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一間鐵匠鋪第一百七十一章 驗證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開局一間鐵匠鋪 >>開局一間鐵匠鋪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驗證車

第一百七十一章 驗證車


更新時間:2022年03月20日  作者:李和李和李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李和李和李 | 開局一間鐵匠鋪 
科幻小說


在車子的外形上選擇了,之前提前設計好的一種車型,僅從外形上看就知道這款車是一臺硬派SUV,

定位人群是年輕硬漢,當然這也說不準全都硬漢去開,現在有些嬌小玲瓏的小女生,也喜歡開大車。

既然定位到了SUV,那么四驅這個選項就要加上,但是電動車的屬性,又決定了這SUV只適合作為城市SUV,

所有的條件擺在他面前,那么后面的事情就好說了,這樣車子結構也就確定了下來,

采用前一后二的電動機配置,前電機負責一個橋兩個輪子的轉動,而后橋一個電機負責一個輪子。

車子布局決定了,那么后面還有個重要的方向需要確定,那就是電動汽車適用的電動機類型。

這其中有兩種類型的電動機,一種是感應電機,而另外一種則是永磁電機。

這兩種電機各有優缺點,先說感應電機,電動汽車上常用的事交流異步電機,

是一種由定子繞組之后形成的旋轉磁場,與轉子繞組中感應電流的磁場,互相發生物理作用之后產生電磁轉矩驅動,

帶動子旋轉的一種電動機類型。

簡單的來說,我們可以將它看做是結構最簡單的奧迪雙鉆馬達,

僅有定子和轉子,

當然奧迪雙鉆馬達是最簡單直流電機。

而永磁電機呢,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在定子之中加入永磁體,

讓其電動機的性能進一步提升,這是兩種電機的最主要的區別。

其中感應電機的具有結構簡單,可靠性能高,

成本易控制,還擁有較好保持高速性能,能夠更快的實現百公里加速。

而永磁電機的則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利于保持高續航里程,以及調速性能好,轉矩密度、功率密度和效率高的優點,

這兩種電動機在一些東西上面正好相反,

比如感應電機在體積重量方面就不如永磁電機好,

感應電機需要高效的冷卻系統,

但是永磁電機卻不要,

然而永磁電機的成本高,

在溫度大幅變化的環境下容易引發永磁退磁,

和高位振動等復雜環境下的可靠性差,這些也是不爭的事實。

了解兩種電機的優缺點后,李振華還是選擇了這種相對可靠,百公里加速快,高速性能良好的感應電機。

至于他的缺點效率低,在擁有加入了石墨烯材料的導線后還是問題?超大容量的電池,

盡情揮霍就是了。

需要高效復雜的冷卻系統?依舊還是石墨烯,

而最后在體積重量上不占優勢,他都選擇做大型SUV了,這體積重量還算是問題?

有了研究方向一切都好說,不就是開掛將這種電機進行升級嗎?

只要把這感應電機上的缺點都彌補了,做過升級之后,這種電機無疑是,最適合他即將要弄出來電動汽車的。

隨后他就對這種異步交流電動機,展開了研究,首先是軸承,依舊選用了獨門絕技空氣軸承,

之后定子和轉子的的制作,

選擇的繞組漆包線是他特制的,

石墨烯銅線。

好像自打他將石墨烯制備出來之后,已經成為了一種萬能添加劑一樣,這臺車上哪哪都要加入石墨烯。

隨著他的研究,這種感應電機被他做了升級。當然也被他制作了出來。

一共兩種電機,前橋一種,后橋一種,前橋的電機相對倆說功率上比后橋用的單個上要大了一些,可總功率上并沒有后橋兩個電機加在一起大。

前橋的功率480kw,而后橋單個電機功率達到了320kw,而后橋的總功率在640kw,三臺電機總功率達到了驚人的1120kw。

當他將這三天電動機弄出來的時候,他都驚呆了,為什么?

說千瓦可能不太直觀,1280瓩換算成馬力那可是超過了1522匹的,知道九州現在的99主戰才多少馬力?1500匹馬力左右。

那可是能夠催動五十多噸坦克重量的功率,而現在他僅僅用三臺電動機就達到了。

這中間的艱辛就不說了,反正有電動機再一次衍生出許多新材料。

而這個時候他也在思考,這車還是選擇雙電機配置吧,一開始想的三電機布局,確實是草率了。

其實這樣的配置完全可以用在他的夢幻車型上的,好像和阿斯拉達之間距離又拉近了一步。

再次更改布局,車子由原來的三電機布局再次變成了前后雙電機布局。

前橋功率換成了480kw的電機,而后橋則是換成了320kw的電機。

到了此刻這臺車子的總功率,才算是真正的確定了下來,800瓩,最終的馬力也有1087匹,也是極為變態的一個數據了。

在這些東西全都具備的情況下,

也就到了設計電池包的時候了,

最終為了讓車在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夠達到3500公里的里程,再結合設計好的電動機,

電池包最終被設計成了能夠容納800kwh的容量。

也就是說他這是出來的這車,

只要充滿點能夠行駛3500公里路,都能從北平跑道西僵了。

這些主要系統全都設計好后,他的心在石墨烯電池弄來的那一刻也徹底麻木了。

無論是多么變態的數據在他的眼中都變得稀松平常起來。

也是在這段日子中,他并不是僅僅在虛擬實驗室中坐著研究,現實中他買回來的那些電動車,也都讓他一一拆了個稀碎。

沒剩下任何一輛車能夠免遭毒手,當然中間最有意見不是別人,正是跟著他一塊去買車的劉曉冬。

這個胖子看著如此多的新車,還沒上路撒歡呢,就上了黃泉路,誰見了誰不心疼?

也是在他的強烈建議下,李振華白天的工作又多了一項,就是將這些車全都組裝起來。

這些車重新裝好之后,劉曉冬則是作為了公司配車,給公司的各個中高層管理人員當做是福利發了下去。

這也是第一次給中高層配汽車,之前都是每人發配一輛頂配白虎7的。

當然這中間李振華用過的那縫合怪高合,依然還是放在了他的車間中。

而他在虛擬實驗室中的工作,到此也算是完成了絕大部分,

剩下的還有的就是車子的內飾,以及增加各種人機系統等東西。

所以他接下來打算先在現實中,弄一臺電動機以及配套的電池等東西出來,

先用他那臺老普桑當做實驗品,把它給改了,從燃油車改成一臺電動車。

這對于他來說并不算太難,可要說起來,他這病也病的不輕。

你就想就行,誰會費勁心力的將一臺上世紀的老普桑改成電動車呢?

可是這種魔幻事情就出現在了他的身上,完全是一種有力沒處使的表現。

從手工制備石墨烯開始,一一對電池、電動機等部件開始下手。

又過了兩個月,他在實驗室中,終于用現有的設備,將所有電動車所用零件全都弄了出來。

接下來就是朝著他的這臺普桑下手了,也是在此時再次鉆進了虛擬實驗室中,將他的這臺二手的老普桑拆了。

看著實驗室中具現出來的普桑,那已經生銹堿爛的底盤,讓他看著而有些無語。

這總情況是他沒有想到的,本想將車改造一番的,在虛擬實驗室中出了這種狀況,幸虧他在現實中沒去動過這臺老車。

看著已經沒辦法再用的車殼以及底盤,他心中萌生出來一種更加魔幻的想法。

原來的普桑,1.8的排量95匹的馬力,能夠載動1.1噸的重量,

而他現在的電動機能夠提供652匹的馬力,是原來的6.8倍,那也就是說,他能將車改造成最高7.48噸的樣子。

保守點按照6噸去算,他完全能夠將這么一臺普桑按照防彈車的標準去改造,

本來只是一個實驗電池和電機的臨時想法,讓他搞得越來越大。

隨后就將之前弄出來的,所有新型材料全部具現在了眼前,從里面挑出一款質量最輕,強度最大的,作為車子外殼,

在他天馬行空的想法下,車子的外殼是0.75mm鈦合金材料,在其內則是新研制的石墨烯復合防彈插板,每塊厚度一公分,

再向里面一層,則是由碳纖維和芳綸纖維組成,一層又一層的防彈材料漸漸變成了車子的復合外殼,

并且在這各層中間還利用非牛頓流體理論,利用特殊材料制成了一種液體防彈材料,充斥這各層只見的空隙。

整個車殼被他弄下來平均厚度達到了三公分,最重厚的車門處則是達到了可怕的十五公分,

就這樣他將車子內里全都換了一個遍,就連輪胎和輪轂都是特制的,整臺車整備質量達到了5噸,

當然內里的動力系統,已經全部換上了他弄出來的電池電動機等東西,而電池包則是犧牲了一部分后備箱的空間。

而車床玻璃此刻也不能叫玻璃了,因為這根本不是玻璃,

而是一種透明的鋁鎂合金,可比防彈玻璃可靠多了,并且這塊透明金屬的厚度達到了五厘米。

整臺車最終被他弄了出來,出了在外面看外形沒有任何變化,可是內里卻大變了樣。

誰也不會想到,這么一輛八十年代的老舊車型,內里會是一臺防彈型的電動車。

本來總重不過1.1噸的車,在現在達到了5噸總重,而相對的車子內部的空間由于車殼的厚度原因,整體吃進去三毫米。

看著虛擬實驗室中放著的這臺不再普通的普桑,他猛的朝著車門踹了過去。


上一章  |  開局一間鐵匠鋪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