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言情
書迷正在閱讀:、、、、、、、、、
未央宮內,張皇后氣得直接砸了個茶杯。
“膽大包天!葉家算什么東西,竟然敢欺到本宮頭上,還敢到宗正寺告狀。”
“眼下許家加入這場戰局,西征大軍又即將出發,張家大老爺那邊的意思是此事想辦法拖延一二。等大軍出征之后,再秋后算賬。”
李少監微微躬身,轉達張家大老爺張培申的意見。
“本宮能拖延,陛下那里能拖延嗎?許家會高抬貴手嗎?薛家不會落井下石嗎?孝道一事,可大可小。如果陛下成心追究,借此發難,大家都別想有好日子過。”
張皇后一臉氣呼呼。
她是真沒想到,葉家竟然有膽子跑到宗正寺告狀。
就他們一家子的智商,能想出這個辦法,簡直是天下奇觀。此事必有內情。
張皇后當即吩咐道:“派人查一查,到底是怎么回事。葉家夫婦忍氣吞聲這么長時間,為何會在這個時候突然發難。”
“娘娘的意思是,葉家夫婦是被人教唆?”
“背后必定有人出謀劃策。仔細查一查,一個都別放過。讓本宮知道是誰在背后使壞,本宮定不輕饒。”
“估摸是許家。”
“不要估摸,要有切實的證據。要將牽連此事的所有人都揪出來,一個都別放過。”
張皇后語氣嚴厲,眼神更如刀鋒一般。
這件事觸及到她的逆鱗,她絕不會放過對方。
宗正寺將狀紙上報到宮里,這事他們做不了主。到底要如何處置,還得元康帝拿主意。
元康帝看完狀紙內容后,大怒。
“天下間竟然有如此慘絕人寰的事情,女兒不認父母,女婿派人毆打未來岳父岳母。簡直是喪盡人倫。”
王少監一聽,有戲啊!
“陛下可要下旨?”
“方天壽人呢?”
“按照行程,就這兩天該到京城了。”王少監雖然不希望方內監趕回來,卻也不敢當面瞎說。
他現在膽子小得很,凡事小心翼翼,半點不敢行差踏錯。
“嗯!”
元康帝不置可否。
王少監一時間很糊涂,陛下的意思到底是要嚴懲還是要嚴懲還是要嚴懲?
總得有個旨意吧!
元康帝不動聲色地瞥了眼王少監,還是蠢了些。如果方內監在此,早已經明白他的心意。
“御史們最近無事可干……”元康帝說了半句話。
王少監猛然醒悟,“陛下可要召見左督御史進宮?”
果然是個蠢貨!
元康帝很是嫌棄。用來用去,還是方內監最體貼,省卻了他許多事情。
“召內閣溫首輔,次輔崔大人,都察院左都御史覲見。”
“諾!”
三位大人得了詔令,急匆匆進宮面圣,正好在建章宮門外碰面,一起一起……
三人進入暖閣,躬身一拜,元康帝忙說“免禮。”
“三位愛卿,都是朕的肱骨。儲君之位,不知有何高見。今日朕絕不因言獲罪,三位可暢所欲言。”
三位大人面面相覷。
本以為這趟奏對,是為了葉家狀告葉慈以及定王一事。結果卻拐到了儲君之位上面。
彼此此言何意?
三人打了一場眉眼官司,最后還是次輔崔大人率先站出來說道:“自古以來,冊立儲君,無非就是立嫡立長,若是嫡長都無,則在諸皇子中擇一賢能繼承大統。”
“嫡皇子定王已經就藩,唯有皇長子吳王還留在京城。陛下可是屬意皇長子吳王殿下?”
元康帝笑了起來,“是朕在問你們,你們為何反倒是問起朕的心意。”
“臣斗膽問問陛下心中所屬。”都察院左都御史邱大人躬身一拜,不愧是干御史的,膽子就是大。
元康帝捋著胡須,斟酌片刻說道:“朕心中并無所屬,故而請教三位愛卿。”
“立嫡立長,既然嫡皇子已經就藩,那就冊立皇長子為儲君。”左都御史邱大人朗聲道。
元康帝不置可否,而是看了看溫崔兩位大人,然后出聲詢問:“三位愛卿真的認為皇長子堪當大任?”
三位大人一時間皆沉默。
元康帝又說道:“最近一段時間,朕時常回想過去,對皇子們疏于教導,以至于一個個不學無術,缺乏擔當。悔之晚矣啊!幸虧,還有補救。”
補救?
哪里來的補救?
將皇子們圈起來,重新讀書上課嗎?
一個個心都野了,哪里還讀得進書。不過,幾個小皇子正值讀書的年紀,嚴加管教,未嘗不行。
“三位愛卿為何不作聲?”
溫首輔斟酌著站出來,“陛下是要現在立下儲君嗎?”
元康帝哈哈一笑,“朕身體很好,此事不急。但也不能全然不顧。朝議洶涌,三天兩頭就有人上本請立太子,朕必須拿出一個章程來。三位愛卿是否贊同?“
三位大人再次打起了眉眼官司,不是好兆頭啊。
先是批評皇子們不學無術,沒有擔當。接著又說還能補救。
言下之意,在場都是聰明人,個個都是學霸,全都明白,都能體察圣意。
只是,很難附和贊同。
因為,元康帝的意思就是要他們出面,彈壓下面請立儲君的聲音,壓下這件事。至少幾年內不許提起。
立誰為儲君,恐怕元康帝真有廢長立幼的想法,只是沒敢明說。廢長立幼這四個字太兇殘,傳出去會引起暴動的。
三位大人也不敢背負廢長立幼這口鍋。怎么辦,貌似只能裝傻,或是拖延。
“陛下春秋鼎盛,晚些時候再提冊立儲君一事也不遲。只是,臣以為諸位皇子都是可造之材,不妨讓皇子們都去各個衙門當差,學著處理政事。有沒有本事,本事多少,必然會在政事中有所體現。”
溫首輔不愧是裱糊匠,總能將尖銳問題化解為春風細雨,緩緩圖之。
元康帝也知道自己有些著急,“溫愛卿的建議很好,就這么辦。讓皇子們到各個衙門當差學習。”
“敢問陛下,定王殿下又該如何處置?”還是膽子最大的左都御史邱大人。
元康帝往龍椅上一座,“事關平武侯夫婦往宗正寺告狀一事,雖說是皇室家事,三位愛卿也可以暢所欲言嘛。三位以為這件事該如何處置?”
溫首輔緩緩說道:“既然是皇室家事,自然由陛下乾綱獨斷。”
“不可!”左都御史邱大人當場反對,“事關孝道,天下人矚目,臣以為必須公開嚴懲,以儆效尤。”
“然而葉慈早在去年就已經過繼出去,葉家對待葉慈未盡過一天的撫養責任。先不說傳聞是不是真的,就說葉慈指認平武侯夫婦是假冒,此事就值得商榷。畢竟,葉慈從未見過平武侯夫婦,定王殿下理應也沒見過,認為假冒派人驅趕有何不可?此事情有可原,要我說,派人申斥一番就行了。”
次輔崔大人和邱大人向來都不太對付,兩個人打擂臺很正常。
邱大人怒目而視,“事關孝道,豈能輕輕揭過。天下人會怎么想?本朝以孝治國,若是不嚴懲,朝廷威嚴何在?又如何讓天下心服口服?”
次輔崔大人呵呵冷笑,“邱大人別一口一個天下人,你真問過天下人的想法嗎?我倒是知曉一二,世人都說葉家夫婦狼心狗肺,妄為父母。
如今眼看著葉慈富貴起來,才一心攀附。攀附不成,就心生毒計,上宗正寺告狀。這等不仁不義,眼中只有利益沒有親情的狼心狗肺之輩,朝廷憑什么要替他們出頭?
真要嚴懲葉慈和定王,這才是做了一個最壞最壞的榜樣。從今以后,父母生了子女都不養育,隨意一丟,自生自滅。待到孩子長大又上門要求好處。這般下去,天下得積累多少不平多少怨氣,天下都得亂套了。
我看邱大人讀書讀愚了,凡事都一板一眼,只知道照搬書籍律法,卻從不顧忌情理。冷酷狹隘可見一斑。難怪世人都道邱大人是個酷吏。”
“姓崔的,本官和你勢不兩立。”
可以對他的政見進行攻擊,但絕不能辱罵他的操守。邱大人出離了憤怒,恨不得將對方撕碎。
崔大人一臉嘲諷,誰怕誰啊!
“都別吵了!”
兩個人爭吵毫無營養,元康帝板著臉問道:“溫愛卿,你是什么想法,說來聽聽。別和稀泥!”
溫首輔半點不尷尬,微微一躬身,“陛下,臣認為崔大人說得有理,邱大人說得也有道理。”
叫他不要和稀泥,他還偏和稀泥,簡直是膽大包天。
元康帝臉色越發陰沉。
溫首輔不慌不忙繼續說道:“不過,臣認為葉慈既然被過繼出去,加上又未曾見過平武侯夫婦,認定假冒,之后又派人驅趕,的確情有可原。因此不必過分嚴懲,小懲大誡即可。”
左都御史邱大人氣得眉毛都要豎起來了。
溫道貴老匹夫,果然不是什么好鳥,滑不留手。
“三位大人中有兩人認為應該小懲大誡,那么此事押后再議。也可讓在京的官員上本,大家暢所欲言。事關孝道一事,必須嚴肅對待。”
元康帝一聲令下,定下了此事的調子,那就是嚴肅。
嚴肅和嚴懲只差一個字,邱大人不由得笑起來,很是得意。
溫首輔暗自嘆息一聲,陛下還是一如既往不喜歡定王劉珩,徒呼奈何!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