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第一太子第0377章 平壤生產建設兵團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漢第一太子 >>大漢第一太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77章 平壤生產建設兵團

第0377章 平壤生產建設兵團


更新時間:2022年08月21日  作者:中丞佐吏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中丞佐吏 | 大漢第一太子 


如果說屯耕制,是封建時代特有的產物,那兵團制,或者說生產建設兵團,無疑便是后世新時代,在封建屯耕制,尤其是‘軍耕’制的基礎上,改良、改進得來的成果。

至于其本質,也并不很復雜:為達成鞏固邊防,發展當地經濟,安置邊防人員的目的,而組建一種半軍事化組織和社會經濟體系。

說的更直白些,便是屯墾戍邊、寓兵于民,平時搞生產,戰時能打仗。

實際上,這種‘屯耕戍邊’的原始版本,在原本的歷史上,也曾屢屢被封建帝王推行。

如歷史上的漢文一朝,《尚書》博士晁錯便曾上表請求‘徙民實邊’,用一部分罪犯、奴婢和招募的農民戍邊屯田;

到了漢武帝時期,名將趙充國也曾向漢武帝建議開展屯田;漢武帝也采納了他的建議,調發大批戍卒屯田西域。

但相較于改良版的生產建設兵團,這種原始版本的‘屯田’,目的卻非常簡單:為減少后勤補給的難度,讓前線部隊就地生產、耕作,以求在軍糧方面達成自給自足。

換而言之,這個時代的屯耕,基本都是‘生產兵團’,而非‘建設兵團’。

至于歷史上,漢文、漢武祖孫二人為什么只施行這種‘生產兵團’制,而不順帶上‘建設兵團’制,其原因,也不外乎兩點。

其一:時代的局限性;

其二:生產工具的缺失,以及超低的性價比。

——生產建設兵團的本質,是將‘生產建設’和‘邊防’這兩個毫無關聯的職責,相加于同一個群體、組織所得的產物;

但在歷史上的漢文、漢武時期,這種堅固邊防和發展的組織群體,卻并不具備后世新時代那般的超高性價比。

漢文帝時期,北方邊墻雖然也屬于漢室版圖之內,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建設必要性,但國家財政收入的缺失,卻使得當時的漢室根本不能兼顧‘建設’和‘邊防’;

而在二者的抉擇之中,相較于成效緩慢,且相對不那么急迫的‘建設’,顯然是連年遭受北蠻搶掠的‘邊防’問題,更需要迫切得到解決。

而在漢武帝一朝,經過文、景兩代君王的勵精圖治,漢室雖然大幅改善了國家財政狀況,但屯耕的目的地,也從漢室北方邊墻,變成了與漢室隔著一整個河西走廊的西域。

如果單從‘有沒有能力辦到’的角度去看,武帝時期的漢室要想在西域設置合生產、建設、邊防三位一體的生產建設兵團,顯然并不存在太大的難度。

但在這個問題上,漢武一朝的朝臣百官,卻考慮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性價比。

屯耕,是為了邊防;生產,是為了讓邊防部隊自給軍糧;建設,則是為了將當地,營造成華夏‘自古以來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是在漢室版圖核心部分,這種結合生產、建設、邊防為一體的屯耕方式,倒還能說具有不錯的性價比;

但在西域,在那樣一塊遠離漢室核心版圖數千上萬里的‘飛地’,去砸鍋賣鐵搞建設,顯然就沒有那么高的性價比,以及必要性了。

當然,如果漢武一朝,漢室徹底占據了西域,將西域正式納入了漢室版圖,那在徹底擁有這塊土地之后,搞建設倒也無可厚非;

只可惜,在衛青、霍去病這接連兩張SSR絕版紅卡之后,武帝劉徹,卻抽到了一張同樣‘稀有’的典藏版廢卡:貳師將軍,李廣利······

當然,除了歷史上文帝朝的‘搞不起’,和武帝朝的‘沒必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使得生產建設兵團這種先進的體制,并沒有出現在華夏大地。

時代的局限性。

無論是文帝朝的文官晁錯,還是武帝朝的名將趙充國,其上奏請求屯耕的目的,都并不是從國家、從經濟建設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是單純的從軍事角度,想要為當時的漢室解決燃眉之急。

——文帝一朝,‘休養生息’依舊被奉為國家大政,但邊墻的連年不穩,卻讓漢室無法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漢室內部的與民更始之上;

所以晁錯提出徙民實邊,只是為了鞏固邊防,順帶讓邊防部隊自給自足,不要破壞其他地區的國力積攢速度。

至于武帝一朝,雖然在衛青、霍去病之后,漢室取得了極大的對外戰略優勢,但二人之后的漢家將帥,卻出現了明顯的人才斷檔。

無論是貳師將軍李廣利,還是被司馬太史奉為‘國士無雙’的李陵,都并沒能從衛、霍二人的手中,接過漢室軍方的大旗。

最主要的是:相比起衛、霍二人‘打到哪吃到哪’,非但不用太多后勤保障,反而還能撈數十上百萬牛羊牧畜回來的‘持家有道’‘一本萬利’所不同,漢室在這二人之后的對外戰略目標,幾乎都變成了拿糧食砸、用人命堆。

對外戰事連年不利,國內又怨聲載道,府庫壓力巨大,便是武帝,也曾一度萌生出‘見好就收’,等下一個衛、霍出世,再圖謀北方戰略的打算。

但趙充國為首的一干將領,顯然并不愿意放棄當時,漢室已經取得的巨大戰略優勢,以及觸手可得的建功立業的機會;

所以,趙充國請求屯邊,也就應運而生。

——趙充國說:陛下,已經打到這個份兒上了,不能就這么作罷呀!

武帝說:我也不想作罷,但你們這些年一點成績都沒有,朝堂卻還要源源不斷的給你們送糧食,府庫遭不住呀?

趙充國不死心,便說:既然這樣,陛下何不在西域屯耕,讓前線將士自己種糧自己吃?

不用給前線發糧食了,府庫,不就沒那么大壓力了嗎?

就這樣,礙于國內輿論和府庫壓力,又不愿就此放棄的武帝劉徹‘從善如流’,接納了趙充國的建議,正式開始在西域屯耕。

但屯耕歸屯耕,生產歸生產,‘建設西域’的預想,卻并沒有出現在任何人的腦海當中。

或者說:漢室當時對西域的掌控力度,以及國內愈發抗拒戰爭的輿論,遠不足以支撐漢室‘建設西域’。

再后來,貳師將軍李廣利也步‘國士’李陵后塵,判漢投胡,武帝劉徹萬念俱灰,晚年一封輪臺罪己詔,算是將崩潰邊緣的劉漢社稷強行拉回,卻也宣告了漢室‘西域戰略’的全面失敗。

而相較于歷史上的文帝屯耕北墻,以及武帝屯耕西域,如今在劉盈領導下的漢室,卻有幾個極為重要的優勢。

首先,自然是劉盈的存在,讓一切‘時代局限性’,都失去了在漢室影響華夏民族的可能。

作為后世來客,劉盈長達數千年的歷史視野,足以讓漢室在每時每刻,都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之上。

——最起碼,也是走在一條相對不那么錯的道路之上。

其次,則是相較于歷史上的文帝時期,如今的漢室財政狀況更為健康;相較于武帝后期的輿論環境,如今漢室又并不存在任何‘反戰’的聲音。

當然,最主要的是:比起遠在‘天邊’的西域,朝鮮,就位于燕國以東,與漢室版圖核心直接接壤。

在這一系列‘優勢’之下,在朝鮮半島建立華夏史上,乃至人類史上的第一個生產建設兵團,就成為了劉盈的不二選擇。

首先,朝鮮半島‘三面環海,一面鄰漢’的地理特性,使得當地的邊防任務,并沒有燕北、代北那么艱巨;在戍邊的同時兼顧生產、建設,并不會有太大的壓力。

其次,便是劉盈后世來客的身份,讓劉盈對朝鮮這塊沃土有萬般篤定:這里,不是貧瘠的草原,不是漫天黃土的河西。

這里,是一片被深埋于冰雪之下的無盡黑土!

如果通過幾十年的建設,讓朝鮮也成為繼關中、巴蜀之后,漢室又一大糧食生產區,那無論對于漢室的北方戰略,還是對漢室內部的土地、階級矛盾緩和,都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最后,則是劉盈在糧米官營之后,摸索出來的一套施政理念。

——推行政策,是需要試驗的。

直白的說:生產建設兵團,并不是劉盈為朝鮮半島準備,而是為燕、代、上等北方邊墻區域,準備的‘萬世之策’。

畢竟武帝劉徹的歷史經驗告訴劉盈:漢或許能一直強大,但衛、霍卻并不會永遠存在;

在王朝強大,又有衛、霍撐著場子時,漢室自然能達成‘北出長城三千里,使胡虜不敢南下牧馬’的成就。

但在失去衛、霍,王朝又不再強大的時候,漢室也需要有一套相對完善的體制,來保證北方地區的邊防事業,不會因為失去衛、霍這樣的千古奇才,而被北方游牧民族肆意踐踏。

所以,在朝鮮推行生產建設兵團,只是劉盈的第一步。

第二步,便是通過總結經驗,得出更完善、更符合當下時代的‘漢室版生產建設兵團’,并將其全面應用到整個漢室北方邊墻區域,讓漢室具備‘就算沒有衛霍,也不會再因邊防問題而發愁’的能力。

想到這里,劉盈望向曹參的目光,也是愈發堅定了起來。

“還勞丞相速為:第一批移民,最晚也當于今夏啟程,至遲不過秋七月,便當抵達平壤都尉治所。”

沉聲一語,自是惹得曹參點點頭,又滿是嚴肅的望向劉盈。

“敢請陛下示下。”

“此‘平壤都尉屯耕團’,當編以幾戶、幾人,又當以何為屯耕之要?”

聽聞此問,劉盈也不由深吸一口氣,旋即站起身,將早就盤算好的計劃,盡數擺在了曹參面前。

“平壤都尉屯耕團,當編民二千戶而成,行軍中什伍之制,五戶為一伍、十戶為一什;”

“此民二千戶,當皆由歲二十上、三十下之青壯所成。”

“編此民二千戶為屯耕團,當循往昔,朝堂征丁編軍之故事;待編成軍,配以劍、弓,行軍而往平壤都尉。”

“沿途一應事物,皆循行伍之制,由少府內帑輸以軍糧。”

說著,劉盈面上神情也是愈發嚴肅起來,語調中,更是帶上了些許謹慎。

“待至平壤都尉,凡屯耕團之卒,皆賜磚房一進、農院一處;自至平壤都尉起,全團行‘五一’之制,即開墾荒田五日,兵甲操演一日。”

“自明歲始,三歲之內,全團同勞、共息,凡耕作所得之糧,俱均分與卒;”

“至遲于三歲之后,當開墾荒田四十萬畝;四歲之后,分此田四十萬畝于團中之卒,戶二百畝。”

“十歲之內,凡屯耕之卒皆免稅賦,另:屯耕團之田畝,不可轉賣;凡欲戰事,屯耕團當奉詔而動,亦可由將帥令發阻敵,循邊墻戍卒故事。”

“十歲之后,屯耕團解散,團卒皆歸農籍。”

“及此間一應用度······”

將心中的打算盡數道出,劉盈不由深吸一口氣,旋即澹笑著望向曹參。

“屯耕所用之糧種、農具,又賜予耕卒之宅院等一應耗費······”

“俱出少府內帑。”

說出最后這句‘俱出少府內帑’的時候,劉盈只下意識一慌!

但在再三盤算過后,劉盈也終還是穩住心神,似是強調般,對曹參又沉沉一點頭。

生產建設兵團,真正難得不是生產,也不是兵團,而是建設。

兵團,只需要征發戍卒,生產,只需要下達‘屯田’的命令;

但建設,卻需要由朝堂承擔初期的所有生產工具、生活物資,如農具、軍械,以及吃、穿、住、行。

如果是全天下上百萬,乃至數百萬的余子都一股腦的去朝鮮屯耕,那對少府內帑而言,顯然是不可承受之重;

但第一批兩千人組成的屯耕團,對少府內帑而言,卻顯然不在話下。

——不過是兩千個磚房農院,兩千套武器軍械,幾十頭耕牛,以及相應的農具、每年幾萬石糧食而已;

等日后,再以每年兩到三個屯耕團的速度,一點點加大屯耕力度,考慮到少府愈發強大的財力,應該也不會出什么問題。

聽聞此言,曹參也不由暗下稍松了一口氣,對劉盈沉沉一拱手,表示領命。

但很快,曹參便又發出靈魂一問,讓劉盈頓時愣在了原地,久久沒能回過神。

“陛下。”

“即平壤都尉屯耕團,乃以軍中之制,以民二千戶而成,則當為軍中‘一校’之編制。”

“既如此,臣斗膽以問陛下。”

“——此平壤都尉屯耕團,當由何人,擔校尉一職?”

“又團中屯、曲,司馬隊率等職,該以何人充之???”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上一章  |  大漢第一太子目錄  |  下一章