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第九百五十四章 他們只能稱為科學家之神了吧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五十四章 他們只能稱為科學家之神了吧

第九百五十四章 他們只能稱為科學家之神了吧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墨少堤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墨少堤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奧數國賽

奧數國賽

還在外面與朋友逛街的秦小殼看到旁邊電視里插播的新聞時也愣住了,她的朋友們圍著她激動尖叫:“小殼,你哥和嫂子又拿到諾貝爾獎了!”

“哎啊啊啊,太厲害了吧。他們拿大獎比我們考試拿個合格還容易!三次諾貝爾獎哎!”

“就是啊,而且他們還這么年輕,對了,他們才多大來著?好像才二十出頭?”

“秦院士今年年底應該就滿25周歲了,不過還是很年輕呢!說來像秦院士寧院士像這樣的頂級天才,國家就得求他們多生幾十個娃,這樣將來我們國家的科技領先指日可待!”

“真想要秦院士的基因啊……可惜他和寧院士這么恩愛,我們都沒機會了……”

“咦,說到基因……小殼小殼,你也有你哥身上的基因吧,我有個弟弟長得特別帥,我介紹給你怎樣?”

“呸呸呸,小殼身上怎會有她哥的基因,你這高中生物是不是不合格?你頂多能說,小殼和她哥一樣,都有她爸媽的基因!小殼,別理小藝,你看我哥怎樣?這是他的照片……”

秦小殼無奈地看著身邊的一群逗逼朋友們,故意自嘲般嘆了口氣:“你覺得我像是學習的料嗎?我學習好還會當藝術生?你們這是往我傷口撒鹽啊。”

四周忽然陷入一片尷尬的安靜。

“小殼,我們剛才開玩笑的啦……”

“就是就是,你可別生氣。”

秦小殼卟哧一笑,其實她的高考成績可不差,在央美里也是年級前五的存在,只是這些人沒只關注專業成績,沒留意過高考成績罷了。再說了,秦小殼才不會生這些逗逼朋友們的氣,這些所謂的朋友,也不過只是無聊寂寞時消磨點時間、讓老哥和嫂子不必擔心她社交活動的對象罷了。她真正的閨蜜好朋友只有小玟一個,嗯,嫂子也算一個。

不過……看著電視里自己老哥和嫂子的照片,小丫頭頓時驕傲地揚起了下巴。

就算自己智商不算高,但我有這樣高智商的天才老哥和嫂子啊!這不就行了!

秦克和寧青筠再次拿到諾獎的消息,不但令網友們瘋狂了,連媒體們也瘋狂了。

自從諾貝爾獎誕生以來,不算秦克和寧青筠,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五人,按時間先后順序分別是:居里夫人、萊納斯·卡爾·鮑林、約翰·巴丁、弗雷德里克·桑格、卡爾·巴里·夏普萊斯。

其中居里夫人前后兩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相隔了8年;萊納斯·卡爾·鮑林前后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相隔了8年;約翰·巴丁前后獲得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相隔了16年;弗雷德里克·桑格前后獲得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相隔了22年;卡爾·巴里·夏普萊斯前后獲得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相隔了21年。

而秦克和寧青筠之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平獎是同時獲得的,與這第三次獲得諾貝爾獎,前后只相隔了兩年!

僅僅只相隔兩年啊!

拋開和平獎不提,和平獎基本上已淪為政治家的玩物、也是很多人眼里的笑話——當然,秦克和寧青筠憑借著計算種子學和完美型沙漠紅薯拿到和平獎是實至名歸的,哪怕是那些再瞧不起和平獎、對之嘲諷不已的挑剔評論家都不得不承認,起碼那屆的和平獎獲獎名單里,“秦克、寧青筠”這兩個獲獎的名字是絕對對得起“和平獎”這三個字的份量。

秦克和寧青筠真正在學術上受到全世界認可的,是前后兩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要知道,憑著嚴謹、權威、公正的評選過程,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所有諾貝爾獎項中含金量最高、認可程度最高的獎項!時至今日,諾貝爾物理學獎依然被國際物理學界和無數的物理學家們公認是最高的學術榮譽、物理界的圣杯!

但正因為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評選非常嚴謹且挑剔,一般同一個研究成果,哪怕再次深入研究得出更優秀、更震撼世界的成果,也不會二次獲獎。想拿到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就只能在兩個不同的領域獲得絕大多數物理同行的認可,其難度之高可想而知。

所以諾貝爾物理學獎有史以來,也只有約翰·巴丁憑著“對半導體的研究和對晶體管效應的研究”和“低溫超導理論”這兩個跨了大類別的物理成就,獲得過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

而現在,秦克和寧青筠就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二、第三個接連獲得兩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最重要的是,他們的兩次獲獎,僅僅相隔兩年!

這也意味著,這兩年里他們取得的成果實在太過耀眼,使得瑞典皇家科學院不得不跳過了那大批取得了極出色研究成果、卻還在排隊的候選者,直接將這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他們!

能在短短兩年間,在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物理方向上都取得足以拿到諾貝爾獎的偉大成果,又怎能不讓媒體們瘋狂報道?

夏國的《人人日報》如是評論道:“我們分析了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夫妻倆前后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上次是因為通過超導材料實現超高容錯率的拓撲量子計算的理論體系,這次則是因為粒子物理的三力統一理論及對極端氣候學的理論研究成果,確實都是無與倫同、足以對整個世界產生革命性影響的偉大成果,諾貝爾委員會將第二枚物理學獎頒給他們,正確至極。”

歐洲物理學會的《歐洲物理學會報》也大力點贊:“如果這屆諾貝爾物理學獎不頒給夏國的秦克院士和寧青筠院士,那很多人一定會不服,獲獎者也無法心安理得,畢竟論起近年來對于物理學界乃至對于科學世界的影響,無人能超過這對不可思議的小夫妻。”

連向來以傲慢與毒舌著稱的米國《紐約時報》,都不得不在評論上寫道:“我們可以對這屆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橫挑鼻子豎挑眼,畢竟想挑出可以媲美他們研究成果的頂級化學家起碼有兩位數,唯獨是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名單,我們實在無法提出任何質疑意見。”

是啊,誰能提出質疑?秦克和寧青筠近兩年來接二連三取得的偉大成果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誰也不敢跳出來說自己取得的研究成果能超過他倆。

至于愛德華·威滕,幾乎所有的物理學家都認為諾貝爾委員會欠他一枚物理學獎章,現在不過是將原本該給他的獎章頒給他而已——順便一提,同樣命運的還有斯蒂芬·威廉·霍金,不過他比愛德華·威滕更不幸,畢竟直到他離世,他的“霍金輻射”依然因為無法用實驗論證而無緣于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愛德華·威滕在這屆的諾獎評選中終于得償所愿。

秦克和寧青筠、愛德華·威滕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后,不但媒體們沸騰了,各種榮譽也不要錢般涌來。

歐洲物理學會最先表態,要將今年的“高能和粒子物理學獎”頒給他們。

米國物理學會也不甘落后地送來了祝福,并表示決定授予三人本年度的“拉斯·昂薩格獎”,這是統計物理領域最有分量的獎項,在米國的聲望僅次于諾貝爾物理學獎。

米國原子能委員會幾乎在同時發布通告,今年的“費米獎”將頒給他們三人。這個費米獎主要獎勵在核物理有高度成就的杰出人士,候選人必須為米國科學院院士(含外籍院士)。

緊隨其后,比利時皇家科學院宣布,將授予三人“拉格朗日獎”,這同樣是含金量極高的大獎,四年評選一次,只獎勵對世界數學知識的發展有貢獻的杰出數學工作者或實驗工作者……

短短一兩天內,年初時那股搶著頒獎的風潮再起。

有好事的夏國媒體特意將全世界表示要頒獎給秦克和寧青筠的獎項列了出來,并表示:

“據我們統計,目前愿意給秦院士和寧院士頒獎的大獎已超過50個,注意,這里我們只統計有相當名氣和地位的國際級獎項,小獎全部剔除掉了,而且還剔除了企業出于商業宣傳目的而設立的大小獎項。我們還計算了一下,如果秦院士和寧院士要飛世界各國去領獎,哪怕馬不停蹄,也大概需要三個月才領完這些有名氣的獎項……不愧是我們國家的無雙院士,了不起!”

面對這股狂潮,連習慣了秦克和寧青筠“超神”表現的清木大學和隔壁的燕大也終于淪陷了,進入狂歡之中。

“厲害了我的大院士!三次諾獎得主啊,全世界也找不到第三個來!更別說還有這么多大獎等著他們去拿了,真是拿獎拿到手軟!”

“真是太羨慕了,這樣的境界,稱之為‘學神’都嫌不足了,只能稱之為‘科學家之神’了吧?”

“哈哈哈,你們少見多怪,是不是忘記了年初時也出現過同樣的事?當時全世界多少機構組織哭著求著給秦院士寧院士頒獎,然后他們都一律婉拒了!這次不知道會不會也是一樣的結局?”

“確實。我認為他們應該已是當今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家之中,最牛逼的存在了。三個諾獎一個菲獎,歷史上都沒人能超越他們,估計千百年后也不會有人能超越他們了。”

“四個字,世界第一!世界第一!”

“說實話,我最佩服的是,他們拿了這么多大獎,身份地位這么高了,卻依然帶研究生之余,堅持在給本科生講課。給本科生講課的諾獎得主,世上也沒幾個了吧?”

“我的媽耶,你這么說,我忽然發現,經常能見著秦院士和寧院士還能聽他們講課是多么榮幸的事!”

“你別榮幸了,今年又來了這么多學弟學妹,下次想搶兩位院士課堂的座位,估計難度要從‘噩夢級’提升至‘地獄級’了。”

“我現在很難過[流淚.jpg],我可是天天盼著明年他們開始重新招錄研究生,但瞧這架勢,明年的競爭一定會比上次還要激烈十倍!嗚嗚,想當他們學生的希望又變得更加渺茫了……”

“哎喲,我想起我的泡面還沒買,秦院士寧院士親自發出的寒冬警示,必須給予一萬分的重視!”

“不管如何,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擁有這樣的超級科學家,是最幸運的事!”

大一萌新們瘋狂地涌到別墅區,只為見見傳聞中的秦院士和寧院士,一度引發混亂,后來還是校學生會發動了大量的大二、大三學長們,再配合保安們,好不容易才將這股瘋狂的追星族勸散了。

在這樣的狂潮下,秦克和寧青筠也沒法子再低調下去了,只能出現接受了媒體的采訪。

正好楊承科伯伯也打來電話,除了衷心道賀外,也希望秦克公開安撫一下民眾——現在有關“世界末日”的流言蜚語甚囂塵上,引起了不少人的恐慌,楊伯伯希望秦克能站出來,給民眾一點信心。

秦克也認同楊伯伯的觀點,不管世界末日是否真會到來,起碼現在就引起恐慌和混亂,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所以他決定接受這次的采訪。

采訪地點在一幢剛剛騰出來的新大樓里——這處大樓已被命名為“首席科學家大樓”,學生們則稱之為“科學圣地大樓”。

這幢五層大樓距離流體力學實驗室只有300米左右,是曾經的物理系大樓,因為年代久遠而丟荒了,近年來進行了重新的翻修加固,原本打算作用擴建后的物理學院新實驗大樓的。

不過清木大學的顧伯鈞校長考慮到秦克和寧青筠近來組建了一個“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而流體力學實驗大樓早已人滿為患,且帶保密性質,并不適合外國教授學者進入,顧校長便召開會議,通過校長辦公會議的投票表決,將這幢大樓改了個用處,改為秦克寧青筠的專用大樓,給他們作為研究課題項目的辦公地址。

從十一假期后,“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就會在這里辦公,而秦克原本親自帶隊的“北極極端氣候分析團隊”也會并入到這個“全球極端氣候大數據高級分析團隊”中。

閑話不提,這次采訪他們的是CC1臺的記者,地點就在“首席科學家大樓”的一樓會議室里。

出動的全是CC1臺里的王牌記者和拍攝團隊,本次采訪還將會在晚間新聞的黃金時段全程播出,可以說,這樣的規格放在國內也是最頂級的了。


上一章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