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第九百四十四章 困擾著人類生存發展的淡水危機,算是徹底解決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四十四章 困擾著人類生存發展的淡水危機,算是徹底解決了!

第九百四十四章 困擾著人類生存發展的淡水危機,算是徹底解決了!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墨少堤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墨少堤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奧數國賽

奧數國賽

說實話,秦克的團隊只是從理論上驗證了這個“放射性元素無害化”實驗方案的可行性而已,具體到操作層面還有很多細微的不確定性,尤其是整個實驗涉及到不同頻率的強弱激光照射,切換需要精確到毫秒級別,能量密度需要精確到0.1J/cm2。

這使得實驗還原的精度、準確度等都會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到實驗的結果。

所以當時拜托清木的紀興明院士和燕大的杜鑒章院士進行實驗后,秦克還想過自己親自旁觀并跟進實驗,以求在最短時間內取得理想的實驗結果。

不過因為考慮到實驗有一定的放射性危險,紀、杜兩位院士堅決不讓秦克和寧青筠接近實驗室,秦克只能惋惜地放棄這個打算,這才有了后續返回遠州“度假”的行程。

此刻聽著紀興明院士那尤帶著不敢置信語氣的激動話語,秦克也精神一振:“紀院士,你的實驗報告呢?弄出來了就馬上發我一份。”

“我的助手們還在整理所有實驗流程和數據,詳細的報告要晚上才能出來,出來后我會第一時間發給您和寧院士。接下來只有我們驗證這個實驗的可重復性,就可以宣布正式‘放射性元素無害化’問題已得到徹底的解決!”紀興明院士那的聲音興奮得根本就不像是四五十歲的人。

事實上紀興明院士現在確實處于極度亢奮的狀態。

銫137是裂變產生的最重要的放射性銫同位素,其半衰期約需30年,完全消失則長達3百年。由于具有放射毒性,一旦環境中的銫137被人體吸收,就會對人體產生危害。在核爆炸或者核事故所致的環境污染檢測中,銫137是重點檢測的放射性元素之一。

而現在,那塊不過指甲大小、在實驗前還能檢測到強烈到β輻射和γ輻射的銫137金屬,此刻就在手心里就安全地放在他的手心里。

嚴格按著實驗經過數十種特殊激光照射處理后,這塊銫137金屬竟真的不再衰變,也沒變為銫135、銫134!

這簡直顛覆了紀興明院士過往有關放射性元素的理論體系,要知道放射性元素的核不穩定,為了達到穩定狀態,放射性元素的核會通過不同方式釋放能量或者粒子,從而轉變成其他核或同位素,這就是衰變。

衰變是一種隨機事件,任何一種放射性元素都可能在下一秒就發生衰變,也可能在10億年以后才衰變,至于半衰期,其所描述的只是一種概率。

現在銫137金屬居然處于穩定狀態,顯然沒有發射出β粒子及正電子,質子并沒轉化為中子,中子也沒有轉化為質子。是因為它的核獲得某些能量或者失去某些能量變得穩定了?還是半衰期的概率變得無限小?

雖然親自做過上百次實驗了,但紀興明院士依然未沒能弄明白為何通過這樣的實驗就能達成如此不可思議的結果,更不明白其中的原理。

但不明白不要緊,事實勝于雄辯!

“放射性元素無害化”這個似乎不可能做到的實驗,真的在他手里成功了!

作為一個科研人員,又有什么比親眼見證一個將可能會影響到人類文明進程的偉大實驗的成功更值得高興的?更別說這個實驗還是他親自帶隊完成的!哪怕實驗方案不是出自他的手,但作為實驗人員,他的名字足以永久載入史冊!

“秦院士,你們給的實驗方案非常完美,我們之前失敗了差不多一百次,都是因為部分細節無法完全準確地執行你們的實驗方案,這次我們積累了足夠的經驗,每個細節都達到了完美,結果實驗就成功了!”

紀興明院士又絮絮叨叨了好一會才結束了通話,他還要繼續觀察手里的銫137金屬,并對整個實驗進行復盤。

寧青筠就坐在秦克旁邊,聽得清清楚楚,眸子里也露出了興奮的神色。

“紀院士那邊‘將衰變概率降低到無限小’的實驗成功了呢!”

“是啊,不知道杜院士那邊‘將衰變概率提升到100’的實驗進展如何了。”秦克想了想,還是決定打個電話給燕大的杜鑒章院士。

實驗方案其實是分為兩部分的,一個是降低衰變的概率,一個是提升衰變的概率,都是改變半衰期。

其實紀興明院士沒法子理解,是因為他的學術水平很強,有很強的思維慣性,沒法子輕易實現認知的“革新”。

這也不難理解,自從牛頓研究出重力乃至萬有引力后,地球上的物體具有重力就成為了常識,就像“水往低處流”,人們認為萬有引力是不變的真理、宇宙的真諦,萬有引力公式可以解釋所有天體的運動軌跡。

但隨著觀測發現水星的公轉周期和萬有引力的計算出來的公轉周期不符、以及“黑洞”的發現,使得被認為“可以解釋世間萬物運作的萬有引力”被拉下了神壇。

隨后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他認為認為時間和空間是柔軟的,可以拉長壓扁;他認為重力和時間是對等的,速度越快就相當于重力越大,時間就會越慢,他還解釋了地球繞著太陽轉根本就不是“萬有引力”的緣故,而是因為有質量的東西會將空間壓彎,靠近這個有質量的東西的東西就會進入一個斜面,圍著它開始轉。

盡管愛因斯坦的理論可以解釋很多萬有引力無法解釋的現象,但直到2015年第一次檢測到了來自于13億光年之外的一個重力波——這個重力波是兩個黑洞相撞產生的,才證明了愛因斯坦的預言,說明空間真的是柔軟,它是能夠波動的。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也由此正式登上神壇,成為了新的真理。

至此,人類對于宇宙的認知才迎來了“革新”,時間跨度超過400年。

不過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同樣有缺漏,它解釋不了奇異點——奇異點是一個質量無限大的東西——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無法計算無限大的東西,也就無法解釋黑洞。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快,這些“真理”被推下神壇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

有點扯遠了。

秦克其實是從時空維度的角度來解決衰變概率的問題的,比如將衰變向更多維度發散,使得發生在當前維度的概率變得無限小。這是從“重力波”里脫胎出來的理論。重力是超強的力,光會被黑洞吸住,重力波卻能從黑洞中傳出來,黑洞都無法將之留住。但重力又是最弱的力,只有質量對比非常懸殊時才能感受到,比如人類可以感受到腳下星球的重力,而人類的重力則只能吸住小到肉眼無法分辨的灰塵微粒。

其根源就在于,重力是四大基礎力中唯一可以穿透維度的力,由于它在各個維度之間都起作用,所以它被分散,所以在我們的這個維度感到的重力就非常的小。

秦克采用的是類似的方式,但這個理論太過超越當前的“認知”,紀興明院士沒法子更理解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只是紀興明院士,杜鑒章院士也同樣理解不了。

在秦克打電話來時,他正緊張地帶隊進行著“重現實驗”。他較之紀興明院士還在早兩天就成功完成了實驗,只是當時的實驗有一定的僥幸因素,杜鑒章院士不確定是否由偶發意外因素才出現“意料之中的實驗結果”,必須親自再進行一次“重現”。

他的實驗是將原本半衰期為12.5年氚氣,通過實驗瞬間使之全部衰變成氦3,其衰變率可以通過β射線的強度來判斷。

實驗當然不用杜鑒章院士親自動手,但他要全程跟進,實時觀測著各類數據的生成,以判斷整個流程是否正確、是否符合實驗方案里的精度要求,這樣緊張的實驗室自然不允許攜帶手機進入——任何突如其來的電磁波都可能影響到衰變過程中放出的高速移動的電子,從而影響到實驗的結果。

忙碌的實驗到下午三點多才告一段落,“重現實驗”取得了真正的成功,也排除掉了當中的一些認為是有影響的“偶然因素”,最終證明了實驗方案本身是正確的!

聽著實驗室里眾人激動的歡呼聲,杜鑒章院士長長地舒了口氣,擦了擦額上因為緊張而冒出來的汗水,臉上也難掩狂喜的神色。

使放射性元素提前衰變并釋放能量其實已經實現了,比如γ射線就能夠觸發其他原子核的衰變,但若是要達到像秦克這個實驗方案般,精確地100實現放射性元素的瞬間衰變,依然是物理學界上了不起的奇跡,其對人類醫學、工業、能源乃至是對宇宙的認知意義,絕不會比控制了核裂變小!

直到實驗室里眾人的狂歡情緒慢慢得到宣泄,杜鑒章院士的助理才進來,說明了秦院士曾打過電話來的事。

杜鑒章院士不敢怠慢,他讓眾研究員負責后續事項,自己匆匆脫下全套防護裝備,又按實驗室的規定檢查過佩戴著的個人輻射測量裝置進行交還,一切流程全部走完,等他重新回到辦公室時,已過了近15分鐘。

他拿起手機,趕緊回撥電話。現在他終于對秦克和寧青筠這兩個年輕人徹底心服口服了,哪怕他做了一輩子的實驗,也沒見過實驗方案能做得如此準確的。可以說,除了極細微之處因為實驗設備的臨時更換需要進行調整外,其余所有步驟細節參數全部正確。

這也是本次實驗能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真是了不起啊,誰能想得到,兩個似乎從沒有進行過高精度放射性實驗的年輕人,僅靠著他提供的龐大實驗材料與數據,再結合自研的理論,就能編寫出如此高準確率的實驗方案?

哪怕在編寫實驗方案的過程中可能得到了那位來自米國的大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的協助,也足以讓杜鑒章院士驚嘆不已了,畢竟上次他可是當面印證過兩人對這個實驗方案的理解和認知,都是超一流的水平。

對于秦克打電話來的事,杜鑒章院士極為重視,正好也要報喜邀功,所以在電話一接通便機關炮一樣說了起來:“秦院士,您好,聽說您曾打過電話過來?不好意思,剛才一直在做實驗,我也正想向您報喜,最新一次實驗非常成功……”

聽罷杜鑒章院士迫不及待地將最近兩次實驗,尤其是這次“重現實驗”的成功在電話里挑些重點的部分講了一遍后,秦克笑容滿面地再三勉勵了杜院士一遍,讓他盡快出具實驗報告,而自己和寧青筠會在兩天后親自登門道謝云云。

結束了通話,秦克與寧青筠再次興奮地擊了下掌。

兩位院士的實驗比預料之中還要快取得成果,這也意味著“核污水問題”已可以有了完美的解決方案,剩下的就是進行工業設計,制造出可以使核污水里放射性元素無射化的儀器即可。

這個難度也不會很高,主要的裝置就是各種激光激發器,安全可靠,目前市面上都已有相關的設備,只要進行一定的組裝和優化就行。

粗略估算設備成本大概在一千萬左右,算上全年的運維成本,也不過三千萬元。對于核電站來說,三千萬的處理成本,就能省下以億元為單位的核核水、核廢料的處理、掩埋費用!日國應該也很樂意采用這樣國際社會普遍會認可的低成本方式來替代“一排了之”的不負責任做法。

對于日國已排放的核污水,也可以在其出海口位置和濃度較高的位置,安排臨時加裝這樣的儀器,盡可能地減少危害。不過對于日國的核污水問題,秦克就沒打算再親自去過問了,國家手握著他帶隊研發出來的“放射性元素無害化儀器”,自然會妥善處理好。

秦克更關注的,是如何在所有海水淡化凈化工廠,以更低成本添加這樣的儀器來實現水質里的放射性元素無害化處理,確保淡水資源的安全干凈。

這些就交給遠州青檸新能源及淡水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究中心來處理了,爭取在明年開始,在全國的沿海地區推廣采用“青檸科技新能源及水資源淡化凈化一體化技術方案2.0”專利技術的大型海水淡化凈化工廠,低成本地提供充足的、干凈清潔的淡水資源,接入到自來水的供水網絡,以緩解接下來幾年全國的持續干旱災情。

至于其他國家想要申請這個專利,都可以一并以較低的價格提供。

缺水是全世界都將面對的嚴峻問題,甚至可能因為淡水資源的爭取而引發戰爭和混亂,為了盡可能地聯合全世界的力量來抵御化解這場事關人類存亡的全球極端氣候異變危機,秦克不介意多出一份力,反正錢多錢少對于他來說只是個數字罷了,若是這次的難關過不了,人類社會都會崩潰,什么財富都會化為泡影。

不管如何,困擾著人類生存發展的淡水危機,算是徹底解決了!

秦克與寧青筠邊著喝著水果茶,一邊低聲地交流著未來的研究計劃,兩人打算從九月起,就將大部分精力集中到氣候異變問題的研究上。

就在這時,地面忽然晃了晃,裝著茶水的杯子似乎已搖晃起來。

秦克只覺得腳下的地面似乎有瞬間懸空起來,他腦海里頓時閃過一個念頭:

“地震!?”

非常抱歉,最近出差三天實在抽不出時間來碼字,今天剛回來,先更一章,晚上會再更一章。望見諒。


上一章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