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啵”
一聲輕響,那混沌氣纏繞的小世界突然分出一縷本源之氣,往下落入柳依依體內。
這本源之氣,此界或許唯有柳依依才能如此輕易地牽引分離出來。
此時她攝取本源之氣,經由自身祭煉一番,以心法帶動這縷本源之氣運轉周天之后,再吐出來時已與地脈之氣和龍氣產生了聯系,而后便順著柳依依的吐納落入祖脈殘余之中。
那祖脈得了這一縷本源之氣,便如滴水落入平湖,蕩起層層漣漪。
只是這一縷本源之氣卻并未融入祖脈之中修補,而是順著祖脈殘余的脈絡游走一圈后,再度上行,在柳依依體內進行過周天運轉之后,再度回到混沌氣纏繞的小世界中。
柳依依自然不會以拆東墻補西墻之法,直接將小世界的本源抽出來修補祖脈,這等法子并非長久之計,也未必能有太好的效果,極有可能會事倍功半。
她早就知道,天地自有自我修復之力,只是要消耗本源,耗時也很長久。
而且像這中州祖脈,受創極重,已經傷到了根本,等到祖廟最后的禁制陣法破滅之后,便失去了最后的保護屏障,單靠北斗天地自然運轉,都未必能維持現有的狀態了。
而她用的法子,確是以她本人為引,將小世界的本源之力與祖脈殘余的地脈之力和龍氣運轉為一體。
以一個正常良性發展的世界本源,帶動難以自行修復自身的祖脈,便如以真龍以龍珠調理自身,修補創傷。
雖然以本源而論,這小世界未必能及祖脈強盛之時,但是被她看重的這個小世界也有其特殊之處。
這小世界雖小,卻保留了太古時期的天地法則和環境,其質甚高,比之外界的那三十六重天小世界高出不止一籌。
尤其是內里還有兩位皇者曾經停留,有不死藥殘枝所造之棺槨不知存在了幾十萬年還是上百萬年。
這些其實都對這個小世界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只是世界的變化本就是漫長的,百萬年可能也只是一個開始,這才未能顯現出來。
但是無論如何,以其為“龍珠”修補祖脈這條大龍,雖然會慢一些,但也是完全夠了的。
而她現在做的,就是將原本兩不相干的祖脈和小世界,聯合成為一體。
換句話說,就是幫祖脈之龍煉化這顆“龍珠”。
此事于她而言,雖然有很大的把握,但卻也不能輕易分心,否則若是小世界的本源之氣攝取過多,或是對祖脈的沖擊太大,都有可能功敗垂成。
因此,待第一縷本源之氣流轉完畢回歸小世界之后,她分出心神仔細查看兩者經過這一輪之后,各自有什么變化。
雖然相對于兩者的體量而言,那小小一縷本源之氣造成的變化可謂微乎其微,但是柳依依早已將心靈之力放開,時刻體悟兩者的變化,自然能夠察覺到祖脈與小世界多了一絲絲的聯系。
方法可行,她自然是再接再厲,再次牽引出一縷本源之氣。
不過這次她就沒再等這縷本源之氣回歸之后再牽引了,而是在本源之氣在體內流轉一周天下行入祖脈之后,就再次牽引出一縷。
如此,在葉凡等人看來,就是道道莫名之氣在小世界、柳依依、祖脈三者流轉不休。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流轉越加流暢,而那小世界上開始出現出淡淡的龍氣,并且逐漸與纏繞在外的混沌氣相仿,將整個小世界籠罩住。
這是一種難得的機緣,他們從未見過這般妙法。
那祖脈似乎成了一條大龍,小世界逐漸被煉化為“龍珠”。
隨著煉化的進行,原本垂死的祖脈大龍逐漸恢復了一點生機,這一點生機雖然不能讓祖脈復蘇,卻讓這大龍多了一股活性。
人體的第四秘境修煉的乃是脊椎大龍,在場旁觀的幾人都是這一秘境,而且前不久才得到了號稱化龍秘境最強的《太皇經》。
雖然除了葉凡其他人都沒有修煉這部經文,但是也都參考借鑒了一番。
《太皇經》的化龍篇,正是修煉皇道龍氣的核心。
有傳言說大夏皇朝之祖乃是從源石中切出了帝經,才仗此成帝,開創了極道皇朝。
這當然是假的。
然而柳依依見過《太皇經》之后卻發現,這部帝經確實與地下的的東西有關,卻不是源石,而是地脈。
這部帝經的化龍篇,絕對是與地脈之龍有關。
許是昔年太皇曾得到過什么與之相關的機緣,見識過地脈化形之龍也未可知。
之前在圣城時,大夏皇子夏一鳴見到那顆“龍珠”中蘊養的一道龍氣,會那般激動,大概也是因為那道龍氣乃是地脈龍珠所出。
此時葉凡等人雖然不能直接吸收地脈龍氣修煉,但即便僅僅是旁觀,他們也得到了許多感悟。
李德生取出一支玉瓶,從里面倒出幾滴渾圓飽滿、散發著淡淡馨香之氣的液體分給了眾人。
“極品龍髓!”
怕驚擾到柳依依而不敢出聲,龐博只能以神念傳音表示自己的驚訝。
“這是之前與師姐同行時的收獲,此時有師姐演法助我等悟道,諸位不如趁此煉化龍髓來幫助修煉。”
李德生解釋道。
“這……師尊是給你的,想讓你盡快修煉到仙臺秘境,給我們用的話,不太好吧?”
“只給你們一人分一滴,應該沒關系的吧……”
周毅的話雖然是事實,但是李德生覺得,現在柳依依帶他們來著這里修行,應該用不了那么多了,最后還是說服了眾人服下龍髓修煉,不可錯過良機。
其實柳依依一開始并未想到來這里,所以才為李德生尋了龍髓幫助修煉,如今看來,其實已經可有可無了。
等到“龍珠”煉化,他們就有了更好的地方修行。
不過這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她此刻也沒心思關注這個了。
就在葉凡幾人服下龍髓修行之時,柳依依在煉化龍珠的過程中,又有了新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