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135章:一份營養充足的養料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春秋做貴族 >>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列表 >> 第135章:一份營養充足的養料

第135章:一份營養充足的養料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18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榮譽與忠誠 | 我在春秋做貴族 


本書作者其他書:

“盡管在場智瑤的年紀最小,看上去卻是以他為領袖了?”狐尤心想。

今年智瑤已經十六歲,再有六年的時間就能加冠。

一幫二代中,原本是趙伯魯的年齡最大,有了狐尤這個亂入的家伙,變成了狐尤的年齡最大。

年齡最小卻是能夠成為一幫二代中的領袖?狐尤想到智瑤連續兩次擊敗諸侯聯軍,還有帶著一幫二代殺進齊國都城掠奪禮器的事跡,明白誰當領袖與年齡大小無關,看的是能力啊。

“大大說我家跟趙氏天然對沖,回國是一種異常冒險的舉動。如果沒有智氏和魏氏對立,我家肯定不會回國。現在我家背靠國君,接下來應該做的是跟智氏和魏氏結盟啊!”狐尤對智瑤給趙伯魯找場子其實略略感到意外。

剛才的致師,狐尤哪怕能贏也會假輸,一來是沒有必要跟趙氏加深仇恨,再來就是給智氏一個面子,最主要的是輸了能夠再借機混進二代的圈子里面。

道理不復雜,狐氏剛回到晉國,不低調是無法低調,一應的社交渠道總是需要建立起來,由二代的接觸開始會是一個打開局面的正確方式。

他們在等待智瑤對要不要或會不會出征的答復。

智瑤在眾人的注視中搖著頭,說道:“恐難出征。”

楚國重新出兵北上對晉國是大事,他們只是揍一頓蠻氏沒什么,占領蠻氏的地盤則變成威脅到了晉國的西南,導致晉國怎么都該做出一些反應的。

智氏和魏氏在晉國西南有一些封地,然而中行氏在西南的封地被分配給了韓氏,導致的是韓氏在西南的封地最多。

趙鞅是“元戎”的前提下,尤其他才剛剛擔任“元戎”的現狀,哪怕趙氏在晉國西南沒有封地,趙氏還是應該有所動作。

現在最關鍵的問題是,趙氏被范氏糾纏住,他們很難出動大量兵力去應對楚軍的北上。

魏氏同樣跟范氏在沒完,抽不出兵力進行應對。

智氏則是剛剛歷經家主換代,不管是習俗還是常理,不出兵都算是社會共識。

為什么?只因為智申剛接手智氏的管理,好多事項都處在過渡階段,各個家族要理解智氏現在面對的境況,大家都是喪事剛過不便出兵,輪到智氏就要求必須出兵,說不過去的呀!

當然了,換作是智氏主動請求參戰,事情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無論怎么樣,韓氏都脫不開成為應對楚軍北上的主力,他們不認都要認的。

因為智瑤沒有歷經過晉國跟楚國接連大戰的時代,再則他又不是“純粹”的晉人,著實不是那么了解晉人對楚國的種種執念。

所以,智瑤說完看到他們一臉的失望,有點給想岔了。

“再過幾年估計吳國會挑戰晉國,到時候再帶你們玩吧。”智瑤心想。

他們是晉人,還是各個大家族的二代,談的話題免不了跟軍政有關。

初來乍到的狐尤哪怕是聽了,能夠理解的非常有限,好些時候甚至根本就聽不懂在講什么。

一直沒有吭聲的趙毋恤極力隱藏自己的羨慕,不知道這一刻對取趙伯魯而代之的想法有沒有變得更強烈?

只是吧?趙毋恤對趙伯魯在內心里的感官挺好,很多時候甚至會被感動到。

拿趙毋恤在這種場合有個座位來說事,足以看出趙伯魯還是很照顧趙毋恤這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那么,趙伯魯有沒有察覺到趙毋恤對自己世子位的威脅呢?絕對是有的。

既然趙伯魯知道趙毋恤在對自己發起挑戰,某些場合愿意帶著玩,乃至于還給予趙毋恤超過庶子身份的尊重,真不知道該說趙伯魯心太大,還是趙伯魯為人著實憨厚了。

他們這一聊,直接聊到傍晚才散場。

將要各自散去前,趙伯魯牽著一匹馬湊近智瑤遞出韁繩,說道:“此乃良駒,千馬方可得其一。”

趙伯魯的動作語言很明顯,要將良馬贈送給智瑤當禮物。

話說,之前智瑤打聽到的消息是狐尤根本沒有付錢,馬也在短時間內歷經了四次手,后面智瑤要不要付賬來著?

推薦下,咪咪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里下載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這一匹馬看著確實有點特異,馬背高度約有個一米三左右,馬身修長,四肢的腱子肉很發達,渾身黝黑的毛色更是油光锃亮,以寶馬而稱呼絕對靠譜。

智瑤看到就喜歡上了這一匹馬,本著收不收都跟失禮搭不上邊,接過韁繩湊上去撫摸馬的脖頸。

“很明顯不是中原馬,也許是來自更西邊的馬種?這么說,今天這一出極有可能是狐氏特地設局了。”智瑤幾乎能夠料定。

他們分手各自回家。

回到家的智瑤特地囑咐夫僚,照顧好這一批公馬,好好地喂養一段時間,到了發情季的時候找來優質的母馬進行配種,看看下一代是什么成色。

另外,智瑤得到匯報,沒有找到那個鄭人。

用晚膳期間,智申果然提到楚軍北上的事情。

“此次韓氏、狐氏出兵,合計一‘軍’。我家為后備,集兵于‘上陽’,以備事態轉惡。”智申說道。

智瑤好奇狐氏是怎么個軍隊構成,問了一下。

智申說道:“狐氏族眾隨寡,壯年即可納賦,此異于諸夏。”

能看得出智申對狐氏有點不看好,他也有輕視狐氏的理由。

胡化的狐氏丟了很多諸夏的習俗,一些規矩好像也不當回事了。

看看智申都說了些什么,狐氏只要是個壯年就能納賦,代表根本沒有經過正式的訓練。

諸夏的家族為什么講究“士不教,不得征”呢?除了想要有更優質的兵源之外,戰爭從來不是依靠個人武勇能打贏,主要以團體配合發揮出戰斗力,士兵聽不懂指令又怎么能行嘛!

所以了,所謂的“士不教,不得征”真不是純粹教導殺人技,其實就是讓士兵能夠聽得懂一些基礎的號令,不至于在戰場上當木頭人或動輒瞎幾把跑。

智瑤決定在狐氏集結私軍到“新田”的時候去好好看看,搞清楚各個家族為什么看輕狐氏,實地了解一下所謂異族的特色是什么。

晉國要展開新的國戰,時間不急迫的話,各個家族的私軍肯定是先來“新田”城外集結,進行了誓師才會開拔。

如果是作為援軍而投入某個戰區,各家族的私軍則不用特別來“新田”一趟,肯定是直接奔赴戰區的。

智申又講了另外一些事情,諸如齊國與吳國的戰爭,然后宋國又開始入侵曹國,本來鄭國私下尋求諒解在知道楚軍北上之后使者告辭離開,等等不少的事情。

“如此說來,士吉射或將奔楚。”智瑤說的是士吉射會跟楚國攪和到一塊去。

這種事情對晉國或楚國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情況是晉國和楚國爭霸階段,兩國貴族在本國混不下去或是要逃亡,一般都會選擇投奔對方。

很早之前,郤氏的一支就跑去了楚國,他們后來成了楚國的伯氏。這個算是晉國跑去楚國最出名的一家子,不代表只有這一家;楚國那邊則是為了夏姬欺騙楚王的申公巫臣投奔到晉國,只是后來申公巫臣被晉國派去了吳國。

兩國貴族要逃亡時選擇對方,其實就是覺得再落魄也不能跑去小國丟臉,選擇一樣強大的國家投奔。對于他們來說,投奔到爭霸對手那邊并不算叛國,只是單純的另找出路而已。

“大人,國有戰事,我可離‘新田’往‘邯鄲’久居?”智瑤問道。

反正今年的第一波戰事跟智氏無關,拖了很久的智瑤著實不想繼續待在“新田”了。

講實話,智申很希望智瑤能時刻陪在自己身邊,不過也清楚智瑤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那些事情還不適合在“新田”展開,智申心里再不舍也只能同意智瑤前往“邯鄲”做事。

“日后‘邯鄲’之重遠超于‘智’。為此,我欲匠人集于‘邯鄲’一地,便于……”智瑤開始長篇累牘。

他不是派人在“邯鄲”周邊進行礦產勘探嗎?西南方向找到了大量的煤礦,同時這邊也有著幾座鐵礦;正南方向則是有著大量的優質陶土。

至于什么木材資源或其它?看一看智瑤為什么認為“邯鄲”才是智氏未來該最重視的地方,說明其它資源也是異常豐富的。

“比較可惜的是煤礦和鐵礦質量都不算好,想要良好利用的話,其余配套技術要跟得上。”智瑤其實也沒有多么失望,諸夏各地的礦產資源都差不多。

在一個月后,主要應對楚軍北上的韓氏和狐氏私軍過來了。

智瑤近期跟狐尤的見面次數比較多,混熟了之后才不用小心翼翼地窺探,能夠很光明正大地進入狐氏的軍營。

“馬還真的不缺,狐氏也果然大肆使用‘單騎走馬’的玩法,只是他們胡化的毛病一點沒少,單兵素質比較一般,團隊配合更是一團糟啊!”智瑤一系列觀察下來,得出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當前的歷史階段,不缺馬的游牧部落其實真沒有多少能騎馬作戰的士兵,能夠在馬背上騎射的人不一定能在投入戰場各種高大上,說白了就是數量嚴重不夠,再來就是相關戰術沒有被創造出來。

狐尤自家人知道自家事,特地給智瑤解釋道:“既歸諸夏,必使諸夏之法。而今時短,無可奈何矣!”

所以說,他們知道本身的水平,后面會采取相關行動?

智瑤卻是在想:“不管是趙氏還是智氏,能吃掉狐氏都會大大進補。我該怎么謀劃,才能吞了狐氏呢?”

熱門推薦:

相關推薦:


上一章  |  我在春秋做貴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