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言情
書迷正在閱讀:、、、、、、、、、
夏老漢安排兩個兒子,將倉庫里剩下的兩三百斤黃豆全部裝袋,挑到農閑莊發賣。
婆娘問他,“不留點嗎?全都賣了,我們自己吃什么?聽人說,雙河鎮豆腐可好賣了。要不……”
夏老漢眼一瞪,打斷婆娘的話。
他瞧著煙桿,沉著臉說道:“豆腐是好賣,南來北往的客商都喜歡。豆腐方子農閑莊那邊也沒藏著掖著,誰都可以照著方子做豆腐。
可是,咱們家做的豆腐趕得上人家莊子上的味道嗎?雙河鎮的人吃慣了農閑莊的豆腐,價錢又便宜。
我們自個做豆腐,味道比不上人家,價錢還沒辦法做到比別人更便宜。
與其費心勞力浪費糧食,不如將黃豆全都賣給農閑莊。
你想吃豆腐,還是豆干?一會上莊子順便給你買回來,比自個做的還便宜。”
夏婆子有點慪氣,“真的沒辦法比莊子更便宜?莊子上招人要給工錢,我們自家人又不用給工錢。他們怎么能比咱們還便宜?”
夏老漢畢竟讀過兩年書,里面的道理他能想明白。
他解釋道:“你不懂!這叫做量大從優。咱們家這幾個人,一天了不起做個五十斤,一百斤撐死了。投下來一個人二十來斤。農閑莊那邊,每天上千斤的做,一道一道工序,投下來一個人能做五六十斤,甚至八九十斤。這就沒法比啦!
做得越多,價錢就越便宜。加上味道好,整個雙河鎮的豆腐都被農閑莊給包了。
如今,各類豆制品,豆干豆皮凍豆腐……聽說以后還有一種豆腐乳,少說能放半年時間。他們還要做豆豉,熏干的豆豉能放好幾年。”
“什么是豆豉,竟然能放好幾年?豆腐乳好吃嗎?”
夏婆子就跟打開了新世界大門一樣,從沒想過小小的黃豆竟然能做出這么多東西,好多聽都沒聽過。
夏老漢自個也不知道什么是豆腐乳,什么是豆豉。
但他自詡半個讀書人,豈能丟份。
他哼了一聲,“你問這么多做什么。說了你就懂了嗎?會做嗎?別耽誤時間。王屠夫在農閑莊路口支了一個豬肉攤子,回來的時候,割二兩肉回來炒,改善改善伙食。”
要吃肉啊,全家所有人都在吞口水。
好久沒吃肉了。
上回吃肉,還是去賣青豆子的時候。
“爹,吃火鍋吧!天一冷,莊子上三天兩頭吃火鍋,又暖和又熱鬧又好吃。莊子有火鍋料賣,幾文錢就能買到一小塊火鍋料,可香了。再買點便宜的豆腐豆皮回來……”
“吃吃吃,整天就想著吃。家里的糙糧饅頭不好吃嗎?正經事情一件沒干,老大不小了連個婆娘都娶不到,就惦記著吃。還學人家吃稀罕物,那什么火鍋,不準惦記。”夏婆子治不了夏老漢,治兩個兒子那是一拿一個準。
她一吼,小兒子立馬閉上嘴。
大兒子嘿嘿發笑,分明是在看笑話。
小兒子氣呼呼,“爹,過了年我也去莊子應工掙工錢。莊子上包吃包住,家里還能省下一個人的口糧。”
夏老漢板著一張臉,“蠢貨!莊子上用工,像你這樣的小子,都要簽長契,少說都是十年。你要是個丫頭,不用等明年,今兒就把你送到莊子上做工掙錢。可你是小子,好好的良民不做,跑到莊子上給人做長工,咱們夏家丟不起那個人。”
夏家在村里面也算是小富之家,自耕農,有自己的田地。單就這一點,比其他佃農強多了。
夏老漢自詡身份,當然不能讓兒子跑去給人做長工。
“家里又吃不飽飯。而且,做長工又不是賣身契……”夏幺兒小聲嘀咕。
“閉嘴!”夏老漢一聲吼,比夏婆子的吼叫聲還管用。
他眼一瞪,兩個兒子趕緊挑起擔子,朝著農閑莊方向走去。
夏老漢則跟在后面。
他是去監督,也是收錢。
錢財可不能落到兩個兒子手里頭,會被糟蹋。
年輕小伙子,心里頭沒個章程,手里有了錢就張狂。他身為一家之主,必須當好這個家,管好家里的每一筆收入。
這也是夏幺兒想去莊子上打工的理由之一,他都是十幾二十的大小伙子,手里頭連一個銅板都沒有,太窩囊。
父母把錢看得太重,管得太嚴。
他不想跟大哥一樣,一大把年紀還當不了家。明明是自己掙的錢,結果想搞點錢花還要伸手問人要。
這日子沒意思。
莊子上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農閑莊老宅子的院墻上多了一道門,兩個門臉那么大的門,敞開著。
門里面是一間屋,如今是個雜貨鋪。
人稱農閑雜貨鋪,十里八鄉誰想買點土特產,豆制品,就來這雜貨鋪。
貨都是尾貨,沒什么賣相,但是比雙河鎮那邊便宜,少說便宜了一文錢,多買一點能便宜好幾文錢。
王屠夫眼光準,看準了雜貨鋪的生意,干脆利落,在路邊搭了個草棚子賣豬肉,正好斜對著雜貨鋪,生意意外的竟然還不錯。
有時候莊子上缺肉,蔣胖子直接找王屠夫買肉,一買少說十幾斤。成為了王屠夫的大主顧。
夏老漢父子三人挑著黃豆,上莊子倉庫賣了貨,轉過拐角就看到了雜貨鋪。
夏幺兒激動啊。
雜貨鋪什么都賣,油鹽醬醋,吃穿用度,針線布匹,陶陶罐罐,鍋碗瓢盆……
凡是一家子生活所需要的物資,在農閑雜貨鋪都能買到,大大方便了附近村落的鄉人。不用跑到雙河鎮,就能解決衣食住行。
甚至有匠人主動跑到雜貨鋪攬活。
將工具箱往門口一放,自個進雜貨鋪要一杯一文錢的茶水,就能坐一個上午,還免費續水。
有樣學樣,來喝茶的人多了,雜貨鋪干脆就在外面另外搭建了一間茶棚,遮風擋雨,地方寬敞。冬天還燒著爐子,整個茶棚弄得暖洋洋。
使得周圍許多閑漢跑來,寧愿花一文錢坐一上午,也不樂意在家待著。
短短時日,茶棚就成了附近村落集散地。人一多,就熱鬧。熱鬧起來,就有小商小販附近農人跑來擺個地攤,賣點自家的東西。
冷了,就去茶棚烤會火,也沒人驅趕。
就算不吃茶,也能免費接白開水喝。
便民!
妥妥的便民措施!
二管家張義見了,都認為可以擴大規模經營。
葉慈卻搖頭,“一點小生意,我就起個帶頭作用,規范一下市場。其余的,自有當地的能人參與進來。”
靠一家一戶,小集市搞不起來。
葉慈也從未想過做壟斷生意。
得給附近鄉農甜頭吃,人家才樂意跟著莊子的節奏走,才愿意聽從莊子的安排,讓種什么就種什么。
她的想法是,就在莊子外面,管道路口,形成一個小集市。既能方便十里八鄉的鄉農,又能帶動一下當地的農副產品經濟,培養商品意識,讓大家掙點閑錢。
這不,已經有人看中了這里的商機,打算修建第二座茶棚。就是一文錢一杯茶,也有得賺。
水免費,茶葉不是什么好茶葉,買莊子上最廉價的冬茶茶磚,加上能說會道能招呼人,再來一點啟動資金,面上混得開,茶棚就能開起來。
這事,吳莊頭在接洽,規劃房屋地皮位置,以及后續的衛生打掃……各種問題,一開始都必須說清楚。
張義心中佩服,“葉姑娘總能想人所不能想。”
葉慈難得謙虛一回,“這事真不是我的功勞。是下面的莊丁建議,說是很多人來莊子上買東西,就圖一個便宜還有方便。莊子讓陌生人進進出出,即便是周圍的鄉農也不好。
干脆開個門臉,建個房專賣雜貨。我覺著這個想法不錯,就批準了。沒想到竟然會有意外之喜,吸引了這么多人。有了肉鋪,茶鋪,糧鋪醬油鋪也不遠了。希望外面能早日形成一個集市,熱鬧。”
“將來這附近的鄉農真能過上家中有余糧的好日子,首要感謝的就是農閑莊,還有葉姑娘。”
“別,別給我戴高帽子。”葉慈連連擺手,“低調,我這人就喜歡低調,做好事不留名。”
張義哈哈一笑。
區區小事,無需留名。
幫了大忙,一定要留名。比如治好三殿下的病。
他也試著問了問。“殿下在宮里服藥,并無效果,僅僅只是維持病情不加重。這其中是何緣由,葉姑娘可否指點一二?”
葉慈:“……”
哈哈,讓她指點,怎么可能。
“我不通醫理,無法回答這個問題。張管家身邊有大夫,何不請教大夫。”
“大夫也不知道緣由。”
“那我更加不知道。”葉慈攤手。
張義下意識認為葉慈沒說實話,她應該是知道原因在哪里,只是不肯說。
此事,他也和章先生提起過。
章先生故作高深,“何須知道那么多。能治好三殿下的病就行了。莫非你吃了一個好吃的雞蛋,還得查查母雞長什么樣?“
張義:“……”
章先生和葉慈在一起久了,也跟著學壞啦。
“我也是擔心殿下。”
“小葉子不會害你家殿下,放心吧!”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