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222章:有一座城叫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春秋做貴族 >>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列表 >> 第222章:有一座城叫鄴

第222章:有一座城叫鄴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03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榮譽與忠誠 | 我在春秋做貴族 
穿越歷史


書迷正在閱讀:、、、、、、、、、

一些極其高端的事情可算是給夫差給玩明白了啊?先修運河,再玩海上登陸,任何一項沒有足夠的腦洞連想都不會想到,何況是干得出來。

“在任連續干大事的君主,從以前到長久的未來,好像都難有好下場?”智瑤不是在進行什么預言。

諸夏很多喜歡搞大工程的君王,跟農業有關也就罷了,比如說搞水利工程遭到的反彈幾乎沒有,弄運河和筑宮殿則是必然受到極大反噬。

其他民族有點難說,諸夏講究的就是一個民以食為天,水利工程有助于農業,誰想搞事都不能拿這個當輿論攻擊點。

運河?其實有幾個朝代啟動工程,不過一般都是修運河的君主背負罵名,后繼利用的那些人占了便宜還各種嘰嘰歪歪,搞得好像修運河是原罪那般,并且理智的君王還被弄得忌諱莫深。

至于說修宮闕?人們才不管什么宮闕不高大雄偉何以壯麗示威,再輕的責難也是一個只顧自己享受的名聲,更難聽的就多得去了。

智瑤心想:“夫差就欠修筑一座雄偉的宮殿了吧?”

人家夫差沒有想要修宮殿,他已經計劃在運河邊上修筑幾座城池,每一座城池的規模還不小。

那些城池一開始的用途絕不是民用,說白了就是拿來讓吳軍成為北上的據點,以當前年代可以將之稱為“武”城。

智瑤挺納悶夫差不看大數據的嗎?

拿智氏當例子,

一再膨脹下來的總人口約是百萬,或者以上,反正真的很難有個準確數據。記住網址m.luoqiuxzworg

以百萬這個數吧?智瑤弄了一個五年計劃,平時動用的勞動力約是八九萬,最多的時候動用二十萬勞動力,盡管有著很詳細的計劃,管理制度也是領先其余列國和家族,還是把智氏給折騰得不輕。

而這還要多虧是家國天下的年代,民眾沒有覺醒太高的自由意識,他們的吃喝用度都是由家族來負責,不存在什么過度使用民力的說法。

夫差一樣有權力征召勞動力為自己服務,只是在內核上要比智氏自己啟動大工程復雜得多。

君主能夠對治下發出號令,征召的是各個貴族,由貴族再出動人力物力去完成君主的任務,中間隔的不是一層兩層,貴族也不是在置辦自己的產業,感受能是一樣的嗎?

這種事情可以發生在楚國、越國和吳國,其他列國的任何君主會想干,包括晉國在內的國家,貴族基本會各種拆臺,壓根就沒有可能讓計劃得以實施。

那是楚國、吳國和越國的君權比較重,其余列國則是比較皿煮,說白了就是制度可能一樣,玩法則是不同的兩種區別。

另外一點,楚國、吳國和越國的君主可以任意殺死臣下,以及越過階級去指揮臣子的臣子。其他列國的君主在夢中也許可以,真的想干怕不是要被反殺,指揮我附庸的附庸,隔層的附庸壓根就不會鳥。

到今年的冬季,智氏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就將到期,有沒有按照既定完成建設,需要智瑤親自前往視察。

如果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智瑤沒有打算立刻啟動下一個五年計劃。

時間對智瑤來說當然無比急迫,可是該有的理智一點都不能缺失,哪怕一點都不用顧及民力的使用,哪還能就一點都不顧忌啊!

“物資撐得住,完全撐得住,可是……”智瑤伸手捏了捏自己兩邊的太陽穴。

第一個五年計劃完全是智瑤不顧任何懷疑,態度強硬地進行推動并實施。

威望其實每時每刻都處在被消磨的一種走向,需要一再進行補充,也就等于要達成新的成就。

智氏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了,智瑤現有的威望可以推動下一個五年計劃,對威望的消耗卻會極大。

所以了,先讓完成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顯現出它的成果,給智氏內部看到工程帶來的可見收益,他們對計劃中會產生的后繼收益必然就信了。

讓勞動力有一段喘息的時間,有話語權的人看到出現的收益,到時候智瑤不主動開啟第二個大工程,該是他們請求立刻啟動第二個五年計劃了。

冰雪融化的半個月后,各區域的地面被太陽曬得失去多余的水份,路況轉好也是想活動的人,他們出門的時間了。

原先來到“新田”的有些人已經離開,不少人則是依舊留下,其中包括來自齊國、吳國、越國、宋國的一些人。

智瑤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智躒和魏侈的喪禮秦國沒有派人前來是一種失禮,上一次秦國也沒有派人過來參加趙鞅的喪禮,秦國這是又跟中原列國搞失聯了?

晉國趙氏與秦國的宗室是同宗,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著聯系,尤其是趙武時代的聯絡最為頻繁。

趙武的時代落幕之后,秦國開始玩起了失蹤。

不過,秦國好幾次這樣了,東出被打得滿頭包就縮回去,假裝自己從來沒有威脅過晉國,窩起來過自己的小日子。

另一個不參加中原列國各種活動的是北燕,他們跟中原已經失聯長達一百五十多年,搞得中原的諸侯都不知道北燕還健不健在。

不對,現在不用刻意稱呼北燕。原因是南燕在晉國清算衛國的時候,像呼吸那般平常地給滅了,還是沒有冒出一點漣漪的那種。

他們進入“黃父”以后,再往東全是智氏的勢力范圍。

說勢力范圍,主要是還有一些城邑不直屬智氏,有相當數量的附庸貴族存在。

不獨智氏是這種情況,卿位家族的勢力范圍內基本都是類同,其中最為難受的應該是魏氏和韓氏。

魏氏有凡氏,也就是改成凡氏的原范氏殘余,凡皋夷當家作主的那一支。

凡氏在晉國南部有四座城邑和近三十個“邦”,以軍事實力能夠集結起至少一個“師”的兵力,大環境下很弱,比起其他非卿位家族則是很強大了。

韓氏有解氏和張氏。這兩個家族都是中等貴族中的老牌勢力,實力方面有起有落,現階段解氏征召起三個“旅”不成問題,張氏怎么都能征召出四個“旅”以上。

說到張氏,他們本來是想投靠智氏,一波新的勢力范圍劃分之后,張氏落在了韓氏的勢力范圍內,私下跟智氏聯絡達成一些意向,歸屬卻是劃給了韓氏。

張氏那是沒得選。封地不在智氏范圍內非要投靠,智氏不會答應,韓氏也不會給張氏好臉色。

智申和智瑤來到“邯鄲”。

也不知道應該說天公作美還是不作美,他們剛安頓下來就下起了雨。

“新城以何作名?”智申為這個頭疼了不是一天兩天。

智瑤還真的有很認真地想過,思來想去選了兩個名字,分別叫“鄴”和“智”。

歷史上的鄴城當然不是在智瑤選定的新城所在地址,智氏在這邊的新城是“邯鄲”東南面,歷史上的鄴城在“邯鄲”西南面。

只是,誰出生得早就擁有優先命名權,后來者頂多就是修改。

選擇“智”來作為地名需謹慎,一旦新城以“智”為名字,政治意義上的味道會很重。

智瑤這一代還能根據需要挪動核心區域,到了下一代想挪就要有一大堆人站出來談祖制是個啥玩意了。

所以,某座城或某塊地取名為“智”,對智瑤來說可不能瞎搞,不是已經有了一個“智”城的因素,重名在當今很普遍,主要是政治因素,像智瑤就無法輕易舍去晉國西部的“智”地。

智瑤答道:“便以‘鄴’為名罷?”

現在取名需要講究,比如“邯鄲”就是坐落在大山邊上的城池。

都有耳朵旁對不對?這個又跟地形有關,例如有地形上的隘口,或是有彎曲的大型河系交叉在邊上。

智申品味了一下下,通過了智瑤的建議。

有些事情讓智申不是那么明白,新建的“鄴”不是作為武城的性質,里面也不會有常規居民,大大小小的工坊倒是劃了幾個區,以“坊”為名。

他們在雨停下后的第三天來到“鄴”城,看到的城墻高度約是九米左右,寬度則是接近五米,以夯土筑成。

最讓隨行者感到驚奇的是城內有筆直大道,建筑物也是坐落有序。僅是這些就跟其它城池有著根本上的區別,哪怕大道是土路,它就是一種“十”字交叉,能直通東西南北的道路;建筑物的有序,能夠使有強迫癥患者感到極度舒適,一排排又一座座,作為什么用途早就給安排好了。

沒有見過這種城池的人,他們見識之后,感受到的震撼全擺在了臉部表情上。

看到眾人一副大受震撼的模樣,別提智瑤內心的成就感有多高啦。

“如此大邑,居必舒適。”智徐吾說道。

智瑤頓感無語。

這會是一座工業側的城池,以后每天都會有一大堆煙囪在冒煙,其余污染能不能從下水道排出去,很考驗事先規劃。

反正吧,智瑤絕對不會常駐在這座城池,寧愿去看上去破敗的“邯鄲”進行日常起居,有事了再到“鄴”進行處理。

當然了,等待“鄴”城的工業發威,空氣的味道什么,整天霧霾蒙蒙,哪怕是有害也將變成盛景,不知道會有多少家族進行模仿,再羨慕到各種質壁分離。

要知道一點,先闊起的那些國家,他們有多少煙囪在冒煙,代表的是國家的工業實力,當時各種風景優美的國家,他們的想法是:要這青山綠水有何用處!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


上一章  |  我在春秋做貴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