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第九百六十七章 震撼全場的特別報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六十七章 震撼全場的特別報告!

第九百六十七章 震撼全場的特別報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4日  作者:墨少堤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墨少堤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11月4日,作為米國最南部城市的邁阿密市尚未迎來“小冰河時期”超強冷氣團的侵襲,氣溫雖然跌破10攝氏度,但較之正在籠罩在超強暴風雪之中的北方地區,邁阿密市的天氣依然可以稱得上是“極佳”。

這也使得記者們特別活躍,在著名的邁阿密大酒店內外,就起碼云集了超過兩百名各國記者,因為由IMU舉辦的、國際數學界每四年一次、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會議——國際數學家大會正在這里召開。

國際數學家大會被譽為“數學界的奧林匹克盛會”還是很名符其實的,本屆的大會更是有超過90個國家、4000多名最優秀的知名數學家出席。

每次國際數學家大會都會邀請一批杰出數學家分別在大會上作一小時的學術報告,或者在學科組的分組會上作45分鐘學術報告。

不過今年有點小特殊,因為IMU特別將會議第二天、1月5日早上的全部時間,預留給了兩位數學家,不管這兩位數學家是分別作一個半小時的報告,還是更長的兩個小時報告,都將會打破國際數學家大會有史以來的最長報告時間紀錄。

——當然,也不排除這兩位數學家只作半小時報告,然后將剩下時間用來與在場數學家進行交流的特殊情況。

之所以“不確定”,是因為IMU的會議議程里只寫了“該上午的報告交流環節,內容、形式均由報告人自定”。

這樣特殊且寬松得過分的安排,按理來說應該會引起很大的非議,但近4100名出席本次會議的各國數學家們對此居然毫無異議,甚至充滿了期待——只因為這兩位作報告的數學家,正是如今如日中天,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秦克院士”、“寧青筠院士”!

拋開那諾大的光環與名望不提,光是憑著他倆昨天在霍奇猜想的公開評審會里那精彩無比的表現,就足以讓任何眼紅者或心高氣傲者老實地閉上了嘴巴,無法對這樣明顯的“特殊待遇”有半分的抱怨。

這兩位來自夏國的年輕院士就有著這樣讓人不得不服的超強實力!

當然,對于那些有機會上臺作報告的中生代數學家來說,他們的心情更多的是緊張與忐忑。

現在IMU給了秦克、寧青筠這樣前所未有的崇高待遇,誰也不確定IMU會不會破例給他們頒發第二枚的菲爾茲獎章——對此數學界乃至媒體們早在議論紛紛了。

萬一這屆再被秦克小倆口占了兩個菲爾茲獎名額,那頂多只能競爭剩下的兩個名額了。

誰不想摘下這國際數學界最高的大獎,問鼎數學之巔?為了這可能只有兩個的名額,拼了!

為此他們顧不上關注秦克和寧青筠的報告了,一直在認真細致地準備著登臺報告的事宜。他們在臺上的表現,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否拿到本屆菲爾茲獎。

就這樣,在無數人的關注與期盼之中,國際數學家大會拉開了帷幕。

第一天的國際數學家大會,早上是慣例的開幕式,然后才開始正式的第一輪報告會。

不過這一天里很多數學家都黑著眼圈,不斷地打著呵欠,甚至還有人在IMU的執行委員會主席阿索爾·吉布森老先生致辭時睡著了。據說是因為他們都熬了個通宵,一直反復回看著昨天霍奇猜想的直播視頻錄像,導致了今天精神不佳。

秦克和寧青筠也有出席第一天的報告會,對于他們來說,聽這樣的報告會既是擴展人脈結識更多數學家、了解數學界最新潮流動向的機會,也是放松精神緩解疲憊的難得休閑時光。

而且第一天下午還有寧青筠的老師田劍蘭院士登臺作報告,還是排在下午的第一場,兩人自然不會錯過給老師捧場的機會。

不知道是否看在秦克小倆口的面子上,受邀在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報告的夏國數學家多達15人。

其中燕大4人,清木5人(含秦克和寧青筠),國內另有5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6名數學家作邀請報告。其中清木大學的田劍蘭院士作的是1小時大會報告,其余燕大、清木有4位教授作45分鐘邀請報告,剩下的夏國數學家在分組討論會上作10分鐘的學術報告。

眾所周知,能被國際數學家大會邀請做1小時和45分鐘報告是一個很高的榮譽,說明其工作在國際上有很大的影響。

田劍蘭院士能受邀作1小時的大會報告,當中既有秦克寧青筠的因素,同時也是IMU對她本身實力的一種肯定。

事實上目前王衡老院士正式歸隱后,論起夏國在40歲至80歲之間的數論大師,已無人能勝得過田劍蘭院士。

她功底扎實,思維敏捷,在數論上的實力已不遜于恩師陳景潤老先生,每年發表到國際一區學術期刊的論文都能有五篇以上,當中不乏《數學年刊》《數學新進展》等頂刊。

在秦克、寧青筠入讀清木大學前,就是她以一人之力,撐起了清木大學數學系的國際門面,可惜因為她性格孤傲倔強、眼里容不下沙子、對瞧不慣的事情便發聲抨擊抵制,使她得罪了太多的人,始終無法晉升院士,直到她收了寧青筠為弟子,隨著秦克寧青筠的崛起,國內終于無人敢再給她下絆子,她才順利地當選為數學院士……

田劍蘭站在講臺上,看著臺下黑壓壓的人群,心里也是百感交集。她知道自己能有這樣機會獲得一時小報告的榮譽,是因為她的學生寧青筠。但無論如何,能站到這樣的國際舞臺之上,她就要為夏國數學界、為清木大學,展示夏國數學家最優秀的一面。

她作的報告是《一些有關數論問題與幾何維度問題的交融思考》。參與過一部分“新幾何學”的創立過程,使得她的思維豁然開闊。到了她這樣的大宗師級別,思維一轉變,很多理論的東西便能融會貫通,比如在數論與幾何的維度問題上,她便有了極為獨到的高深見解。

等她的報告結束,滿場都響起了絕非禮節性的、暴風驟雨般的熱烈掌聲,許多著名的數學大師對她的報告評價都大體相同——“難怪能教出寧青筠院士這樣優秀至極的學生,這位田院士的數論水平確實厲害。”

秦克與寧青筠同樣用力地鼓著掌,秦克對自己家小白菜低聲笑道:“沒想到田老師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了不起啊。”

“是啊……我發現自己果然還是有很多數論處理技巧的運用上及不上田老師呢,今后要更努力努力再努力!”寧青筠小臉泛著激動的緋紅,在為老師高興的同時,也捏著白皙的小拳頭燃起了滿滿的斗志。

田劍蘭院士在第一天下午的第一場報告先聲奪人,使得許多昏昏欲睡的數學家都精神大振,接下來的兩場報告水平也頗為不錯,顯示出國際數學界走向欣欣向榮的盛況。

四年前曾與秦克小倆口一起獲得菲爾茲獎的哈夫曼教授和萊佩教授在晚宴時坐到了他們這桌,還點評道:

“近年來數學界確實越來越繁榮,這應該是你倆的功勞,你倆的光芒太盛,如果不想完全被你們的光芒掩蓋,就只能奮起直追了。”

他們沒說的是,他們自己也沒敢有半分的松懈,更沒心思享受拿到菲爾茲獎后的各方追捧,每當秦克和寧青筠取出新的耀眼成果,便刺激著他們不斷進步,只為了不被這兩個同屆獲獎者遠遠地拋到身后……這也是近年來國際數學界的發展明顯提速的一個縮影。

轉眼來到了第二天早上8:30,本屆國際數學家大會除了頒獎典禮揭曉大獎外,最受人關注的時刻到來了。

IMU在各國視頻平臺的直播間觀看人數急劇增長,尤其是夏國,觀看人數竟突破了3億人次,這意味著平均每五個夏國人中就有一人在收看這場直播。哪怕這天剛好是周末,這依然是一個非常夸張非常恐怖的數字。

秦克和寧青筠就是在這樣的億眾矚目中,手拉著手登上講臺。

掌聲如潮水般響起,直到兩人在舞臺上站定,才漸漸停歇下來。

秦克瀟灑地揮手:“大家好,我是夏國的秦克。”

寧青筠也揮著小手,微笑道:“大家好,我是夏國的寧青筠。”

簡簡單單的自我介紹,沒任何多余的頭銜、職稱,因為根本就不需要。他們的簡歷估計在場的數學家人人都能背出來了。

秦克笑著道:“相信大家都很關心我們今天的報告形式和主題,我和太太商量過后,決定先每人作一個小時的報告……”

眾人都驚訝起來,居然才作一個小時的報告?沒打破IMU的最高時長紀錄?

很快就有人猜測,這可能是他倆不想超過昨天老師田劍蘭院士的報告時長吧?

只聽秦克繼續道:“然后是一個半小時的自由交流暢談,我們將會在這里,與在場所有觀眾討論任何一個子學科的數學問題。”

任何一個子學科的數學問題!

全場震動!

現代數學的專業化細分方向越來越多,子學科多如牛毛,哪怕是高斯復生、歐拉再世,都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精通幾十個不同領域的數學子學科,現在秦克居然說要自由討論任何一個子學科的數學問題?

哪怕這位秦克院士向來以博聞強識、擅長許多數學子科目而著稱,可這……太夸張太不可思議了吧?

秦克沒理會臺下的驚訝與竊竊私語,他朝工作人員做了個手勢,工作人員馬上便投影了他的PPT。

“下面先開始我倆的報告吧。我的報告主題是《高效進行海量大數據建模的十三種高級算法》,我太太的報告主題是《泛涵分析在大數據建模中的應用經驗分享》。”

全場的氣氛再次沸騰,無數人刷地站起。

秦克和寧青筠在近一年來,在數學上除了“新幾何學”外,最火爆最引人關注、讓人驚嘆不已的就是他們的大數據分析建模能力,完全凌駕于各國的氣象中心科研團隊之上。

誰也沒想到,秦克和寧青筠要在大會上,分享他們的獨門奧秘!

這簡直是……簡直是……眾人都不知道該怎么表達此刻的心情,只能趕緊坐下,找出紙筆,生怕錯過任何一秒鐘的寶藏時間。

負責攝像的工作人員也趕緊反復檢查著機器設備,避免錯過這樣無比重要的場面。

秦克對眼前的情景早有預料,他輕輕一笑,首先開始了自己的一個小時報告:

“提起大數據的分析算法,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hash映射、逼tmap、Trie樹、simhash算法之類,其實這些算法都有著很大的局限性,目前世界主流的相關算法中,勉強能稱得上合格的,也就只有基于多層連接權重的非線性函數擬合的監督學習算法——神經網絡算法。但今天我講的算法,與這些算法都不一樣……”

隨著秦克的報告開始,全場一片安靜,只有筆尖拼命劃在紙上時發出的“沙沙”聲。

寧青筠作她的一個小時報告時,會場的反應也差不多,沒有說話,沒人走神,人人都如獲至寶地拼命做筆記,努力消化吸收里面的精華知識。

其實秦克和寧青筠作的這些報告內容,很多都有在流體力學實驗室內部公開講學過,也與歐洲氣象中心的科研團隊分享過,只是未正式在公眾場合進行詳細的講解罷了。

秦克選取了他獨創的一些主要算法進行講解,目的自然是想提升數學界對于大數據的分析建模能力,尤其是在場有很多都是與各國氣象中心有合作關系的數學家,他們如果能掌握這些算法,將極大地增強各國氣象中心的數據處理和建模能力,減輕他的指導工作量。

至于會不會被某些別有用心人通過研究透徹他的這份報告、從而建立起不遜色于他那極端氣候災害分析預測大模型的新的數學模型,使得流體力學實驗室缺少了最核心的競爭力?

那根本就不可能,短短一個小時不可能講得太深入,尤其是大數據分析的算法是動態變化的,秦克的這些算法也得不斷地與時俱進地進行優化,這些數學家能掌握其中三分之一的數學建模思維,就相當了不起了。

而且缺少了LV4的微光相助,是不可能建立起這樣龐大的計算機分析程序的。

秦克與寧青筠各一個小時的報告在這片緊張的氣氛中很快就結束了,直到寧青筠放下筆,與秦克同時向臺下微微躬身致禮時,臺下的觀眾們大多數還在拼命寫啊寫,居然忘記了鼓掌。

直到半分多鐘后,回過神來的觀眾們才陸陸續續地拍起雙掌來,隨即掌聲越來越大,最終化為了一片震耳欲聾的狂潮!

相關


上一章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