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第七百三十七章 直播核爆的決定!(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科幻>> 走進不科學 >>走進不科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三十七章 直播核爆的決定!(下)

第七百三十七章 直播核爆的決定!(下)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新手釣魚人  分類: 科幻 | 超級科技 | 新手釣魚人 | 走進不科學 

:18恢復默認

作者:新手釣魚人

更新時間:24010115:19

在徐云穿越來的后世。

很多人提及甘蔗國導彈危機的時候,都會將甘蔗國的卡先生描述為‘拉美吳三桂’。

因為甘蔗國本身和紅色陣營沒有半毛錢的關系,它之所以會和毛熊合作,主要是因為已經被海對面這個李自成給逼迫到了絕境。

無奈之下,它只能大開山海關。

不過在徐云看來。

這個舉例其實有些不恰當的地方,例如毛熊如果是韃子,那么同樣是紅色陣營的兔子們又是啥?

又比如卡先生的能力可比吳三桂強多了,這家伙的政治平衡能力在20世紀都足以排得上前列。

所以徐云認為與其說他是拉美吳三桂,不如說他更像是布魯諾。

早先提及過。

布魯諾其實并不是一位科學家,他是一位信仰赫爾墨斯這個當時被視為異端的牧師。

那時候他遭遇到了官方教派的逼迫,機緣巧合下接觸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發現這玩意兒恰好和他所信仰的內容是可以互補的。

于是他便開始宣揚起了日心說,看似為真理而獻身,但實質上卻從未觸及過真理。

這和甘蔗國的情況很相似,只不過卡先生的下場要比布魯諾好很多......

“毛熊在甘蔗國部署導彈嗎......”

與此同時,在聽到徐云拋出的這個消息之后,安然的心臟頓時為之一揪。

安然的戰略眼光無法與站在巔峰的那幾位戰略大佬相比,但作為當年萬歲軍核心部門的參謀之一,他的軍事敏感性還是很高的。

眼下聽徐云這么一說,他便立刻意識到了一件事:

如果毛熊真的在甘蔗國部署了導彈,那么這個導彈的型號上恐怕就要加個雙引號了。

有可能是SA2,也可能是c75,更可能是.....

SS7,一款去年定型生產、可以裝載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

隨后安然轉動了幾下面前的鋼筆,以此讓自己的表情看起來更加放松一些:

“徐云同志,如果真的發生了你說的這種情況,那么毛熊出于對盟友的需求,確實不可能阻止我們進行核試驗。”

“但是......你怎么能保證這件事一定會發生呢?”

徐云聞言朝他攤了攤手,笑著解釋道:

“安然同志,我為什么要保證這件事一定會發生呢?”

安然頓時一怔。

徐云則看了他一眼,繼續解釋道:

“我只是提出一種可能性而已,如果猜想運氣好成真了,那咱們就可以進行直播的準備。”

“要是到原子彈試爆前這件事還是沒有發生,那咱們求穩取消直播計劃不就好了?——直播投入的資源又不多。”

安然張了張嘴想要說些什么,但最終只是支吾了兩下,沒有出聲。

對哦.....

自己好像陷入了一個誤區。

與核武器的研發不同,之前無論是中子彈試爆也好、洲際...遠程導彈發射也罷,計劃定下來后投入的人力物力資源都極其龐大。

比如中子彈試爆。

基地這邊要重新騰置出一批設備和人手進行反復試驗,按照如今的貨幣購買力,僅僅是這枚微型中子彈投入的生產成本,最少都要接近一千萬華夏幣。

另外那座類似釣魚島的海島上還要進行建筑拆除和補償,試爆之前還要對周圍海域進行封鎖,這部分投入同樣不可忽略。

遠程導彈的成本就更高了,別的不說,這次試射的地點在南太平洋,到時候出海的艦隊數量最少都要有個二十來艘,路程則是來回接近一萬六千公里.....

安然不是海軍方面的人才,不了解這些艦隊出航的具體成本,但用腳丫子想都知道絕不會小到哪兒去。

可直播卻不一樣。

直播需要的成本才多少呢?

無外乎電視臺調度,幾輛信號車派遣,剩下的保密流程哪怕不直播也同樣要進行。

這個成本對于個人來說可能真不便宜,但在國家面前完全可以做個Ab計劃......

也就是按照這件事會發生的可能去做直播安排,如果沒發生到時候取消就行了。

看著陷入沉思的安然,徐云忍不住轉頭和陸光達對視了一眼,二人很有默契的露出了一絲微妙的笑容。

這種Ab計劃的說法也是徐云主動提出來的,畢竟目前知道他是穿越者的人只有八位,他不可能當著安然的面說這事兒一定會發生。

所以在考慮過后,徐云便想出了一個反正不花大錢,多少嘗試一點的邏輯。

不過作為當事人他很清楚,甘蔗國導彈危機屬于必然會發生的一件大事兒。

因為按照歷史軌跡。

海對面早在他出現之前就已經對甘蔗國下手了,徐云穿越后也沒有做任何與甘蔗國有關的事情。

當然了。

硬要說的話打下U2可以沾點邊兒,但這件事屬于加速局勢的效果——海對面至今以為這事兒的幕后黑手是毛熊呢,對毛熊的警惕直接上了個臺階.....

所以徐云百分百確信,這事兒一定會發生。

什么?

你問危機爆發的時間在十月份,比原子彈試爆的時間要晚?

開玩笑,這還算問題嗎.....

甘蔗國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海對面的U2偵察機發現了甘蔗國西部的彈道導彈發射架,這對于如今的兔子們來說還算事兒?

說不定哪天屈潤普先生出門吃飯的時候,就在路邊撿到了一張野生小紙條呢?

甘蔗國去年可以長出野生b26轟炸機,后世的緬北可以出現野生95式,海對面長出野生小紙條也是合情合理的對吧?

雖然毛熊布置發射架的具體位置徐云不太清楚,但古巴只是一個島國,全國的面積不過十萬平方公里罷了。

這種情況下將條件再限制到西部,發現起來簡直不要太容易。

隨后眼見安然不再說話,徐云便明白這個問題算是解決了。

于是他輕咳一聲,清了清嗓子,又開口道:

“各位同志,解釋完之前的兩個問題,咱們現在沒解決的疑問就只剩下了最后一個。”

“也就是....咱們是否具備直播的條件。”

只見徐云再次豎起了一根手指頭,說道:

“首先解答信號的傳輸問題,這點我們聯系過首都信息產業部(后世工信部)的同志,基本上確定在羅布泊也能進行同步的信號傳輸。”

“他們給出的方案是使用三路UnifiedSband并行回傳聲音和視頻信息來完成信息同步,只需要在羅布泊附近、隴右西南設立兩個地面站,就能夠收到320線\/10fps的原始信號。”

“經過專業處理后,可以變成通用的525線\/30fps進行放送。”

“至于畫面效果....周助理,麻煩你了。”

聽到徐云最后這句話。

李覺身邊的助理周材朝他點了點頭,走到窗戶邊拉下窗簾,同時示意另一位早就等候在后場的同志打開了一臺放映機。

過了片刻。

一副黑白畫面出現在了會議室的幕布上。

畫面的內容是一段街景,說實話,畫質隱隱有些模糊,很多路人具體面容都看不太清,不過衣服和建筑的大體輪廓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

“如各位所見。”

在眾人觀看畫面的時候,徐云開口介紹道:

“這段畫面便是一比一復原我所說的方案拍攝出來的成片,也就是到時候觀眾們可以看到的畫質。”

“雖然分辨率不太高,但看個原子彈試爆還是沒多大問題的。”

聽到徐云解釋的內容,配合面前的這段畫面,有些學者下意識點了點頭。

這倒是。

雖然這段畫面比后世的360p還360p,但原子彈試爆可不是用來看人的。

到時候那么大一團蘑菇云升天,再拉跨的畫質都能看的很清楚。

接著徐云看了眼現場,又說道:

“而除了畫質之外,想必大家想了解的還有另一件事。”

“也就是......咱們國內有那么多電視可以用來收看直播嗎?”

這一次,臺下的議論聲明顯多了起來。

確實。

除了徐云之前所說的那些問題之外,還有一個疑問從一開始就卡在了眾人的喉嚨里:

就算一切條件合適,國內有足夠的電視機可以收看直播畫面嗎?

如果沒有足夠的電視用戶基數,那么所謂的直播就是月空樓閣,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到時候真要直播也只能使用電臺,可電臺直播的效果....倒也不能說完全沒有吧,但必然相當有限。

因為原子彈和當年通過廣播傳播的建國大典不同,建國大典開始之前所有人都知道它的意義所在。

所以當那位喊出“華夏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這句話的時候,即便是聽著廣播的聽眾也依舊欣喜若狂。

可原子彈呢?

說實在話,這年頭很多人恐怕連這三個字都寫不來,在沒有畫面的前提下想要調動情緒是不可能的。

所以直播只能通過電視,電臺沒有任何意義。

至于國內的電視基數.....

現場很多有留洋背景的學者在聽到這幾個字的時候,腦子里幾乎閃過了一模一樣的念頭:

國內現在的電視臺恐怕都不超過三個吧.....

不過很快,徐云又一次給他們帶來了全新的沖擊,只見他從桌上又拿起了一份報告:

“各位同志,我給你們同步一個數據吧。”

“截止到前年年底,咱們國內擁有...或者說成立的電視臺已經超過了30家,去年年底超過了43家,今年預計能突破60。”

“早在四年前,津門無線電子廠就制造出了華夏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如今已經上市銷售了。”

“去年的時候,咱們國家轉播了我國舉辦的第一屆世界性比賽,也就是第二十六屆世乒賽。”

“如今收視率最高的節目是沈力同志主持的天氣預報,收視率達到了97.6....這個數字其實不是重點,畢竟如今的電視臺就那么點,重要的是它的觀眾數量......”

說到這里。

徐云刻意頓了頓,報出了一個數字:

“大概在40萬臺左右。”

“40萬臺?”

最開始提問的王有功忍不住掀了掀眉頭,獨眼中帶著一絲濃郁的疑惑:

“有這么多?”

徐云點了點頭:

“沒錯。”

提起眼下這個時期的華夏電視機行業,很多人恐怕都會和王有功一樣產生一個疑問:

這年頭華夏真的有電視產業嗎?

答案是當然的。

國外電視行業發展的時間很早,截止到上世紀50年代中期的時候,全球已有超過500個電視臺、4000萬臺電視機。

但此時,我國的電視廣播尚處于空白狀態。

于是在五年前,組織上決定發展電視廣播事業,把研制電視接收機的任務交給了津門無線電廠。

四年前的3月17日,津門無線電廠試制出我國第一臺黑白電視機——燕京牌820型35厘米(14英寸)電子管黑白電視機,被譽為“華夏第一屏”。

晚上試播時,某只大兔子還觀賞了由這臺電視發送設備播送的電影動畫片《小貓釣魚》。

接著在同年的5月1日晚19點。

燕京電視臺(央視前身前身)開始試驗播出,華夏自己的電視信號第一次出現在了屏幕上。

從那以后。

華夏的電視行業便在沒什么人注意的角落里開始了發展。

甚至就在燕京電視臺成立的那年十一,他們便對閱兵式進行了電視實況轉播。

到了今年年初,全華夏的電視機保有量已經超過了55萬臺,年產量13.3萬臺。

按照歷史發展。

等到這個年代的最末期,全國的電視機年產量便會突破百萬臺。

更關鍵的是.....

后世的電視算是常見的家用設備,看電視的時候一般也就夫妻倆加個小孩,頂天了有啥大事或者大節日的時候七大姑八大姨十來號人一起聚在哪位長輩的家里看直播——比如說誰誰誰的兒子女兒是運動員參加了某項重大比賽云云。

但這個時期的電視機和后世的電視可不一樣。

這年頭一臺電視機可以覆蓋的觀眾人數,遠遠不止后世的兩三人而已......

感謝香草仙劍大佬打賞的600大洋,咱們這本書的盟主已經有46位了,感謝各位大佬的支持....

大家可以看看我現在的Ip,猜猜我在哪里干啥?猜對了可以加更一章!


上一章  |  走進不科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