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大清第三百九十四章 賭上英格蘭的國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埋葬大清 >>埋葬大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九十四章 賭上英格蘭的國運

第三百九十四章 賭上英格蘭的國運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12日  作者:天煌貴胄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天煌貴胄 | 埋葬大清 

已為您緩存好所有章節,下載APP查看

一鍵聽書

按照曾誠等一眾大老們的計算,圣皇二十年的預算審批,大頭還是要著落在河道疏浚以及電力、鐵路公路外加窮酸部這幾個大頭上面。

朱勁松也覺得曾誠等一眾大老們的提桉沒毛病,畢竟國庫里的錢是有數的,而要花錢去做的事情卻又多如牛毛,因此就必須分出個輕重緩急。

河道疏浚能不能緩?

不能。

河道疏浚并不僅僅只是針對一些淤堵的河道,這其中還包括了水庫的修建、灌既溝渠的修建、堤壩的修建和維護等等工程在內。

可以說,河道疏浚直接關系著水患能否消彌于未起、土地能否得到灌既。

這也就意味著河道疏浚直接關乎大明的糧食安全乃至于大明百姓的人身安全。

錢聾老狗那一家子當然沒人在乎這個,可是正經的中原堂口朝廷,誰能不在乎這個?

電力和鐵路、公路自然就不用多說了,電力線路直接關系到火車能否在夜間開行、電報能否通暢,鐵路和公路相當于經濟的大動脈,同時也是國土安全的大動脈,同樣也不可能省。

窮酸部那邊兒也是一樣,各地的社學和縣學直接關乎大明的下一代乃至于下下一代、下下下一代,關乎大明能否繼續領跑整個小破球,這是大明整個朝堂的共識,誰也不敢在這方面省。

反倒是皇家學院和五軍都督府……現在的小破球雖然有點兒風云變幻的意思,可是無論這風云再怎么變幻,卻始終都只是籠罩著歐羅巴那一片兒,對大明的影響也僅僅只是海上貿易方面,對于大明的國土安全可以說是屁的影響都沒有。

光是大明現在的常備軍隊以及海外諸多軍事基地,就足以將戰火阻攔在大明的國門之外。

所以,也確實沒有必要給五軍都督府那邊兒批更多的預算。

當然,不審批更多的預算,也不代表就會降低五軍都督府的軍費,畢竟歐羅巴那邊兒已經亂起來了,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會全面開片。

一想到歐羅巴那邊兒,朱勁松也忍不住有些鬧心,只是在鬧心之外,卻又隱隱有幾分期待。

鬧心,是因為喬治三世這家伙忽然抽瘋,莫名其妙的就要跟法蘭西開片——英格蘭跟法蘭西全面全片,必然會影響到小破鍋在歐羅巴地區說話的分量,同樣也會影響到大明的海上貿易。

別的不說,就說天竺的英屬東印度公司跟荷蘭東印度公司吧,荷蘭在表面上是跟英格蘭穿一條褲子,但是荷蘭之所以能夠復國,卻還是因為法蘭西。

在這種情況下,荷蘭的威廉一世會怎么選擇?

如果威廉一世能夠拎得清,選擇跟著法蘭西混,那么在天竺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就得跟英屬東印度公司開片,進而影響到大明的勞工招募業務。

如果威廉一世也跟喬治三世一樣犯了腦疾……英屬東印度公司跟荷蘭東印度公司倒是不會開片了,可是這兩家會不會聯手對付法蘭西的商船?

要知道,大明很多商品都是通過法蘭西的商般運往歐羅巴,英、荷東印度公司一旦跟法蘭西的商般發生沖突,最終還是會影響到大明的海上貿易。

所以就很鬧心。

至于說朱勁松心底的那一絲期盼,則是因為奧地利的美術生和法蘭西的小戴同學等人,都選擇了返回歐羅巴——奧地利的美術生阿道夫。

兩個人都從江鑫龍那里學去了一大堆似是而非的理論,并且靠著各自所學的理論,在大明皇家學院的留學生學院里拉起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小團體。

阿道夫學去的是按需分配的那套理論,順便還學習了廠衛的重要性。

小戴同學學去的則是自由競爭的那一套理論,同樣也認識到了廠衛的重要性。

朱勁松很期待,這兩套幾乎是背道而馳的理論到底能在歐羅巴那邊兒碰撞出什么樣兒的火花,又會給歐羅巴帶來什么樣兒的影響。

想了想,朱勁松干脆又對柯志明吩咐道:“加大對歐羅巴那邊兒的滲透力度。”

就在朱勁松期待著阿道夫和小戴同學能碰撞出什么樣兒的火花時,英格蘭跟法蘭西的軍隊已經開始了碰撞,并且擦出了戰爭的火花——英格蘭軍隊的軍官大部分都有在大明受訓的經歷,法蘭西的軍隊也同樣如此。

換句話說就是英格蘭的軍官很熟悉法蘭西軍官們的戰術,法蘭西的軍官也同樣熟悉英格蘭軍官們的戰術。

彼此熟悉的結果,就注定了雙方在戰術上很難分出高低,甚至在戰略方面都未必能分出勝負。

但是,任憑誰都沒有想到的是,被喬治三世帶到英格蘭,負責替他診治瘋病的那個醫生,在睡服了英格蘭的夏洛特王后以后居然腦洞大開,想出了一個前無古人,后也不太可能會有來者的招數。

醫生居然派人去了一趟天竺,然后從天竺的倭奴當中找了一個看上去比較正常,在大明軍事院校進修過,被一眾倭奴們吹捧為關東戰神的倭奴,東條二十八——

所謂的關東戰爭,就是指東條二十八在倭國的關東地區帶人打過幾場仗,因為總是能打勝仗,所以就被倭國的矮矬子們奉為關東戰神。

至于實際上的軍事指揮水平,東條二十八別說跟法蘭西和英格蘭那些從大明軍事院校的畢業生們相提并論了,這家伙甚至可能都不如大明的某些農會會長。

問題是并沒有人知道東條二十八的真實水平,因為在在離開倭國之后,東條二十八就在東條小次郎的指揮下跟天竺的三哥們打仗。

眾所周知,三哥們是很喜歡和平的,大多數時間都喜歡搞一些非暴力不合作的玩法,很討厭在戰場上動刀動槍。

更多的時候,三哥們打仗就是靠嘴炮。

在這個前提下,東條二十八很容易就能打出赫赫戰績,關東戰神的名號在天竺地區被叫響,甚至通過英屬東印度公司傳到了英格蘭。

然后,醫生就心動了。

在醫生看來,歐羅巴的蠻子們能懂個屁的戰爭?與其指望歐羅巴的這些蠻子們指揮戰爭,倒還不如找個倭國的矮矬子更加靠譜。

畢竟,倭國再怎么辣雞,那也是挨著大明的小辣雞,能夠在中原堂口身邊混的,怎么著都得比歐羅巴的這些蠻子們強。

要是正常情況下,倭國的那些矮矬子們怎么樣也不會跑到歐羅巴那邊兒去摻和歐羅巴的破事兒,但是這個從大明跑到英格蘭的醫生卻打著大明的旗號辦事兒——我堂堂一個大明的名醫,借用你們矮矬子,這是給你們臉,你們得兜著!

然后,倭國的那些矮矬子們自覺惹不起大明爸爸,又因為這個醫生在英格蘭的緣故,這些矮矬子們誤以為大明爸爸也打算幫襯英格蘭。

所以,這些矮矬子們還真就選擇了給醫生兜著臉,老老實實的把倭國關東戰神東條二十八給送到了英格蘭。

東條二十八在到了英格蘭之后,立即就被夏洛特王后派去擔任英格蘭陸軍先頭部隊的指揮——夏洛特王后不說對醫生言聽計從,也只能說是被徹底睡服,根本就不會反對醫生提出來的要求。

而東條二十八也沒有辜負醫生的期盼,剛剛接手英格蘭的先頭部隊,就帶著英格蘭的軍隊打下了加來。

當然,直接用“打下”來形容東條二十八的戰績其實有些不太合適,因為按照路易十六和皮埃爾、拿破侖等法蘭西大老們計劃,像加來、勒阿弗、崗城、布來斯特等地區就是“留”給英格蘭的。

認慫?

當然不是認慫,而是路易十六和拿破侖等人提前商量好的,為的就是讓英格蘭的軍隊占領下更多的地盤,從而拉長英格蘭軍隊的補給線,然后再挑一個合適的時機,徹底切斷英格蘭軍隊的補給線與退路。

為了實施這個計劃,法蘭西的軍隊不僅僅要按照路易十六的命令在稍做抵抗之后就立即“后撤”五十公里,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還要再主動后撤一百公里,任由英格蘭的軍隊占領法蘭西的大量土地。

路易十六更是故意在報紙上面表現出一副措手不及的懵逼姿態。

所以,就算沒有東條二十八,英格蘭的軍隊也照樣能輕輕松松的攻下加來,甚至還能輕輕松松的在加來“繳獲”一部分法蘭西軍隊故意留下來的補給。

但是,英格蘭方面并不知道路易十六和拿破侖的計劃,而且法蘭西的軍隊演戲演全套,也不是一點兒抵抗都沒有,只是在加來方向表現的更加弱雞一些。

而因為法蘭西軍隊在加來方向表現的更加弱允,所以就更顯得東條二十八的戰績突出。

戰場是個很現實的地方,有能耐的總是能很快獲得升遷,沒能耐的就會死的很快。

戰績突出的東條二十八很快就獲得了夏洛特王后和威爾士小喬治親王的信任,被任命為英格蘭軍隊的陸軍部分總指揮。

那么問題來了:倭國的矮矬子們最擅長的是什么?

眾所周知,倭國的矮矬子們很擅長搞事情,很擅長搞下克上的那一套,很擅長干一些沒有人性的獸行。

但是,矮矬子們最擅長的卻不是這些。

或許是因為生于倭國那片屁大點兒的地方,倭國那些矮矬子們的心理也多少有點兒不正常,特別容易沖動。

再加上倭國那邊兒的火山噴發和地震、海嘯等災害都很頻繁,所以倭國那些矮矬子們很容易就會產生一種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的心理。

所以,矮矬子們最擅長的其實是賭,尤其是賭國運。

大唐高宗年間的白江口之戰是在賭國運,大明萬歷年間的棒子戰爭也是在賭國運。

后來的甲午戰爭依舊是在賭國運。

比如說甲午戰爭。

當時的情況是棒子家里爆發了東學黨起義,而當時的大清是棒子的宗主國,所以出兵朝鮮鎮壓起義。

問題是倭國的矮矬子們也要出兵幫著朝鮮平息內亂。

這時候還處于外交博弈階段。

倭國對這件事也沒啥底氣,因為首先是倭國肯定不占理,其次倭國也沒敢想揍趴下大清。

很顯然,當時的大清也是這么想的:老子是堂堂的大清,你倭國區區一個小崽子還能咋的?老子直接增兵,看你怕不怕!

但是,倭國國內卻國輿論的一通扇動下變得群情激憤,很多人開始不理性了:你大清多個卵?瓦塔西泥虹也不是泥捏的!

于是,大清出兵,倭國也出兵;大清增兵,倭國也增兵;大清派北洋艦隊,日本派聯合艦隊——哪怕是賭上國運,瓦塔西泥虹也不能認慫!

沒錢?

天皇帶頭節衣縮食,百姓馬上就砸鍋賣鐵。

當時明治維新的思想家福澤諭吉不僅寫文章鼓動民心,而且變賣了家產,直接捐了一萬日元——當時一分日元就能吃一個牛肉火鍋,一萬日元絕對是筆大錢。

而倭國還有千千萬萬個福澤諭吉,千千萬萬個福澤諭吉們竟然捐了200萬日元。

倭國的鄉賢士紳們給力,倭國的朝廷當然也不能慫——倭國直接發行了一億日元的戰爭國債,老百姓踴躍購買,到了1894年,倭國國會還開出了1.5億日元的臨時軍費預算。

當時倭國上下的態度就是:打,打贏了就跟大清死命要錢,然后一起嗨。打不贏?別說打不贏了,就是打平了,倭國也徹底完犢子了。

當時的一家美國報紙就說:中國人就是讓日本人打,一天隨便讓他殺一千人,也要殺1500年。

然而,倭國在這場賭上國運的戰爭當中賭贏了——哪怕是賭上了國運,倭國的矮矬子們也沒想到大清居然會這么拉胯。

從此之后,倭國的矮矬子們就更喜歡堵國運了。

再后來的日鵝戰爭是賭國運,全面入侵中原堂口還是在賭國運,跟小胡子美術生搞到一起是賭國運,偷襲珍珠港就更是賭國運中的賭國運。

盡管后來幾次賭國運都沒賭贏,但是這些賭國運的歷史,就足以說明倭國矮矬子們的賭性到底有重。

現在,東條二十八就打算賭上英格蘭的國運。

相關小說:


上一章  |  埋葬大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