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大清第四百五十七章 朱皇帝教子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埋葬大清 >>埋葬大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五十七章 朱皇帝教子

第四百五十七章 朱皇帝教子


更新時間:2022年10月17日  作者:天煌貴胄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天煌貴胄 | 埋葬大清 


朱皇帝確實是有意考校朱簡煐。

有人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問題是像朱簡煐這樣的根本就不是出生在羅馬,而是羅馬本身就是他們家的。

想要改變羅馬屬于朱簡煐家的這一事實,需要付出的代價往往是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人命。

要么是中原堂口改朝換代,要么意呆利能夠打敗大明。

在此之前,幾乎沒人能改變朱簡煐是下一任羅馬主人的事實。

身為朱皇帝的第一個兒子,大明帝國的皇長子,朱簡煐在大明的江湖地位其實跟洪武年間的太子朱標很像——論父子關系,朱標是朱重八的第一個兒子,朱簡煐是朱勁松的第一個兒子;論和勛貴大臣的關系,朱標是淮西勛貴們看著長大的,朱簡煐是孟良崮的勛貴大臣們看著長大的;論背后的實力,朱標有馬皇后可以依靠,朱簡煐也有李皇后可以依靠。

簡單來說就是只要朱皇帝沒打算另立太子,朱簡煐就是大明朝堂上上下下一眾大臣和勛貴們默認的太子爺。

基于這個前提條件,倘若朱簡煐的心里沒有其他想法倒也罷了,如果朱簡煐想要搞出點事情來,只怕一大票孟良崮時期的大臣和勛貴們都會站在朱簡煐這邊兒。

這事兒無關于對錯,而是人性使然。

在孟良崮時期就跟著朱勁松造反的那些大臣和勛貴們看來,朱簡煐就像是自家子侄而朱皇帝后來的那些皇子們就是單純的皇子,親疏遠近可是大大的不同。

舉個例子:劉野豬夠牛逼了吧?就連德勝先生寫詞時都有秦皇漢武之說,然而當初劉野豬腦袋抽瘋的時候,戾太子劉據卻能帶著幾萬人馬跟劉野豬的手下在長安城中縱馬相攻!

也正是因為如此,朱皇帝才會特意考教朱簡煐。

而朱簡煐也沒有讓朱皇帝失望。

“所謂做的好了是皇帝有識人之明,做的不好是內閣無能,這個說法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朱簡煐慢慢說道:“只有國家存在的時候,皇帝的存在才有意義,如果連國家都不存在了,皇帝存在與否自然也就沒有任何意義。”

“正如甲申國難——崇禎皇帝旰衣宵食,最后的結果卻是被說成是昏庸無能,明明是袁賊暗中勾結建夷,卻成了崇禎皇帝剛愎自用的鐵證,明明是袁賊欺瞞在先,最后卻成了崇禎皇帝生性多疑,總之,所有錯誤最后都是崇禎皇帝的。”

“究其根本,乃是崇禎皇帝失了權柄,既不能制衡內閣,也無法節制軍府,甚至令不能出京城之故。”

朱皇帝笑著點了點頭,又接著問道:“崇禎皇帝當年可是殺了許多個內閣首輔,便是袁崇煥這樣兒的遼東督師也是說殺就殺,又如何能說是失了權柄?”

朱簡煐躬身道:“彼時之內閣首輔,不過是江南士紳所推選出來的傀儡而已,甚至有明碼標價賣首輔之說,由得崇禎皇帝殺上多少個,也改變不了大局,那些士紳們自然也不會在乎。”

“至于袁賊,則是被殺于京師——除袁賊外,祖大壽見詔而逃,唯袁賊手書可以詔回,這便是崇禎皇帝失了軍府權柄的明證。”

朱皇帝再次笑著點了點頭,又接著問道:“倘若換成你來,你又該當如何?”

朱簡煐道:“倘若換了我來,我便不會殺魏忠賢,更不會裁撤廠衛——失了魏忠賢,便沒有人制約朝堂諸公,失了廠衛,皇帝便成了失去耳目的瞎子、聾子,自然也就只能任由百官糊弄。”

說到這兒,朱簡煐忽然有些遲疑:“聽爹話里的意思,難道是打算行虛君之制?”

朱皇帝點了點頭,嗯了一聲后又慢慢敲起了桌子。

對于任何一個皇帝和或者君主來說,選擇繼承人都是必須慎之又慎的事情。

選對了繼承人,國家能夠繼續興旺數十年,選錯了繼承人,很可能就會出現秦、隋一般二世而亡的事情。

想了想,朱皇帝干脆又接著問道:“如果大明施行虛君之治,你又該當如何?”

被朱皇帝這么一問,朱簡煐反而陷入了沉思當中。

憑心而論,這世上豈有甘心做為虛君的太子?

尤其是自個兒的父皇是那種生殺予奪的實權皇帝,一言興邦,一言滅國,承天受命,言出法隨,有哪個太子能夠拒絕這種誘惑?

只是朱簡煐的心里也明白,自個兒老爹既然問出了這個問題,就說明自家老爹的心里已經有了施行虛君之制的想法,跟自己討論也不是讓自個兒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暗自斟酌一番后,朱簡煐才躬身道:“倘若大明以后要行虛君之制,兒子以為當事先準備好反制的手段,一旦內閣或者軍府出了問題,皇帝必須得有應對的措施。”

直到此時,朱皇帝才真正開心的笑了起來。

還行,這兒子倒不傻,還知道留下反制的手段。

后世的大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表面上來看,大嚶的王室似乎交出了所有的權力,每日里也就是做個慈善、搞個酒會什么的,有功勞就大家分,有錯誤就由內閣背鍋,實際上呢?

實際上,大嚶王室的權利可一點兒也不少,該撈到手的好處也一點兒不少!

比如說,大嚶的王室就擁有解釋議會、任命首相等等權利——用不用是一回事兒,有沒有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

朱皇帝笑著拍了拍朱簡煐的肩膀,說道:“你記著統而不治,卻又有反制的手段,這才是皇室長存的正確做法——皇帝存在與否,首先要看國家是否存在,倘若后輩當中出了個蠢蛋,大明都保不住了,就算你皇帝的手里還有實權又能怎么樣?”

正當朱簡煐琢磨著朱皇帝話里的深意時,朱皇帝卻又接著說道:“行了,先別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了,這次帶你出來是讓你漲漲見識的,不是讓你研究虛君、實君制度的。”

其實朱皇帝自己也沒想好該怎么解決這些亂七八糟的問題。

搞統而不治那一套能不能行?

當然能搞。

問題是統而不治那一套的意義在哪兒?

皇帝不保留反制手段,朝堂和軍府隨時都有可能失控。

皇帝保留反制手段,是不是就意味著皇帝隨時都能統而治之?

徹底廢除皇帝?

徹底廢除皇帝的存在當然也沒問題,可是中原堂口廢除皇帝的難度基本上跟重打一遍江山的難度差不多,甚至還尤有過之——中原堂口廢除皇帝時,建夷最后一帝退位又登基,袁大頭也登過基,如是反復折騰,徹底把皇位折騰臭了之后才算是徹底沒有了皇帝生存的土壤。

擱現在的大明就搞廢除皇帝,基本上就跟扯蛋差不多,搞不好就會出現曹丞相的擔憂:不知幾人稱王,不知幾人稱帝。

也正是因為一時半會兒的想不到什么好主意,朱皇帝才會帶著朱簡煐跑出來散心。

只是朱簡煐也有些蛋疼——自家這個不太靠譜的老爹光把自己帶出來浪,卻沒告訴自個要去哪兒浪!

朱皇帝一邊曲指敲著桌子,一邊望著朱簡煐問道:“猜猜看,咱們這是在往哪兒去?”

朱簡煐伸手抓過地球儀擺弄一番后才試探著問道:“咱們既然是向南去,那肯定就不會是去二叔和三叔他們那兒,所以,咱們這是先去奧斯曼?”

朱皇帝點了點頭,笑道:“那你猜猜,為什么要先去奧斯曼?”

朱簡煐道:“為了奧斯曼的石油?”

朱皇帝嗯了一聲,又接著問道:“還有呢?”

朱簡煐先是一愣,接著便試探著問道:“是為了挑撥奧斯曼跟沙鵝他們幾個聯盟?”

朱皇帝再次哈哈大笑起來:“不錯,就是為了挑撥奧斯曼跟沙鵝他們幾個的聯盟,順便還是為了教訓教訓那些蠻子,讓他們知道小破球究竟由誰說了算。”

聽朱皇帝這么一說,朱簡煐不禁在心里暗自盤算起來。

自家父皇出行,自然是乘坐天子號旗艦——天子號是大明諸多艦隊之中最為強悍的旗艦,若是再算上隨行的護衛艦隊,天子號旗艦編隊的戰斗力足以抵得上東海和南海兩支艦隊的總和。

有這樣兒一支艦隊在手,再加上又是沿海航行,不會往深海里跑,自家老爹的安危自然不用過多擔憂。

恰恰相反,該擔驚受怕的應該是那些蠻子們才對。

當然,僅憑這樣一支艦隊還是略有不足的,畢竟再強悍的艦隊也只能在海上稱雄,想要打地面戰爭,最后還是要靠陸軍才行。

想到這里,朱簡煐便躬身說道:“兒子覺得,要不要提前通知咱們大明在海外的那些軍事基地,讓他們做好準備?”

朱皇帝笑著擺了擺手:“提前通知他們干什么?你記著,哪怕有東廠和錦衣衛,你也必須靠自己的眼睛去看,靠自己的耳朵去聽。”

“這不是說信不過東廠和錦衣衛,而是天高皇帝遠——咱們大明在海外的軍事基地如今足有七十多個,每個都離大明有萬里之遙,每個軍事基地的都指揮使都算得上是一方諸侯,再加上小破球處處動蕩,錦衣衛和東廠也難免有疏忽大意的時候。”

隨口指點了朱簡煐幾句后,朱皇帝又笑著問道:“等到了奧斯曼之后,咱們又當如何?”

朱簡煐道:“對于奧斯曼,可文,亦可武——文,便是召見奧斯曼國主,夸贊幾句,再賞賜些東西;武,便是調動奧斯曼周邊軍事基地的兵力,一戰而滅之。”

朱皇帝嗯了一聲,又接著問道:“那依你之見,當文?當武?”

朱簡煐道:“當文——奧斯曼雖然跟沙鵝等國勾結在一起,但是現在并不是除了奧斯曼的好時機,畢竟諸蠻只是引而未發,倘若現在就除了奧斯曼,其他一眾蠻夷也難免心生警惕甚至被嚇破膽。”

這也是朱皇帝一直鬧心的問題。

大明要搞定奧斯曼自然是輕松簡單加愉快,甚至都不用出動大明自己的軍隊,光是調動倭國的那些矮矬子仆從軍就夠用了。

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搞定奧斯曼之后——奧斯曼一完蛋,沙鵝會不會被嚇死不太好說,反正喬治三世那個倒霉蛋肯定會被嚇到,包括哈布斯堡家族的弗朗茨二世多半也得嚇個半死。

如果這幾個家伙被嚇得不敢折騰了,大明又該用什么樣兒的名義去折騰他們?不折騰他們,大明所需要的那些勞工又該上哪兒去招募?

再者說了,英格蘭跟哈布斯堡家族、沙鵝這幾家在小破球上也算是有那么點兒名號,奧斯曼除了西亞病夫的稱號之外還剩下個啥?

虐了奧斯曼并不能彰顯出大明的實力,遠不如虐了英格蘭跟沙鵝他們幾個更能有效的震懾小破球。

所以吧,怎么嚇唬嚇唬他們幾個,但是又不至于么懵他們徹底嚇死,甚至還要給他們保留一絲希望,這就成了一個很考驗功力的事兒,既不能太輕,也不能太重。

朱簡煐說召見馬哈藏德二世,通過馬哈藏德二世來挑撥他們幾個反明聯盟之間的關系,倒也算是一個辦法,只不過還略有不足——萬一挑撥的反明聯盟內部先開片,大明又該拿誰殺猴儆雞?

想了想,朱皇帝便開口問道:“倘若要拿英格蘭或者沙鵝立威,卻又該當如何?”

被朱皇帝這么一問,朱簡煐卻是再一次沉默下來。

朱皇帝之前和曾誠、劉鶴鳴等人商量著殺猴儆雞的事兒,朱簡煐不是不知道,也從心底認同這套方案。

然而問題的關鍵是朱簡煐也沒想好該怎么引誘猴子先跳出來作死。

正當朱簡煐琢磨著該怎么刺激英格蘭或者沙鵝跳出來反明的時候,朱皇帝卻笑著說了一句:“有些事兒吧,也未必就一定要自個兒新手去做。”

朱簡煐眼前一亮,“倭奴”兩字便脫口而出,朱皇帝也是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不錯,就是倭奴,別看那些矮矬子們干不了什么人事兒,可是讓他們跳出來搞事情,刺激英格蘭或者沙鵝發瘋應該還是可以的。”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上一章  |  埋葬大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