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第八百三十二章 載入史冊的答辯(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走進不科學 >>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三十二章 載入史冊的答辯(上)

第八百三十二章 載入史冊的答辯(上)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6日  作者:新手釣魚人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新手釣魚人 | 走進不科學 
玄幻奇幻


第833章載入史冊的答辯上

“徐博士。”

來到會議廳外后,翟小楠便停下了腳步:

“這間屋子就是您碩士答辯的地點,幾位評審都在屋內,我就不陪您進去了。”

說罷。

翟小楠還有些好奇的看了徐云一眼。

在過去這段時間里,徐云可是高能所或者說科院圈內的一位知名人物,大家沒少在茶余飯后聊到過他。

首先是徐云的學位研修情況。

高能所里雖然不缺各類雙學位乃至更多學位的怪物,但一般情況下,多學位的研修方向通常都是關聯性比較大的專業。

比如經濟和計量,核物理與數學等.

但徐云的研修專業卻是凝聚態物理和生命科學,二者雖然同屬理科,但彼此之間卻存在著很明顯的專業壁壘。

這種情況下想要順利畢業,沒點兒本事那絕對是不行的。

而且大多數人拿到雙學位的方式往往都是拿到前一個畢業證后再去讀下一個,要不就是稍微取巧走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因為由于學籍檔案的緣故,國內對于同時攻讀兩個研究生學位的限制非常高,比本科輔修雙學位超出了不知道多少倍。

想要突破這種限制,首先學校的排名要相當靠前,其次則是申請人的成績水準要極強,用小說的術語來說就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

同時除了學歷之外,徐云之前的社死發布會、商業上的成就以及暗物質發布會也都頗具戲劇性。

在科院里工作的也是人,大家對于徐云有所討論實屬正常。

不過徐云卻沒注意到翟小楠好奇的眼神,此時此刻,他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面前的這間會議室上。

不知不覺間,徐云的左手已經握成了拳。

這一天終于來了.

由于種種原因使然,徐云目前在明面上的物理成就要遠低于他的實際貢獻。

譬如他鼓搗出來的重力梯度儀撲如今是國家絕密,屬于可以影響到國際局勢的大殺招,短時間內肯定無法對外公布。

孤點粒子的功勞呢,則被徐云推到了潘院士和趙政國身上——這事兒也是徐云主動做的。

畢竟有光環在身,孤點粒子這類發現注定不會是孤例,徐云今后有大把的機會去重復獲得諾獎。

但對于潘院士與趙政國院士而言,這可能是他們此生僅有的機會了。

潘院士與趙政國幫過徐云不少忙,兩輩子的情分在這兒,況且如果沒有他們出手,徐云也完全不會到孤點粒子具備暗物質效應的特性。

因此截止到目前。

徐云在物理上的明面成就,僅限于暗物質發布會上與周紹平、楊老聯手計算出的成果而已。

反倒是在生物與數學方面,徐云的名氣還要大點兒——第五代吡蟲啉上過了《nucleiidsres,而梅森素數的推導更是解決了數學界的一大爭議。…。。

不過今天過后,很多事情恐怕就不一樣了。

徐云將會真正登上人類的科學史舞臺——以一位物理學家的身份。

過了大概十幾秒。

徐云用力深吸了一口氣,對翟小楠道:

“翟助理,那我就先進去了,有空的請您吃飯。”

翟小楠笑著點了點頭:

“加油。”

隨后徐云徑直走到了會議室門邊,毫不遲疑的轉動了門把手。

這間會議室是高能所去年剛翻新的房間,大門開啟時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徐云只感覺握把絲滑的向前一推,眼前便看清了屋內的

全貌:

這是一間面積大概有一百五十平米左右的多功能會議室,內部采用了幅度不是很高的階梯布局,最前方是一張白色的金屬桌面,整體簡潔而又干練。

此時此刻。

會議室內赫然坐著六名男子,其中一人坐在相對靠右的區域,剩下五人都在第一排居中而坐。

右側的那位男子便是徐云的導師,潘建偉潘帥,剩下的五人徐云也不陌生。

五人中最左邊的是位頭發濃密的斜劉海中年人,外表看上去也就五十出頭,渾身上下帶著一股儒雅的氣質。

如果在路上見到對方,很多人或許還會以為他從事的是文藝行業。

徐云雖然與對方素未謀面,但卻早已神交已久,一眼便認出了此人的身份:

不久前剛獲得巴克利獎的薛其坤院士,如今最有可能獲得諾獎的華夏本土物理學家之一。

薛其坤身邊坐著一位圓臉男子,面容寬厚,兩鬢斑白。

徐云在現實中與這位老者同樣是第一次見面,但在不久前的兩彈一星副本中卻沒少與對方打交道——這位小老頭兒便是如今為數不多依舊在世的兩彈一星功勛,華夏科學院院士周光召。

而除了薛其坤、周光召之外,現場的其他三人也是徐云的老熟人了:

坐在中間的是楊振寧,楊振寧身側則是王希季王老以及周紹平周老。

或許是坐的有些久的緣故,楊老、王老以及周光召三位近百或者已經破百的長者臉上都帶著些許疲態,徐云進屋的時候都在閉目養神,還是在周圍人提醒后才睜開了眼睛。

徐云見狀連忙快步走到臺前,先朝楊老等人鞠了個躬:

“前輩們好。”

徐云這句話用的是前輩而非評審,很明顯這是出于私人角度的感激,而非公式化的答辯問候。

要知道。

這幾位大佬要么已經退居二線頤養天年,要么則是每天都有大量事務或者會議要參加的大忙人。

他們能夠聚集在這里參加個小碩士的畢業答辯,換做任何人內心都不會平靜得下來。

看著表情坦誠的徐云,臺下的幾位大佬臉色也浮現出了些許柔和,紛紛朝徐云點了點頭算是打過了招呼。

接著楊老輕咳一聲,轉頭對潘院士說道:…。。

“潘院士,既然答辯人已經到場,咱們就開始答辯吧。”

楊老沒有直呼小潘或者小徐,畢竟這種場合也還是要避下嫌的。

潘院士顯然也明白這點,聞言平靜的道了聲是,走到教室后方,開啟了一套攝像設備。

作為徐云的導師,潘院士并沒有進入評審委員會的資格,更沒有替學生回答問題的義務,不過在答辯前后倒是可以向答辯委員介紹學生情況——當然了,這也不是硬性規定。

譬如疫情期間很多高校進行線上答辯,就會要求導師在答辯開始后退出會議,全程交給主持人和評審委員處理。

在開啟攝像設備后,潘院士也走到了臺前,拿著個小型麥克風說道:

“各位評審委員上午好,這里是華夏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的碩士答辯現場,我是答辯人徐云的指導老師潘建偉。”

“答辯人徐云在校期間學習態度勤勉,成績出眾,作風正派,在擁有赤子之身的同時也有一顆赤子之心。”

“經院系內部考核,并以《華夏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第十七條、十八條以及二十條為法理依據,現準許徐云進行結業答辯。”

“如答辯通過,將授予答辯人碩士學位,并準許其開展下階段研修”

“本次答

辯由徐云本人進行內容陳述,答辯時間建議不超過三小時,答辯過程將全程進行影像及文字紀要,影像將在結束后上傳至教育部及中科大檔案處,文字內容備份于《第832章.”

潘院士洋洋灑灑的介紹了一遍答辯規則,徐云全程在一旁當起了乖巧.jpg的表情包。

五分鐘后。

潘院士內容介紹完畢,語氣頓了頓,對徐云說道:

“答辯人,請將你的畢業論文交給答辯委員會吧。”

參加過答辯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在正式答辯之前,答辯人的論文通常都會先經過幾輪審查。

比如說校審、外審以及盲審。

其中校審一般在校內進行,通常由所屬學院的老師進行審核,有相應要求,只要你在老師上廁所的時候炸糞坑基本都能過。

外審和盲審則是由第三方單位進行,其中外審通常有導師跟進,也就是把你的論文發到外校的導師手里評議。

盲審則要嚴格很多,這是由教育部主持的審核,你不知道你的論文會送到誰的手里,審稿人也不知道自己審核的是誰的論文。

換而言之。

大多數情況下,答辯論文的內容在答辯之前就已經公開了,評審們知不知道內容完全取決于他們想不想先了解。

但徐云這次卻不一樣。

除了潘院士和陸朝陽之外,沒有任何人事先了解徐云的論文內容。

這其實有點不符合常規情況,別的不說,外審這個步驟就是一個99碩士答辯要走的環節了。…。。

但沒辦法,誰讓徐云在科院那兒的地位不一般呢

隨后在潘院士的指示下。

徐云將打事先準備好的論文交到了潘院士手里,由潘院士發到評審手中,徐云本人則去講臺上調試起了u盤。

看著潘院士遞來的論文,薛其坤院士先是用手指感觸了一番厚度,微微點了點頭。

碩士學位論文的規范要求是3萬字起步,也就是三十頁左右,實操上大概是6090頁。

博士論文則通常在150200頁之間,如果圖表多的話擴到300也正常——大多數情況下文科的頁數會比理科多。

順帶一提。

學術圈最長的博士論文出自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舒馬赫之手,他在康斯坦茨大學答辯的時候拿出了一篇2654頁的論文

徐云這次準備的論文大概有600頁左右,姑且不論內容質量,至少態度上還是做的比較端正的。

薛其坤很清楚科院領導對徐云的期待,倘若徐云只拿出一疊60頁的論文,那么薛其坤絕對立馬就會將徐云拉入黑名單——理科論文頁數反饋的其實是課題難度,能用60頁解答的課題能有啥質量?

隨后薛其坤扶了扶眼鏡,看起了論文標題。

“《有關高溫超導現象機理的探討.”

“嘎??!!”

之前有同學猜到了常溫超導,為啥不多拓展一下思路想到高溫超導呢,太可惜了呀

今天已經順利落地深圳,明天去南科大,應該有機會線下見一見薛其坤院士

(本章完)


上一章  |  走進不科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