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必須驕養第599章,加九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太子妃必須驕養 >>太子妃必須驕養最新章節列表 >> 第599章,加九錫?

第599章,加九錫?


更新時間:2022年02月08日  作者:初景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穿越奇情 | 初景 | 太子妃必須驕養 


萬壽宮的正殿面闊九間,很宏偉。

不過謝燠今天沒打算和兒子搶風頭。

再看兒子穿著龍袍,好像看到自己年輕的時候。

但他比自己年輕時更穩重,沒有自己年輕時的戰戰兢兢。

雖然有各方面原因,謝燠就看到自己一路走來,挺好。

陪著新皇來的,主要是皇室、以及重臣。

有些人在掂量著這對天家父子。

雖然皇帝才是正主,但太上皇的實質性影響并不小。

他們若是有個矛盾,對誰都麻煩。

謝燠有明確下旨,像大朝會、祭天等他都是要去的,早朝肯定就不去了。

若是有事,會到紫宸殿。

或者說禮儀上會到含元殿,但正衙是不進的,紫宸殿也叫內衙。

萬壽宮的位置有點特殊,在后宮。所以眾臣要見太上皇并不方便。

雖然后宮很大,完全能劃出一條路,需要的時候像御道、其他人回避即可。

以后若是在永壽宮,從宜春苑走。

謝籀對著父皇、心情也復雜。

前世不知道怎么將路走的亂七八糟,現在有父皇感覺還是不一樣的。

并不是說他這么大了還賴著,這就是心情復雜吧。

至少他媳婦兒是希望大家都在,董氏、崔氏若是好、都在也行。

現在,謝籀恭敬的坐在父皇身邊,提議:“宋王以后見兒子不拜了。”

謝燠點頭。宋王算他曾祖輩,再拜他是不太合適。

宋王很感激:“臣能不能退位啊?”

謝籀和父皇商量:“可以吧。宋王為大趙、為謝家操心多年。”

謝燠點頭:“由世子襲爵。宋王尊號下群臣議。”

宋王辭:“臣老矣,豈敢稱尊?唯侍奉老母。”

吳王勸:“要有尊號的,老祖宗也該有。”

宋王趕緊推辭。他老娘再尊就該尊成皇太太太太后了。

申王以為:“不如為宣懿太妃?”

謝燠點頭:“宋王尊為宋宣王,孝養宣懿太妃。”

尊號和謚號不是一回事。并且五日一看老祖宗、回來和圣皇回稟。

宋宣王就認了。反正他在家和老娘安度晚年。

他兒子都快五十歲了,不能做一輩子的世子。

宋王世子襲爵還得一陣。

謝籀又盯上吳王:“伯父常朝等見朕不拜。”

謝燠準了。

吳王推辭。

謝籀誠懇:“朝中還需多仰賴伯父,宜加九錫。”

吳王忙辭!九錫這玩意不好,再說他都想回去養老了。

最后,吳王說:“天下定,臣愿受之。”

怎么樣算天下定?

目前來說至少要滅了大石國,那時候吳王年紀也大了,受了九錫就在家養老。

這作為吳王的一個榮耀定下了。

別的那就不急了,現在,得去宣政殿上朝。

謝燠目送兒子出去,把大孫子留下來。

謝埸小朋友才三歲,要上朝得十年后。

安興坊。

大家還在熱鬧著,宮里的消息飛快傳過來。

大家都震驚,給吳王加九錫?

陳蓁就無語,這不是試探,而是新皇和桓娘娘一樣,就這么大膽。

吳王將來絕對要追封皇帝的。雖然沒坐皇位,但能封皇帝,也很厲害。

一個少年過來,和幾位小姐姐八卦:“鞏善媛的弟弟出人頭地了。”

大家都知道鞏善媛,但對她弟弟都不熟。

少年有敬佩:“鞏善媛的父親遇到一個女子,逼死原配,賣了鞏善媛姐弟。沒想到姐弟倆都爭氣,鞏豸好像要授左衛率。”

陳蓁說:“怎么還會授東宮官?怕不是聽錯了?”

少年說:“慈善司好像還要算在東宮,若是走的范圍更廣,是要有人護衛的。”

眾人面面相覷。

有人插話:“慈善司是要做大?若是加衛率,可能會成另一種形式。”

監察。并且鞏善媛一直起到了這個作用。

鞏善媛也是認真的做慈善,并不是有意去干涉衙門。

各地想騙她也不容易,就算把人穿好了,家里擺上東西,但房子很難立即蓋。土地、雞鴨鵝等,只要用心都可以看出來。

她和欽差不一樣,她有時間四處去轉,她的職責就是四處去轉。

鞏豸跟著姐姐,或許有不太好的地方,但也有好的地方。

因為轉的地方多了確實有危險,親弟弟保護肯定更用心。

用衛率配合慈善司,所以做慈善還是慈善司,不會搞混。

陳蓁想起了別的。

像鞏豸這樣的年輕人也不錯吧?去瞅瞅?

好男人就得下手快,要不然又被搶了。

錢氏一直堵在大門外,但府里的人不走大門。逼急了還能挖地道。

南家也不敢將宅子包圍了,那衙門得來請錢氏走。

錢氏都逼急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村婦,擺什么架子呢?

有人起哄:“安樂夫人可能壓根不知道。”

守著宅子的是桓娘娘的人。桓娘娘厭惡南家,不把消息遞給安樂夫人,很正常。

錢氏更急。但她總不能朝著里邊喊。

有人議論:“娘娘這么對生母……”

幾個小廝下手,將人打了。

還造謠呢?打一頓再扔衙門去。他還得打一頓。

錢氏急的不行,總算是丫鬟看到了陳小姐。

陳蓁回家了。

南家的丫鬟對著建平侯府的大門也是叫不開的。

建平侯這會兒在宮里忙著上朝。

眾臣在宣政殿一站,發現換了皇帝好像沒換?

新皇沒搞多少新鮮的,也是那么穩重。而這會兒是真有不少的事,不是拉出來應景的。

有六百里加急!

這更不是來應景了,又不是捷報。

內官急著進來回稟:“烏奴國聯合麻奴國疑似向邊境增兵三十萬。”

有武將立即疑惑:“麻奴國與烏奴國一向不和。”

呂亮說:“麻奴國苦寒,若是烏奴國許其以沃壤,那肯定會來的。”

文官憂慮:“聽聞麻奴國野性未馴,甚至有虎豹一同作戰。”

呂亮說:“臣沒見過,只聽說過他們有一支狼軍,非常的勇猛。烏奴國畏之如虎。”

光是三十萬兵馬就不是小事。

若是真的有麻奴國摻和,情況要變得復雜。

謝籀沒急著下結論。

但是,大趙對于周圍知道的還是太少。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若是情況不清楚又哪來的把握?


上一章  |  太子妃必須驕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