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第九百七十九章 恒星吞噬行星,以及即將揭曉的全球氣候異變真正原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七十九章 恒星吞噬行星,以及即將揭曉的全球氣候異變真正原因!

第九百七十九章 恒星吞噬行星,以及即將揭曉的全球氣候異變真正原因!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6日  作者:墨少堤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墨少堤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奧數國賽

奧數國賽

受到「小冰河時期」的影響,京城的冬天嚴酷而漫長,春天的腳步卻姍姍來遲,直到3月中旬,清木大學的校園里才有些許綠油油的小草從還殘留著雪沫冰屑的黑色泥土中,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睜開眼睛好奇地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

腳步聲響起,小草受到驚嚇般,趕緊順著呼嘯而過的風勢趴倒在地面上。授并沒有留意到腳邊的小草,他剛從清木大學安排的教工宿舍里告別了家人,此時正迎著透著料峭春寒的朝陽走向食堂。

呼呼刮過、依舊寒冷的晨風讓他下意識地伸手豎起了衣領。

「見鬼,都春天了還這么冷……」

在普林斯頓生活了十多年,授已習慣了那里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里最低氣溫也就5c左右,到了三月春天時,氣溫更是會早早就攀升到10c以上,整體來說還是比較舒適的。

來到夏國的京城時正好是去年9月,一年中幾乎是最好的天氣,讓授還有些慶幸,看來自己還是很適應夏國京城的氣候嘛……結果沒開心兩個月,小冰河時期便殺奔過來,京城也迎來了有氣溫記錄以來最寒冷的冬天。

反正授這輩子就沒見過這么糟糕惡劣的鬼天氣,暴風雪居然能連續下三天三夜,整夜整夜窗外都是鬼哭狼叫般的呼嘯風聲,連窗戶都被冰封住了。

要不是教工宿舍里提前進行了供暖,湯姆森教授都懷疑自己會不會被凍成冰雕。

盡管保暖功夫做足了,但因為大多數時候要往返「首席科學家大樓」與教工宿舍、食堂,他在入冬后還是感冒過兩回,所幸并無導致肺部感染,又有醫生們的悉心醫治,很快就痊愈了。

不過夏國這邊的冬天難熬,如果在普林斯頓,也逃不過類似的遭遇。

據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舊同事發來的郵件所說,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普林斯頓的最低氣溫也降到了22c,大風雪延綿持續了兩三周,「凍得人簡直恨不得二十四小時都貼著壁爐」,并不比夏國京城這里舒服多少。

幸而現在最難熬的冬天終于算是已過去了,根據秦克院士團隊的最新預測,氣溫會在接下來兩周里迅速提升,然后有兩個多月的陰雨期,氣溫總體舒適,但到六月中旬又會迎來高溫干旱酷暑了。

真是見鬼的極端氣候!

想到又要迎來熱得走十分鐘路就全身都被汗水浸濕的日子,授不由在心里苦惱地罵了句。

就在這時,迎面走來一群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夏國大學生,熱情地用英語與他打招呼:「湯姆森教授,早上好。」

「早上好,同學們。」授忍不住露出了笑臉,說英語說罷,又用不太標準的中文再說了遍:「同學們——早上好。」

一群學生們嘻嘻哈哈地笑了起來,同樣用中文回答道:「教授早上好!」

看著昂首挺胸、青春飛揚地走遠的夏國大學生們,湯姆森教授原本有點灰暗的心情變得開朗了許多。

來到清木大學后,所有加入「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的各國數學家,要么掛名為清木的特聘教授,要么掛名為燕大的特聘教授,拿著這兩所大學每月發的薪酬,此外還有青檸科技發放的比他們在名牌大學當教授時的月薪還高的「特別津貼」,足以讓他們在夏國過上衣食無憂的上流社會生活。

拿著這么高的收入,除了日常在「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中全力以赴外,絕大多數教授都不好意思不參與教學工作,平時在原本學校就有教學任務的,便在清木或者燕大每周上一節課,不擅長講課的,就每月開一兩次講座。

授屬于比較勤奮的,責任心也很強,認為作為團隊的副隊長有必要帶好頭,所以每周都會給清木大學的學生們上一節數論的課,還會每月講一次泛函分析的講座,在講座期間也會說一些普林斯頓教學里的往事、趣事,所以在學生們當中頗受歡迎,認識他的學生也多。

這不,才在校道里走了十分鐘左右,已有七八波相遇的學生友善地向他打招呼問好了。

身邊的環境氛圍還是很影響一個人的心情的,起碼每當收到這樣熱情友善的問候,湯姆森教授的心情就會好起來。

同時湯姆森教授也發現了不少與他原本印象有出入的事情。以往湯姆森教授在普林斯頓大學授課時,也接觸過一些夏國留學生,那些夏國留學生普遍都不擅言辭,面對外國教授總有種拘束與畏縮。

但清木大學里的夏國大學生們充滿了朝氣,學習勤奮,最重要的是有自信,能從他們平時走路時姿態、與外國教授們的往來中看得出,他們毫不膽怯,也沒有任何「外國名校的教授就特別牛」的那種崇拜感。

這是一種由內而外散發著的精氣神。

俗話說青年是一個國家的未來,清木與燕大學生們的這股精氣神,總會讓人不自覺地對這個古老國度的未來多了幾分的敬畏與驚嘆。

而這一切轉變的根源,湯姆森教授也能猜得到,這肯定是因為現在清木大學里就有著世界最頂尖的兩位大數學家——秦克、寧青筠在。

如果是十年八年前,清木大學還會為能邀請到一位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著名學者來校作客而歡欣雀躍,校領導幾乎全程作陪,視若上賓。

而現在,別說區區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或者普林斯頓高等研究的著名學者了,哪怕是菲爾茲獎得主乃至諾獎得主來清木大學參觀,也別指望校領導來接待了,能來個系主任或者學院院長出席迎接下就算是很給面子了,然后便是「誰請回來的就誰負責接待」,該開會的開會,該參觀的參觀,該交流的交流。

不但清木大學的校領導、教職工眼界心氣高了,連學生們也慣于抬頭挺胸,用自信的眼光看待外面的「花花世界」。

對于他們來說,清木大學里就長駐著兩位菲爾茲獎得主兼諾貝爾獎得主。

尤其是秦克院士,那是凌駕于世人之上的「神級存在」,在數學與物理方面無人能及,整個夏國乃至世界最頂尖的研究潮流,都幾乎被這位年輕的院士所牽動。

見慣了「高山」,而且還能時常在課堂里聽到他的課程與講座,清木大學的學生們自然而然便有了自信心與精神支柱,與外國教授的往來也沒半分的唯唯諾諾,更多的是平等相處,頂多帶著夏國文化慣例的熱情友善和尊師重道的禮貌。

只要想到這幾年來世界數學界乃至科研界的格局變遷,湯姆森教授心里就會不知不覺間生出「原來一個人真的會給世界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這樣的感嘆來。

曾幾何時,米國普林斯頓大學是世界公認的「數學圣地」、米國也超越了歐洲,成為引起數學界和科研界發展的領頭羊。

但現在,數學界、科研界的潮流風尚重心,已悄然轉移到了夏國清木大學這里。

比如大數據的分析與運用是當今世界的主流研究方向,而現在,清木大學流體力學實驗室在這個方向上的研究水平,已遙遙領先于世界——由秦克院士團隊建立起來的「極端氣候災害預測大模型」冠絕天下就是最好的證據。

而在氣候研究這個關乎人類未來的研究領域方面,清木大學流體力學實驗室,準確來說是秦院士團隊,已成為了事實上的核心,全世界的氣象中心科研團隊都成了次要的助手角色,接受著秦克院士的指導與指揮。

一個生動的例證就是,秦克院士一

聲集結令,「首席科學家大樓」便迅速匯聚起全世界在數學分析方面最優秀的兩百名中生代數學家,加入到「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來。

放眼全世界,哪怕是以數學教育強國著稱的米國及歐洲砝國、鷹國、得國,在大數據分析應用方面的人才上都遠遠比不上清木大學此刻「強者如云」。

不過話說回來,除了秦克院士,湯姆森教授也確實找不到第二個能讓他心悅誠服地愿意跟隨其后、服從其指揮的領隊了。

如果說湯姆森教授在這個世界上最佩服誰,那絕對是小他近二十歲的秦克院士。

這半年多在清木大學,與其說是來工作的,倒不如說是來半工半學的,起碼每天秦克院士講解的一個小時課程就讓湯姆森教授感覺受益匪淺,短短半年間,他在泛函分析、大數據乃至數論的思維方法上有了飛躍式的進步,許多在以前想不明白、無法突破的研究難題豁然開朗,迎刃而解。

這也讓他再次意識到,秦克院士確實已站在遠遠超越當今時代的高度和視野下,與他們這些「優秀數學家」完全不是一個次元的存在。

難怪厲害如朗蘭茲老先生,都感嘆地稱贊秦克院士是「現代里的活生生的數學之神」。

湯姆森教授一邊想著心事,一邊加快了腳步。

來到食堂,很快就看到了團隊里的另外兩個副領隊陶折軒、陳立成和幾個伙伴已坐一起吃著早餐了,湯姆森教授也端著自己挑選的煎餃與油條、豆漿坐了過去——來夏國這么久了,他已愛上了這里的美食。

「凱爾文,早啊。」老陶與陳立成笑著打招呼:「今天換了油條煎餃?」

「早。今天想嘗嘗新的口味。」湯姆森教授又向另外幾個伙伴打招呼:「萊特、威利、帕爾斯,早上好。」

「湯姆森副隊長,早上好。」幾個伙伴也紛紛打招呼。

「大家在聊什么呢?」湯姆森教授原本是有點小孤僻的性格,不太喜歡與人交際,但來夏國后被秦克委任為副領隊,他也就不得不學著如何與團隊成員打好交道。

這方面秦克也是個很好的榜樣與老師,只要學著他的處事態度,慢慢就能與周圍的人熟絡起來。

在秦克的帶領下,「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已度過了磨合期與適應期,完全進入了狀態,每天都處于忙碌但充實的工作之中,湯姆森教授的性格也開朗了不少。

陳立成接過話題道:「在聊著那顆名為ZFtLSRN2021的類太陽恒星吞噬了一顆大小與木星相當的氣態巨行星的事。」

湯姆森教授恍然。

這是歐洲南方天文臺觀測發現的奇特現象,也是人類天文學史上首次觀測到的恒星吞噬行星的現象,由于當時南方天文臺正按著秦克的指示,對半人馬座a三合星系統進著監測研究,正好這次的「恒星吞噬行星」現象只距離該區域只有300多光年,便被觀測到了。

整個「吞噬」過程只持續了極為短暫的「一百多天」(相對于恒星幾十億年的壽命,「一百多天」幾乎連「一瞬間」都稱不上),不過據說此前該類太陽恒星就一直在處于「紅巨星」狀態,并拋射出大量的特殊光曲線、電磁波與物質。

眾人討論這次事件,倒不是因為對天文現象感興趣,而是秦克在研究過歐洲南方天文臺發來的數據后,認為太陽在去年8月時的那次巨大的「太陽風暴」,有可能是因為受到了這次「ZFtLSRN2021恒星吞噬行星」事件的前期影響。

經過這半年來、尤其是近三個月秦克院士親自帶隊進行的龐大數據分析,現在基本上確定了那次太陽風暴是導致本次「小冰河時期」的一個重要誘因,或者說觸發事件。

至于全球氣候異變的根源,似乎也即將尋找到答案了。

湯姆森教授問道:「老陶,聽說昨晚你們和秦院士已完成了最終的‘全球極端氣候溯因分析大模型"的優化?」

老陶點頭:「是啊,昨晚秦克和我還有小寧三個一直熬到了深夜十一點多,總算是完成了最后的優化工作,從昨晚起就交到秦克的超級計算機群組里進行全球數據的分析演算了,大概今天早上九點半,就能有結果了吧?」

「九點半……」湯姆森教授看看現在的時間,已是8:27。

也就是說,如果不出意外,一個小時后,就能知道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頻發的真正原因了!


上一章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