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言情
書迷正在閱讀:、、、、、、、、、
第一次收到寶貝兒子定王劉珩求助訴苦實則要錢的信件時,張皇后一顆心啊,心疼得無以復加。
再多的錢都給。
金山銀山都給!
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給兒子花用才是正途。
只是……
隨著時間推移,要錢的次數多了起來,一次接著一次,張皇后的一顆心不免越發硬實。
這一回,劉珩都不直接寫信要錢,竟然拐著彎讓張五郎寫信訴苦要錢。
消息傳到她耳中,她冷冷一笑,早就看透了一切。
“老三也學會了和本宮耍心眼。他沒錢了,不直接問本宮要,而是讓張五郎寫信回家訴苦。堂堂藩王,窮得連飯都吃不起,簡直荒唐。他當本宮是傻子嗎?封地再窮,也不能少了他一口吃的。”
“娘娘息怒。兩縣封地正值百廢待興的時候,處處都需要花錢,王爺手頭略緊張也是可能的。”
“但也不至于窮到沒飯吃,三兩銀子他也好意思問張五郎要。丟人!”
張皇后格外嫌棄。
寶貝兒子的行事作風越發讓他看不懂。
堂堂藩王,坐擁兩縣地盤,何至于連三兩銀子都不放過。這說出去,誰能信?十個人十個都懷疑他胡說八道,捏造謠言。
張皇后揉揉眉心,“好的不學,盡學些歪門邪道。葉慈你是親眼見過的,莫非是個妖女,教壞了我兒?”
李少監愣了片刻,“娘娘誤會了,葉姑娘并非妖女。另有一句話,老奴不知當說不當說。”
“你說!無論說什么本宮都不怪你。”
李少監微微躬身,“謝娘娘恩典。老奴淺見,王爺種種舉措,分明是長進了,長大了。說句直白的話,王爺學會了坑蒙拐騙,能從娘娘手中偏到錢財,他日未嘗不能從陛下那里騙取信任。
過去王爺在宮中,可沒有這般本事,一切循規蹈矩,卻不得陛下歡心。如今換個活法,說不定會有奇效,撥開烏云見明月。”
張皇后卻沒這么樂觀,“哼!你未免將陛下想得太簡單。他可是鐵石心腸,哪有那么好哄騙。一座銅礦外加一座鐵礦都沒能讓他降下豐厚賞賜,可想而知他有多吝嗇。
吝嗇恩賞,卻樂于懲戒,一旦犯錯就是雷霆震怒。難怪下面的官員都不愿意用心做事。做對了就口頭上表揚,做錯了動輒就下詔獄。這樣的陛下,多難伺候啊!
我兒妄想騙取陛下的信任,更是千難萬難。本宮活著一日,此事就是奢望。”
“娘娘不必如此悲觀,陛下一日日老去,前面還有吳王殿下頂著。定王殿下山高水遠,正所謂遠香近臭……”
“本宮知道你的意思。本宮也希望我兒將封地經營得富貴滿堂,卻又不希望經營得太好。太好終于招惹是非,引起宮中注意。時不時叫個窮也是一種策略。看來,本宮得替我兒宣傳一波,讓世人都知道他的窮困潦倒。”
“娘娘確定要這么做?”
“那是當然!這般好的機會不利用,豈非浪費。”
皇后一出手,動靜要有多大就有多大。
一夜間,全京城都在議論定王的窮困潦倒,全都當成了笑話。
“堂堂定王殿下,連三兩銀子都要借,一定是謠言,肯定是謠言。”
“究竟誰在造謠中傷定王殿下,其心可誅。”
“那可是藩王,坐擁兩縣封地。區區三兩銀子都需要找人借,豈不是連我等市井小民都不如。”
“究竟是誰和定王有著深仇大恨,竟然編造出如此謠言污蔑人,此事必須嚴查。”
“編謠言都不會編,區區三兩哪里能取信人。要編也要編個三百兩三千兩甚至是三萬兩,才能取信人嘛。”
“堂堂藩王缺錢是有可能的,但區區三兩,必定是造謠中傷。其心可誅。”
“這么大的事情,陛下也不管管。”
“此事說大也大,說小也小。陛下管不管,都有可能。”
“兒孫自有兒孫福,區區三兩銀子總不能讓陛下掏錢幫忙還債吧?那就真成了笑話。”
世人議論紛紛,宮里也不能免俗。
薛貴妃當然不相信三兩銀子的欠債,“分明就是個笑話,竟然傳得人盡皆知。莫非張皇后想以此博取同情?區區三兩何來同情,唯有笑話。這一回,張皇后她失算了。”
許貴妃沒別的想法,她只想看定王劉珩倒霉。
許家叔侄的死,她可是一直記在心里頭,尋機報復。
待見到元康帝,她將三兩銀子當成笑話來說,卻不料元康帝卻木著一張臉,顯得很不高興。
“難不成陛下當真了?此事必定是謠傳,也不知傳出這件事的人有何用心。臣妾想著,可不能讓謠言繼續發酵,皇室的面子都給丟盡了。”
“你認為丟人?”
“被傳成了笑話,自然丟人。”許貴妃輕聲說道。
元康帝冷哼一聲,突然沒有了留宿后宮的興趣,拂袖離去。
許貴妃一臉懵逼。
這是怎么了?陛下怎么就走了?
她說錯了什么話嗎?
元康帝出了后宮,回到建章宮,心情依舊不見好轉。
他一臉氣呼呼,在大殿內走來走去。
今日是王少監當值,有心勸解又怕說錯話,于是一直沉默不語。
“荒唐!欺人太甚!”元康帝怒斥一聲,大殿內人人噤若寒蟬。
“陛下息怒!”王少監還是出了聲。
“朕如何息怒!三兩銀子鬧出的笑話,到底是在笑話定王,還是在笑話朕?依著朕看,分明就是某人在給朕下眼藥,指責朕吝嗇。”
顯然元康帝喜歡多思多想,一點小事也要往深處想,是不是有別的目的。
借三兩銀子,在世人眼里是一出謠言,一則笑話。但是在元康帝眼里,則是對他的控訴,是指責,也是示威。
瞧瞧你這個當皇帝的,親兒子連三兩銀子都要找人借,好意思嗎?
身為陛下富有四海,卻解決不了兒子三兩銀子的用度,這是恥辱,不僅定王丟人,皇室更加丟人。
而且,還是在得了好處的前提下,坐視親兒子沒錢花,過分啊!
元康帝用腳趾頭想,都能想到這出謠言一定是張皇后炮制出來的。
三兩銀子是不是真,不重要。重要的是,張皇后禁足未央宮也不消停,還要攪風攪雨,攪動朝堂風云,人人都在議論此事。
此等魄力和行動力,令元康帝警惕,且心驚。
“傳朕旨意,賞定王銀千兩,金百兩,布帛百匹,另賜美人若干。”
頓了頓,他又說道:“朕對待子女,一向關愛有加。得知定王生活困難,豈能坐視不理。不過,定王坐擁兩縣地盤,若是連生活都成問題,必然是因為手中缺乏善于經營之道的人才。朕從不吝嗇人才,從少府挑選一二擅長經營之道的人,給定王送去。定王搞不定封地的事務,朕替他解決。”
王少監應諾,一一記下,順便給張皇后下了個眼藥,“安排前往定王封地的人才,此事是否要通知皇后娘娘。若是皇后娘娘不同意……”
“她敢不同意。她炮制事端的時候,就該想到今天。她做初一,朕做十五,她不同意也得給朕忍著。”
“諾!”
王少監辦事迅速,第二天就準備好了金銀,圈定了人選,隨時可以送給定王。
張皇后得知此事,連連冷笑。
忍不住罵元康帝,“身為天子,做事這般小氣吝嗇,又如此睚眥必報,毫無人君的寬容大度,真是令人大開眼界。告訴張家,之前的計劃可以提前執行,絕不能讓他好過。”
李少監領命,悄無聲息將張皇后的意志傳到張家大老爺手中。
張家大老爺張培申琢磨了一番,“是時候動起來了。”
在宮內太監前往定王封地的這一日,朝堂發動了新一輪的請立儲君的風浪。
是的,就是請立儲君。
張家背后發動,請立儲君的人選卻是皇長子劉璞,也就是吳王殿下。
吳王站在朝堂上,都快樂瘋了。
這么大一件事,母妃竟然沒有提前告訴他,莫非是要給他一個驚喜。
薛貴妃:“……”
她沒有!
不是她!
這事和她無關。
薛家也表示很無辜,他們的確籌謀著尋找時機請立儲君,只是還沒開始行動,朝中怎么就鉆出這么多人上本請立儲君?
是誰干的?
是誰在陷害薛家,陷害薛貴妃?
元康帝這會忙著整軍備戰,這個時候真不是請立儲君的好時候啊!
而且,薛家還計劃這一次出兵,讓吳王殿下領兵,撈個軍功。之后,再次請立儲君,便是水到渠成。
而今,請立儲君一事被人提前發動,薛家的計劃完全被打亂。
薛家想要否認這事不是他們干的,滿朝堂都沒人相信。
就連元康帝看著薛家人的目光,都充滿了怨毒和憤怒。
這一招著實惡毒。
也就是吳王還沒意識到此事風險,正在傻乎乎開心。
所有上本請立儲君的奏本,元康帝一律留中不發,不表態就是態度。
朝臣們忍不住,在早朝的時候,公然出列請元康帝定下儲君,還說吳王德才兼備又是皇長子,儲君非他莫屬。
元康帝陰沉著一張臉,怎么著,這是要逼宮嗎?
“朕春秋鼎盛,立儲君一事不急。若是沒別的事情,退朝!”
元康帝出離憤怒,拂袖離去。連最基本的體面都不要了。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