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崇禎成了合伙人518 蜀吳抗魏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和崇禎成了合伙人 >>我和崇禎成了合伙人最新章節列表 >> 518 蜀吳抗魏

518 蜀吳抗魏


更新時間:2022年03月19日  作者:叫天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叫天 | 我和崇禎成了合伙人 
正文卷

正文卷

洪承疇稍微猶豫了下,然后才說道:“就中期對策來說,其實也是暫時性的,就算做得再好,可也無法和明國的國力相提并論,依舊要遜色不少,因此,奴才以為,要想真正的對抗明國,還不需要更進一步才好!”

“是考慮蒙古部族么?”多爾袞聽了,順口便問道。

洪承疇聽了,點點頭,然后又微微搖頭說道:“是,也不是。蒙古部族不事生產,只會放牧,全靠老天爺臉色過活。而朝鮮人是農耕,只要有足夠的土地,養活是沒問題的。奴才以為,如果我大清的物資足夠,則可吞并蒙古部族以為刀鋒;如若我大清的物資都不足的話,吞并蒙古部族只會增加大清的負擔!”

多爾袞聽了,思索著點點頭,而后有點好奇地問道:“那先生以為如何更進一步?”

洪承疇聽了,表情嚴肅,鄭重地說道:“奴才想了,就我大清周邊來說,一邊是朝鮮,一邊是蒙古部族,并沒有足夠的助力,能幫我大清分擔壓力。但是,再遠一些的地方,卻是有的。如果能聯合他們,行那蜀吳抗魏之策,方是上策!”

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大清國的國力肯定是沒法和明國去比的。這一點,多爾袞心知肚明,此時一聽洪承疇說有蜀吳抗魏之策,不由得很是驚訝道:“大清周邊哪里還有值得聯合的國家?”

洪承疇一聽,用手指了個方向,然后回答道:“就在三十來年之前,明國還在朝鮮和對方打過一仗,根據奴才所查消息,當年之戰,其實未分勝負。”

一聽這話,多爾袞就立刻知道了,當即有點意外地問道:“倭國?”

“對,正是倭國!”洪承疇聽了,連忙點頭說道,“當年是掌權的倭王病死了,倭軍才從朝鮮退出。如果大清能說動倭國和我大清聯盟的話,明國要想滅我大清,就是難上加難。而一旦明國皇帝的窮兵黷武之策實施時間過長,以奴才對明國朝堂上的了解,新皇必然會登基,并且一改窮兵黷武之策。等到那時候,我大清便可從容發展,或者靜待明國內亂!”

說到這里,他又恭維道:“殿下春秋鼎盛,一力推行此策的話,奴才以為,必保大清無憂!”

多爾袞聽了,并沒有露出欣喜之色,而是緊皺了眉頭,想著這個事情,緩緩地說道:“當年倭國和明國一戰,削弱了明國在遼東的勢力,才有我大清崛起。不過這事都過去了這么多年了,此后倭國并無動靜。倭國那邊,還能再和我大清聯合對抗明國?”

洪承疇心中有點佩服多爾袞,并不盲目,有自己的主見,會思考,算是一個合格的君王。

他心中這么想著,便認真地回答道:“據奴才所知,當年的倭王病死之后,倭國發生內亂,而后有一個權臣篡位,奪得了倭王之位。雖然說,到目前為止,倭國都沒有動靜,但奴才相信,只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動倭國還是有可能的!”

“哦,怎么講?”多爾袞一聽,心中一動,連忙問道。

洪承疇馬上便回答道:“奴才思量著,倭國乃是一個島國,據說多海嘯,還有地龍翻身,只要是有為的君主,或者是有遠見的臣子等等,肯定都是想改變倭國只是局限于島國的這個事實。也是如此,他們當年才想著通過朝鮮來攻打明國。如果我們大清答應,把朝鮮讓給倭國,使得倭國有在陸地上有立足之地,定下共同瓜分明國之盟約,并且讓倭國看到這種希望,奴才以為,倭國還是有可能會出兵的!”

多爾袞聽得心中大動,露出非常有興趣的意思,當即要求道:“那先生給本王說說倭國的情況?”

“遵旨!”洪承疇聽了,還不習慣用“喳”,不過多爾袞也沒在意。

只聽洪承疇對多爾袞說道:“傳言倭國是秦始皇所派海外求仙之徐福領三千童男童女所建,繁衍生息之下成為一個大國,并在唐朝時和中原交流頻繁,帶回去了很多有用的東西,使得倭國逐漸強大起來,人口也越來越多。以倭國的貧瘠之地,險惡之地,必然會遏制倭國人口的增長,只要是倭國的有識之士,必然是向往大陸的。”

頓了頓,他便又接著給多爾袞分析道:“倭國乃是島國,因此擅長水師;另外從萬歷年間的戰事看,倭人最擅長火槍。而這兩樣,剛好又是我大清的短板。因此,奴才認為,我大清和倭國聯合的話,互相之間便能取長補短,和明國一較長短,不在話下!”

就見識來說,哪怕多爾袞是建虜的攝政王,在建虜中算是厲害人物了,但也抵不過洪承疇的見識。

此時,洪承疇的解說,讓多爾袞更是大開了眼界,一下提高到了更廣闊的高度,這讓他很是欣喜。

仔細考慮洪承疇的話之后,多爾袞不由得欣喜地說道:“如若真是如此的話,那大清就不會被山海關鎖在關外了。有倭國的水師、火槍,從登萊登陸,殺明國一個措手不及,戰火燒到明國的江南,都是輕而易舉!”

“殿下所言極是!”洪承疇聽了,連忙奉承了一句,然后接著說道,“嘉靖年間,倭寇侵襲明國沿海,當初就鬧了個天翻地覆,這還只是散亂的倭寇而已,并且明國還出了個不世出的戚繼光。而如今,大清一旦和倭國聯合的話,局面只會比以前更好!”

多爾袞聽得滿心歡喜,開心地說道:“既然如此,把朝鮮讓給倭國,自然不在話下,甚至如果能聯合起來奪取中原的話,我大清也只要黃河以北便可。江南等地,都可以讓給倭國。先生看來,如此可能讓倭國同意結盟?”

他這時候的想法,其實更多的是保住遼東,保住大清不被明國消滅。因此,能聯合倭國,奪得明國黃河以北的話,那都是意外之喜了。

但是,也不能確保,萬一真得如同他們計劃那樣順利的話,等他拿到了黃河以北之后,是不是就會想著黃河以南了。

當然,這些都還是沒譜的事情,空口白話先說出去,誘惑倭國結盟,才是頭等大事。

洪承疇聽到多爾袞贊同他的這個長期之策,并沒有多少欣喜之色,而是嚴肅地說道:“殿下,此乃奴才之謀劃。但是有一點,奴才對倭國的近況和細況并不了解,并不敢保證倭國一定會和大清結盟!”

多爾袞聽了,也立刻就冷靜了下來。

他明白洪承疇的擔心,倭國和明國的戰事,畢竟過去了那么多年,原先那個有為的倭王也已經病死,還被篡位,到底如今怎么樣,還真不好說!

這么想著,他皺著眉頭,低頭沉思了起來。

洪承疇見了,不敢打擾他,就只能是靜靜地等待。

至于圖爾格,對于這些事情,他壓根就插不上話,因此就只能是個旁聽者而已。

多爾袞想想洪承疇所說得短期、中期和長期策略,再想想圖爾格帶回的關內消息,感覺到壓力山大。

過了好久之后,他抬起頭來,看著洪承疇,懇切地說道:“大清要想立足于不敗之地,和倭國的聯合是最好不過的。可和倭國之聯合,想來也是大不易。加上路途遙遠,如果前去溝通聯合,本王去是最好不過的。但是,本王又離不開遼東。以先生之見,如若本王委派禮親王前去,先生跟隨,隨機應變,可有把握說動倭國?”

很顯然,多爾袞該是下定了決心的。

洪承疇聽了,稍微猶豫了一會,然后才回答道:“殿下,奴才對如今之倭國并無了解。不過合縱連橫,無外乎威逼利誘而已。奴才為大清之未來,愿意一試。”

既為大清之未來,也為他自己的前途。大清滅,他則要被明國千刀萬剮,逃都沒地方再逃,因此,就只能出死力了。

多爾袞見洪承疇沒有承諾一定可以,心中也能理解,并且為洪承疇的實事求是更是感到他做事穩妥。

因此,這么想了一會,他便對洪承疇說道:“那此事等本王和禮親王等人商議之后,便再做決定!”

就算他如今不是攝政王,而是真正的大清皇帝,對于這么重大的事情,也不可能一個人乾坤獨斷。

對此,洪承疇很是了解,不會說什么,也不敢說什么。

隨后,拋開了戰略層面的討論,多爾袞又向洪承疇探討起具體的戰術層面的事情。洪承疇自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都不知道什么時候,代善已經回來了,他們兩人都還沒討論完。

等到傍晚時分,多爾袞和洪承疇的討論才算是告一段落,然后,多爾袞殷勤地吩咐洪承疇回去好好休息,保重好身體,一副劉備對諸葛亮的模樣,親自送走了洪承疇。

等他回到崇政殿之后,代善便帶著一點好奇問道:“他是有什么好主意?”

從多爾袞對洪承疇的態度上,他感覺出了這一點。

新書、、、、


上一章  |  我和崇禎成了合伙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