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猿:、、、、、、、、、
臨時據點已經初具規模,有了嘉寧市燃油公司和順風汽修廠的后勤保障,元隆區xxxxx部隊駐地的車輛和裝備陸續進駐揭諦寺,與此同時,“陳素真”也下定決心,親自趕到藏經樓與周吉徹夜長談,說服他移交“裝甲機械化混編部隊”的指揮權,帶領他的手下完全退出嘉寧市,今后充當“軍事顧問”的角色,一切待遇照常,不會有任何削減。
步兵戰車得到了實戰的檢驗,下一步進攻云溪市,有九成的把握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摧枯拉朽,一戰奠定勝局,“寄生種”接管指揮權勢在必行,“陳素真”的決定早在周吉意料之中。他并沒有什么不滿意,順勢提出了幾點要求,裝甲部隊的燃油主要是柴油,汽油屬于民用物資,泗水城缺口很大,需要從燃油公司補充一批,此外嘉寧市有個冷泉港DNA學習中心,他要整個打包搬遷到泗水城去,想辦法研發出幾種耐寒的轉基因糧食,否則坐吃山空,下浦區的國家糧食儲備庫搬空了,幸存的人類就要餓肚子了。
“陳素真”一聽就明白,“坐吃山空”只是個由頭,關鍵是他不想糧食受制于人,冷泉港DNA學習中心對它沒用,總不見得指望“寄生種”研究“分子生物學”吧!它爽快地答應下來,見對方沒有什么其他要求,微一沉吟,旁敲側擊試探道:“那個跳舞拍視頻的‘主播’,打算怎么處置?要不就送給你解解悶吧!”
在“陳素真”看來,“夏娃娃”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俘虜”,小小補償一下周吉,惠而不費。令它稍感詫異的是,周吉竟毫無羞赧之色,點點頭說:“好,帶回去再玩幾年!”它不禁啞然失笑,轉念一想,人就怕無欲無求,有嗜好才能投其所好,既然對方喜歡美女,等打下了嘉寧市,再挑一批給他送去,就當是“發獎金”了。
雙方沒有討價還價,很快就達成了一致,“陳素真”離開藏經樓后,分別找“馮煌”和“狼牙”談了談,前者繼續負責臨時據點的后勤,后者著手與周吉交接,逐步接管“裝甲機械化混編部隊”,并開始小規模“擴軍”,訓練二期隊員。
之所以只能“小規模”擴軍,倒不是后勤保障跟不上,根本原因在于“陳素真”手下信得過的“寄生種”只有這么些,捉襟見肘,沒法拉出一支成建制的部隊。但這是很久以后才需要考慮的問題,眼下有個三五輛步兵戰車,若干普通戰士就足夠橫掃整個江南省,等占據了一省之地再解決也不遲。
調養了幾天后,陸葳和潘云身體大有起色,她們很關注自己的命運,向范醫生打聽外面的情況,范醫生事先得了關照,有所選擇地向兩位“專家”介紹“寄生種”和乾泰集團。集團是人類與“寄生種”抗爭的基地,也是幸存者最后的堡壘,他問陸、潘二人,等過些日子回到泗水城,她們愿不愿意加入集團,成為“乾泰安保”子公司的雇員,負責一些重要的實驗項目。
陸葳與潘云面面相覷,暗自慶幸,她們被關在不見天日的鐵籠內,眼看著同伴一個個被“怪物”拖出去,再也沒有回來,心中早有猜測。日子一天天過去,活著的人越來越少,獲救的希望也越來越渺茫,她們的精神幾近于崩潰,直到救星終于出現。這是陸葳和潘云第一次聽說“寄生種”,那些“怪物”是來自天外的智慧生命,它們徹底摧毀了嘉寧市,卻在泗水城受阻,不得不容忍人類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與他們合作。過去經歷的一切是如此可怕,以至于二人爭先恐后向范醫生表示,無論要她們做什么都可以!
得知陸葳和潘云恢復得差不多,周吉調來一輛卡車,命司馬楊開車,載了趙宗軒等人一同前往冷泉港DNA學習中心,看看有哪些用得上的設施設備,分批打包運回泗水城。到現場看過才知道,這是個浩大的工程,據陸葳所說,“分子生物學”實驗涉及的儀器設備很多,至少要有PCR儀、凝膠電泳儀、DNA/RNA純化儀、免疫印跡儀、反轉錄PCR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基因槍、冷凍離心機、超聲波細胞粉碎儀、微量加樣器、高壓滅菌儀、全溫振蕩培養箱、紫外分光光度計、超凈工作臺、電熱鼓風干燥箱、電泳槽、凝膠成像系統、數字式酸度計、電子天平、分析天平等,從嘉寧市搬到泗水城,不考慮顛簸損壞,光調試就要耗費大量的人工和時間。
陸葳不知道董事長要做什么“重要的實驗”,她小心翼翼建議,冷泉港DNA學習中心有現成的實驗室,搬來搬去既麻煩又容易出故障,“一動不如一靜”,留在嘉寧市或許是更好的選擇。周吉毫不猶豫否決了她的提議,他向陸葳解釋,泗水城才是嚴格意義上人類的地盤,未經許可“寄生種”一律不得入內,否則格殺勿論,人類對“寄生種”而言只是“低等生命”,是“血食”,留在嘉寧市風險太大,安全得不到保障。
范醫生察覺到董事長對陸葳頗為看重,不吝費口舌解釋自己的決定,難道對她另有想法?他忍不住打量了陸葳幾眼,四十來歲,餓得瘦骨嶙峋,沒胸沒屁股,實在看不出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也怨不得范醫生想歪了,“夏娃娃”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大伙兒都知道董事長好這口,遇到事不自覺就往這方面想。
陸葳做事有板有眼,盡心盡責,既然董事長做出了決定,就克服困難,執行照辦。回到揭諦寺后,她和潘云連夜商討,制定了一個詳盡的搬遷計劃,第二天提交給周吉過目。當初建設冷泉港DNA學習中心時,陸葳是籌建組的成員之一,儀器設備的接收和調試都是她負責的,這份搬遷計劃不是懸在半空的“官樣文章”,很接地氣,得到了周吉的認可。他叫來司馬楊和趙宗軒,讓他們跟陸葳對接,估算一下所需的車輛和人手,盡快完成準備工作,著手搬運實驗室所需的儀器設備。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