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262章秘境傳藝2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仙俠>> 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 >>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最新章節列表 >> 262章秘境傳藝2

262章秘境傳藝2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24日  作者:冰原三雅  分類: 仙俠 | 幻想修仙 | 冰原三雅 | 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 


霧氣人影手中還有一把同樣由霧氣形成的長刀,隨著身形回旋停頓,長刀也在身周輕盈飄忽地閃爍著。

一片片霧氣被無形的刀鋒切過,就變成了碎片。

王二蛋沒見過抽刀斷水,但此刻卻見到了抽刀斷霧。

偏偏霧氣人影的刀法看著沒有絲毫剛猛,速度卻快得超出他的感知。

要知道,王二蛋可是武宗,

能逃過他感知的刀法起碼得是武尊出手,還得是實力很強的那種武尊才行。

幾乎是瞬間,他就被這套身刀合一的刀法迷住了。

忘記了其他的一切,王二蛋的腦中只有這套刀法的一招一式。

而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了浮空山旁,但都出現在不同的位置。

他們相互之間有著霧氣阻隔,

既看不見對方,

也聽不到動靜。

唯一所見所聞,

只有那浮空山平臺上的數十個霧氣人影,以及清凈悠遠的琴聲。

這些人包括王二蛋和孟家兄弟,皆是神情專注,手腳下意識地跟著霧氣人影舞動。

從一開始的斷斷續續,到后來的帶上了一絲莫名韻味,但沉迷練武中的他們對此一無所知。

直到眼前一花,眾人才發現面前不再是那浮空山,而是平平無奇的藍灣福地,還有剛才一同進入秘境的百多名同伴。

一時間他們愣在當場,無人吭聲。

還是王二蛋率先回過神來,打破了這安靜:“兩位哥哥,這是……試煉結束了?”

孟家兄弟聞言,也驚醒過來,臉上露出激動又遺憾地神情。

孟家老大點頭答到:“結束了。”

孟家老二不禁嘆了口氣:“可惜那套刀法,

我觀摩了兩次,

卻越愈發覺得自己不懂的更多了。”

王二蛋心中一跳:“是在浮空山上?”

孟家兄弟點頭:“正是此地。”

王二蛋猶豫了下:“敢問兩位哥哥,

學的可是池中人影那套刀法?”

孟家兄弟齊齊搖頭,

老大還笑了起來:“王兄弟怕是一見那刀法就入了迷,再沒看旁的人影在做什么了吧?”

王二蛋點頭,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是我太過沉迷,確實如此。”

孟家兄弟笑得更開心了。

老二上前拍拍他肩頭:“沒甚不好意思的,我和我哥也一樣,完全沒注意別的東西。

“我哥學的是一門斧法,是樹旁的某個人影劈樹所用。我學的是一套刀法,卻是收割麥田的人影所用。”

老大頷首:“所有人見到那些人影,都是很快被最適合自己的武學所吸引。我和二弟也交換過所學,發現練著很別扭,進度極慢。所以不用覺得自己錯過了什么,沒學的那些對你沒用,也很難教給其他人。”

“這可是仙緣啊,哪兒能讓我們全占了。”

這幾具話聲音不大不小,在場的眾人卻都聽得明白。

原本被王二蛋一問,感覺大虧的心情立刻消失不見:對啊,仙山好東西多了,總不能可能全給自己吧?

能讓他們先得一次好處,都是天大的機緣了。

別的不提,

就碧海城里能享受第二次的也就這對孟家兄弟。

人家不光是武宗,還在仙山現世時就奉神農為老祖,誠心祭祀數十年。

僅誠心這一點,他們就沒法比。

嘮叨幾句,孟家兄弟也就動身回碧海城了,王二蛋竭力挽留都不行。

身為武宗,在剿滅大武妖詭的行動中是絕對的中堅力量。

不是為了二入秘境,兄弟倆根本沒時間跑這一趟。

只與王二蛋約好有空喝酒,便拋出各自的紫竹飛板,破空而去。

將這兄弟的言行看在眼中,王二蛋心中感觸頗深。

閉門思考數日后,他選擇把府尊之位交給了手下的頭號參贊。

這人建城前就是幫里的頭號師爺,管理上早就能獨當一面。

也就王二蛋心中有那么點癖好,想過過小時候發愿的“官癮”,才硬是以武宗實力去兼任府尊。

這種事倒不是不可以,但委實沒有必要。

只要鎮守武宗自身的實力夠強,府尊永遠就是個工具人。

王二蛋兼任府尊,一旦管理事務必然會浪費時間練武。

只掛名不參與管理,那實際事務還是頭號參贊完成,卻讓人家背個副手的名頭。

名不正言不順,會額外制造出不少麻煩。

而被孟家兄弟的行為提醒后,王二蛋終于放棄了對“虛假的權力”的追求。

畢竟——虛假的權力:我是府尊。

真實的權力:府尊也要聽我的。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王二蛋對新學到的那門蜻蜓刀入了迷,已經沒興趣在府尊這點瑣事上浪費精力。

新府尊上任的第二天,他就離開了藍灣城,外出獵殺妖詭,磨練蜻蜓刀。

而在王二蛋重拾武夫之魂,外出搏殺修煉時,輪到千泉城的秘境試煉卻是另一番景象。

一片波濤洶涌中,海水的咸腥味鋪面而來。

一群老少皆有的人們圍在一座海島前,聚精會神地注視著海島上諸多霧氣人影忙碌。

有人盯著海邊鹽田的修建,口中喃喃自語:“原來如此,鹽鹵濃度要進一步提升,才能增加產出。”

有人看著晾曬海產,恍然大悟:“這樣減少了幾道工序,口感會大幅度降低,但節約了大量的時間。”

還有人看著拉起的大網,還有其中養殖的海產:“對啊,我們有碧麻和玉香茅,可以織造足夠堅韌的攔網,大海就是我們取之不盡的魚塘。”

也有不少人都在注視一個正在處理食材的霧氣人影。

這秘境中的霧氣人影并非一個模子出來,而是有著高矮胖瘦,男女老幼。

這個人影窈窕嬌小,胸前有明顯的起伏,顯然是一名女子。

隨著她的動作,一頭霧氣形成,明顯是水生類章魚的妖物尸骸就被多次處理。

“三曬三晾,再接三蒸三煮,最后是三腌三制,這是改良過的妖物處理手法,可以進一步去除妖血中的有害殘留。”

“這樣料理上乘的妖物食材,可以大幅度增加血氣,有些特殊妖物更是能增強精神抗性,獵殺詭物時很有效。”

很快兩個時辰過去,一眾人瞬間返回福地。

站在那里回味片刻,才陸續有人相互嘀咕詢問起來。

相比武夫,這群頂著大匠技藝的手藝人更是惺惺相惜。

武夫在大武的地位實在太高了,他們沒想到自己也有被仙山專門照顧的一天。

不過想想四大老祖農工文戰各一,要說仙山偏心武夫倒也不太可能。

戰可就一個,農工卻算是類似又略有不同的兩類手藝人,相互之間配合更為密切。

文……嗯,大武讀書識字的人確實多了不少,但打心底將自己認作文人的始終是極少數。

雖然讀書出身,武力欠佳的官吏們將文宗奉為祖師,其中更多還是想學到文宗老祖的那手封天鎮岳神通。

真有那種手段,哪個武夫敢說他們是窮酸?

可惜文宗賜福文典技藝的人也很不少了,有天資不錯之人憑文典歸納總結分析的功能,理清自身練武的缺點和要點,練武效率超出旁人一大截。

也有人分析歸納各種妖詭的優缺點,弄出不少針對妖詭的戰斗方式,極大提高了實戰能力。

但這些終究是一種輔助手段,與文宗一筆落下,鎮壓千里的威勢不可同日而語。

紛紛擾擾這么多年,大家也逐漸達成了共識:四大老祖的實力已非凡人,旁人想追上,那肯定需要漫長的時間,還是關注當下即可。

反正農工文戰四大技藝,就沒有哪種不能用來戰斗的。

像農書就被人鉆研出新用法,即利用其植物親和的特性,在地面和地下都布置出一道警戒網。

只要針對性地訓練,熟悉植物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那妖詭再想從地面、地下偷襲就沒那么容易。

無論是在野外干活的百姓,還是外出獵殺妖詭的武夫小隊,這種偵測手段都是極其重要的。

很多被賜福過農書,但專心練武的人們又回頭瘋狂刷起了這門技藝。

不求其它,只要將植物親和刷地靈敏些,那就是一個合格的預警機。

還有很少的一些人農學天賦驚人,又舍得下苦功,將農學刷到50級,植物親和自動轉化為更強大的自然親和。

那……就會被任何一座大城供起來,作為鎮城之寶,絕對沒人會讓他們出城冒險。

植物親和只是與植物溝通,自然親和卻是溝通自然。

前者主要是被動接受植物訊息,后者卻已經可以主動改變動植物的生長。

所以,農學50級的人就是一座座行走的糧倉、藥園、牲口棚。

工書的效果更直接,單單一個心靈手巧,就能讓戰斗時的肢體靈活迅捷,配合天羅手效果更佳。

同等對手若沒有工書與天羅手加成,一息之內就會被多捅上幾十下。

因此,四大技藝在這些年愈發被官府重視,也受到所有人的追捧。

不過練習這四門技藝同樣有天資一說,沒天資也不是不能練,就是提升速度慢如龜爬,估計要上百年才有可能到50級。

所以大家基本是挑著自己最有天資的一門苦練,其余的……隨緣吧。

千泉城的那批大匠還在興奮地討論,顧恪這邊已經收回了注意力。

無論是浮空山傳武,還是海島傳藝,如今都不需要他親力親為。

這種傳授模式最大的難點是在收集武學、技藝,并灌注神念,形成一個個永久性的霧氣人影。

主要是真人的日常消耗太大,哪兒有用氣態模糊的霧氣人影來得方便實惠。

所謂的秘境,其實就是掌中乾坤。

也只有在這里,他的神念才能持久穩定地存在,并隨意凝成霧氣人影,灌注進各種武學、技藝來重復“播放”。

霧氣人影灌注的武學、技藝,不光能從他這里復制,也可以從某些誠心者身上拷貝。

像彈琴人影就來自一名訓教司的女琴師大家,而炮制妖物尸骸的那個人影出自碧海城的宋五娘。

至于浮空島秘境、海島秘境,是他陸續收集原材料進掌中乾坤,修建而成。

本來答應某個老天爺,不挖大武墻角的。

后來顧恪發現這似乎不現實,誰讓他現在還無法沖進妖詭那邊大肆挖掘呢。

最后挖墻角變成了交易,他用妖詭尸骸制造的仙田專屬肥料,換來了大量的普通空氣、泥土、水源、花草樹木。

等價交換,誰都不虧。

實際上普通物質擁有的魂源稀少,至少比仙山專屬肥料少了百倍千倍。

而且仙田肥料乃妖詭尸骸制成,等于挖妖詭的墻角,補充給大武。

一個只有妖詭受傷的交易就達成了。

他再將大武弄來的普通物質,在掌中乾坤里捏成了各種類型的地塊,作為不同的秘境,隨機開放給誠心者試煉。

每一批人看見的秘境,永遠只是掌中乾坤的極小部分。

即便如此,建設秘境的普通物質對整個大武還不如九牛一毛。

他還沒能力建成一個完善的小世界,無法讓其獨力循環運轉。

全部秘境地塊加起來也就一千多里的長寬,而被包圍在永恒冰峰中的大武,南北和東西跨度都超過了十萬里。

秘境的厚度更是堪憂。

有句話叫水面之下的冰山遠比露出水面的龐大。

同理,山嶺和大海表面的那一層真的只是一層“皮”。

哪怕上一世的珠穆朗瑪峰,類比到人身上,也不過是皮膚上的自然褶皺,在整體中的占比微乎其微。

而秘境中的浮空山高度不過百丈,倒錐體的形態類似阿凡達。

看似又高又大,實際體積還不到玉龍峰的幾十分之一,只能靠浮空來唬人。

其實它壓根就沒浮空,而是顧恪利用視覺欺騙,把周圍支撐它的土地隱形,形成浮空的假象而已。

真讓它浮空?拜托,他辛辛苦苦賺點魂源容易么,自然能省則省。

反正視覺特效足夠逼真,大武百姓的誠心度都是一樣的。

他也不會讓他們上手驗證真偽,無形屏障早就把他們與浮空山隔離了,一旦這些人想邁過界限就會被攔下,包括他們發出的聲音和光影都是如此。

所以哪怕上百人圍著浮空島或海島,實際彼此相隔不過數丈數十丈距離,他們也都沒發現旁邊就是自己的小伙伴們。

顧恪為何如此操作?無他,秘境的實際范圍真的太小,不太符合仙山的檔次。

所以得他們覺得地方很大,仙山的面子自然就保住了。

無彈窗相關

_


上一章  |  休閑的我竟成了老祖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