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撒幣第421章 共享單車三強爭鋒,萌芽集團一枝獨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天天撒幣 >>天天撒幣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1章 共享單車三強爭鋒,萌芽集團一枝獨秀!

第421章 共享單車三強爭鋒,萌芽集團一枝獨秀!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15日  作者:笙簫劍客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笙簫劍客 | 天天撒幣 


海邊。

張碩父子難得在一起釣魚。

“兒子,看你似乎有心事。”老張也是難得跟張碩談心。

這是一場男人之間的對話。

“是有一點疑惑。”

難得老張主動關心,張碩也是敞開心扉,“萌芽集團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必須要面臨一個問題,那就是——”

“萌芽有上限嗎,邊界在哪里?”

“對于萌芽集團未來的經營,是選擇守成,還是繼續開拓?”

這都是暫時無法回答的困惑。

“你說的這些,我都不是很懂。”老張表次,這觸碰到了他的知識盲區,“不過,我看準的一點是,你小子,不是一個單純追逐財富的人。”

“既然是這樣,如果是真想干點事,那就放心大膽地干。”

“趁著還年輕,不留遺憾。”

沒想到老張撒氣雞湯來,也是一套一套的。

“嗯,我會把握好的。”

老張的建議雖然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但張碩心思到底還是澄澈了不少,可見來自家人的,卻是很重要。

哪怕他看上去已經足夠強大。

“看,有大魚上鉤了!”

張碩拉起釣竿,享受著收獲的喜悅。

10月9日,星期五。

十一小長假之后,張碩重新回到公司上班,雖然心中的疑惑并沒有徹底得到解答,但身心卻是難得放松了一下。

重新回到公司,就又變得精神抖擻。

這不由讓張碩想起,原時空還是打工人的時候,每年的十一假期結束之后,最大的渴望就是——不想上班。

完全就提不起精神來。

跟現在的狀態一對比,可謂是天壤之別。

究其原因。

當然還是因為這一世張碩是老板,自家的買賣,自然是更上心的。

可見還是皮古決定腦袋。

回到公司的第一件事,當然還是翻閱工作簡報,過去一周,雖然萌芽系大部分員工都在休假,但萌芽這臺機器卻是一直在維持正常運轉。

而且運轉的還不錯。

最高光的當然還是麥粒集團,趁著十一假期,新機銷量也是持續暴漲,僅在七天假期期間,就在華夏售出七百萬臺麥粒X2以及麥粒X2

這還不算清庫存的麥粒X1。

除了麥粒手機,麥粒平板一代也售出8萬余臺。

如此亮眼的銷售成績,平果、叁星自然是不忿,而像小咪、魅鏃一類的友商,那更是羨慕嫉妒的不要不要的。

用雷布斯的話說——

“麥粒集團僅十一假期的營收,就超過小咪一年的營收。”

完全就不在一個量級上。

麥粒平板的成功,更加堅定了麥粒集團進入筆記本電腦行業的信心,顧銘章沒有選擇休假,而且牽頭組建了萌芽集團旗下第三個硬件事業部——

筆記本電腦事業部。

計劃在明年九月的秋季發布會上,就推出第一款麥粒筆記本電腦。

任務很艱巨,但顧銘章有信心。

除了風光無限的麥粒集團,稻穗集團參與投資的泰忒半導體也已經正式注冊成立,宣布在廬州半導體基地籌建20納米晶圓代工廠。

這樣一來。

籌建不到一年的廬州半導體基地,就將陸續建成40納米、28納米以及20納米三座晶圓代工廠,成為內陸最大,也是技術最先進的半導體基地。

惹得其他城市羨慕不已。

而廬州之所以能夠推動籌建半導體基地項目,并且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溯其根源——

便在于廬州方面主動引入由萌芽集團牽頭的軟件產業園項目,萌芽集團投桃報李,將薇晶半導體總部遷到廬州。

由此開啟了廬州的半導體產業崛起之路。

也因為這。

廬州被網友戲稱為最強風投城市。

現在回過頭看,像江夏、建鄴、臨湘、蓉城等當初原本也有機會的城市,就更是悔之莫及,很好地充當了廬州的陪襯。

屬實是有些悲催。

尤其是江夏,哪怕后續有補救措施,跟萌芽集團聯合設立了萇茳存儲,從而奠定了華夏存儲基地的位置。

但終究還是有些意難平。

相比之下,后起之秀建鄴,因著“意外”承接了薇晶半導體的28納米晶圓代工廠項目,也在積極推動半導體基地建設。

希望能夠跟薇晶半導體達成戰略合作,為此開出了非常優渥的條件。

雙方的具體合作,正在緊鑼密鼓地洽談當中。

問題是。

雖然稻穗集團對于薇晶半導體的未來充滿信心,外界卻并不看好薇晶半導體的未來,很難對泰機電、叁星代工造成什么沖擊。

而建鄴半導體基地又是跟薇晶半導體捆綁在一起的,前景自然也是堪憂。

建鄴方面,顯然也有賭一把的成分。

唯一的底氣就是,即便是說,薇晶半導體未來的發展是有天花板上限的,但只要陸續突破28納米、20納米以及14納米先進制程技術。

就足以支撐起建鄴半導體產業的大發展。

建鄴要求其實并不高。

畢竟說,華夏半導體產業起步都比較晚,像建鄴這種,就算是幸運了。

而之前落選的臨湘,最近也在跟稻穗集團積極溝通,希望能夠借助璟嘉薇這個平臺,在臨湘籌建顯卡制造業基地。

也算是跟江夏、廬州等地展開差異化競爭。

可以這么說,已經初步走上正軌,代表高端制造業的稻穗集團,某種意義上,比之青禾科技、拼夕夕集團等互聯網公司,更受各地歡迎。

委實是招商引資中的香餑餑。

而除了好消息,過去半個月,萌芽跟皋通,萌芽跟平果之間,圍繞著在歐羅巴市場的知識產權訴訟大戲,也是吸引了很多海外媒體的目光。

雖然勝負未知。

但海外媒體普遍判斷說,伴隨著這一場場訴訟大戰,萌芽集團既積累了海外訴訟經驗,也在急速提升其在海外的品牌影響力。

已經沒有人質疑說,萌芽集團不是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

雖然萌芽自身并不在乎這個就是。

世界就是這么的奇怪,某些公司雖然整天號稱自個兒是全球化的國際企業,卻從未在國際市場獲得真正的認可與尊重。

而張碩整天將萌芽的華夏基因掛在嘴邊,卻憑實力獲得全球影響力。

可見所謂的全球競爭,最終還是憑實力說話。

口嗨是最沒有意義的。

而如果將視線重新轉回華夏本土,十一假期期間,阿貍點評跟諾米典評之間掀起的共享單車補貼大戰,則無疑是互聯網上最熱鬧的新聞。

喵喵單車也有參與其中,遵照張碩之前的建議,將主戰場放在了魔都。

伴隨著三方補貼大戰的興起,加上最早推出共享單車概念的青橙集團,巨頭們的共同參與,讓共享單車這一概念被迅速普及。

一下就火出圈。

加上阿貍、騰達、千度花錢請的自媒體各種宣傳,繼而衍生出共享經濟這一概念,似乎成了“互聯網改變生活”的又一杰出案例。

互聯網的概念,也累累被互聯網大佬們提起。

“節能環保、共享經濟、綠色出行、科技改變生活、解決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等各種概念,都成為共享單車營銷的突破點。

很快就俘獲了學生、年輕白領等青年群體。

一夜之間,騎共享單車似乎成了年輕人社交中的新時尚,哪怕很多人其實并沒有這個需求,也會注冊一個賬號體驗一下,然后發個朋友圈什么的。

甚至還有各種網紅打卡。

而為了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募集到最多的資金,同時也是跟用戶進行深度捆綁,阿里點評、諾米典評等無一例外,都推出了押金模式。

雙方燒錢大戰中燒掉的資金,倒是有一大半來自用戶的押金。

不可謂不高明。

這也為后續的退押金難題,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好在無論是阿貍點評,還是諾米典評,后面都有一到兩家互聯網巨頭撐腰,甚至是直接背書,不像原時空那樣的初創企業扛大旗。

退押金會相對容易一點。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考慮,也正是因為有巨頭背書,用戶才會積極響應,爽快地支付押金,從未想過后續退押金難的問題。

給了阿貍點評、諾米典評很大的助力。

相比之下,初創企業喵喵單車,雖然開展共享單車業務要早于阿貍點評、諾米典評,但在吸收押金這一塊,卻是遠遠比不上兩家的。

好在喵喵單車在大學生群體中,擁有一批鐵桿擁泵。

加上創始人蔡淼淼姣好的形象,以及濱海大學、濱海城大學生創業基金等組織、機構有意無意的在背后推動,讓蔡淼淼成為了大學生創業的典型。

儼然是要打造另外一個張碩。

連帶著喵喵單車的業務也是水漲船高,聲勢并不弱于阿貍、諾米兩家。

共享單車市場呈現出三強爭霸的格局。

當然還有青橙單車這一“超級異類”,作為最早推出共享單車業務的本地生活服務巨頭,青橙集團對于青橙單車的推廣卻極為咸魚。

不僅選擇造價昂貴的電瓶車,而且基本沒有補貼,最多也就偶爾發個劵。

也不搞押金什么的。

甚至包括對其青橙單車的營銷,青橙集團都極為咸魚,很少在線下投放,基本就是靠青橙app自身的流量支撐。

而青橙app的流量,最大一塊來源當然還是來自薇信的導流。

其次也是靠引流。

另外還有一塊,就是依賴“青橙生活”板塊引流。

或許是因為水電維修、疏通馬桶、開鎖之類的“生活”業務太過瑣碎,在“青橙生活”誕生之前,并沒有類似的app。

繼而導致說,“青橙生活”剛一上線,就贏得消費者一致好評。

還不止是年輕用戶。

包括大爺大媽們,在子女親戚的安利下,也下載了青橙app。

尤其是對那些空巢老人而言,“青橙生活”的出現,屬實是幫他們解決了生活中的不少難題,口碑自然也就隨之發酵。

導致一些物業,都會主動向住戶安利“青橙生活”。

很是吸引了不少新的流量。

甚至就連張碩本人都沒有想到,當初只是為了“急用戶之所急,解決本地生活服務之痛點”而推出的“生活”板塊,會有這樣的意外之喜。

青橙單車的營銷方式,跟同行們對比,很是顯得格格不入。

最為吊詭的是,也正是青橙集團這種“咸魚”式的營銷,無心插柳柳成蔭,反倒是收割到了一批死忠粉,紛紛表示——

“哈哈,就喜歡青橙的這種調調!”

“青橙就差沒有直說——咱不割韭菜,就老老實實做生意!”

“越是沒有補貼,就越證明青橙提供的服務物有所值,絕對是值得信賴的。不相信的,可以參考青橙外賣,絕對的業界良心了。”

最近半年多,伴隨著阿貍點評、諾米典評的外賣補貼大戰,漸漸露出疲態,補貼的后遺癥已經開始漸漸顯露。

直白點說就是——

這些個資本要露出本來面目,開始割韭菜了。

服務質量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滑。

相比之下,一直都沒有參與外賣補貼的青橙外賣,營收卻一直穩如茍,雖然可供選擇的餐飲店不多,但每一家都是經得起考驗的。

而且是以自營的青橙小筑為主。

這也就導致說,雖然沒有參與補貼燒錢,但青橙外賣的營收其實一直都很穩,深受目標客戶群體——都市白領的喜愛。

結果就是——

阿貍、諾米兩家還在外賣業務上燒錢時,青橙外賣竟然已經實現盈利。

實在是很不可思議。

也正是憑借來自外賣、共享充電寶、生活業務上的盈利,支撐著青橙集團在青橙單車、青橙打車等新業務上的持續開拓。

可謂是行穩致遠的典范。

而消費者的這么一種偏好,自然也就傳遞到了青橙單車業務上。

可謂是一脈相承。

由此可見,老老實實做生意,踏踏實實地提升服務內容跟服務水平,還是有消費者買單的,并不一定就要走割韭菜的路子。

歸根結底。

還是在資本的推動下,很多互聯網創意都被“異化”為金融工具,真正目的,既不是要服務于消費者,也不是要為社會提供什么公共服務。

而僅僅只是為了講一個資本市場認可的故事,繼而推動企業上市。

從而走上了岔道!

因著資本的逐利,恨不得說,在半年到一年之內就迅速占領市場,兩年之內上市,三年之內就套現離場。

然后再去追逐下一個所謂的風口。

就像所謂的共享經濟,最開始還只是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一類的“正常”業務,到后面就越來越離譜,什么共享辦公區、共享自習室都出來了。

本質上是跟經濟發展的內生規律,所背道而馳的。

而青橙集團,包括萌芽集團,其存在的最大價值與意義,便是跟資本對抗,對抗這種異化,在任何時候,都留給消費者一個選擇的機會。

看完工作簡報,張碩來到隔壁小會議室。

鹿琦、呂凱、顧銘章、蔣悅等高管也都到齊,按時參加碰頭會,又因為是假期之后的第一天,會議分量自然也是格外的重。

除了商討接下來的工作安排,張碩還要在這次的碰頭會上,第一次認真闡述他最近一段時間思考的成果,即——

對萌芽集團未來發展的重大規劃。

相關

_


上一章  |  天天撒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