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集團要搞商業航天,衛星跟火箭就都要搞。
不能只有衛星沒有火箭。
而要搞火箭,尤其是安全、可靠、廉價且可回收利用的火箭,那就必須要建設一座商業航天發射中心。
老是委托華夏航天進行發射任務,那肯定是不現實的。
根本就忙不過來。
實話說,建設一座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技術難度其實并不大,投資也不大。之所以要跟華夏航天合作,還在于火箭發射也是一個系統工程。
不是只有發射中心就行,還要有一系列的監測手段。
這個是星云科技的短板。
“盡快建成商業航天發射中心,既是為星云科技服務,也可以對外開放,等于是為華夏商業航天提供了一個不錯的平臺。”張碩說。
一個行業想要快速發展起來,光靠一家公司是不行的。
需要更多的資本跟創業者參與進來。
星云科技作為行業先行者,自然是要走在前面,掌握了商業航天發射中心,其實也就等于變相掌握了行業的話語權跟主動權。
這同樣很重要。
“明白,星云集團會將建設商業航天發射中心,作為明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關在當然也是贊同的,笑著應下。
之后是高級副總裁鹿琦發言。
一上來,鹿琦就報告了一則好消息,笑著說道:“就在上周,青禾集團正式成為今年華夏衛視春晚的獨家新媒體戰略合作伙伴。”
“具體的合作內部,主要包括兩部分。”
“一是上線薇信紅包活動,預計將派發超過五億的現金紅包。”
“二是魔音成為春晚的獨家社交媒體傳播平臺,推出’幸福又一’年的新媒體行動。魔音將同春晚在短宣發及社交互動等領域展開全方位深度合作,調動廣大年輕群體,面向全球華人,以參與代替評論,助力春晚傳播。”
為此,青禾集團將向華夏衛視支付足足一億的營銷費用。
創下了全新的廣告營銷記錄。
在華夏衛視做廣告慣常是貴,早在96年“標王”就高達3.2億,但這筆營銷費用不僅限于春晚冠名,而是跟華夏衛視長達一年的營銷合作。
當然也很貴就是了,甚至可以稱得上是瘋狂。
就像當年的秦池酒廠,原本只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廠子,卻敢壕擲數億資金,用于在華夏衛視投放廣告。
說好聽點是市場感知敏銳,說難聽點就是賭徒。
還有某制藥六廠,當年用于藥品研發的費用僅僅只有兩百多萬,卻敢每年都壕擲數億資金用于營銷,純粹就是靠營銷來打響名頭。
做出的產品有多虛,也就可想而知了。
類似的例子在保健品領域更是屢見不鮮,每年的某白金洗腦廣告,那更是成為一代人揮之不去的“噩夢”。
每每想起,都要掉一地的雞皮疙瘩。…
最可怖的是,類似“盛極而衰”的例子卻是在不斷上演,最近一則就是腳力健,不好好做產品,光是把心思花在營銷上面,最終落得個一地雞毛。
相比標王,青禾集團支付的這一億,就僅限于春晚當天晚上。
可謂是一擲千金。
而這樣的操作,在原時空也是有跡可循的,同樣是在15年,騰達耗費五千三百萬,僅僅只是讓薇信紅包活動跟春晚綁定。
卻也是收到奇效。
因為是第一屆春晚紅包,讓薇信支付針對致富寶,打了一場漂亮的偷襲戰,仿佛一夜之間,就讓薇信支付變得家喻戶曉。
搞得之后兩年,致富寶都是壕擲重金,拿下春晚紅包活動的冠名權。
至于說魔音跟春晚的短合作,原時空則是要追朔到19年,也正是在那一年,魔音迎來爆發式的增長,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所以說,雖然青禾集團向華夏衛視支付了一億營銷費用,還準備了五億紅包,再算上相關配套的營銷活動,總的春節營銷支出預計將達到七億左右。
但絕對是一筆非常劃算的買賣。
“薇信紅包除了現金,可否考慮說,添加一些拼夕夕購物券、青橙外賣券、青橙打車券等一系列優惠券,盡可能地讓拼夕夕跟青橙也參與進來?”
張碩提出建議。
“這個可以有!”
杜青青、裴衛平兩位總裁瞬間就是眼前一亮,附和說道:“如果可以,我們愿意分攤一部分的營銷支出。”
春晚這種體量的流量,拼夕夕跟青橙,實在沒理由錯過。
“那也行。”
鹿琦也是爽快應下。
他不僅是青禾集團總裁,還是萌芽集團主管互聯網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分管著拼夕夕集團跟青橙集團的業務。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不能偏私了。
“還有一件事,董事長,伴隨著短業務迎來快速爆發,尤其是春節這一波營銷之后。是否可以考慮,將短事業部正式升格為事業群?”
鹿琦的匯報仍舊圍繞著魔音科技。
由此可見,青禾集團明年的工作重點,就是集中在短領域。
“是不是急了點?”
張碩意外地沒有同樣鹿琦的提議,解釋說道:“我不否認,短業務的前景非常光明,但仍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那便是4g流量資費。”
雖然說,到了15年,4g網絡已經在華夏大面積普及,但流量資費仍舊是居高不下,尤其是高速流量。
這也就導致說——
用戶觀看短,基本只能在wifi環境中。
而沒辦法在戶外,在公交車上,在地鐵車廂,在任何一個場景中,隨時隨地刷短,拍攝、上傳短。
給短的應用場景,設置了很大的障礙。
因此,15年,短業務或許會引來一波高速增長,但也只是相對14年而言,還遠沒到原時空那種大爆發的程度。…
那都是17年之后,甚至是18年的事情了。
“明年,魔音科技設定的目標,還是以穩健發展,夯實基礎為主。”
張碩順勢提出他的建議。
“比如說,繼續優化智能推送,優化美顏功能,增加更多的特效,讓短的制作變得更加的簡潔、易上手。”
原時空豆音的幾次出圈,都跟優秀的特效息息相關。
當然還有強大的美顏功能。
“除了軟件本身的優化,還要在音樂版權,影視劇剪輯、二次改編等版權的合作探索上,多下一些功夫,夯實影視二次創作的素材庫。”
豆音初期火爆靠的是原創,到了中后期,影視劇二次創作,卻幾乎占據了短素材庫的半壁江山。
青禾集團如果能夠提前打包獲得海量的版權,免費交給創作者使用,也就不會重蹈原時空豆音的覆轍。
面臨大量二次創作,隨時都可能被下架的風險。
“另外,就是要主動尋求跟權威媒體、權威機構的合作,參照薇信模式,引導權威媒體、權威機構入駐魔音,發布權威新聞跟權威消息。”
這又是未來短領域的又一大爆點。
伴隨著短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新聞的渠道,已經逐漸從圖文轉化為,很是成為短平臺的流量擔當之一。
當然。
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各種假消息、謠言、虛假科普滿天飛。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跟沃土研究院人工智能實驗室加深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在審核當中的主體作用。”
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光靠人工審核,已經是越來越不現實了。
必須要借助人工智能。
“讓人工智能通過不斷的深度學習,在圖文精準識別,甚至是識別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成為最為可靠的審核助手。”張碩補充說。
“這個課題,我們很有興趣。”
沃土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譚韻松,也是適時表態。
這本身就是人工智能在新的應用領域的一次非常有意思的嘗試,對于人工智能的研發與探索,也是非常有益的。
還能順帶從青禾集團賺點研發補貼,何樂而不為?
“明白!”
鹿琦也是直接記起了筆記,明確了明年魔音科技的發展重點。
還是得勤修內功。
之后,青檸集團總裁孫陽,也做了簡短匯報。
“明年,青檸集團的工作重點,就是繼續完善構建以青檸研究院為核心的研發體系,繼續夯實研發根基。同時,完成對旗下子公司的業務整合。”
研發需要久久為功。
青檸研究院的站位越高,實施起來,操作難度就越大。
絕非一朝一夕能辦成的。
就像孫陽說的,別說是短時間內取得什么像樣的研發成功,就是要將研發體系完善、理順,都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而除了構筑研發體系,青檸集團完全是依靠收購搭建起來的,三家子公司之前互不統屬,薇創醫療跟邁銳醫療,之前甚至還是競爭關系。…
如何將萌芽的企業文化滲透下去,自然是一門大學問。
再就是,薇創醫療跟邁銳醫療,同樣作為醫療器械類公司,未來在業務布局上,肯定是要各有側重的,既不搞重復建設,也不搞惡性競爭。
至于說恒銳制藥。
明年最主要的工作則是完成私有化,從股市退市。
再之后。
稻穗集團總裁林正東,主動談起一件事:“董事長,之前稻穗集團收購閃迪遇阻,在閃存領域,其實還有一家不錯的收購對象。”
“哪一家?”張碩笑著問。
“我得到消息,東瀛的東吱集團,有意出售旗下的閃存業務。”
林正東卻是消息靈通。
“東吱,不太可能吧?”
張碩很是詫異,“我沒記錯的話,閃存業務該是東吱的核心業務之一吧?”
提起東吱,可謂是如雷貫耳。
而東吱的衰落,某種意義上,可以看作東瀛電子信息產業衰落的縮影。
作為一家超過百年歷史的名企,東吱的強項在于各種制造業產品,從高端機床到消費家電,曾經創造了無數個東瀛乃至世界第一。
輝煌時期,東吱的經營范圍涵蓋制造、發電、核能、半導體、基建、家電、計算機、家電等諸多領域。
其中,半導體和筆記本業務分別位列世界第二,東吱與夏譜、崧嚇合稱東瀛白電三巨頭,風光一時無兩。
鼎盛時期的東吱不僅是真正的“東瀛之光”,也是全球頂尖的存在。
然而,進入21世紀,東吱并沒有按照既定的輝煌軌道發展下去,伴隨著東瀛消費電子產業的全面萎縮,東吱開始了轉型之路,瞄準了能源和核電業務。
由此犯了一個足以影響它“后半生”命運的經營錯誤。
一心想要成為世界最大的核電站設備制造商的東吱,于06年用三倍溢價,斥資54億美刀收購漂亮國茜屋公司。
幾年后又斥資16億美刀,將茜屋股份增持至87。
可任憑東吱怎么也料想不到,這個天價收購桉,正是它潰敗的開始。
一方面,08年全球爆發金融危機,重創了全球半導體市場,東瀛電子產業全線崩盤,導致東吱當年就陷入巨額虧損。
要知道,半導體業務不僅是東吱的核心業務,還是主要的現金流來源。
另一方面,才剛開始涉足核電領域,準備在核電產業大施拳腳的東吱,卻在11年遭遇史無前例的“核電站泄露事件”。
一場大海嘯,不僅徹底震碎了東吱的核電夢,也讓東吱陷入巨額虧損。
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時候的東吱,并沒有誠實向投資者說明身處的困境,反而動起了歪腦筋——財務造假,犯了資本市場的大忌。
15年,東吱爆出的財報數據作假事件震驚了世界。
消息傳出,東吱股票暴跌,市值一度縮水40。從此以后,丑聞加身的東吱便開始了更為迅速的“瘦身”求存之路。…
相繼出售了旗下的半導體暨存儲產品公司、電視業務子公司、個人電腦業務子公司、工廠系統與服務子公司、船舶電氣化業務子公司等等。
原時空的18年,倍恩資本正式宣布,已完成對東吱存儲器部門(tmc)的收購,之后該部門將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
20年,東吱公宣布徹底退出閃存芯片市場,對外賣掉在前東吱閃存芯片公司所持有的全部股份,拿出一半資金回報給股東。
閃存發明者,就此結束了其三十多年的存儲生涯。
所以說,對于東吱要出售旗下的閃存芯片業務,張碩是一點都感到不意外,真正讓他詫異的是,為什么現在就有消息流出?
東吱東窗事發,原時空要等到15年才是。
而且就算是開啟瘦身之路的東吱,從其出售旗下各項業務的順序也能看得出,半導體暨存儲產品業務仍舊是被東吱最為看中的一塊。
也是最后“被迫”退出的一塊。
沒道理說,現在就動了出售閃存芯片業務的心思。
“閃存芯片確實是東吱的核心業務。我有一個朋友就在東吱上班,聽他說,東吱內部似乎遇到了什么大麻煩,計劃加速出售旗下的各項業務,來填補在核電領域的巨額虧空。閃存芯片業務,也在東吱的考慮范圍之內。”
林正東笑著解釋。
“原來是這樣,那就安排人,跟東吱方面接洽吧。”
張碩不確定。
是否是因著這一世,長江存儲的提前問世,擾亂了東吱的計劃。
亦或是說。
之前稻穗集團收購曰立存儲,刺激到了東吱。
不管是哪只蝴蝶扇動了翅膀,改變了原時空東吱的決策軌跡,既然東吱方面有意出售旗下的閃存芯片業務,那當然是再好不過了。
真要能夠拿下東吱的閃存業務,那長江存儲就能更上一層樓了。
未來,如果再通過夢想基金,阻止茜部數據對閃迪的收購,那么,長江存儲就有望一舉超越茜部數據,成為全球存儲領域的超級巨頭。
想想就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