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第七百九十章 會不會研究可控核聚變方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九十章 會不會研究可控核聚變方向?

第七百九十章 會不會研究可控核聚變方向?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0日  作者:墨少堤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墨少堤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 


小說:、、、、、、、、、、、、

電話那頭傳來中年男子那透出難掩凌厲鋒芒的聲音:“幕后黑手是誰?”

衛鋒匯報道:“黃利強的銀行賬號近期收到了來自國外的30萬元巨額轉賬,他本人也已承認是接受了對方的委托,專門在網上抹黑秦院士和寧院士的,先后收到了10萬元、20萬元的報酬。根據我們反復調查,這個委托人很可能是中介商,隸屬于一個收受資金然后針對我國著名科研人員和學者,以及知名民族品牌進行名譽詆毀的西方主義組織。為了徹查此事,我們動用了潛伏在那個西方主義組織的眼線,最終確定了米國芝加哥大學的弗吉尼亞·蘇里克教授是本次的真正委托人。”

“芝加哥大學?”中年男子皺眉問:“這個蘇里克教授的動機?”

衛鋒續道:“蘇里克教授一輩子都研究NS方程,性格偏執,據我們打聽到的消息,他在今年五月時得知秦院士和寧院士已完全攻克了NS方程這個世界級的難題后就大受打擊,精神有點失常,一直住院治療,直到上個月才出院,但依然很妒忌秦院士二人,整天神經質地詛咒兩位院士,他有充分的動機掏錢來實施這次的抹黑行為……只是……”

“只是什么?”

“說來有點不可思議,昨天這個蘇里克教授從樓梯上摔了下來,摔斷了右腿并造成頭部重傷,現在還在醫院治療,聽說情況比較惡劣,基本上已確定會成為植物人了。目前還沒確切消息這是屬于意外還是人為。聽說蘇里克教授平時對手下的研究生極為苛刻,研究生們對他都極為厭惡,且芝加哥大學里崇拜秦院士和寧院士的留學生有很多,所以到底是天意如此,還是另有內幕,真不好說……我已安排在那邊的同事跟進調查了解。”

中年男子顯然也有點無語了:“這算是天理循環惡有惡報?”

衛鋒小心翼翼道:“……秦院士曾有次說他是‘天選之子’,會不會與這個有關?上天都在護著他?”

中年男子:“……這是玩笑話你聽不懂?”

衛鋒想了想,半認真道:“頭啊,跟在秦院士身邊久了,見慣了他創造的不可思議奇跡,現在他說太陽是正方形的,我可能都要想會不會是真的,純屬只是眼睛欺騙了我們……”

“我覺得你智商嚴重下降,似乎已不適合保護秦院士了……”

“頭,我開玩笑的!”

“行吧,別廢話了。蘇里克教授這事可以先放放了,總之,你必須重點保護好兩位院士,忌憚他倆的人還是不少的,可別因為你幻想的什么‘天選之子’放松了警惕。兩位院士掉了根頭發,我都得剝了你的皮,記住了沒?”

“頭,你放心,我們已增加了一倍的人手,二十四小時在兩位院士四周戒備。”

秦克和寧青筠自然不會知道,在他們看不到的地方,有許許多多的人為了他倆的安全而奔波忙碌。他們同樣有自己的事業要忙。

回到遠州后,兩人休息了一天,逛逛商場看看電影,精神便恢復得七七八八了,然后便開始天天呆在研究中心,與兩個部門六個小組的全體科研人員開會,不斷地討論、理順六個子課題的具體研究方向與主要思路、可能面臨的技術難關。

作為整個研究中心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領頭人,秦克必須對整個龐大的研究方向有清晰的思路,事實上他腦海里有比較完善的A級知識《一種高效低能耗全自動的新型海水淡化技術方案》,所以整體方向與關鍵技術是心里有數的。

但很多東西無法直接拿出來用,必須循序漸進,引導科研人員們不斷地通過實驗得出數據,他再順理成章地根據實驗數據“推導”出新的技術細節、攻克技術難關。

而且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新型海水淡化技術方案”的適用性以及實施成本,使之更易落地實施,也有太多的技術細節需要優化,這些都離不開全體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

目前“新能源部”的第一組研究高效電解水制氫技術,第二組研究低成本儲氫技術,第三組研究完全無污染的綠氫發電技術;“淡化資源再生利用技術部”的第一組研究“磁流體海水淡化法”,第二組研究“正滲透法”,第三組研究“電化學介導海水淡化方案”。

經過為期五天的會議,基本上團隊的磨合已經完成,所有研究人員都對研究中心接下來的研發思路有了清晰的認知,會議才宣布結束,正式進入技術攻堅流程。

到這一步,秦克與寧青筠總算是可以抽出身來了,以后只需遠程指導便可,在除了暑假寒假期間,沒什么大事要事不必向清木大學請假,飛回遠州了。

研究中心里,“新能源部”在前期的科研壓力更大,秦克與寧青筠也將更多精力投注其中。

“新能源部”的科研目標是研究出超越當今世界的綠氫電池發電技術,思路是——將風力、光伏、潮汐等綠電產生的電能儲存起來,為不同條件下的海水淡化凈化技術提供穩定、安全、可靠、持續、環保的能源。換而言之,它不是以純粹的新能源研發為目標,而是為“淡化資源再生利用技術部”提供綠色可靠穩定的能源。

新能源部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利用市面上比較成熟的光伏發電技術、風力發電技術以及潮汐能發電技術,形成一個可循環的基礎綠色電網方案,用作電解水制氫的初始能源。

這些相關的設備選型、技術選擇上,都不是什么關鍵的事項,秦克便直接交給了新能源部的主管丁思博來搞定,目前實驗外的電網試驗環境就是丁思博來實施的。

他自己則帶著寧青筠、沈勝賢及三個從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臨時抽調過來的計算機工程師,全力攻克另一個前期難關——解決不同綠電之間的初步并網消納問題。

所謂的并網消納問題,主要是指不同綠電技術產出的電力消化吸納以及動態再平衡,保證供電的持續性與穩定性,并盡可能地不浪費電力。要解決并網消納問題,就要研究出一套高效、能實現動態平衡的電力管理系統。

眾所周知,主流的風力、光伏、潮汐等綠電基本上都有周期性且不穩定、波動較大。

比如風電,風大時產生的電力多,無風時就無法產生電力,光伏發電同理,晚上或者無陽光時是無法發電的,所以這些綠電技術往往都采用“分布式發電儲能”的模式,并具備基礎的儲能條件,但想建立一個將不同的綠電技術完美結合、有動態平衡能力、能達到最佳的并網消納效果,以實現電解制氫的不間斷穩定運行的“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就成為了前期的一個難點,這關乎后續的綠氫研究能否真正展開。

當然,從理論上來說,哪怕沒有這個“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也不影響到電解制氫,但電力供應會比較不穩定,且制氫成本會很高,甚至比起其他制氫方式劣勢明顯,那這套“新型海水淡化技術方案”就算研究出來也會效果大打折扣,失去了原本的意義,更無法達到系統任務要求的“受到市場認可”。

想研究開發出一套優秀的“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非常依賴計算機技術以及AI的智能管理。

幸而在這方面,擁有LV4人工智能“微光”、又同時具備世界級編程能力與資深物理教授水平的秦克極具優勢,何況他還有《一種高效低能耗全自動的新型海水淡化技術方案》里的設計思路可供參考,團隊也不乏精兵強將。

攻關團隊成員之一的沈勝賢是原物研所清潔能源前沿研究實驗室的博士后,長期從事水光互補系統的研究工作,對于水電光電的并網消納有很深的研究,簡單來說就是擅長風電與光電的并網消納,所以這次特意從第三組抽調出來,直接跟隨秦克做這個“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的攻關工作。

至于三個從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臨時抽調過來的計算機工程師,則是一直負責計算種子學的編程方面工作,開發經驗也極為豐富,能很純熟地運用目前已完全占據了夏國軟件開發市場的“青檸智能編程軟件”。

寧青筠更是與秦克配合默契無比,對于數學建模、算法方面極為心得,很多算法問題秦克能直接交給她來負責。

值得一提的是,秦小殼這個準大學生閑來無事,除了偶爾去遠州美術學院接受院長倪萬英最后一段時間的美術指導外,都跑來研究中心這里幫忙。

她自然不懂什么CAD工程制圖,但手繪圖片又快又好,秦克腦海里有了“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的開發設計思路,都是讓秦小殼幫忙畫出來,生動形象的程序畫面倒是極大地促進三個計算機方面的工程師了解秦克先進的技術理念。她還幫著畫出了很漂亮的UI界面。這點更是幫了大忙,畢竟其余人可沒這樣的美術功底。

所以整個“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的開發進展頗為順利,短短兩三天,框架便搭起來了,剩下的就是完善各個功能模塊,估計最快能在國慶前就能弄出一個測試版來——這樣的速度已算是神速了,說出去足以驚世駭俗。

日歷在炎炎夏日的埋頭研究一頁頁地翻動,轉眼間便已翻到了8月26日這天,“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已有了雛形,后續的開發也有了清晰的思路和完善的開發計劃。

秦克打算再過兩天就帶著寧青筠和秦小殼返回京城了,《遠州日報》的總編親自打來電話,極客氣地提出了采訪請求。秦克想了想,還是答應了下來,接受采訪的時間就定在明天。

秦克琢磨著也差不多該繼續給整個海水淡化業界施加壓力了——他已打定主意要做“鯰魚效應”里的那條鯰魚。

掛斷了電話,見旁邊做著研究的沈勝賢忽然抬頭,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秦克便微笑道:“勝賢,有什么事嗎?”

沈勝賢略一猶豫,還是開口道:“秦院士,不知道我們研究中心還招不招人?”

秦克有點意外:“你有想推薦的人選?”

“是,我想推薦一下我大學的同學胡俊興,他和我一起讀的本科,是我的好哥們。只是后來我到了物研所讀研讀博,他去了西交大讀研讀博,后來去了一家大型電網國企專門做技術,負責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的設計,在國內外的學術期刊上都有發表過論文,水平不會比我差。”

既然開了口,沈勝賢便干脆一股腦將同學的情況全說出來了:

“俊興的技術水平很高,但出身農村,沒什么背景,當初是殺過千軍萬馬的筆試面試,才進入到那國企工作的,只是沒想到那里人浮于事,他在那里工作了三年根本得不到重用。”

“這個月他們部門搞選拔,要競爭一個相當于中級工程師待遇的副組長崗位。明明俊興的筆試面試都是第一,最終這副組長崗位卻給了一個工作不到兩年、天天遲到早退混日子的關系戶。俊興一氣之下干脆辭職了,昨晚來找我喝酒告別,說打算出國尋找機遇,再不回來了。我覺得這樣的優秀人才就這樣離開太可惜了,就想問問我們研究中心還招不招人,如果還招人,能不能給他一個筆試和面試的機會?”

秦克原本沒想再招人,倒不是說研究中心人手充足了,而是現在研究中心已成為了同行關注的焦點,一些別有用心者想混進來打聽情報甚至竊取研究資料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雖說有完善的制度,但保持目前的人員規模無疑是最省事的。

不過沈勝賢推薦的優秀人才倒是可以考慮考慮。尤其是聽到那選拔的過程,秦克更是覺得有必要“多管點閑事”,便道:“行,看看他今天下午和明天早上什么時候有空,到一樓會客室,我親自面試他。”

沈勝賢大喜:“謝謝秦院士,他其實就在附近的旅店里住著,下午就可以過來的……”

秦克看看時間:“那就定下午兩點半吧,你先走個進入研究中心的訪客流程。”

“是,謝謝秦院士!”

現在研究中心的管理制度非常完善,基本上是參照青檸量子計算實驗室和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的管理制度,任何外人來訪都要走流程,必須得有內部員工作保并通過上級審核才行,秦克自己都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他妹妹秦小殼進來研究中心也是走了審批流程、掛著個實習行政助理的頭銜,而且接受過保密教育、簽好了保密協議才能在研究中心里行動自如的。

下午時,秦克與寧青筠一起面試了胡俊興,發現果然這個戴著眼鏡、相貌平凡的男生確實是個極出色的人才,在電力系統設計方面的水平完全可以媲美普通高校的教授了,只是這小伙子經歷過國企的“屈辱”后,有點憤世嫉俗,如果不是聽聞這個研究中心是秦克院士與寧青筠院士親自管理的,他大概都不愿來參加這場面試。

不過面試時秦克展示出來的電力學水平很快就折服了他,胡俊興心甘情愿地留了下來,成為研究中心的新員工,并且加入到目前的“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攻關小組。

有了這名得力干將的加入,“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攻關再次提速,估計新能源部的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潮汐發電實驗環境搭建好的時候,這套全新的極具智能化的“動態平衡電力管理系統”便可以投入其中進行實際測試了。

順帶一提,秦克在事后還“惡作劇”般親自打了個電話到胡俊興原本工作的單位,“感謝了”一番他們的老總,說多虧了他們“出色的”選拔工作,氣跑了胡俊興,自己的團隊才會得到這樣難得的優秀人才,實在感謝萬分云云。

這番電話是當著胡俊興的面打,胡俊興臉上眼里滿是舒爽與感激的神彩,至于電話那頭是什么反應什么表情,簡直可想而知。

那位老總不敢沖秦克發火,全程賠著笑臉,但放下電話后便大發雷霆,以最快的速度召集起所有中層開會,狠批了一通最近的人事選拔工作,連會議室外的服務人員都能聽到那憤怒的拍桌子聲與咆哮聲,事后還對集團內部進行了一番幾乎可以稱得上“地震”級別的人事調整。

這些小事秦克沒放在心上,他在回京城之前,與寧青筠一起,接受了《遠州日報》的采訪。

在問完常規的諸如“為什么建立這樣一個研究中心”“您兩位估計多久能出成果”之類的常規問題后,記者又問道:“秦院士,寧院士,我們看到您兩位進行的海水淡化研究,似乎還涉及到利用氫能來發電,那你們后續會不會研究可控核聚變方向?這應該才是真正解決能源問題的最優解吧?”

小說相關


上一章  |  我真的只想當一個學神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