關,成功建立起第一座發射基塔并通過測試。

第二期的目標是以第一座發射基塔為模板,建立分布在全球各國的7000座發射基塔,并完成全部發射基塔的并網,以及攻克在全球出現磁場異常時、發射基塔集群高精度緊密協作的技術難關。

兩期目標環環相扣,第一期目標能不能按時實現尤為重要。

這一年多來,所有參與“星球防護罩”計劃的人員,睜眼閉眼時想著的都是“第一座發射基塔”,并給它起了個“Aigis”的名字。

Aigis,就是“埃癸斯”的拉丁文寫法,神話里所謂的“宙斯之盾”或“雅典娜之盾”,由火神赫菲斯托斯制作,世間最強之盾,連宙斯本人放出的最強雷霆都無法將之刺穿。

以此命名,可以看出眾人對它寄與了厚望。

老陶也不例外,他回到米國后也每天查收郵件,關注著“FSJT0001”場地里第一座發射基塔的狀況。

按照計劃,第一座發射基塔將會在三個月后完工,但目前還有大概9個技術難關未解決,讓人緊張不已。

其中一個大難關“磁異常的精準分析還原”尤其重要。老陶原本就是為了這個問題提前結束探親假期跑回來的,沒想到剛在津城下飛機,就聽說這個大難關已解決了。

秦克點頭笑道:“嗯,解決了,上周正好我有點時間,就花了三天左右去幫他們重新優化了數學建模,現在還原出來的結果已很準確了。昨天‘智能化制造工廠’已根據最新的實驗報告試制了精確監測的功能模塊并進行測試,如果十天內測試無誤,就可以加入到‘埃癸斯’里。”

“果然還是要你出馬才行啊……”老陶肩膀松了下來,服氣道:“如果能變出一百個你,大概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去安心睡覺了。”

“哪有這么夸張,如果不是詹皮耶羅·威爾士院士他們進行了一年多的深入研究,幾乎從零建立起一套解決磁異常問題的理論體系來,我也沒可能在三天之內將之解決。我這是站在前人的成果上進行歸納總結罷了。”

秦克倒不是謙虛,實在是這個“星球防護罩”項目涉及到太多的技術細節了,就算真有一百個他,也沒法子有足夠的精力跟進每一個研究細節,更別說進行大量重復的實驗以提煉、驗證理論了。

就比如這個“磁異常”的問題,米國那邊就投入了近五百名頂級專家進行全力攻關。

所謂的“磁異常”,主要是指由地殼內磁性不同的巖石受地磁場磁化而產生的附加磁場。目前設計的發射基塔,第一個職能就是抵御“超巨型太陽風暴”,第二第三個職能就是利用這股龐大的能量,改變星球的公轉軌道與自轉角度、理順目前有些混亂的星球內部磁場,使得南北兩極的磁場恢復正常。

現在全球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頻發,磁場混亂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但因為“磁異常”的存在,使得精確監測星球內部的真實磁場情況一直是個大難題。連真實情況都摸不清,又談何將之理順?第三個職能更無法實現了。

秦克將這個技術難關委托給米國的科學家團隊負責,而米國也集結起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名牌院校及二十多家磁場研究機構聯手研究這個問題,詹皮耶羅·威爾士院士是團隊的領隊。

為了攻克這個難關,詹皮耶羅·威爾士院士帶著近五百名專家、科研人員付出了無數的汗水,熬禿了不知多少人的頭發,熬紅了多少雙眼睛。

據說前天最終實驗成功后,大半的研究人員在歡呼著“秦院士萬歲”后,連慶功宴都沒來得及開,便困得直接倒在實驗室呼呼大睡了……

老陶搖頭道:“但如果不是有你在,這個技術難關估計沒十年攻不下來。”

正如老陶所說,這個“磁異常的精準分析還原”在前半年進展很緩慢,團隊提出的幾個思路都最終證實是行不通的,嚴重打擊了團隊的士氣。

后來還是秦克提出了磁異常非參數快速反演的構思,在磁場通用梯度公式和各氣象站的地磁監測數據為基礎,以大數據建模的思維,建立起基于磁異常垂向二階導數的非參數快速反演,進而獲取場源的邊界信息,對受到磁異常影響的監測數據進行反演還原,從而間接實現對星球內部真實磁場的準確監測。

這樣一來就涉及到很多數學問題了,由于秦克抽不出太多的時間來,老陶便與湯姆森一起,親自帶著“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遠程支援了近兩個月,極大地推進了研究進展,但后面就全是物理方面的問題,老陶就沒法子了,只能默默關注著這個問題。

聽說這個“磁異常”的最終還原技術眼看快要成功了,卻又在最終的數學建模上出了大岔子,老陶放心不下,和太太商量后決定提前回夏國,打算再帶著“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遠程協助詹皮耶羅·威爾士院士解決數學建模的問題。

“兜兜轉轉,最后還是由你來解決掉了。你這三天的時間,可比我帶隊干三周都強。”老陶感嘆著,又想起一事:“對了,說來‘埃癸斯’發射基塔那邊怎樣了?這么大風雪,前期裝好的設備沒問題吧?”

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的冬天,“埃癸斯”發射基塔還在土建狀態,不用擔心設備的問題,但現在已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功能模塊已安裝到發射基塔的主體建筑里了,精密的設備最怕的就是異常的天氣,超低溫、暴風雪、濕冷的風,都是精密設備的大敵。

“不用擔心,前天‘祝融之光’已正式運作了,不但能為‘埃癸斯’供能,也同時供暖,目前整個‘FSJT0001’的能量供應都由‘祝融之光’接手了。”

“祝融之光”就是第一座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名字是秦克起的,既然完全采用夏國的技術,當然要用夏國神話人物來命名。

老陶更覺得驚喜:“第一座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已投入運作了?豈不是提前了三周!?怎么在周報里沒寫……哎,看我這記性。”他一拍自己的額頭:“今天才周三,周報是到周日才更新的!”

“祝融之光”已成為發射基塔的供能設備,建在發射基塔的核心區域,相當于其心臟,主要運用的是小型化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技術,目前一共有6座反應堆,組成六花狀的供電機組。

單座反應堆的直徑僅80CM,核熱功率卻能達到300兆瓦,轉化的發電功率達到210兆瓦,并采用了放射性廢料無害化處理技術,完全不用擔心核污染問題。

6座反應堆的余熱通過先進的非能動排出系統接入供暖管道,正好用于整個片區的供暖,堪稱是當今時代核裂變核電可持續發展和先進燃料循環體系的典范。

當然,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技術原本只是在實驗環境下試驗成功罷了,這次也是第一次正式投入實際應用中。

正所謂萬事開頭難,秦克想將岳父岳母研究出來的超時代先進技術應用起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為此秦克投入了不少精力在這上面,帶著“技術攻關突擊組”優化了快中子反應堆的控制棒停堆系統、改進核測儀表實現對快中子的精確監測,還專門親自優化了“青檸寶兒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才實現了六組反應堆的電網并網管理。

老陶對這個“祝融之光”還是很感興趣的,加上已一個多月沒去現場看過第一座發射基塔“埃癸斯”心里惦記著,便拉著秦克道:“有沒有空?現在過去看看現場?”

秦克拉住他:“你啊,剛回來不嫌累,我也不想冒著大風雪跑幾十公里呢。想看‘埃癸斯’的情況,在這里就可以看到。”

“我不想看那些監測中心的監測數據界面,還有外圍的那些監控畫面,我是想進去‘埃癸斯’里面看看。”

秦克笑:“就是讓你看里面,走吧,去我辦公室。”說著他帶著摸不著頭腦的陶折軒回到了辦公室。

秦克看到兩個小家伙還一臉夸張的大驚小怪:“你們居然藏這里來了,難怪爸爸滿世界跑都找不到你們,真是燈下黑啊,怎么就沒想到你們會跑到我辦公室來呢?”

寧詠昔對此極為高興,拍手歡呼說自己贏了弟弟。秦君堯撇撇嘴兒,看著自己老爸在那里演戲不說話。

老陶從行李箱里掏出從米國專門買給兩個小家伙的禮物,一個是芭比娃娃,一個是帶編程功能的機械恐龍玩具,這回連秦君堯都開心起來,兩姐弟喊著“謝謝陶伯伯”便帶著禮物與秦小殼一起出去玩了。

秦克從柜子里取出三個有點大有些厚的墨鏡,各分了一個給寧青筠和老陶。

寧青筠顯然已戴習慣了,微笑著接過熟練地戴上。

老陶卻好奇接在手里左看右看:“這有點像AR眼鏡啊,什么時候弄出這玩意來的?”

“不是AR眼鏡,這裝置叫‘青檸遠程視覺儀’,上周才通過‘智能化工廠’制造出來的。老陶,你坐下來,眼鏡旁邊有個控制器,你拿在手心,然后戴上這副眼鏡。哦,對了,你可以摘掉戴著的近視眼鏡。”秦克說著自己先戴上了。

“我不戴著近視眼鏡看不清東西啊……”老陶嘟囔著,還是聽秦克的話,先將控制器拿在手心,發現就是個小小的橢圓狀的玩意,很薄,頂多0.5cm。

他摘掉了自己的眼鏡,興趣盎然地戴上手里的青檸遠程視覺儀,只覺得眼鏡完全貼合眼眶,戴上后黑呼呼的,幾乎不怎么透光,眼線完全被擋住了。

老陶正想問怎么開啟,便聽到秦克道:“微光,打開‘微控視覺機器人’1號至3號。”

老陶馬上便感覺眼前出現了亮光,他眨了幾下眼,便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倉庫中,他試著轉了轉頭,發現視線也隨之轉化,眼前看到的事物非常清晰,與肉眼看到的完全無異。

如果不是知道自己正戴著“青檸遠程視覺儀”,老陶簡直以為自己忽然到了一個新的環境。

聽到秦克道:“老陶,你現在看到的畫面就是‘微控視覺機器人’3號看到的畫面,你手里握著的控制器可以控制‘微控視覺機器人’3號,手指微微劃動就能前后左右地走動,你的頭怎么轉,視線也會怎樣轉,‘微控視覺機器人’3號的走動也會隨之轉向。你可以先試試,很容易就熟悉的。放心,目前‘微控視覺機器人’3號在‘埃癸斯’的倉庫里,很安全,你可以隨便走動。”

老陶試了一下,果然很快地掌握了機器人的移動方式,戴著眼鏡四張走動,幾乎與他實際在現場走動無異。

他也看到了秦克和寧青筠的“微控視覺機器人”,見是個人形的機器人,與微光的新身體類似,看起來相當前衛。

“好了,我們一起走吧,出了倉庫就是‘埃癸斯’的一層。如果你懶得親自控制這機器人來移動,可以直接說出目的地,它會自動走過去,你在沿途可以自由地觀看四周的情況。”

老陶:“……怎么覺得我回米國待了不是一個月,而是十年呢?”

不然怎么忽然就冒出這么先進的“青檸遠程視覺儀”來?光是幾十公里距離下完全沒有延遲的信號傳輸與機器人響應速度就夠厲害了。

“哈哈,科技的進步會越來越快,日新月異嘛。”秦克哈哈笑道。

其實真正進步得越來越快的是LV5的微光。在這一年多來學習算法與大量的設計圖紙訓練下,微光已越來越擅長制造各種工具了。

這個“青檸遠程視覺儀”,秦克只是提供了具體的思路與功能需求,從設計圖到具體的制作,全是LV5的微光獨立完成的,由此可見微光已進步到何種地步。

而且微光的進化是全方面的,對人類思維的理解也越來越厲害了,如果是通過電話與他聊天,哪怕聊上一天,也不會有人發現其實是在和AI聊天。

又比如,秦小殼最近大半年一直在幫著秦克和寧青筠與劇組溝通著拍攝兩人傳記的事,有次心血來潮把劇本給了微光,讓微光試著生成一部電影,結果微光只花了一天左右,便完成了一部兩個半小時的“大片”,無論是光影、角度、角色的微表情,都完全與現實無異,仿佛秦克與寧青筠親自出演,尤其是有段秦克打籃球的劇情畫面,精彩絕倫,拍得就像NBA的現場比賽般。

要不是怕傳出去太驚人、太打擊劇組,加上不想讓“自己”和“寧青筠”真的出現在電影大屏上,秦克甚至覺得都可以用這部大片當成他和寧青筠的自傳了。OpenAI發布的旗下首個文生視頻模型Sora與微光相比,就是人工智障。

閑話不提,秦克“領著”老陶和寧青筠,開始邁步在已完工大半的第一座發射基塔“埃癸斯”中,巡視這座關系人類未來的最高科技結晶。(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