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師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太師 >>大明太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

第三百五十一章:行伍世家出了個筆桿子


更新時間:2022年04月19日  作者:煌煌華夏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煌煌華夏 | 大明太師 


金色的余暉下,古老高大的城墻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神輝。

那高高懸掛的城門巨型匾額換了大字。

金陵被改成了南京。

城門樓下,數十輛馬車魚貫著排隊等候進入,一個三十歲許的男人遞上了戶牒,再通過核驗后,轉身登上馬車,帶頭入城。

馬車的簾布被拉開,一個十余歲的小伙子走了出來。

“爹,咱們怎么從老家搬來京師了。”

“誰告訴你咱們搬來京師的,咱們要去的,是遼東。”

“遼東?”小伙子更加驚詫,隨后又有些懼怕道:“是我們犯了罪,要被流放了嗎。”

正手拉韁繩的男人哈哈一笑,反手揉了揉自己兒子的腦袋:“胡說八道,咱們可不是被流放,咱們去遼東啊,是打江山去的。”

一句打江山把小伙子嚇旳更是不輕,連連左右張望:“爹,這話可不敢瞎說,讓人聽到,恐有大禍。”

“怕什么。”

爺倆聊著,馬車一路轆轆而行,不多時便抵至長安街,在諾大的常府門前停了下來。

有門房出來迎接,一看到當頭男子連忙喜喚一聲。

“二爺來了。”

能讓常家的門房喚聲二爺,自然只能是常茂的親弟弟,一直住在懷遠老家的常昇了。

常昇把馬車交給門房去安置,自己牽著兒子常琦的手往府院里進,問道:“大兄呢?”

“公爺在后院呢。”

門房引著常昇往內入,不過只過了前院就停下腳步。

“二爺,咱們得先等著。”

不用門房多解釋,常昇自己就看的真著,在前院連接正堂這一片,站下了足足幾十名錦衣衛,再往里,怕不知還有多少。

門房小心翼翼湊到近前說了一句:“太師還有藍公爺都在后宅議事呢。”

常昇點點頭,也不敢繼續擅闖,就帶著常琦在前院找了個歇腳地坐著。

小小的常琦好奇張望,看著站定的錦衣衛新奇不已。

“好英勇的銳健,好神氣的服飾,爹,他們是什么?”

“錦衣衛。”

“錦衣衛?”常琦眨眨眼:“爹,前些年您不還說,錦衣衛被裁撤了,大家可以松口氣活著了,怎么又恢復了呢。”

常昇敲了兒子小腦袋瓜一下:“你天天哪來的那么多問題,恢復就恢復唄,你跟著操啥心。”

“是太師給恢復的嗎?”

“喲,你小子還知道太師呢。”

常琦一仰脖子:“那當然了,兒這兩年在家,可是沒少看到太師署名寫的文章故事,太師真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爹,你說太師比你還要年輕幾歲,為什么太師懂的那么多。”

常昇就笑呵呵的捧上一句:“太師那是文曲星下凡,當然要比爹博學。”

“爹又騙我,天上壓根沒有神仙,神仙都是那些寫小說的自己編出來的,這些人你編一段、我編一段,編的亂七八糟,以前都說如來佛祖、玉皇大帝最厲害,結果到現在,玉皇大帝也不過是一個小道童出身,連玉皇大帝都是假的,哪還有文曲星呢。”

常茂無奈搖頭:“你啊,兵書不看、經史子典不讀,倒是這新興的小說看的挺起勁,將來如何成才。”

“誰說的?”

這聲音響起的突兀,明顯不是自家兒子的稚嫩嗓音,常茂初還一怔,待回過神去看說話者的時候,下意識蹦起來,抱拳一躬到底。

“小民常昇,拜見太師萬福金安。”

原來不知道什么時候,陳云甫從后院走了出來,身后左右兩側跟著常茂和藍玉兩人。

“你認識本輔?”

“幾年前春節,小民曾來京一次,有幸一睹太師風采。”

陳云甫哈哈一笑間走進了這處父子倆獨處的涼亭,擺手道:“這么說來,咱們倆也算是有過一面之緣,你是常茂的弟弟,就不要和本輔那么客套見外了,快坐。”

也不管常昇坐不坐,陳云甫第一個坐下,沖著小常琦招手:“小家伙,來。”

常琦有些好奇,也有些害怕,就看了自家老爹常昇一眼,這邊的常茂就先不滿喝斥起來。

“琦兒,太師喚你,還不快去見禮參拜。”

常昇也趕忙跟上一句:“吾兒快快跪下,叩見太師。”

小家伙這才定下心神,撩開袍擺就要下拜,被陳云甫一手托住。

“咱們大明廢跪禮都幾年了,跪什么跪,常茂,不是本輔說你,你這家風做派,可比本輔還要霸道啊。”

“是,末將知錯,一定更改。”

陳云甫呵呵一笑,隨意的擺了擺手,便把注意力都放到了常琦身上。

“小家伙,你叫什么名字啊。”

“常琦,瑰意琦行的琦。”

“常,琦?”陳云甫先是一怔,而后哈哈一笑間搖頭:“你這名字,可是讓本輔一聽就喜歡的不得了啊。”

眾皆不解,不過沒人多嘴好問,陳云甫也不解釋,碼過這事繼續言語問道。

“適才我聽你說,你平日里喜歡看小說?”

“嗯。”

“小小年紀,不喜歡枯燥的經史子集倒也能理解,不過,小說終究是個課余讀物,不能因此荒廢學業啊。”

常琦倒是不怕生,這功夫見陳云甫語氣和藹態度可親,竟也大了三分膽子,敢接話道。

“太師,古人愚昧未開之時,看到周文王所寫的河圖洛書您說是什么反應。”

這問題來的突然,都把陳云甫給問了一個傻眼。

河圖洛書就是《周易》,是周文王姬昌所成。

當然,這都是相傳。

年代過于久遠,而且無法考據。

畢竟既然河圖洛書是第一本書,那就不可能有別的書證來記載佐證,只能口口相傳。

“你怎么想起來問本輔這個問題。”

“周易之于古人,恰如今日小說之于今人,祂都是一種新鮮的文裁,今人尊奉古典而鄙今文,非是今文不如古典,而是因文人相輕,今人不愿承認今人所著之書能做傳世經典。

后人自亦如此,則兩千年后,太師您所著的小說可就于周易不分伯仲了。”

常琦小小身子,執禮甚恭一揖:“古有三圣,伏羲、文王、孔圣,迭至后世,太師可為其四。”

陳云甫呆怔片刻,遽然仰首大笑起來。

誰能想到常家世代行伍,倒是出了個巧舌如簧的孩子。

這番話說的,誰聽了不心花怒放。

這小子,以后能成大事。


上一章  |  大明太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