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就知道躲不過這一劫,也沒有推脫,只是看著他們兩個說:“我也不瞞你們,我所在的這個宇宙里,我確實為人類的發展做了些小小的貢獻。但這并不局限于科技或是魔法,我更不是魔法側的領頭人。你們的一些問題恐怕只能去問至尊法師。”
“我聽說你和他關系不錯。”主宇宙蝙蝠俠說。
“我們是朋友,但是你和其他蝙蝠俠也是朋友。”席勒委婉地說,“況且,魔法界出了什么事,都需要至尊法師全權負責,那也就只有他有權力決定魔法界到底該怎么走。我雖然可以提些建議,但也僅限于此。”
“我們并沒有想干擾你們宇宙的魔法界,我只是想知道一些事。”
“比如?”
“你們是如何獲得這么多的魔法能量的?”
“這就說來話長了。”席勒把身體向后靠,做出一副要詳細解釋的樣子,但只是開口說,“關鍵在于至尊法師,所以你們還是只能去問他。”
主宇宙蝙蝠俠能夠感覺到席勒并沒有說謊。其實席勒說的也是事實,現在他們這個宇宙能夠擁有如此充盈的魔法能量,確實起源于至尊法師——不過不是起源于斯特蘭奇,而是起源于古一。
古一就是那不受氣的人,打遍宇宙魔神無敵手。那個時候的卡馬泰姬,雖然沒有現在這么富,但也并不是很窮,至少比DC的魔法師富多了。
而在原著漫畫當中,古一死后,斯特蘭奇接任,卡馬泰姬的狀況其實是變差了的。因為斯特蘭奇的武力水平不如古一,他的處事方式也和古一大相徑庭。他屬于避世派,不管是地球上的事,還是宇宙間的事,他的態度都是“至尊法師不宜多管俗務”。在光照會中行事也是如此,所以至尊法師的名號的威懾力下降了不少。
而席勒其實不過只是把古一的行事手段,給延續到了斯特蘭奇這一代,沒有讓至尊法師這個名頭高開低走。本質上來說,還是古一打的基礎比較好。
要是沒有古一的名號,當初那些魔神可不會乖乖配合。所以說一切起源于至尊法師不能算錯,更不是說謊。
主宇宙蝙蝠俠和阿卡姆蝙蝠俠對視一眼,他們兩個顯然都覺得席勒說的是實話。哪怕一個蝙蝠俠的感覺可能有錯,但如果他們兩個都覺得席勒沒有說謊,那他恐怕說的就是實話。
而主宇宙蝙蝠俠和斯塔克共用一個身體的時候,也和斯特蘭奇聊過天,心中早已先入為主,有了他很難纏的印象。這個時候席勒再說一切都是至尊法師的功勞,主宇宙蝙蝠俠便認可了這一點。
“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主宇宙蝙蝠俠說。
“史蒂芬的性格并不算和善。”席勒用指尖敲了敲茶杯說,“這可能和他幼年的經歷有關。他是個小鎮青年,憑借自己的努力,在紐約站穩腳跟,還成了舉世聞名的上帝之手,這其中的艱辛自然不用我多說。這樣的經歷既磨礪了他,也塑造了他的人格。”
面對蝙蝠俠,席勒是一句假話都不說,因為在蝙蝠俠面前說謊太容易被拆穿了。而且以往那些應付羅賓或是其他隔壁世界的人的套話也不太好用,蝙蝠俠總是一針見血,不問出滿意的答案不會罷休。不給點真材實料,他今天晚上就要耗在這兒了。
主宇宙蝙蝠俠內心了然,席勒給出的判斷和他當初對斯特蘭奇的側寫一般無二。
在他眼里,史蒂芬·斯特蘭奇是一個冷漠的指向性利益精神滿足者。他的人格底色是漠不關心,但對萬事萬物的不關心又帶來一種特殊的專注。正是這種專注,讓他在魔法方面有獨特的天賦。
而指向性利益則是指他是一個偏執且極端的人。當他投入某個領域的時候,他會利用人格底色當中的專注,在這一個方面偏執到底,只追求這個領域的利益,為此降低或是毀滅他在其他領域能得到的利益他也不在乎。不是那種想要全盤盡收的人,他不想要的利益再誘人也打動不了他。
精神滿足者則是指,比起物質享受,他更喜歡精神滿足。在他指向性的利益的領域,取得成就、獲得利益能夠給他帶來最大的精神滿足,這也是最容易打動他的方式。
從他的心理側寫就能看出,斯特蘭奇不是一個矛盾的人。他的人格和心理環環相扣,用冷漠和專注投入某個領域,取得成就并獲得精神滿足,讓他可以自洽,而無需借助外物或使他人幫助來穩定自身的精神。這對許多人來說,都是非常難以做到的。
這意味著他在精神方面幾乎無懈可擊,旁人也很難打動他。即便在他投入的領域可能有吸引他的事物,但他也可以憑借極高的天賦自己獲取到。或者說只有他自己獲取的,才會讓他感覺滿足,別人給的他一點都不想要。
正因如此,在蝙蝠俠看來,斯特蘭奇這種人是非常難對付的。他本身掌握了強大的魔法力量,幾乎無法通過武力制服;精神上又幾乎沒有弱點,更像是一顆沒有縫的龍蛋。別說是蒼蠅,你就是找一只劍齒虎來,也啃不出印子,實在非常難纏。
可蝙蝠俠畢竟是蝙蝠俠,多難啃的骨頭他都啃過,無非也就是一口咬碎或是徐徐圖之的區別。蝙蝠俠知道,要獲取魔法力量或是建立人類聯盟,斯特蘭奇這塊骨頭是必須要啃的。既然如此,他選擇慢慢來。
“斯特蘭奇先生的經歷非常令人敬佩,讓我想到我的朋友克拉克·肯特。他也是小鎮青年出身,你覺得他們之間會有共同話題嗎?”
席勒警鈴大作。弄一群蝙蝠俠過來,尼克都快原地爆炸了,要是再弄一群超人,整個國會都會爆炸的。雖然國會沒什么用,但也沒人希望化糞池爆炸吧?
席勒認為,蝙蝠俠這是赤裸裸的威脅。他今天要是不吐出點什么來,蝙蝠俠就要把超人叫過來攪風攪雨了。
他在心里嘆了口氣,然后說:“雖然成長環境差不多,但家庭環境和個人素質不一樣,自然就會導致塑造出的人格千差萬別。要我說,史蒂芬恐怕不會和你的朋友有什么共同話題。他們兩個既有相似之處,又截然不同。”
主宇宙蝙蝠俠聽懂了席勒的暗示。蝙蝠俠雖然不算特別了解斯特蘭奇,但是他非常了解超人。如果斯特蘭奇和超人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截然相反之處,那其實也可以由此推論出許多。
超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蝙蝠俠恐怕比超人本人還了解。主宇宙蝙蝠俠開始細細思考超人和斯特蘭奇之間的異同。
這其實并不是一個很難的問題,因為顯而易見的是,他們兩個的人格特征的重合之處是從同一種環境中養育出來的,那就是鄉下和小鎮。
蝙蝠俠當然不是那種會地域歧視的人,只是他很清楚,鄉下和小鎮其實就是比大城市消息閉塞。消息流通速度慢有好有壞,但這樣的環境所能塑造出的人格特征是有其獨特之處的。
比如,因為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多,也沒有什么渠道去確認信息的價值,小地方出來的人往往更相信“自由心證”。他們會更愿意用自己內心已經塑造出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去判斷一個信息是真是假或是有沒有用。
而相對的,大城市的人則更愿意“信息互證”,也就是通過獲取其他信息來驗證自己知道的信息到底是對是錯。這是一種更為客觀的判斷方式,但并不能說就一定高于前者。
超人和蝙蝠俠就是這兩種方式的代表。超人更愿意憑借內心的善惡觀去做事,他覺得一個人在做錯事,那他就要去阻止;而蝙蝠俠則更講究法律和證據,他抓人的前提是一個人違反了法律,并且有證據。
看起來超人好像更干凈利落,沒那么多顧忌,但這其實只是因為他在肯特家受到了極為良好的教育。他內心的善惡觀剛好符合大眾倫理,而要是有人把他教歪了,善惡觀顛倒了,那絕對是一場災難——就比如祖國人。
蝙蝠俠這種方式看起來優柔寡斷,可能會錯失許多阻止邪惡的良機,但是只要內心信奉法律和規則,其實也就是在信奉大眾倫理,不容易釀成大錯。
斯特蘭奇和超人相同的人格特征,就是他們更愿意自由心證。斯特蘭奇也是憑借內心的善惡觀去做事,而不是一定要遵循法律和規則。
那么話又說回來,斯特蘭奇心中有怎樣的善惡觀呢?
蝙蝠俠認為,這正是他與超人截然不同之處。超人的善惡觀來自他幸福的家庭,而斯特蘭奇的家庭情況,蝙蝠俠不用調查也能猜個差不多。
但是其實真正相反的,并不是他們對于善惡的定義——不是說斯特蘭奇會覺得一個人作惡多端、燒殺擄掠才是正常的,他知道那不正常,但是他不在乎。
超人是嫉惡如仇,斯特蘭奇是漠不關心;超人是兼濟天下,斯特蘭奇是獨善其身。他沒有那么強的共情能力,他只在乎他想要在乎的東西。法律和道德是譴責這種冷漠的,但斯特蘭奇又更愿意遵循自己的內心,不在乎外部的規則。
超人從他的父母那里得到了太多無條件的愛,他恨不得把這些愛傾注到世界上每一個人身上;斯特蘭奇幾乎從未得到過任何人無緣無故的愛,他們對他的贊賞、吹捧和愛意來自于他的才華和強大。他對此照單全收,但并不當真,自然也沒什么東西拿出來分給他人。
如果說超人的內心世界是一整片生機勃勃的雨林,那斯特蘭奇大概就是一片荒無人煙的沙漠。若說高低好壞,除了他們自己也無人有資格評判。非要從中找出些規律來,那大概也是“世界是怎么對他們的,他們就是怎么對世界的”。
想通了這些,主宇宙蝙蝠俠的內心大概有了些章法。他喝完了杯子里的最后一口茶,想著要不要借今天這夜游的機會,接觸一下這位大名鼎鼎的至尊法師。
小說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