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第78章 本王又能如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最新章節列表 >> 第78章 本王又能如何?

第78章 本王又能如何?


更新時間:2022年01月03日  作者:反游貓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反游貓 |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 
穿越歷史


書迷正在閱讀:、、、、、、、、

李景隆真的慌了。

他可以想象得到,如果不是他和皇大孫有這樣的交情,那么他老弟李增枝就是下一個周驥,而他們李家也將是下一個周家。

看了眼李景隆,黃雄英道:“要不是想拉你一把,我也不會跟你說這么多了!”

李景隆聞言,心中的大石頭落下了不少,連忙道:“還請黃公子賜教!”

“賜教倒是說不上,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

黃雄英淡淡的道:“其實不要查,我也知道像你這樣的勛貴,屁股下面沒幾個是干凈的,連我都知道,你以為皇上會不知道嗎?”

李景隆一聽,又輕輕的給了自己一個嘴巴子。

確實。

老皇爺不想查他們,是因為還沒有人捅到老皇爺那里去。

像之前的汪廣洋,楊憲,胡惟庸,李善長,再到前不久的周德興,老皇爺要真想殺起人來,那是眼睛都不眨一下的。

“公子,那我該怎么辦?”

李景隆眼巴巴的看著黃雄英。

黃雄英道:“趁事情還沒有敗露之前,把侵占的田地山林,全都給退回去。”

“退,我全都退!”

李景隆像小雞啄米似的點頭。

“說實話,皇上已經賞賜給你們李家夠多的田地了,要再多也是無用,只會落人把柄,埋下禍根,何不都交給朝廷,這樣,非但老皇爺不會怪罪你們李家,還能給你們李家掙得一個好名聲,也去了后顧之憂。”

“跟著我,錢財少不了你的,沒必要去搞那些見不得光的東西。”

聽了黃雄英的話,李景隆連忙道:“我這次回來,立馬就讓人寫折子,將多出來的田地上交朝廷!”

“哎——”

黃雄英輕嘆了一聲,道:“曹國公,你真是……這種改變老皇爺心中形象的機會,你都不好好把握,將你一片赤誠之心上表上去,還找人幫寫?自己寫!用心寫!懂嗎?”

“……是我愚鈍了,多謝黃公子提醒!”

李景隆恍然大悟一般,連連點頭。

他終于明白,為什么老皇爺這么喜歡他這個大孫了,如今張口閉口都是咱大孫咱大孫的。

正想著,只聽黃雄英繼續道:

“還有你弟弟李增枝,如若再有下次,就是天皇老子也保不住他,我黃雄英說的!”

聲音雖然平淡,但卻透露著不容置疑。

李景隆連忙回道:“黃公子放心,這一次回來,我一定嚴加管教那混蛋,他若敢再犯,不用黃公子動手,我就打死他!”

“嗯。”

黃雄英這才點了點頭……

兩人說著話,馬車便出了應天城。

不想在應天城外的官道上,他們卻碰上了一個熟悉的人。

“老爺子!”

黃雄英有些詫異的看著朱元璋:“您怎么來了?”

朱元璋坐在馬車上,掀開簾子,對黃雄英笑笑,道:“怎么,咱不能來嗎?”

黃雄英笑道:“當然可以,孫兒期盼還來不及呢!”

“聽說你去淮安府拿地,咱正好有事,便順道一起去看看!”朱元璋道。

事實上,淮安府離應天府并不算遠,約有一百里路,今日聽李景隆匯報說大孫要去一趟淮安府,他便決定要同去一趟。

因為他也想要去淮安的明祖陵看一看。

那里是他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實際葬地。

朱家的祖上居江蘇省句容縣通德鄉朱家巷。

后來為了躲避元末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攜帶全家老小,逃到淮安府泗州、盱眙一帶。

盱眙楊家墩有個洼窩,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經常臥于其處,有一次,一個道士路過此處,度了這個地勢說,“葬于此處,后代可出天子。”

朱初一把道士的話告訴了朱元璋的父親朱世珍。

十年后,朱初一病死,朱世珍便如那道士所言,將朱初一葬于此處,半年后,朱世珍妻陳氏便懷上了朱元璋。

后來,朱元璋果真成了真龍天子。

登基后,朱元璋便命太子朱標,帶領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楊家墩,開始修建祖陵。

時至今日,祖陵仍在修筑當中,可見其規模之龐大,朱元璋之重視。

而且朱元璋這一次也想回老家去看一看。

“走,出發!”

朱元璋招呼一聲,便和黃雄英一起,往淮安府而去……

大半天的時間,一隊人馬也來到了淮安府。

而這個時候天色已黑,黃雄英隨著李景隆入住他在這邊的府邸,而朱元璋這邊則是自己安排。

第二天一早。

黃雄英便帶著李景隆去了朱橋鎮。

朱橋鎮位于淮安府東郊,這里的地下儲藏著巨量的鹽礦,一直綿延到洪澤湖。

這鹽礦,就是對于后世而言,也是一處寶藏。

所以黃雄英無論如何,都要將它買下來。

這一次,黃雄英把這段時間賺來的大明寶鈔全部運來了,眼下必須盡快完成交易,不可拖泥帶水。

來之前,黃雄英已經做足了準備。

郭氏兄弟用了小半個月的時間,將這里的地塊全部調查清楚了,哪一塊是誰的,屬于什么土地性質等等,全都畫在了一張圖上。

調查出來發現,這里的土地基本上是被兼并了,大部分屬于一個姓沈的家族,其中有一部分還屬于李景隆家的,可是李景隆竟是不知道。

而在這當中,不得不提的是,這當中還有一片荒山是齊家的,也就是洪武十七年的進士,如今的兵部主事齊泰家中的。

黃雄英的原則是,不收農田耕地魚塘等地,只收荒山。

收地進行得非常的順利。

一來是因為黃雄英所收的地本就是荒山,這些地方在他們的眼中并沒有用處,開發起來也是極其的困難,而黃雄英給的價格比市面上高了一些,這讓地主也是納悶,這是哪里來的人傻錢多的敗家子?

二來有李景隆的幫忙,作為淮安府唯一的國公,沒有人敢不賣他面子。

處理完這些事情不久,老爺子便來了。

在得知黃雄英將這一片的地方都盤下來后,老爺子驚訝得瞪大了眼珠子。

上一次他大孫從江夏候那里薅一塊地,也是荒山,他還能理解,畢竟是白嫖的嘛,不要白不要。

可是現在……

怎么跑了一百多公里開外的淮安府來,拿了這么大一塊地?

他來之前也知道他大孫要來拿地,但怎么也沒有想到,好家伙,竟拿了上千畝的地。

他大孫難不成有喜歡收集荒地的癖好?

看著一臉疑惑的朱元璋,黃雄英笑道:“爺爺,您是不是想問孫兒為什么要跑這么遠的地方,拿這么多的地?”

朱元璋也是極聰明的,瞅了一眼黃雄英,道:“這地里有好東西?”

只有這么一個合理的解釋了。

黃雄英有幾分詫異的點了點頭,正色道:“不錯,這下面有著極其重要的東西,所以孫兒才費了好多心思把這里拿下。”

“什么?”

見黃雄英這個樣子,朱元璋愈發的好奇。

黃雄英回道:“鹽礦,這下面有著一大片的鹽礦,若是全部開采出來,足以夠咱大明吃上一千年的!”

“一……一千年?”

朱元璋眼睛瞪得跟銅鈴般大,不可思議的看著黃雄英。

黃雄英笑笑,道:“孫兒只是根據這山川地勢猜測個大概,具體有多少,要開挖下去才知道,不過儲量絕對驚人!”

事實上,這里面的鹽礦經過后世探明,儲量足有2500億噸,按大明1億人,每人每年消耗4斤鹽計算,確實足夠吃上一千多年。

況且如今的大明還沒有1億人口,約有6500萬。

朱元璋好一會才緩過神來,跟他大孫接觸了這么久,他當然知道他大孫絕非夸夸其談之輩。

而且往往在很多時候,他大孫還謙虛了。

所以這下面如果真的有足夠大明朝吃上一千年的鹽,那將是多么恐怖的財富。

就算是朝廷,恐怕也要眼紅吧!

不,不止是眼紅!

朱元璋想想都覺得心跳加速,他現在發現,自己這個大孫,可比當年的沈萬三還要恐怖,在這個年紀,沈萬三估計還在摸爬滾打,而自己大孫則是悄悄摸摸的就拿下了讓一份讓朝廷都眼紅的財富。

如果他不是自己的大孫,那么……

“孩子,拿下這些地以后,你打算怎么辦?”朱元璋好奇兼具試探的問道。

黃雄英并沒有猶豫,直接回道:“爺爺,我想和朝廷一起開發這鹽礦,還請您幫通融一下,我只要一成利,而且只要五年的經營權!”

“什么?!”

朱元璋有些不可思議的看著黃雄英:“如此巨額的財富,就只要這些?”

黃雄英堅定的點了點頭,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況且孫兒志并不在于錢財,只是要些錢財來做孫兒想做的事情罷了。”

在這個問題上,黃雄英是有過考量的。

賺錢,對于任何一個歷史穿越者而言,都不是難事。

而且對于這樣一個以小農經濟為主,經濟薄弱的年代,若是將大量財富集中在一個人或一個家族的手上,那絕非是一件好事。

事實上,無論在哪個年代,財富集中和土地兼并是一個道理,當越來越多的財富集中到了少數人的手中,那么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百姓淪為最底層的打工人,成為資本的奴隸,就像是這個年代的佃戶一樣,沒有田地,沒有根,不滿的情緒會越來越強烈,最終動搖王朝根本。

所以當今的洪武皇帝痛恨斂財的商賈不是沒有道理的。

當世的沈萬三就是最好的例子。

他賺了無數的銀子,但是于民何益,于國家何益?

一個時代的強盛是多方面的,生產力是最根本要素,而商業利益則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但商業本身就存在這諸多不良因素,這也導致了歷朝歷代重農抑商。

不過真實的歷史中,沈萬三并不是洪武皇帝殺的,而是被發配云南,最后因為他的女婿顧學文,和一個女子偷情,牽扯到藍玉案中,致使沈家幾乎滿門抄斬,導致沈萬三郁郁而終。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沈萬三還是活著的。

而且此時的他,應該在云南,利用茶馬古道重操舊業,繼續經商,不得不說沈萬三確實是不世出的商業奇才,即使家道中落,被貶云南,依舊能夠重獲生機……

話說當下,朱元璋聽了黃雄英的話,眸中盡是欣慰的神色。

他當然不會想到黃雄英會考慮那么多,但是單單黃雄英在巨大利益面前能夠沉得下心來,就已經讓他老懷欣慰。

“好大孫,咱的好大孫!”

朱元璋拍了拍黃雄英的肩膀,道:“好了,此事回京師再議吧,走,咱帶你去個地方!”

“什么地方?”黃雄英下意識的問道。

“去了你就知道了!”

朱元璋說了一聲,便上了馬車,黃雄英只得連忙跟上……

馬車在官道上一路前行。

走了小半天,終于在距離洪澤湖不遠的一處巍峨的建筑群前停了下來。

黃雄英隨著老爺子下車,一下子被眼前的建筑驚到了。

乍一看,仿佛是一處巨大的宮殿群。

但仔細一看,這里柏樹森森,一條筆直寬闊而又長長的神道出現在眼前,神道的兩側是對稱的巨大石像,有麒麟,石獅,文臣武將等。

“這是……大明祖陵?!”

黃雄英有些驚愕的看向朱元璋:“爺爺,這是皇家祖陵,豈能說進就進的?”

朱元璋笑笑道:“皇上派咱來察看祖陵的修筑情況,怎么不能進?咱就問你,想不想進去看看?”

“想!”

黃雄英沒有絲毫猶豫的回道。

大明祖陵在后世曾沒入水中300余載,后來才被重新發掘出來,但是早已沒有了往日的氣勢恢宏。

如今自己有幸到此,怎會不想進去看看?

跟隨著朱元璋的腳步,黃雄英穿過了沿著莊嚴的神道,穿過了外城墻,再過御橋,兩邊金殿明樓,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十分壯觀。

如今明祖陵已經修建了十之八九,偶爾能看見一兩個守陵的太監。

他們對著朱元璋恭敬行禮,但并沒有說什么。

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兩人如入無人之境,不斷的深入,最終來到一個高埂處,那里竟是一堆小小的土堆。

土堆和尋常百姓家的墓冢一般,和巍峨的皇陵格格不入。

“這便是老皇爺的祖父。”

朱元璋并沒有悲傷,而是語氣平緩的向黃雄英介紹著。

黃雄英心中驚訝,如果不是進來,誰能想到一座堪比皇城一般巍峨的陵墓,守衛的竟是一處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墓冢。

正是,昔日百姓冢,今日帝王陵。

朱元璋看了一會,悠悠道:“咱也給老爺子上炷香吧。”

“嗯。”

黃雄英點了點頭。

隨后便有守陵的太監拿來兩炷香,一炷給朱元璋,一炷給黃雄英。

爺爺,咱帶咱的大孫雄英來看您了。

咱大孫像咱一樣,也是苦命的娃,幸得祖宗在天之靈保佑,咱大孫又回來了。

您當年保佑咱打下這大好江上,如今也請保佑咱的大孫順利繼承江山,保佑咱的大明日月昌明。

朱元璋心中暗暗祈禱著,恭敬的三鞠躬后,將香插在墳前。

黃雄英也跟著一起……

北平。

慶壽寺,該寺創建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寺內有雙塔,故又稱雙塔寺。

一塔名曰九級海云塔,一塔名曰七級可庵塔。

燕王朱棣站在最高的九級海云塔的頂端,背手眺望。

北平和塞外所有景象盡收眼底。

秋風歸來,吹得塔窗口的窗簾獵獵作響,而在下面的塔樓中,傳來聲聲木魚聲以及僧人誦詠聲,這些聲音交織在了一起。

“老爺子帶皇大孫去了淮安祖陵?”燕王朱棣的聲音響起,語氣中并沒有太多的感情。

在他的身后,正是他的護衛副千戶朱能。

朱能躬著身子,回道:“是的,老皇爺微服去了一趟淮安,為的正是此事。”

“嗯。”

朱棣仍舊背負雙手站在窗邊,看著窗外一會,道:“你先下去吧。”

朱能無聲的退下,朱棣卻巍然不動,目光遙望著北平更北的千里江山,不知在想些什么。

不知何時,一道輕微的腳步聲響起。

一名身穿黑袍的僧人出現在了朱棣的身后,聲音悠悠響起:“王爺在想什么呢?”

朱棣并沒有回頭,好一會后才回道:“本王在想……怎么會有那么詭異的事情呢?明明死了十年的人,偏偏在這個時候出現了,豈不離奇?”

道衍徐徐道:“王爺以為,那孩子是……假冒的?”

朱棣搖了搖頭:“本王并不這么以為,以老爺子的手段,不會查不清楚的,老爺子已經帶他去祖陵認祖歸宗了,假不了。”

他知道,祖陵乃是他們朱家龍脈之所在,老爺子帶皇大孫去那兒,意味頗深啊。

道衍久侍燕王,熟知他的性格,只是微微一笑,也不反駁,過了片刻方道:“此事既已明了,不知王爺將做何打算?”

“呵——”

朱棣苦笑一聲,道:“老爺子都已經認可他了,據說此次齊王出征剿寇,便是一少年的建議,看來老爺子已經很信任他了,本王遠在北平,還能有什么打算?”

“天意已然如此,本王又能如何?”

請看書_書迷正在閱讀:、、、、、、、、


上一章  |  大明:開局認朱元璋作爺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