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正文卷
第一組結果出來。
第二組馬上繼續。
看到許州正和吳志強都跑出來了好成績,還說什么呢,必須要干。
自己也不能輸啊。
站在跑道上。
明明有八個人。
卻感覺只有三四個。
謝正業今年破十,已經成了最中央的角色。
雖然他主攻200米,可已經到了這個地方,100米也有了一席之地。
只是國內現在100米太卷。
才導致他沒有多少施展空間。
破十者居然都沒有機會跑單項。
你看看這還是種花家的短跑么。
短短十年。
已經是翻天覆地了。
當然。
看到站在謝正業文勇毅梁佳宏身邊的人,還是……
記憶中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別說技術了。
他們從身材上來看。
都是降維打擊。
消瘦一大截。
“比賽即將開始,這一組競爭力稍微弱點,也就謝正業一個破十。”
這話。
現在楊劍說出來不打嘴了。
剛剛破十這個水平。
已經很難掀起大家的關注和熱情。
只能說是。
還不錯。
值得關注。
只見謝正業在“各就位”后,屈肘30°。
這還讓自己三角肌前束與胸大肌處于最佳激活狀態,方便為擺臂提供1520的額外動能。
這是利用肌梭牽張反射原理。
什么不懂是啥?
那請你去傳統系那一桌。
當小孩去。
簡單來說就是在百米短跑啟動階段,運動員做出起跑動作時,肌肉會迅速被拉長。
例如現在,當謝正業等下蹬地發力,他的股四頭肌等伸膝肌群被拉長。
此時肌梭內的感受裝置就會受到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這些神經沖動沿著傳入神經纖維傳導至脊髓,在脊髓內與運動神經元形成突觸聯系,進而興奮α運動神經元。α運動神經元發出的神經沖動沿傳出神經纖維傳導至相應的骨骼肌,引起被拉長的肌肉收縮。
從而產生蹬地、擺臂等動作,使使用者獲得向前的動力。
肌梭牽張反射在短跑啟動階段的作用,謝正業已經是了然于胸。
他這一世可是十三歲半就過來了。
學了這么多年。
你以為是白學啊。
首先利用牽張反射能使肌肉在被拉長后迅速收縮,從而在短時間內產生較大的力量,幫助自己快速擺脫靜止狀態,實現起跑加速。
也就是快速產生爆發力。
其二是啟動階段肌梭牽張反射原理,讓自己在起跑過程中,肌肉的長度和張力不斷變化,使用肌梭牽張反射可以實時監測并調整肌肉的狀態。
使自己肌肉既能產生足夠的力量,又能避免過度拉伸導致損傷,保證起跑動作的協調性和穩定性。
簡單來講就是——維持肌肉長度和張力平衡。
最后。
謝正業就是要利用這個。
提升提高自己的神經肌肉募集效率。
也是說反復的起跑訓練會強化肌梭牽張反射的通路,使神經沖動的傳導更加迅速和高效,從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的募集能力。
讓更多的肌纖維參與到起跑動作中。
進一步增強起跑的力量和速度。
謝正業今年也是高速成長期,可不會有一點點浪費。
一直在學習修改和前進。
當然,文勇毅也不是嚇大的。
他可是亞洲除了蘇神之外,唯二擁有室內世錦賽獎牌的人。
就算是謝正業現在加持了曲臂起跑。
文勇毅也不怕。
因為謝正業要是不加曲臂起跑。
那根本不可能在啟動加速方面。
占到任何便宜。
開玩笑呢,啟動加速方面文勇毅比謝正業經驗多得多。
即便不是曲臂起跑,他也擺出架勢。
利用重心變化,讓自己啟動肩關節投影點前移58cm。
使軀干前傾角度從傳統的45°優化至38°。
這一出去。
就可以減少蹬地角度12。
這樣可以使中樞神經系統更快速地根據啟動需求,精準調控不同類型運動單位的激活順序與數量,讓更多肌纖維同步收縮,提升起跑的爆發力。
開玩笑。
文勇毅不是嚇大的。
曲臂起跑是很厲害。
可是也不代表。
就無敵了。
再快的寶劍。
也要看看是捏在誰手上才行。
蘇神之類,自然文勇毅沒想法,直接認輸也不丟人,可一個毛頭小子,文勇毅并不打算不抵抗就認慫。
謝正業自然也感覺到了文勇毅的想法。
他掃了一下。
居然對著身邊的文勇毅說道——
阿毅哥。
你要小心了,我掌握曲臂起跑還不熟練,可不會怎么控制力道,手下留情。
文勇毅也只是笑笑,說道——
用不著你擔心這個問題。
你全力以赴,我啟動加速也不怕你。
梁佳宏則是通過肘關節杠桿效應,將下肢蹬地力轉化為軀干旋轉力矩,企圖使起跑后自己的前四步步長增加7。
梁佳宏這一波是利用肘關節杠桿原理基礎。
給自己的啟動,增加砝碼。
在人體運動中,肘關節可視為一個典型的杠桿系統。它由肱骨、尺骨和橈骨構成杠桿結構,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肌肉的收縮提供動力,關節處的摩擦力和骨骼間的作用力形成阻力。
根據杠桿原理,力臂與力的乘積即為力矩,在肘關節杠桿系統中,肌肉的拉力作用點到肘關節中心的距離為力臂,肌肉收縮產生的拉力為力。
簡單點就是,要利用通過合理調整肌肉收縮方式和角度這個點,來盡量改變自己啟動方面力臂和力矩大小,實現高效的力量傳遞和運動控制。
你看看,什么叫做專業?
這就叫做專業。
傳統系這邊怕是運動員連個肌肉分布都搞不清楚。
二沙島這邊,則是三個運動員,擁有三套自己的啟動模式。
你看看這個差距。
這不就明擺著了嗎。
蘇神系叫做降維打擊。
“預備。”
三個人都準備好。
都想要拔得頭籌。
砰——————
槍聲響起。
比賽開始。
梁佳宏反應最快。
在短跑起跑瞬間,他下肢強力蹬地,產生強大的蹬地力。
這一蹬地力通過身體的骨骼和肌肉結構向上傳遞。
此時,梁佳宏上肢的擺臂動作并非孤立進行,而是與下肢蹬地動作緊密配合。
下肢蹬地力推動身體向前上方運動的同時,也會引發他身體圍繞縱軸的旋轉趨勢。
這種旋轉趨勢需要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利用和控制,以便轉化為有助于起跑加速的動力。
顯然,梁佳宏現在做的就是這個。
下肢蹬地力推動身體向前上。
身體圍繞縱軸的旋轉!
文勇毅緊隨其后。
他也有自己的絕活。
啟動瞬間,利用身體重心變化與肩關節投影點前移。
在短跑起跑過程中,文勇毅身體重心的位置和變化直接影響著自己后續啟動的發力效果和起跑加速能力。
他知道合理的重心控制能夠使自己在起跑瞬間產生更大的向前驅動力,減少能量損耗。
同時重心的變化不僅涉及垂直方向的調整。
更重要的是在水平方向上的精準控制。
以實現最佳的起跑姿勢和動力傳遞。
文勇毅混了這么多年。
可不是白給的!
亞洲唯二的六十米室內世錦賽獎牌獲得者。
當然有幾把刷子!
謝正業雖然反應最慢,但爆發依靠曲臂。
反而可能更猛。
謝正業采用曲臂起跑,上臂前臂夾角112°時,他的上肢繞肩關節的轉動慣量顯著降低。
曲臂構型使前臂質心靠近肩關節減少25,總轉動慣量降低18.7。
在相同肩關節力矩下,角加速度提升23,使上肢擺動周期縮短至0.28秒。
轉動慣量的降低直接影響了上肢在起跑過程中的轉動特性。
根據角加速度公式角加速度的增大意味著上肢在單位時間內能夠獲得更大的角速度變化,即上肢擺動的速度更快。
在起跑階段,快速的上肢擺動對于維持身體平衡、協調下肢發力以及推動身體重心前移具有重要作用。
這里是謝正業啟動要轉動慣量降低,因為這對起跑動力學會有直接影響。
同時對比冬訓剛結束的時候,他調整了上肢擺動周期的變化。
上肢擺動周期是衡量起跑技術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在曲臂起跑構型下,由于角加速度的提升,上肢擺動速度加快,從而導致上肢擺動周期縮短。
這種擺動周期的縮短使得運動員在起跑階段能夠更頻繁地擺動上肢,增加了上肢擺動對身體的驅動力和平衡調節。
尤其是對于對起跑階段重心前移效率的提升。
更是明顯。
百米在起跑階段,身體重心的快速前移是獲得良好起跑初速度的關鍵。
曲臂起跑通過縮短上肢擺動周期,就可以有效地提高了重心前移效率。
快速擺動的上肢如同一個動態的平衡調節裝置,在推動身體向前的同時,保持身體姿勢的穩定。
謝正業立刻沖出,蹬地,啟動。
起跑時,通過下肢蹬地獲得地面反作用力。
畢竟曲臂起跑時上肢的快速擺動本就能夠調節身體姿態,使下肢蹬地方向更合理,從而提高地面反作用力在水平方向的分力。
不利用不可能。
十米附近,竟然各有千秋。
開始加速。
謝正業在上肢曲臂快速擺動時,讓身體會自然地向前傾斜。
這是要促使下肢蹬地角度更接近水平方向。
更加方便加速推進。
文勇毅也不肯相讓。
要知道肩關節投影點作為身體重心在水平方向上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使得其前移能夠有效改變身體的重心分布。
通過特定的技術動作,使肩關節投影點向前移動58cm,可使身體重心更加靠近起跑線,增加身體向前的勢能。
這種重心前移的調整,使得文勇毅在起跑蹬地時,能夠更好地利用地面反作用力,將更多的力量轉化為向前的加速度,從而提高起跑的初速度。
他是有真本事的。
這么多年專攻60米。
可不是別人以為的那么簡單。
想要實現實現肩關節投影點前移的技術,動作也必須到位。
具體來說,運動員應適度前傾上半身,將肩部向前伸展,同時保持背部肌肉的緊張,以穩定身體姿勢。
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頭部、頸部與肩部的協調配合,避免因姿勢不當而影響重心的控制和發力效果。
此外,下肢的支撐和蹬地動作也需要與上肢的重心調整相協同,以確保自己整個身體在起跑瞬間能夠產生高效的向前驅動力。
這些做完文勇毅啟動極其快。
砰
進入加速跑。
立刻采取軀干前傾角度的優化。
傳統的百米短跑起跑技術中,軀干前傾角度通常設定為45°。
然而,這一角度在實際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蘇神系早就進行了修改。
比如過大的軀干前傾角度雖然能夠增加身體向前的趨勢,但同時也會導致身體重心過高,使得蹬地力量的垂直分量過大,水平分量相對不足。
這不僅會造成能量的浪費,還會影響起跑時的加速效果。
那文勇毅就在這里將其更具自己的生理特點優化到了38°。
這是能夠在保持身體向前趨勢的同時,方便自己更好地平衡蹬地力量的水平和垂直分量。
較小的軀干前傾角度使得身體重心更加貼近地面,增加了蹬地力量的水平方向分力,從而提高了起跑時的水平加速度。
文勇毅身高不高。
加速區這么做,正好合適!
更不要說,優化后的軀干前傾角度還能夠減少身體在起跑過程中的晃動,提高身體姿勢的穩定性。
有利于文勇毅更有效地控制起跑節奏和發力方向。
軀干前傾角度的調整并非孤立的技術環節,它與身體重心的控制、蹬地角度的優化以及上肢和下肢的協同動作密切相關。合適的軀干前傾角度能夠為其他技術環節的優化提供更好的基礎條件。
這些。
文勇毅都具備。
他要告訴這些年輕人。
自己的世錦賽銅牌。
不是白拿的!
反觀梁佳宏這里。
稍微差了些。
他沒有曲臂起跑能力。
也就不具備和文勇毅這個室內世錦賽獎牌獲得者啟動加速斗氣的資格。
加速區反而是謝正業和文勇毅爭斗在了一起。
兩個人飛快踏過二十米
三十米。
文勇毅驚嘆曲臂起跑的成績強大。
謝正業也震驚文勇毅沒有曲臂起跑,竟然還能和自己拼成這樣。
進入途中跑。
謝正業采取上下肢協同運動的優化。
上肢曲臂快速向后擺動。
下肢的蹬地動作形成良好的配合。
這種配合類似于劃船時槳與船身的協同作用,上肢擺動產生的反向作用力能夠為下肢蹬地提供穩定的支撐和平衡,使下肢能夠更充分地發力。
同時。
同時,謝正業上下肢的協調運動還能夠形成一個連貫的動力鏈,將下肢蹬地的力量通過身體核心傳遞到上肢。
再由上肢的擺動進一步推動身體重心前移。
這等于是——提高了能量傳遞的效率,促進重心快速向前移動。
文勇毅進入途中跑也不含糊。
他開始……
減少自己的蹬地角度。
大家都知道蹬地角度是影響起跑動力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起跑過程中,蹬地角度決定了地面反作用力的方向和大小。合理的蹬地角度能夠使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量最大化,從而能為運動員提供更大的向前驅動力。
相反,過大或過小的蹬地角度都會導致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量減小,影響起跑的加速效果。
文勇毅這里減少了。
幅度甚至達到了10度。
這種蹬地角度的優化使得地面反作用力的方向更加接近水平方向,增加了水平方向的分力。
根據力學原理,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量與蹬地角度的余弦值成正比,因此,文勇毅減小蹬地角度就能夠顯著提高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量。
以此為契機。
進而提高起跑時的加速度和速度。
一直到極速區,其實謝正業都沒有占據到什么便宜。
果然60米的強者文勇毅。
不是這么容易拿下。
可這個時候,極速區到了。
難解難分?
不存在的。
謝正業已經開始醞釀極速的爆發。
他要生吃文勇毅。
這里。
文勇毅就開始招架不住。
極速層面。
從來不是他的強項。
他開始有些許著急。
在起跑過程中,身體需要保持穩定的前傾姿勢以減少空氣阻力并有利于重心前移。曲臂爆發的上肢可以作為一個動態的平衡調節裝置,通過調整擺動的幅度和速度,隨時糾正身體的姿態偏差。
謝正業也是。
越來越細了。
不再是那么粗枝大葉。
各種技術的銜接。
已經足夠體現。
“極速來了,謝文倆人誰可以壓住對手?”
誰可以?
這當然是……
謝正業。
謝正業進入極速后,開始徹底徹底展現壓制。
文勇毅到這里已經是沒有優勢了。
曲臂起跑卻還有后續的支持。
比如曲臂起跑時,上肢擺動產生的動能能夠更有效地轉化為身體向前的動能。
當自己快速擺動的曲臂在運動到一定階段時,通過身體核心的傳遞,就可以將能量釋放到下肢和身體整體的向前運動中。
五十米、六十米。
謝正業繼續調整。
這種能量轉化過程類似于彈簧的壓縮與釋放,曲臂啟動的過程,如同彈簧的壓縮儲存能量,在合適的時機通過身體的協同運動將能量釋放。
推動身體重心快速前移。
實現了能量的高效轉化與輸出,為重心前移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
你可能會說。
這里就這么跑,等下后程怎么辦呢?
不怎么辦。
他是謝正業。
原本就是放眼歷史上的速耐天賦高手。
怎么可能怕后面沒力氣?
不要忘記了,他才19歲。
也正好是身體機能和恢復能力最巔峰的時候之一。
文勇毅也不是不想跟。
只是他實在是跟不了。
他的能量。
在極速開始之后。
就已經快速走向下坡。
對比他打磨了這么多年的前程。
他的后程能力。
真的是一言難盡。
不過這是他自己愿意選擇的代價。
而且他也通過這個選擇拿到了幾次室內世錦賽的獎牌。
他自己來講,在競爭極其激烈的田徑領域,這樣的國際成績已經是很不錯了。
如果自己不選擇個五六十米,很可能都還沒有這個機會。
距離開始在拉開。
文勇毅頂不住了。
謝正業進入了領頭羊的位置。
現場歡呼。
單純比人氣的話,那肯定還是少年人的謝正業。
更加的中心。
可這個時候。
文勇毅想要就這樣保持到比賽結束。
但他實在是。
想太多。
前面謝正業已經沖開自己的封鎖。
饒是文勇毅。
也不可能再追上。
想著分組可以,第2名的身份進去也不錯。
可想著想著變故就來了。
因為在他的身后。
同樣有一股強烈的風聲。
正在席卷逼近。
這不是別人。
就是前面被稍微拉開的梁佳宏。
梁佳宏前程或許很難比過這兩人。
但是同樣從極速開始之后。
他認為自己……
有機會了。
畢竟。
他也想沖擊10秒啊。
而且他也已經試過了。
的確是堅不可摧的門戶。
需要大量的機會來沖擊。
他的天賦。
沒那么容易打開這面墻。
可是今天雙buff。
梁佳宏。
也想要試試看。
利用肘關節杠桿效應轉化力矩的機制。
調控力的傳遞路徑。
蹬地時,下肢蹬地力經髖部、腰部傳遞到肩部。
上肢擺臂過程中,肘關節處于動態變化的杠桿狀態。
以擺臂向前為例。
梁佳宏肱二頭肌收縮,拉動前臂繞肘關節轉動,此時肘關節作為杠桿支點,將肩部傳來的部分力量通過前臂的擺動轉化為一個水平方向的分力。
這個分力作用于身體,產生使軀干繞縱軸旋轉的力矩。
后程文勇毅是不行。
被超了。
謝正業雖然破十,但也就是9.99,沒打開多少。
加上重心也不在百米上。
梁佳宏還是覺得自己。
有希望。
七十米八十米。
梁佳宏又接近了一截。
他今年的硬實力,可不是開玩笑。
九十米。
謝正業和他相互糾纏。
這時候其實謝正業和梁佳宏已經鎖定勝局。
前二沒問題。
這又不是決賽那還不如……
兩個人很有默契。
最后放掉了終點前的十米。
他們原本也是想要在決賽再全力爆發。
半決賽拿下名額也就夠了。
呼————
雙雙沖過了終點線。
一看成績。
兩個人都愣了下。
謝正業這一槍跑出了10.01。
關鍵的不是成績。
而是。
跑得實在是有些輕松。
他自己都感覺到輕松。
不像之前要拼了老命才能做到。
這樣的輕松感覺。
讓謝正業短暫的愕然后,很快就對兩個小時后的決賽充滿了期待。
謝正業就算了。
好歹也十選手。
第二的梁佳宏才驚人。
這一槍,他的成績居然10.03。
這……
高原地帶。
刷成績這么容易的嗎?
成績不稀奇。
放水就很稀奇了。
放水十米都到了這個成績。
那今天晚上全力以赴。
會不會級……有機會呢?
破十對于這些高手巨頭來說,根本算不上什么。
就是個普通成績。
甚至放在巨頭身上,還算是偏差。
可對于梁佳宏這樣的普通運動員。
絕大部分的普通運動員。
都會把破十當成自己的畢生目標。
因為對于他們來說。
這一道門檻。
很可能幾年甚至一輩子都過不去。
田徑運動員的黃金壽命是很短的。
真正能夠沖擊好成績的時間并不多。
并不是說你職業生涯有多長,你就有多長的時間可以沖擊。
那都是理論上的東西。
真正能沖擊好成績的時間,其實只有那么幾年。
這幾年在機能巔峰沒做得到。
那后面意味著沒機會了。
梁佳宏。
認為現在也不是08年了。
自己也不是小孩了。
他也想在自己職業生涯里。
寫下破十的一筆。
甚至文勇毅這個第三。
這一槍成績都……
很好看。
別管是不是加a。
別管是不是全力以赴。
這個成績。
都是合法的。
那就足夠了。
文勇毅自己都看著。
有些不可思議。
小墨西哥城。
真是。
名不虛傳啊。
刷成績。
噢,不應該說是出成績。
真是那叫一個容易。
比之前他跑過的任何比賽都要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