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多數孩子剝蓮蓬的步驟都一樣,小寶都看迷了:原來活是這樣干的呀!
小寶手里也有一個蓮蓬,他沿著邊沿掰下一塊,再把里面的蓮子掏出來,再掰一塊再掏,如此反復,一個蓮蓬沒剝完,他覺得大拇指的指甲和甲肉都要分離了,而蓮蓬也在他的摧殘下破碎。
孩子們可不是。
孩子們左手扣住蓮蓬蓋,右手順著蓮蓬頭的邊緣,將整個帶有蜂窩狀突起的一面全部揭下,只剩下一顆挨一顆的蓮子,還包著一層白色的纖維狀薄膜。
然后小手一撓,一顆顆玉珠般的蓮子就到了手里,多余的白色纖維順著指縫掉下來。
干得最快的孩子的專注力最強,人家不但快速地把蓮子剝離出來,還有功夫順手把蓮蓬蓋上殘留的絮狀物清理干凈。
待小寶走過去觀看,那孩子已經攢下一摞蓮蓬蓋了。
“你留這個做什么用?”小寶好奇地問。
那孩子笑而不答,而是走到小寶茶盞邊,把一片蓮蓬蓋置于杯子和托盤之間。
頓時,瑩白潤澤的白瓷盞托上就蓋上一層翠綠,再把茶盞放上去時,靜謐無聲,不會再有撞擊的脆響。
“你這樣端起來跳著走路都不會磕打出響聲。”那孩子說道。
瓷白與翠綠相稱得宜,似乎覺得杯中的茶水都變得更好喝了。
那孩子又說:“我們家沒有這么好的茶盞,也喝不起這么好的茶,只有待客的時候用碗盛了粗茶端上來,妹妹就喜歡用這個做盞托,好看,還免得燙手。”
干得最慢的孩子,似乎并不在乎小寶擺在桌上做獎品的扇子、驅蚊香包。
他小心地把蓮子從正面一個個摳出來,而保證蓮蓬的完整,他還專門挑帶著長長枝干的蓮蓬進行處理。
雖然半支香燃盡時他才剝出六十多粒蓮子,可是他手邊的三支長桿蓮蓬跟剛摘下來時一樣,完整的很。
雖然干得慢,但是他看到別人剝的蓮子多卻一點也不羨慕,反而有些可惜那些碎掉的蓮蓬。
小寶不禁過去問:“你留這個干什么呀?”
那個孩子就說:“把這些捆起來倒吊在陰涼處,等風干了,這些孔洞里放上紅棗或山楂,再劈些竹篾點綴,能做成很好看的掛畫;
有結婚的、或者到過年時,一副掛畫賣出百文也是有的。”
蓮蓬中有蓮子,被人們看做是多子多福、子孫滿堂的象征,但是新鮮的蓮蓬曬干后,蓮子存不住,會掉出來。
這時往里面塞上幾粒紅棗,又好看、寓意也好。
“早早生一窩孩子!”那個孩子說出掛畫的寓意。
小寶聽著覺得有意思,從腰包里要出一把花生,說:“按你這個說法,棗兒是‘早’的意思,那把紅棗、花生、桂圓和蓮子放在一起,不就是‘早生貴子’?”
“是啊是啊!”
“這就是花生?我第一次見到!”
“這個也能吃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話題被花生帶偏了。
小寶的思路也偏了:“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收麥。”孩子說。
小寶:“啥?!”
孩子:“我出生的時候,馬上就要下雨了,曬的麥子還鋪在地上,我爹不能在院里干等著,喊了一聲‘收麥子’就跑了,我就叫了‘收麥’。”
小寶:“收麥,你家全都會做這種掛畫嗎?”
收麥:“會,還教過村里人。”
小寶:“還會別的嗎?”
收麥:“我娘還會用秸稈、柳條、竹篾……不論是啥,我娘都能弄出漂亮的掛畫,就連魚鱗都能做,我娘用魚鱗做的松鶴圖和孔雀圖,可漂亮了!”
小寶:“你娘愿意把手藝教給別人不?要是愿意,我聘她來學院做先生,每月一兩銀子,你的束脩也免了。”
收麥眼睛瞪得大大的:“真的?!”
不值錢的東西其實最賺錢,這是小寶的認知。
楚元跟著收麥回家了,找他娘。
其余的孩子們紛紛在想,自己家里可有什么能拿出來教給別人的,既賺錢又能免束脩啊。
不過想來想去,“山長小公子”請的先生好像會的比他們家里的都多,不然他們干嘛來這里學手藝?
于是又有些灰心。
不過畢竟都是孩子,沒比“山長小公子”大太多,很快就把這些忘記了,倒是有孩子問小寶:“山長,你光讓先生教我們,你咋不教?”
這就是半大孩子們的好勝心了。
跟我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們大多數人年歲還小,憑啥能當“山長”?
小寶樂了:“行!今兒就給你們上一課!”
看著時辰差不多了,就小手一揮:“走!帶你們進城玩,邊走邊教!”
留在學校的孩子們并不很多,也就四五十個,里面還有十幾個被留下的“五月五”,可呼啦啦往外一沖,看上去也很壯觀。
小寶也不嫌煩,邊走邊給大家講:“今兒給你們上的課叫:出門在外,男孩子要保護好自己!”
授課紀律很松散,因為走在路上,孩子們時不時還要撲個鳥、逮個蟋蟀、蝗蟲什么的,連小寶自己都是。
小寶的童年都是跟退役大兵們度過的,倒是少了些調皮搗蛋招人煩的機會。
但只要小寶把話題拉回正軌,孩子都很認真聽。
學院在郊區,郊區到城里的路上,大家可以松散著走,可越接近城門的路段,人就越多了起來。
所以孩子們的隊形也越來越緊密。
半途追上來的楚元干脆跟肖思寧和七個毛毛、還有小寶的護衛們分散開,裝作誰也不認識誰的樣子,晃晃悠悠往城里去。
毛毛們都用醋泡黑豆染了頭發和眉毛,再有草帽蓋在頭上,幾乎不太能引起外人的注意了。
小寶被孩子們夾在中間,水小毛緊緊貼著他。
小寶繼續講著他的課:“看見沒?今天進城的人不少,你們都是男孩子,一定要注意離女孩子遠點兒,不然大熱天的,穿的都少。人家跟你磕到碰到的,再賴上你們怎么辦?”
這話孩子們都懂,已經是半大小子了,不像以前,在村里還能跟小女孩一起挖個蘿卜什么的,現在長大了,女孩子們都被圈在家里做家務,不讓出來了。
他們這些男孩子,也只能跟著父母去地里干活,想再像小時候那樣滿村子胡跑亂躥,是不行的。
就算村里碰上女孩子,也得裝作沒看見,招呼都不打趕緊離開,不然會被村里的長舌婦傳出難聽的話,然后再被大人揍一頓。
就算啥事兒沒有,但是閑話一出都得挨揍——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嘛。
如有侵權,請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