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第91章 你去給他一次機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91章 你去給他一次機會!

第91章 你去給他一次機會!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10日  作者:反游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反游貓 |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 
穿越歷史


書迷正在閱讀:、、、、、、、、

北平,燕王府。

看著手中的敕書,燕王朱棣的眉頭不由得皺了起來。

“十月萬壽節,皇上召各路藩王回京賀壽。”

說著,朱棣看向了身旁的道衍和尚,道:“大師,這事你怎么看?”

道衍行了個佛禮,回道:“皇上一向厲行節儉,即使是洪武十年,洪武二十年這兩年的萬壽節,也僅僅是部分藩王回京,這一次,皇上將所有藩王都召集回京,除了他確實想要見一見諸位皇子外,恐怕是有要事啊!”

“要事?”

朱棣的眼睛微微瞇了起來:“莫不是……”

道衍點頭,替朱棣把話說了出來:“皇上這是想要在各路藩王,文武百官面前,迎皇長孫回歸啊,恐怕當場立儲,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聞言,朱棣怔住了。

事實上,以他掌握的信息以及心智,如何猜不出老爺子的意思?

只是他潛意識里,有些不愿意去接受罷了。

一個死了十年的皇長孫,竟突然又重新回到老爺子的眼中,而且老爺子對他的寵愛更勝往日,從京師傳回的只言片語中就可見一斑。

“哎——”

朱棣長嘆了一口氣,徐徐道:“奈何我終究是個老四啊,天意如此,天意如此啊!”

言語間,是無盡的落寞之情。

道衍卻是捋須輕笑,道:“立儲已成定局,儲君必然不會是燕王殿下,所以殿下也無需掛懷。”

“是啊!”

朱棣點頭感慨道:“我朱棣就安安心心的做一個太平王爺,了此一生算了!”

“太平王爺?”

道衍冷笑了一聲:“以殿下之雄才大略,真愿去學那戰國信陵君那般,謹言慎行,沉湎酒色,郁郁而終?”

朱棣瞥了一眼道衍,只是發出一聲苦笑。

見朱棣不語,道衍又冷笑一聲道:“皇上立從民間尋回的皇長孫為儲,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哦?”

朱棣露出好奇的神色,道:“還請大師指點!”

道衍忽然起身,眼中閃過一道寒光,以堅毅的聲音說道:“一個在外流落的十年的皇孫,十年間既無人教導,又年幼不諳事,更不說國家政事,僅僅憑借一個嫡長孫的身份,他被推上了儲君的位置。”

“殿下,您想想,這樣的一個人,一旦做了帝王,不但燕王不服,秦晉二王更是不會服他,他憑什么掂量起大明的江山?”

“而他,對于你們這些手握重兵,鎮守邊關的各位叔父,各位藩王又豈能放心?肯定是提心吊膽,日不安食,夜不能寐,所以只要朱雄英登基,刀兵之災,必不可免!”

“要么是朱雄英逐步除掉你們這些藩王,要么是你們這些藩王割地自立,來爭奪天下!”

道衍聲音不大,卻頗為慷慨。朱棣聽完已是汗如雨下,他當即起身,聲音帶著絲絲顫抖地說道:“大師慎言!此乃大逆不道,本王豈敢行此不忠之舉!”

朱棣雖然馬上否定,但卻只叫其慎言,而未有斥責之語。

不過道衍也不在意這些,繼續道:“請恕貧僧說一句觸犯天威的話,爭位之事,你沒錯,朱雄英也沒錯,只有一個人錯了。”

朱棣眼中的精光猛然射向道衍,片刻后,壓低聲音道:“你是說我的父皇?”

“對!!!”

道衍沒有絲毫的猶豫,也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是把聲調提高了:“當朝的洪武皇帝,如果他立在民間流浪了十年的皇長孫為儲,那么他就立錯了!”

“儲君,當立服眾之人,否則易生大亂!”

“一個死了十年的人,他的身份本就疑點重重,況且他沒有那個能力,沒有那個資歷去服眾,所以,一旦立他為儲,將來,天下定要血流成河,生靈涂炭!”

聞言,朱棣沉默了。

如果是太子朱標登基上位,那么他絕無二話,但如今一個死了十年的皇長孫,這讓他心里怎么會沒有想法?

雖說經過老爺子的驗證,身份應該錯不了。

但是,一個在民間長大的孩子,他真的還適合統領大明的江山嗎?

大明江山會不會就此毀在他的手中?

正想著,只聽道衍說道:“成大事者,不僅要飽經挫折,而且要萬折不撓,能將百煉鋼化為繞指柔,身處逆境而不改初衷,如果燕王貪生怕死,不敢以天下為己任,那么就是貧僧看錯了人,錯付了心!”

朱棣怔怔的盯著道衍好一會,才開口呵斥道:“姚廣孝啊姚廣孝,你是要把本王逼上梁山啊!”

“燕王殿下。”

道衍依舊面不改色,淡淡道:“千古多少英雄豪杰,都是逼出來的,天下大業,也是逼出來的,就連你父皇,洪武皇帝,也是逼出來的!”

“哼!”

朱棣輕哼了一聲,道:“可是多少人也是被活活逼死的!”

“那就看殿下是不是真英雄,真豪杰了!”

道衍悠悠道:“如果皇上立小兒朱雄英為儲,恰恰是給了殿下希望,殿下暫時出局,正好保下了殿下東山再起的實力。”

聞言,朱棣扶著額頭沉默了一會,緩緩抬起眼睛,看向道衍:“你終于把話說透了,為什么自從太子一死,你就苦苦相逼,儲位一空,你就處心積慮,想要逼本王……行謀逆之事!”

“不錯!”

道衍并沒有否認,而是眼神堅定的道:“殿下應該在貧僧給殿下送白布的時候就猜到了,貧僧想做的就是代天行道,想要的正是一位敢于進取,敢于開創的盛世君王!”

“呵——”

朱棣笑了一聲,看向道衍道:“道衍啊道衍,我看你是瘋了!”

“殿下就當貧僧是瘋了吧。”

道衍悠悠道:“不過貧僧還是要奉勸陛下一句,如若殿下不當機立斷,早下決心,來日只會成為待宰的羔羊!”

朱棣皺著眉頭,思忖良久。

嘴上雖然那樣說著,但是他朱老四心中又何嘗沒有一團火?

就在剛剛道衍說到盛世君王的那一瞬間,他感覺心中的那團火,差一點兒就要爆了。

他有信心開創盛事,奈何他沒有機會!

他只能死死的壓制住心中的那一團火,但他也不知道,心中的那一團火,什么時候會爆……

良久,朱棣才長嘆了一口氣,道:“萬壽節之時,大師請隨我一同上京吧!”

“且隨本王一起去看一看本王那死了十年歸來的大侄子,到底有多少成色,到時候再行商議吧!”

道衍雙手合十,道:“殿下若有大志,貧僧定當追隨殿下左右!”

朱棣也不再說什么,而是望向了南方。

大侄子!

十年不見,本王倒真想看一看,你究竟變成什么樣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

秋雨瀟瀟,金風細細,葉葉梧桐墜。

武英殿中。

一老一少兩道身影,正坐在御案邊上,專心致志的看著奏疏。

從那天晚上開始,朱元璋幾乎每天晚上都要把朱雄英叫來,一起批閱奏疏,一起撮谷道。

以前,太子還在的時候,太子會幫他處理大部分的奏疏,只有一些涉及到重大軍政問題的奏疏才會請示他。

但是太子走了以前,他也只能一個人批閱奏疏到深夜。

夜深人靜之時,他也常常憶起往事,爾后獨自一人難受,繼而寄情于繁雜的政事中。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他有了他大孫,讓這冷冰冰的武英殿開始有了溫度。

而且他大孫的學習領悟能力超乎他的想象,比之當初的朱標只強不弱,僅僅不到半個月時間,就已經能單獨處理大部分的奏疏。

時常還能提出別開生面,而且非常有用的提議,就是他也受用不已。

朱元璋是一個勤奮的人,自始至終都是。

他是赤貧出身,搖身一變成了皇帝,這治理諾大一個國家,對于那會剛登基的他而言,是莫大的考驗。

他不像他大孫現在這樣,有他在身旁悉心的教導。

所以他要學習,他要向劉伯溫,李善長,楊憲,胡惟庸等人學習,但他是皇上,更需要有威嚴,所以他是悄悄的學。

綜合他們之所長,然后不斷的思考,慢慢摸索出一條治國之道來。

現在他名義上是教他大孫,但是他大孫的許多想法,又何嘗不值得他去學習?

而且爺孫兩人在一起商議,要比一個人獨自批閱,要考慮得周全許多,同樣也有趣許多。

如今朱元璋發現,他竟漸漸有些離不開他大孫了。

若是自己單獨一個人批閱奏疏,總感覺了少了什么,哪哪哪都覺得不對勁。

“臣,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奏報,據查,涼國公藍玉,驕縱步伐,蓄養了許多義子、莊奴,平日間橫行霸道,欺男霸女,藍玉更是強占東昌民田三千六百四十三畝,用于狩獵玩樂。”

“定遠侯王弼,侵占良田三千余畝,圈養家奴五十六人。”

“鶴壽侯張翼,縱容家奴,仗勢害民,百姓到縣衙告狀,反被家奴暴打。”

“舳艫侯朱壽,侵占民田修建宅院,動用軍士幫其修建,且耗費銀兩一千二百余兩……”

奏疏很長,涉及到的名字也很多,而且每一個都是當朝響當當的名字。

朱雄英越看越是心驚。

這奏疏里面涉及的均是淮西勛貴,而且樁樁件件,全都是足以治罪的罪名,甚至于殺頭抄家。

要知道,洪武一朝,官員貪污六十兩銀子以上,就足以殺頭。

老爺子最痛恨的是什么?

他一輩子最痛恨的就是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因為他是最底層出身,在那個時候,他就嘗遍了貪官污吏給百姓帶來的苦難。

在那個時候,他就想著,有朝一日刀在手,殺盡全天下的貪官污吏。

后來,他拿起了刀,也踐行了當年的想法。

然而當初的他估計也沒有料到,有朝一日,自己身邊的人,竟也成了他當初最痛恨的那些人。

“沒有曹國公李景隆。”

朱雄英心中暗道,看來這李景隆還是比較知進退的,不愧是經常讀書的人,自己敲打一番之后,便學會了明哲保身。

不過這奏疏上提到的那些人,就沒有李景隆這般知進退了。

說敲打,老爺子不可能沒有敲打過他們,但是他們依舊是武人思想,尋思著,跟老皇爺打了一輩子仗,還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嗎?

“看完了?”

朱元璋喝了一口濃茶,淡淡的開口問道。

朱雄英點了點頭。

“這是咱讓錦衣衛特意查的,都察院那幫人可不敢查到他們的頭上。”

說著,朱元璋放下茶杯,看向朱雄英,道:“大孫,假如你現在就是皇上,你打算怎么處理?”

“這……”

朱雄英一下子就愣住了。

淮西勛貴的屁股不干凈,老爺子之前不可能不知道,這一次分明是老爺子特意查來考較自己的。

因為他也知道自己老了,驕兵悍將這個問題,終究要在他走之前解決掉。

就像他對朱標說的那樣,他要把權杖上的荊棘全部處理干凈,然后再交給朱標,而現在則是交給他大孫。

朱元璋眼含笑意的看著思索的朱雄英。

他知道他大孫和太子不一樣,因為如果是太子的話,恐怕現在就已經開口替這幫子淮西勛貴求情了。

太子那樣做當然也沒有錯,可以籠絡這群驕兵悍將的心。

驕兵悍將就像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可以沙場殺敵,所向披靡,用不好就會傷害百姓,成為國家的禍害,甚至傷害到大明的根基。

朱元璋始終覺得,朱標太過于仁慈了。

若不對這些驕兵悍將加以處理,有朝一日定會尾大不掉。

就算朱標不死,他也會在自己走之前,將這些個驕兵悍將,淮西勛貴料理一番。

所以,他也很期待他大孫能給出不一樣的答案。

在老爺子殷切的目光下,朱雄英徐徐開口道:“爺爺,孫兒以為,奏疏上的這些人,固然是為我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譬如藍玉,還有這幾個被點名的,剛剛在西南立下戰功,班師尚未回到京師。”

“但孫兒想說,這些戰功,絕不應該成為他們驕縱揮霍的資本!”

聞言,朱元璋眉頭一挑,點了點頭:“繼續說,大膽說。”

朱雄英接著道:“如果讓孫兒來處理,孫兒會給他們一次機會,就像曹國公李景隆那樣,把吃下去的都吐出來,侵害百姓利益的,該賠償的賠償,該受罰的受罰,從此奉公守法,為國效力。”

“但機會只給一次,如若不然!”

朱雄英說到這里,眸中閃過一抹狠厲。

朱元璋頓時眸子泛光,緊緊的盯著朱雄英,期待他接下來會說什么。

“如若不然,孫兒會秉公辦理!”

“貪贓枉法,欺壓百姓,胡作非為,鬧出人命的,孫兒絕不會容他,直接交都察院依法辦理。”

“沒有情面可言,該殺的殺,該剝去爵位的剝去爵位,該抄家的抄家!”

“孫兒已經給過他們一次機會了,就絕不會再姑息!”

朱元璋聞言,挑起眉頭看向朱雄英,問道:“可他們都是有功之人,甚至有些是開國將領,你這般大開殺戒,就不怕落下一個殘暴的罵名?”

“不怕!”

朱雄英搖頭,正色道:“孫兒曾說過,皇上是天下人的皇上,如果連皇上都縱容他們違法亂紀,那整個國家豈還有法紀可言?”

“法不容情,他們傷害到了百姓,傷害到了國家的根本,孫兒已經給了一次機會他們改過自新,如若不改,不管他們之前立下了多大的功勞,孫兒都會依法處置!”

“孫兒一直謹記爺爺的教誨,咱們老朱家是窮苦出身,爺爺您為什么拼了性命也要推翻蒙元?孫兒不敢忘了!但是有人忘了,他們已經成了當初自己想要推翻的惡人,所以孫兒殺他們,絕不怕什么殘暴的罵名,千百年后,自有公論!”

朱雄英說得都有些激動了起來。

他知道朱元璋的想法和做法,但他絕非刻意討好朱元璋,因為他也是這樣想的。

歷朝歷代,但凡縱容貪腐的,終究都不能長久。

而且設身處地,朱雄英也真的明白了,朱元璋為何如此無情,對自己的老伙計們拿起了屠刀。

也許有人會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后變了。

但朱雄英覺得,恰恰相反,朱元璋才是那個不忘初心的人!

“說得好!”

朱元璋擊案叫好:“咱以前最恨的就是貪官污吏,咱現在不能成了貪官污吏的頭!”

果然,大孫和標兒是不一樣的。

大孫隨咱!

想到這里,朱元璋大手按在朱雄英的肩頭,笑瞇瞇的道:

“藍玉很快就回來了,你去給他一次機會!”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


上一章  |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