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元寶:、、、、、、、、、
“那你認為是什么限制了武將的培養?武將的欠缺,前人肯定有所警覺,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眼下的制度傳承了千百年,大方向并沒有改動,只是在細節方面有所添減。”
劉珩對于武將的跋扈,當然心有不滿。但他和歷代皇帝一樣,不能將武將逼迫過甚。
武將不是像文官那樣,滿地大把的。能打仗的武將死一個就少一個,等到下一個培養出來,不知道會等到什么時候。
再一個,按照朝廷的制度,除卻京營名義上是皇帝直接掌控的兵馬,天下各路兵馬包括邊軍,皇帝的影像力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很多時候都必須依賴當地的軍將,才能將事情做好。
各地兵將,兵部肯定有名冊。
但,這些兵將或許一輩子都不可能來到京城。也就是說,身為皇帝,除了了解在朝的勛貴武將外,對于地方上的武將,都是通過他人描述才有個印象。人究竟怎么樣,能不能打仗,都是聽別人說。
不像文官,想要考取進士,統統都要到京城來。成績好的,都要參加宮里的筵席。
雖不了解全貌,至少見了這個人,有了個基本的印象。適
武將就不行了,家族式的培養,注定朝堂只能通過制衡手段限制這些武將。
葉慈有很多想說的,但她沒有著急,有些事情必須循序漸進,不可急躁。
她擲地有聲地說道:“當然是錢!限制武將培養的最關鍵原因,甚至可以稱之為唯一原因就是錢。
窮文富武,讀書可以餓著肚子讀,習武打仗可沒辦法餓著肚子。不僅不能餓肚子,還要每天吃飽吃好,天天都要有肉,光是豬肉還不行,還要有牛肉,有大量的雞蛋……總而言之,習武之人就是要吃好,才不會傷身體,才能打下堅實的體魄基礎。
陛下若是有興趣,可以召人來問問,比如金吾衛那些武藝好的人,練童子功的人,小時候一個月要花費多少錢,如今成年了繼續打熬筋骨又要花費多少錢。
可以這么說,培養一個武將的開銷,是科舉開銷的十倍以上,只多不少。問朝廷出這筆錢,管錢的人是文官,當然不會答應撥款培養武將。且人少花錢又多,沒法子大規模每個縣推廣。”
開成帝劉珩連連點頭,這話說到關鍵點了。
說來說去,都是錢。
養兵馬需要錢,培養武將需要錢,打仗更是需要錢。
但又不能不養,不能不培養,更不能不打仗。
終究是錢限制了他的手腳。
“那你認為朝廷該如何培養武將?”
葉慈揮揮手,將所有伺候的宮人全都趕了出去。
有些話不可傳三耳。
她出主意道:“目前肯定不能大張旗鼓去做這件事,因為會有太多的反對聲音。我的想法是,不如就在五軍都督府設立一個陸軍衙門,這個衙門辦公地點,就在宮外的校場。
讓五軍都督府給各路兵馬下一道命令,將年輕有才華有潛力的兵將,送入京城考核訓練,可以稍微透露一下,陛下會親自考核。如此一來,朝廷的反對聲音會小很多。
若是有人真的跳出來大聲反對,陛下就可以借口考核各地兵馬情況敷衍過去。總之不能提培訓培養這些詞。等人到了京城,怎么做還不是陛下一句話。屆時,那些武將文官想要反對,也遲了。對了,京營也別忘記。
這第一批學員,只要訓練得好,就是陛下的種子,是朝廷新軍的骨干。且有了經驗后,第二批,第三批……將來定然不缺武將。若是遇到戰事,陛下不用處處看那些勛貴武將的臉色,直接用自己培養出來的嫡系將領,用自己的新軍。且,陛下有了新軍,還能震懾某些心懷不軌的宵小。”
“哈哈哈……”葉慈的每一句話,幾乎都說到了開成帝劉珩的心坎里面。
太好了!
他需要的就是屬于自己的嫡系兵馬。
手里頭有了兵馬,他怕誰?他誰都不怕!
什么掣肘,什么制衡,統統都是笑話。
“好好好,皇后這個辦法真的不錯。等一等,你剛說陸軍衙門,這么說還有一個海軍衙門?”
“自然!陸軍有了,海軍豈能沒有。海上財富那么多,陛下難道不惦記?”
“哈哈哈……”開成帝劉珩放聲大笑,“總聽人說海上財富多,朕遲早要親眼看看,到底多到什么程度。你說得對,事情得一件一件來,先將陸軍衙門建起來,之后才能考慮建設海軍衙門。關鍵的是,錢從哪里來。”
葉慈輕笑一聲,“這得看陛下是否大方。”
“朕向來都是很大方的。”開成帝劉珩打著包票。
身為男人,只能大方,豈能小氣。
更何況他還是天子。
天子“富有四海”,更要大方。
葉慈就建議他,“陛下大方,不如就用少府的錢建設陸軍衙門,給朝廷未來棟梁開小灶。”
“嗯?”
開成帝劉珩有點遲疑。
動用少府的錢,等于是在動用他的私房錢小金庫,心情有點復雜啊。
他身為天子,手頭有點錢不容易。
養個一兩百人他沒問題,怕就怕形成了定例,以后陸軍衙門擴建,需要養成百上千人的時候,還讓少府出錢。壓力可就大了。
養一個習武的人不怕,養一千個試試看,就算是皇帝也要心疼那流水的錢財。
“真讓少府出錢?就沒別的辦法嗎?”
“可以募捐。比如哪家勛貴子弟想要進來,考核不達標,達不到進入陸軍衙門的標準,可以用捐資的辦法。”
“捐多少?”
關系戶嘛,開成帝劉珩還是能接受的。這年頭,處處都有關系戶。
關系戶不可怕,只要控制好關系戶的數量,問題都不大。
葉慈也是獅子大開口。
她本想說一千兩,轉念一想太便宜那幫勛貴武將。
“不如三千兩。”
開成帝劉珩嗯了一聲,點點頭,似乎是贊同了葉慈的提議,轉眼他卻說道:“三千兩會不會少了些。不如就定為四千兩。”
葉慈一臉笑瞇瞇,“全聽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